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小學生作文 >

關於魯迅的作文:我看魯迅先生筆下的“我”

關於魯迅的作文:我看魯迅先生筆下的“我”

記得曾有人説過,魯迅先生是中國第一位“文體家”。何為“文體家”?我想,“文體家”們的一個標誌就是他們在抒發自己所思所感之時,不會忽視自己的表達技巧:用何體裁承載?如何遣詞造句?怎樣鋪排情節?而當一個“文體家”老練如魯迅,他的這些技巧卻是無形而有形了——書這頭,你正為跌宕的情節、精妙的比喻而按自己長——書那頭,魯迅老先生的小鬍子下也為這一安排染了一層笑意。一個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問題,是魯迅選擇敍事的角度——也許這一方面的用心已太深地融入了作品了。

關於魯迅的作文:我看魯迅先生筆下的“我”

雖然魯迅那龐大的作品系統裏所選用的敍事者,即文章中的“我”,千種萬樣:有主人公、有親歷者、有敍述者、有的甚至通篇無“我”,但我覺得只需分為兩類則好:一類是記憶中温情的“我”;另一類是現實中尖鋭的“我”。

先説前者,典型的例子便是《社戲》、《故鄉》,再往前溯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這些文章中,魯迅的題材往往是自己童年在農村的生活經歷,因此這“我”也大多是誠實可考的自己。近年來常有人説要“還原魯迅”,那個脾氣有點倔卻不難相處的魯迅;那個快樂時會“打個旋兒”朋友滿天下的魯迅;那個閒來時翻翻美學對女人衣飾評頭論足的魯迅——我覺得可以從讀這些文章開始。這樣的文章裏,魯迅是鮮活、熱乎乎地存在在那裏的',在那片愚昧而淳樸的農村土地上:在那兒的水裏划船,在那兒的夏夜看戲,在那兒頑皮也在那兒淡淡惆悵。一方面,這文章中温情的“我”摘掉了魯迅頭上那頂“反封戰士”一類的大帽子,給我們看一張淺笑着回憶往昔的臉,讓讀者由病態的“敬怕”魯迅轉而愛戴魯迅;另一方面,我想,也只有這温情的魯迅中的“愛”,才是他鬥爭的動力源泉——為了這土地和土地上的父老鄉親。

而另一種“我”卻是使魯迅終究成為魯迅了——否則他不過是亂世中文字了得的好隱士。這一種“我”來自魯迅天生的敏感、洞察,使其有一種冷嘲熱諷於故事之上的才能。譬如《孔乙己》,雖説敍事者是小夥計,但字裏行間彷彿還有另一個“我”——作者自己:這個“我”不僅僅看老闆的白眼、看孔乙己的窘態、看眾生的醜相,甚而看小夥計如何一步步地加入取笑、厭惡孔乙己的行列,加入世上的惡俗。另有一篇《示眾》,如朦朧詩句,沒有小説中常有的那個“我”,只有散點透視成的片段——但這“我”卻又無處不在——或者解開一片虛偽給讀者看看,或者輕笑兩聲眾生的愚昧,或者苦痛于敏鋭的作者捕捉到的絕望。

若這要懂魯迅,我想首先得懂他筆下之兩種“我”:一種如每個凡人温情而眷戀,叫我們愛;另一種有他的偉大,高瞻遠矚於時代之上,叫我們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xiaoxuesheng/w00zl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