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身邊的小事教案

身邊的小事教案

身邊的小事教案1

【教學設想】通過有層次的訓練,達到交際的目的。從個人訓練到兩人合作,再到多項交流。

身邊的小事教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我們的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着各種各樣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着我們的生活。這節口語交際課,我們就來聊聊身邊的“小事”。

課件出示1)身邊的“小事”(板書:身邊的小事)

二、觀察插圖,談論感受

(一)提出看圖要求

1.看完圖後,用簡要的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2.先小組內交流,再由組長彙總,儘可能反映每個人的想法。

(二)不文明的行為

1.(課件出示2)課本上的第一幅圖片:

(1)圖上發生了一件什麼不文明的行為?(一個戴紅帽的小男孩,不排隊,提前上公交車。)

(2)説説你對這種行為的看法。

預設:這個小男孩太不文明瞭,別人辛辛苦苦等了半天,他不用等就上車了,太氣人了!

預設:如果我在場,我一定阻止他的這種不文明行為,太自私了!

2.(課件出示3)課本上的第二幅圖片(右上):

(1)説説圖上的內容。(出去旅遊,跑到樹上拍照;到處塗塗寫寫。)

(2)談談你的看法。

預設:這種隨意跑到大樹或雕像上拍照的行為太不文明瞭,不光會損壞大樹,還很危險,出現意外,損人損己,後悔就晚了。

預設:旅遊時,在牆上等處留下字跡,是非常自私、不文明的行為,留下字跡,美好的景物就會面貌全非。

3.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説説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不文明的行為,小組長作好記錄。

小組代表作彙報發言,全班交流——身邊不文明的行為。

(1)小組代表做彙報發言,其他同學適時補充,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2)彙總如下

(課件出示4)身邊不文明的行為(板書:不文明的行為)

隨地大小便 亂扔垃圾 隨地吐痰

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 在牆上塗丫 亂闖紅綠燈

在公共廁所用完後不沖水 小攤小販佔道經營 語言不文明

毀壞公共設施 浪費水、電、糧食 踩踏禁行綠地

見到老師不主動打招呼 破壞學校的環保標語牌 ……

(3)小結: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是極端自私的表現,展現一個人的內心素養,是被大家厭惡的行為,輕則受到譴責,重則給社會、他人或自己造成災禍,害人又害己。

(三)令人感到温暖的行為

1.(課件出示5)課本上的第三幅圖片(左下):

(1)觀察圖畫,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走在前面的同學,打開門後,先讓後邊的人先行,最後自己把門關上。

(2)談談你的感受。

預設:這種行為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令身邊的人感到很温暖。

預設:事情雖小,但是讓人敬佩,是文明的行為。

2.(課件出示6)課本上的第四幅圖片(右下):

(1)説説圖上發生了一件什麼小事?

出門遛狗時,狗狗拉下大便,主人自覺把狗狗的大便收拾乾淨。

(2)小組交流,説説自己的感受。

預設:狗主人的行為非常文明,這樣,我們的環境就很整潔了。

(1)小組代表做彙報發言,其他同學適時補充,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2)教師小結:

(課件出示7)令人感到温暖的行為

隨手撿拾垃圾 幫助有困難的人 隨手關掉水龍頭

在公共汽車上主動讓座 語言文明 愛護小動物

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 維護學校的環保標語牌 ……

(3)教師小結:只要我們有做好事的意識,處處留心,好事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樣會不光讓別人感到温暖和愛,還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讚賞。

三、談談自己的打算。

我們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應該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向他人釋放正能量。説説自己今後在如何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個文明、受人尊重的人?

預設:要養成樂於助人的習慣。

預設:從身邊小事做起,做一個好人。

身邊的小事教案2

教學目標

1、懂得做好事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學會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生活的好事,懂得做好事就是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教學準備

1、調查生活中的好人好事。

2、製作相關卡片和相關課件。

3、學校好人好事登記本。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立足生活,引出思考。

1、播放課件動畫,再現文中“三個小朋友思考想做好事”的情境,引發思考:他們想做好事,那麼怎麼做好事呢?從而導出單元課題:“怎樣做好事”。(板書單元課題)

2、評一評,你覺得小明這樣説對嗎?説説你的看法。

播放課件:老師叫同學們每人做一件好事,小明就想着要做什麼好事。放學回到家,小明的媽媽讓他去扔垃圾,小明卻説:“媽媽,我正忙着想做好事呢,別打擾我!”觀看完後,讓學生來説一説“你覺得小明這樣説對嗎?説説你的看法”。

3、在學生交流中,總結出:做好事不一定要幹驚天動地的大事,像幫媽媽扔垃圾就是在做好事,做好事就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而揭示課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懸念,談話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對後面的學習活動充滿了期待與好奇,並初步感悟到“做好事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二、聯繫生活,發現“好事”。

1、閲讀書本P47頁,讓學生説一説哪些好事自己能做到,讓學生明白做好事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

2、談談在家裏、在學校、在公共場所你所能做的好事?

(1)出示你在家裏做好事的卡片,談談你在家裏常做些什麼事?在這些事中,你認為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好事?

(2)討論:“為自己洗洗襪子、整理書包”是不是好事?

(3)總結:實際上幫自己洗襪子,媽媽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點別的事情,這也是為給媽媽提供方便,這怎能不算是好事呢?讓學生體會做好事就是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

3、引導學生在小組裏邊討論邊填寫卡片:在學校裏和公共場所中,能做些什麼好事?

4、彙報交流,成果展示。讓學生在彙報交流中充分地感受到“好事時時有,好事處處在,做好事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設計意圖:我充分利用學生經驗作為課程資源,由學生經歷過、熟悉的事情,引導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對“好事”與“小事”進行體會,進行教育,認識在自身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學習,教學環節層層推進,環環相扣,學生的思想認識逐步提升。

三、模擬場景,導之以行。

1、設問思考:生活中有許多小朋友可會做好事呢?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好事的?

2、説一説。先出示課件:課本第47頁的內容,在組織學生交流:看看圖上的這些小朋友在做什麼事,你做過嗎?當你做這些事的時候是怎麼想的?跟同桌説説吧。

3、彙報交流,並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採訪他當時做好事的心情。如果學生沒做過的事,老師先做榜樣,帶領學生們師生共演,現場進行模擬表演,為下面的表演作鋪墊。

4、創設情境,模擬表演。我準備了圖畫紙、彩筆、紅領巾、圍巾、臉盆、洗衣粉,設計了以下幾種情境(出示課件)讓同學們自由組合,選其中一種在小組內進行表演,最後再讓學生彙報表演,在表演的同時隨機採訪,讓學生談談自己做好事的感受。

情境:

(1)上藝術課時,同桌忘了帶彩筆……(圖畫紙、彩筆)

(2)星期天,媽媽不在家,看見自己的紅領巾髒了……(圍巾、臉盆、洗衣粉)

(3)放學了,教室的電燈沒有關……

(4)假日裏,陪爺爺奶奶……

(5)表演自己想到的力所能及的好事。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看看,想想,説説,演演,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體驗做好事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幸福,也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幫助學生進一步地認識到做好事的意義,並獲得做好事的真實體驗,真正達到導行的教學目標。

四、拓展延伸,養成習慣。

1、加深體驗,引導昇華。

(1)播放濮存昕的工藝廣告感受文明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2)播放發生在身邊的好人好事,引導學生深切體驗,領悟到只要我們用心去幫助別人,做點對社會有利的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一種貢獻。

(3)讓學生“動”起來,就是讓學生做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紅領巾歪了就動手系一系”、“書包亂了就整理整理”、“地上有紙就撿起來”、“書桌歪了就擺整齊”……這樣入境體情,以做促學,閃爍着思維的火花,感受到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就是對社會的貢獻。

2、聯繫實際,課堂延伸。

(1)觀察學校好人好事登記本,表揚做好事的同學,給學生樹立榜樣。

(2)總結延伸,激情鼓勵。“同學們,你們看我們好人好事登記本上,已烙下這麼多學生成長的足跡,還有這麼多的空白留給我們去填,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每天都來做好事,看看誰做的好事多。”

設計意圖:兒童品德與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只有把課堂引向真正的生活天地,構建和諧統一的教與學過程,才能使學生將生活中的體驗內化為思想道德行為準則,真正落實品德教育的目標。

身邊的小事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身邊的‘小事’”。通過這樣的口語交際,促使學生能夠具體清晰地講述身邊不文明的行為,或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為,在對比中感受到身邊不文明的行為帶給別人的困擾,受到文明禮儀的薰陶。

教學目標:

1.樂於與同學交流身邊不文明的行為,或是一些令人感到温暖的行為,從中受到文明禮儀的薰陶。(重點)

2.培養學生養成遵守文明禮儀規範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課件,抓拍一些校園生活中的照片。

學生準備:蒐集瞭解身邊不文明的行為,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為。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向主題

師:同學們,我們的身邊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小事”,請看(課件出示課前拍攝的兩張照片)。你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想法?

生1:紅領巾值日生拉着一年級新生進校門。我覺得紅領巾值日生真棒。

生2:一個同學亂扔垃圾,把垃圾扔在垃圾桶邊上。我覺得他很不文明。

師: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有一些是令人感到温暖,值得我們學習的,而有一些是不文明的,需要大家去糾正和防範的。今天,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身邊的這些“小事”。

設計意圖:利用課前拍攝的校園生活照片來激發學生探討的興趣,進而引入今天要探討的話題——對身邊的“小事”的看法。初步的交流使學生對好與壞兩種不同的身邊的小事有了初步明確的感受。

二、藉助圖文,交流探討

師:請同學們先來觀察書本上的四幅插圖,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上面兩幅圖體現了不文明的現象,而下面兩幅圖體現的都是比較文明的現象。

師:請四人小組合作討論,選取其中一幅圖,首先講清楚圖上畫的是什麼人,在哪裏,發生了什麼事情,再結合圖説説自己的看法。交流後,選取一名代表來發言。

(學生自由討論)

生1:我講的是第一幅圖,圖上有許多人在排隊乘公交車,有一個孩子插隊上車了,我覺得這種現象很不文明,我們要批評這個孩子。

生2:第二幅圖畫的是一位小男孩在牆上亂塗亂畫,我覺得他太不文明瞭,這樣亂塗,牆會變得很髒很難看。

生3:我講的是第三幅圖,一位小哥哥進門以後發現後面有人,他就禮貌地推好門,讓後面的人進來,他的舉動可真有禮貌哇!

生4:我講的是最後一幅圖,在公園裏,小哥哥帶着小狗去玩,小狗隨地拉了一堆屎,小哥哥看到以後,主動將狗屎用紙撿起來扔掉,他的文明習慣可真好哇!

師:同學們説得真好,既把看到的`説了出來,又能分析具體的情況,説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讓我們也很有啟發,謝謝你們的精彩發言。

設計意圖:首先,我們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價值,書上四幅插圖,上面兩幅圖講述了同學們身邊不文明的小事,而下面兩幅圖則介紹了一些生活中的文明行為,雖然都是小事,但是卻能讓別人感到温暖,在看、聽、説的過程中,學生表達得更加生動了。

三、聯繫生活,深入探討

師: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小事”呢?請和四人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你發現的不文明的行為,或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為,再和組內同學談談你對這些行為的看法。最後,請推薦一名代表,彙總組內談到的“小事”,和其他小組交流。對於講得比較好的小組,老師要獎勵你們。

(四人小組交流談論)

師:首先我們來談談身邊不文明的行為和你的看法,好嗎?

生1:我們小組內提到了幾件不文明的小事,比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裏亂扔紙屑,有的同學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亂拿別人的東西,還有的同學破壞學校的公物,這些行為真的很不文明,大家應該改掉這些壞習慣。

師:你的事例講得很簡潔,很清晰,還談了自己的看法,真棒!

生2:我們小組發現了一些現象,有的人在大街上隨地吐痰,很不衞生,很不文明,還有的人隨地大小便,真是非常不文明。

生3:我們小組還發現了有的人乘車不排隊,在車上看到老人也不主動讓座,真的很不文明。

師:同學們都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更有一顆正義的心。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人像你們一樣,有一顆善良正義的心,他們的一些行為經常令人感到温暖,我們要幫他們宣傳宣傳。

生4:我們小組發現,有的人在乘車時,看到老人或者孕婦就主動讓座,也獲得了大家的讚揚。

生5:我們班的小何同學主動幫助同學打掃教室,有人受傷了,她也是主動攙扶受傷的同學去醫務室,她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我們要向她學習。

師:你們覺得他們説得好嗎?好在哪裏?

生6:説得很好,他們既説清楚了事情的大概經過和結果,又能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説得十分清楚。

師: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小事”,就能從這些“小事”當中獲得一些啟示。好的,我們向他們學習;壞的,就告誡自己,以後不要有類似行為,這樣,我們自己的品行就會越來越優良,受到身邊人的喜愛。

設計意圖:真正能打動人的是身邊人和身邊事,真正能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是充分説和及時點評,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大膽地説,四人小組討論環節保證了所有人都有表達的機會,推薦同學概括説則考驗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組織語言概括表達的能力。同學和老師的點評則起到了引向中心、點撥方法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畫“文明之心”

師:同學們,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文明、美麗的心,那麼我們隨時隨地都會在自己身邊感受到令人温暖的言行,請你設計一顆“愛心”,加上自己的創意,表達出文明禮儀,攜手前進的心意,好嗎?

生:好的!

設計意圖:進行實踐的延伸,意在將這份口頭表達拓展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這份文明的快樂,進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言行,使教學更有意義。

標籤: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8qr8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