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中作文 >初三作文 >

關於初三滿分作文4篇

關於初三滿分作文4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滿分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初三滿分作文4篇

初三滿分作文 篇1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關於感恩的作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小時候背誦的這些詩句,講的就是感恩。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恩報德”,中國綿延多年的古老成語,告訴我們的也是感恩。

“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的看似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着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歷,只要你胸中常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湧動着諸如温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很多人、很多事,其咎蓋源於不會、不願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僅僅是對自己沒有敵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圖報、反而忘恩負義之人,必是遭人唾罵的無恥之人,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

學會感恩,就是要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學會感恩,就是讓你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着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學會感恩,首先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後,才能獲得感恩;學會感恩,要培養謙虛的品德,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彎腰伸出援助之手;學會感恩,要有奉獻精神,無論做什麼事,應以“公”為先,做一個大公無私、樂於奉獻的人。

在我們身邊,每天都有感恩的故事發生,如果用心去體會,時時都會有終生難忘的温馨。天天都有感恩之心,是多麼幸福、清淨的境界,讓我們都做一個學會感恩的人吧!

初三滿分作文 篇2

我十二歲了,在這十二年裏,我受到的教育數不勝數:老師的教誨,家長的教導,書中的道理……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還得説是那件在學校裏發生的事。那天,班主任老師動員大家都來獻愛心,幫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同學們紛紛走上講台,拿出自己的零花錢,投入捐款箱,當然我也不例外了。

下課了,我的好朋友王夢萱走過來問我:“嗨,‘花錢大王’,捐了多少錢呀?”“他們失學,關我什麼事兒?我為什麼要捐錢給他們?勉勉強強,我只捐了五毛錢。”聽了我的話,王夢萱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我不解地問:“怎麼了?”她氣憤地看着我,説:“你這麼説不怕良心受譴責嗎?你平時花錢不是挺大方的嗎?怎麼到了辦正事的時候反而這般小氣了呢?”她一番話問得我啞口無言,頓時漲紅了臉。她又接着説:“對,你是衣來身手,飯來張口的‘大小姐’,但是這樣就可以使你歧視窮孩子了嗎?你想過沒有,當你在品嚐着山珍海味的時候,他們也許在啃着幹饅頭;當你在柔軟舒適的牀上睡覺的時候,他們也許正睡在滿是髒兮兮的稻草上;當你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的時候,他們卻不得不為了生活而勞作……”

聽了王夢萱的一席話,我真是羞愧萬分。是啊,有些孩子,他們渴望學習,渴望知識,但是因為貧窮,他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想想那些飽受飢寒的貧苦孩子,再看看我現在的幸福生活,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比啊!想到這裏,我徑直朝講台上的捐款箱走去……這件事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做人的道理。同時,它也使我從幼稚中解脱,從私慾中醒悟。

初三滿分作文 篇3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天,學思同學像往常一樣放學回到家中,無意間聽到了一陣熱烈的討論他的文具們在召開一個會議,會議主題竟然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他仔細聽了起來。

鉛筆:我的主人是那種學而不思的人。他雖然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非常認真,但他是一個死腦筋,不會變通,令人十分憂心。到了晚上寫作業的時候,哪怕是課堂上老師反覆講過的題目,都不會做,寫幾道題可以折騰幾個小時,尤其是作文,一個晚上都熬不出幾個字。做不出題目的時候,他還會拼命咬我的頭,讓我臉上增添了許多牙印呢!疼死我啦!

球拍:這位小主人也經常折騰我。他是一位羽毛球愛好者,特別喜歡打羽毛球。但是課堂上學習老師的動作學得有板有眼,可到了球員對打練習的時候,各種問題就出來了。對手一個高遠球過來,他還一個高遠球,把老師課堂上新教的動作全忘。打不贏的時候就會拿我出氣。哎!我們身上傷痕累累的,再好的球拍也全壞了。這位主人,就是一個學而不思的人,死腦筋,這種人到社會上有什麼用呀?

筆記本:別看我們的主人在課堂上學習多麼認真,其實他一點都沒有消化,課堂上看似聽懂了,但由於不喜歡思考,最終還是沒有學到位。你別看他記得有多詳細,把老師的每一句話都記了下來,但是他根本沒有仔細地、認真地思考過老師的話。老師也很奇怪:課堂上很認真的同學作業怎麼那麼差呢;可以評上優秀筆記的同學,成績怎麼上不去?哎!這也不怪他們,誰會想到主人是一個學而不思的人呢?

教材:是呀,是呀,你可別看主人把我們身上的重點畫得多麼美觀,其實是亂畫的。有時候,那些重要的句子不畫,畫那些不重要的。可急死我們啦。主人在我們期中或期末複習的時候,哎呦,都是一些什麼呀?考試考不好就拿我們當鞭子使,説我們是廢物,有這麼一種主人也是有罪!

聽到這裏,學思同學滿臉羞愧,他終於明白自己學得那麼辛苦,為什麼成績總是沒有辦法提高的原因了。他輕輕地走進書房,第一次那麼温柔地拾起了鉛筆,拿起了球拍,捧起了筆記本和教材,用充滿感激的眼神凝視着他們。

是啊,學而不思,不如不學,學思同學想起了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子路。論語中稱,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子路對學習過的知識,總是要反覆地去思考以期消化,在沒有思考清楚之前,他最擔心的是又要學新的知識了,可見,思考對學習有多麼重要。

學思同學拿起筆,在一張白紙上,端正地寫下了思學兩個字。他想藉此告訴自己,今後學習一定要把思考放在首位,真正把學習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

初三滿分作文 篇4

夜裏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

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歎息:“舞煙眠雨過清明”。心裏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xx多年曆史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在現代人眼裏,“清明”與掃墓 祭奠 的聯繫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 ,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 成立後,人們也選擇 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 革命 先輩。“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

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 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 ,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 的眼睛 。

人生 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 善待自己 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 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歎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裏哀號盤旋。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了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我和爸爸媽媽 因為思念 家鄉 ,便一起到美麗 的鄉村 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葱葱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裏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呈現出一片白色。山間到處鳴響着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濛濛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着,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裏雨如煙”啊!我們欣賞着美景,興致勃勃地前進着。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和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吟誦詩句,這兩個活潑的孩子給美好的春天 平添了幾分生機。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我們走進農家的花園,美麗的>景色讓我們驚歎。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遊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盤旋飛舞,依戀着不願離去。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樹上發出嬌柔的鳴叫,聲音 是那麼和諧 動聽,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

我們又來到田野 ,真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着,充滿了生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羣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

今天 ,清明踏青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村是多麼的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着別樣的風景 。

夕陽的最後一抹餘輝沉了下去。空氣異常的凝重,像積滿了灰塵的古屋,凝重、悽清、幽暗。微風在樹枝上纏繞着,像是淘氣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葉瑟瑟發抖。一切都是濕漉漉的,擁擠的街道,門前的自行車,懸掛的條幅,還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們。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裏説的那樣:“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一切的一切都在想我們傳遞着一種清冷的氣息。

清明是中國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第五個節氣。清明節在每年春天的四月四號到六號之間。這一天也是我們祭奠和緬懷逝去的親人 的日子。

這時正是漫長的寒冬過去了,絢麗多彩、生機盎然的春天蹦蹦跳跳地來到我們身邊。一會兒春風和煦地吹拂着我們的臉;一會兒春雨 淅淅瀝瀝地飄灑下來,使大自然格外的清明。

奶奶 説:“清明節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我們翻閲了《少兒讀古詩》這本書,找到了唐代詩人韋莊的“滿街楊柳綠似煙,化做清明三月天。好似隔簾紅杏裏,女郎繚亂送鞦韆。”的詩還有宋代詩人吳惟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詩,還有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些詩都描繪了清明這個節日帶給人們是一般的精神享受,特別是杜牧把清明與“雨”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是這種詩意達到了極致。

我喜歡過清明節是另有原因的:我終於有機會 到郊外擁抱春天。第一個機會是學校組織我們去春遊 ,那時,師生將乘坐大巴車一路上欣賞這春天的美景來到風景如花的山上、草地上或湖邊柳樹下,盡情享受着春天的快樂 。第二個機會是和我們吳家的所有成員結伴掃墓,那時,我們會帶着鮮花、水果和糕點,祭奠吳家的祖先,我們排着隊在墓碑前鞠躬行禮,奶奶鞠躬的時候,喃喃地説:“爸爸媽媽,我們來看望你了”然後,我和表哥表妹們在山上追趕瘋跑,釋放我們的青春 活力,我們各自帶着自己喜愛的玩具,如跳繩、空竹、風箏等在山下的空地上各展現自己的“絕活”。直到聽見“我們走了!”一聲喊,我們就依依不捨的走向各自的車子,互相揮揮手,奔向同一個目的地——安樂園 餐廳。

在回程的車上我沉浸在不捨離去的心情中,奶奶卻和我耳語:“次活動可以叫掃墓,也可以叫踏青。我們把掃墓和踏青結合在一起了。

歸途中,我在想着明年的掃墓和踏青。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我小學 生活中不可忘懷的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zhongzuowen/chusan/w0gem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