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小學推廣普通話演講稿範文

小學推廣普通話演講稿範文

普通話是我們各民族交流的語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推廣普通話演講稿範文,歡迎借鑑,上公文站,發現學習。

小學推廣普通話演講稿範文

小學推廣普通話演講稿範文一

普通話--讓我揚起自信的風帆

眾所周知,漢語言是全世界佔四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語言,普通話作為漢民族的共同語,必將成為現代漢語的代表。中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歷了上下三千年的歷史,漫漫長河,傾注了多少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這個珍貴的歷史財產。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聲音,從大處講推廣普通話,説好普通話是我們祖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是祖國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獨特魅力的需要;從小處看,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需要。

我們的祖國已從弱小走向了強大,從貧窮走向了富有,已經由沉睡的古國變為騰飛的巨龍。普通話和我們的祖國一樣,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它成為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門同胞以及世界人民爭相學習的熱門語言。普通話在21世紀已不僅僅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需要,它還代表着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它讓我們驕傲,它讓我們自豪,它讓我們揚眉吐氣,它讓我們展示中國人的骨氣!

而最能令我感受到普通話語言魅力的是93年新加坡舉行的“首屆國際華語大專辯論會”,雖然距今已經xx年了,但那精彩的場面彷彿就在眼前。復旦大學辯論隊連闖三關,先後戰勝劍橋大學和悉尼大學隊,最後,又擊敗了實力雄厚的台灣大學隊而奪魁,辯論隊主力蔣昌建更因“機智幽默、辭鋒鋭利和風度翩翩”而獲得“最佳辯手”稱號。當時,復旦大學和台灣大學的決賽辯題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復旦大學是反方觀點“人性本惡”,台灣大學是正方觀點“人性本善”,從我們大部分人的感覺中是認為人性本善,辯題似乎對台灣大學有力,但是復旦大學通過他們的旁徵博引和他們排山倒海的氣勢壓倒了對方,拿到了冠軍。其時,究竟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誰也説不清楚,辯論的最終目的也並不是非要辯出善惡的結果來,只是通過辯論這種方式來展示語言的魅力,來考察思維敏捷的程度以及團體的配合精神。當時,我正在上高二,從那次看了辯論賽後,我被深深地震動了,我喜歡上了辯論和演講。從那時起,我心中就有了一個美麗的夢,也要像蔣昌建一樣,能夠站在辯論席上展示我們祖國語言的魅力。高考的失敗,讓我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進入大學以後我曾失意過、迷茫過,覺得自己再無出頭之日,是普通話給了我信心和力量,我加入了校演講社、廣播站,從此我的生活不再是黑色的而變成為多姿多彩,我要繼續延續我未曾實現的夢,我積極地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在大學期間,曾代表學校參加過河北省大專辯論賽。雖然,現在已經參加工作多年了,但我對語言辯論的熱愛一直沒有削減,在工作中,普通話讓我更加自信,在交流中普通話讓我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雖然教師這個職業並不是我所向往的,但既已為人師,就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把我全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我要把我的愛給了學生,我要在他們身上實現我未曾實現的夢。

每當我用普通話講課或交流時,那些音符、那些節奏似乎在與我的血脈一起跳動,此時,我心中常會湧起一種無比親近的感情,那是對母親的感情,那是對祖國和民族的感情,讓我們都來説普通話。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行動,一起來把祖國的語言文字發揚光大!

小學推廣普通話演講稿範文二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你們好!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簡練的語言,是世界上最豐富,最美麗的語言,這樣有魅力的語言,怎樣表現出來呢?那就是要説好普通話。

普通話是人們日常交流中文明與進步的象徵,使用普通話不但可以顯示個人的修養也可以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講好普通話,能提高綜合素質,陶冶愛國情操。可是在我們校園裏面大家對普通話的重視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普通話,需要文明用語。

這段期間,我們學校大力宣傳、號召同學們和老師説好普通話,同學們也投入很大的精力來做普通話推廣和宣傳的工作。普通話是校園的語言,也是教師的職業語言。這就要求全校師生把普通話作為教學用語和校園用語,不但在課堂學習、在校園交流要講普通話,寫規範化文字。還要求大家在家庭、社會上也要推廣普通話,做推廣普通話的積極分子。

"普通話是我們的校園語言"、"普通話是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樑"、"溝通--從普通話開始"、"説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這些將成為我們學校推廣普通話的宣傳口號。有這樣良好的社會大環境,我想大家肯定會説好普通話,朋友遍天下。

同學們,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有不怕困難,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勤學苦練的精神。將來走向各地,大展宏圖,大有作為,從現在起,我們都説普通話,説好普通話,做一個文明的好學生。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小學推廣普通話演講稿範文三

普通話的語法標準是“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這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意思:“典範”就是排除不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範;“白話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現代白話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話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話的書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語基礎上,但又不等於一般的口語,而是經過加工,提煉的語言。

為什麼要學習普通話呢

現在,世界各國(包括髮展中國家)都通過國際交往,國際合作來發展自己。中國要進行改革開放,也需要放眼世界,吸取世界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以及一切有利於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東西。與此同時,也要注意結合中國的國情,維護中國的國家主權和尊嚴。規範化和標準化的中國語言和文字,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生動象徵。

中國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過程中還融合了語言文字標準化方面的國際經驗。因此,在漢語漢字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在中國的國土上,正確地,合乎規範地使用國家語言文字,也就是在語言文字方面顯示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自信。

對外開放除了要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還要在人才的素質和文明水準方面達到較高水平。而正確,規範地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人才素質和文明水準的重要內容。

因此,當前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有利於人們掌握好社會交際工具為社會發展服務,還對當今時代的國家改革開放和信息化發展有着重大的意義。

美國開發西部的時候,世界各國人們一擁而入,他們操着許多語言,有古老的拉丁系,有斯拉夫系,但最後都放棄了自己的母語,共操英語,為西部開發奠定了基礎,也成為西部精神的重要組成。

放棄自己的'母語需要很大的勇氣!在美國西部開發的過程中,正是大家願意接受新東西,不怕改變自己以適應新環境,大家才能統一到英語上。人們不再是波蘭人,英國人,法國人,都是美國人,沒有隔閡,沒有幫派,沒有歧視,沒有了本地人和外地人,一切以合理為準則,而不論説話的人是哪裏來的。西部精神是開放的精神!

現代中國還有許多西部式的地區,比如石油城,搞石油的都來自全國各地,聚到一起以後,全都説通用的普通話,成為所在省的風景線,在這些地方沒有本地人,全都是外地人,同樣以合理為準則,不論説話的人是哪裏來的。去過這些地方的人都讚歎當地的美國西部式的開放文化。

在現代社會,説普通話是有文化,開化的標誌。例如濟南青島,都曾經是方言地區,現在除了一些老人,極少再有人説山東話了,看山東衞視新聞節目,大街上無論記者採訪到誰,對方都操一口普通話。説普通話為榮,説普通話前衞,已經成了有文化的人的共識,連農村小學都全面施行了普通話教學,山東農村出來的打工者,沒有不會普通話的。

中國有許多發達城市,其中許多曾經是新生地,但是時間一長,這種開放的精神就淡化了,人們開始封閉起來,例如上海,青島,天津。

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説普通話呢

普通話的最大意義就是交流方便,以什麼話為一個國家官方語言是另一回事,一旦確立,就應該人人學習,這一點説來容易,但做起來有許多心理障礙在裏面。

正如美國西部開發過程中,人們放棄了自己的母語。要中國人放棄這個從小説到大的方言,也是極為不忍心的。

但是,我們要明確推廣普通話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是改革開放的需要。一個國家民族共同語的使用水平,是與社會的開放程度相一致的,它標誌着一個城市的現代化程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推動着人們衝破地域界限,跨出鄉里,走向全國,邁向世界,使用民族共同語,是打破封閉狀態,進行國內國際交往的基本條件;現代化社會是信息化社會,中文信息技術每前進一步都涉及語言文字的規範化,只有堅持説普通話,不斷提高普通話水平,才能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要求。因此,無論是“方言親切感”還是“方言優越感”,都是落後的封閉意識,狹隘的地方觀念的反映。

我們在説普通話問題上存在的從眾,隨大流,不願做“出頭鳥”的心態,實際上反映了傳統觀念中落後保守的一面。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員,思想上也應該具有現代化的意識:要大膽追求科學和進步,勇於堅持真理,不遷就落後,不隨波逐流;要建立新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敢“與眾不同”,敢領風氣之先;要有維護語言文字規範的責任感,堅持“從我做起”,堅持在公眾場合説普通話,注意表現自己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語言修養,從而樹立起嶄新的現代人形象。

綜上所述,説普通話,語言規範在現代社會重視十分重要的!何必抱着方言不放呢 我們應該與時俱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ypqzj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