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關於分享快樂的優秀教案怎麼寫

關於分享快樂的優秀教案怎麼寫

一、教材分析:

關於分享快樂的優秀教案怎麼寫

當代同學從誕生的“自然人”轉化為社會化的過程中,直接享受到豐富的改革開放的效果。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人和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將更為密切。由於他(她)們處於家庭“獨”字號的環境,他(她)們與以前的同學相比,知識較廣,參與社會的意識較強;但一方面,他(她)們較為自私、任性,欠缺禮貌,一切都以自我坤洲小學為中心,自理能力較弱。他們對自身參與的生活感到好奇,敢於冒險,也易於自我解釋,並充溢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雖然願意與周圍的人真誠交流,喜歡新朋友,並開始意識到了他人的想法和行動,但卻因不會溝通而易和他人牴觸。

《分享的快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共歡樂”,分為《不一樣的你我他》、《換個角度想一想》和《分享的快樂》三課。《分享的快樂》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本課在設計中力求讓同學體驗在集體中講求團隊精神,體驗由一起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外表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從而學習到合作與分享,培養同學的合作精神。

二、 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1.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願意與他人分享。

2.實際參與合作,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績感。

3.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相互協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

(二)行為與習慣:

1.大家一起分享自身所有的情境,組織同學展開該活動。

2.熟悉班集體環境,能利用班裏同學間相互關心與協助解決自身的問題。

(三)知識與技能:

1. 能夠清楚地表達自身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

2. 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一起完成“設計活動”;

3.瞭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的普遍問題,培養心中有他人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過程與方法:

1.體驗參與合作和分享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願意與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相互協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

3.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一起完成“設計活動”。

4.瞭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的普遍問題,培養心中有他人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教學資源:

本課為同學提供了一些信息資料,這些信息資料比較貼近同學的生活。坤洲小學運用了實地考察、蒐集和應用計算機課件

實地考察:慰問敬老院的老人,實際體驗自身與老人的情感。

蒐集資料:查找有關合作與分享的事例和現象。

計算機課件:《分蘋果》的動畫片。

五、同學實態:

當代同學的生活環境和條件較優越,生活在被家長溺愛的環境裏,自我中心的意識較強。在他們的生活不容易體會到由於缺乏他人分給的“零食”而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和困難,同時,由於同學年齡小,缺乏這方面的意識。

六、教學戰略:

針對同學年齡偏低、認知水平尚淺並偏重於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師應防止太多的理論説教。師生多方蒐集相關信息,擴充課文內容。嘗試結合同學以和身邊其他人在學校、社會中的具體事例進行引導,使同學在實際事例的體驗中,學習合作與分享,培養合作精神。

每個小朋友都有一些自身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讓小朋友們拿出自身心愛的東西來與大家分享。

(一)組織同學把心愛的東西集中起來。如:集郵冊、玩具、圖書、花等。

(二)組織討論:同學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困難,怎樣與同學分享?

(三)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誠地協助他人,對人有禮貌。

七、教學準備:

(一)課前讓同學自願根據自身的興趣、願望等,帶一兩件心愛的物品來。

(二)橡皮泥、牙籤。

(三) “盲人點燈”的`課件(故事朗讀、圖片和音樂)。

(四)同學自身先閲讀“故事與考慮”,根據理解增添解説詞。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從我們的“分享日”中,體會到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願意與他人分享。

1.提議為班挑選一個“分享日”。導入:課前大家都帶了一兩樣自身最喜歡的東西來,我建議把今天定為我們的“分享日”。請拿着你的“最愛”,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樂吧。(板書:分享的快樂)

2.組織同學把帶回的物品進行分類。

3.提出問題,引發同學考慮,組織討論,解決問題:

“當他人欣賞你帶來的東西時,你有什麼感受?你欣賞了他人的東西,有什麼收穫?”1. 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講解員,向同學介紹自身帶回的物品。

2.觀察、欣賞同學帶來的物品。

3.分小組討論:當他人欣賞你帶來的東西時,你有什麼感受?你欣賞了他人的東西,有什麼收穫?

活動二:在“我們一起享用”中領會和運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1. “分蘋果”活動。(每個同學的名字打在電腦裏,隨音樂隨機出現,音樂停時屏幕上出現誰的名字,誰就時幸運者。)幸運者的獎品是一個蘋果。

2.看看“幸運者”或組裏其他同學的反應。

3.假如這個同學把橘子分給他人,問問他為什麼要分給他人。假如這個同學自身吃了,問問他吃的時候的感覺和其他人的感覺。

4.引導體會:好東西僅僅自身享用,並不一定快樂,大家一起享用更快樂。

5.提出問題,引發同學考慮,解決。(1).課件出示33頁的圖片。(2).組織同學考慮討論:我們生活在一起,當碰到這些情況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6.結合33頁的事例,説説快樂拿出與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

分組討論:他人口渴,同學忘記帶學習用品,你看見了怎麼辦?

放學時下雨了,小剛沒有帶雨具,你怎樣做?

(1).把雨傘借給他。

(2).讓他留在學校,自身到他家拿雨傘給他。

(3).兩人共用一傘,送他回家,然後自身回家。

1.出示“分蘋果”動畫。

2.出示旁白“好東西僅僅自身享用,並不一定快樂,大家一起享用更快樂。”

3.出示我們班的“分享日”圖中“五星角”裏的話文本,從中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標籤: 快樂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2kvon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