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小學生作文 >

小學作文仿寫説課稿範文

小學作文仿寫説課稿範文

各位領導、老師:

小學作文仿寫説課稿範文

大家好!今天能有機會跟大家在一起探討作文課,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們學校一直特別重視作文教學,現在三至五年級的學生每週至少寫兩篇日記,並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幫助學生養成了留心觀察生活、勤於動筆的習慣。除了從量上要求多寫外,更重要的是從內容上切實提高作文水平。

雖然在活動中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有部分學生怕寫作文,不會寫,不知道寫什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學生願意寫,會寫呢?我們一直在思考,在探究。

後來我們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入選教材的課文在以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讀者的同時,更以其優美生動的語言,靈活精緻的表達,獨具匠心的佈局謀篇,為每一個閲讀者提供了寫作的範本。我們想如果在閲讀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從課文的內容選擇、材料組織、語言表達、篇章結構等諸多方面着手,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延伸開去,自然而然將課堂引向作文教學,使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融為一體,那麼作文對於學生而言,便會不再是可怕的事情。為此我們三年級語文組就確定了“尋找課文的讀寫結合點”的小專題。我們在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時候,我們組內所有成員針對三年級習作要求及學生特點,對每一課都進行思考,尋找課文中在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等方面有特色的地方,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比如:《絕招》中表示人物動作神態的詞,《秋天的雨》中表示顏色的詞用得非常有特色,我們就讓學生在積累的基礎上指導他們運用。學完《灰雀》之後我們安排學生補白《灰雀歷險記》。學完《小攝影師》《風箏》之後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進行續寫。學完《美麗的小興安嶺》我們讓學生按課文的形式進行仿寫《美麗的文登》《美麗的抱龍河》等等。每學完一篇課文後,找準一個着眼點進行隨文練筆,以達到“用課文中規範的語言去規範學生所不能規範的語言,用課文中豐富的語言去豐富學生所不能豐富的語言。”

根據小專題研究的計劃,我設計的這節課是根據《西沙羣島》第四自然段進行仿寫,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習作方法,激發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下面我就談一談這一節課的授課設想。

一、遊戲導入。

兒童是最善於模仿的,所以我在導入部分設計了一個模仿的小遊戲,目的有三個:

一是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有趣的寫作情境;

二是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

其三是啟發學生明確模仿的要領。

二、分析例文 仿寫句段

1、積累詞語。要想把作文寫得生動、形象,學生的腦中必須有豐富的詞語才行。這一單元的語文園地中也有關於AABB、ABAC式詞語積累的安排,而在這一自然段中又正好有這樣的詞語,所以我就安排了第一個環節,在閲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用詞準確的好處,然後積累相關的詞語。只有讓學生的語言倉庫更加豐富,他們在作文時才會更有靈活性,才可以隨時作出恰當的選擇,準確地調用詞句,從而組合出生動、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話語來。

2、學説一句話。丁有寬先生説過:“閲讀和寫作是個互逆的過程。閲讀是理解吸收,寫作是理解表達。只有吸收的充分,表達才更加有力。”基於這一認識,我安排了學生在閲讀中體會作者抓住事物主要特點來進行描寫的方法,並且讓他們馬上進行練説自己看到過的魚的特點。

3、認識分號,學寫句子。現在學生在呼喊“作文難寫”,教師在感歎“作文難教”,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就應該從實際出發,從課文入手,讓學生來掌握習作方法。因為課文是孩子們最熟悉的,那裏藴涵着生動的`習作方法,那正是孩子們最樂意模仿和接受的。所以在接下來的板塊中,我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學寫排比句。寫雲彩對學生來説想像的空間比較大,學生容易發揮,這樣引導學生修改就比較容易找到具體的事例,這樣學生便能切身地體會到修改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養成修改的良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模仿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創新。所以我在指導學生仿寫的同時,還極力想讓學生能靈活地仿照這些“例子”,在模仿的同時能進行創新。所以在寫雲彩的時候,我加上了正在做什麼,而且是有梯度地提示,先是提示有的像什麼樣的什麼正在做什麼,後是有的像什麼正在做什麼,最後只提示有的像什麼。

4、學寫一段話。現在的學生在作文過程中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不能圍繞中心來寫,所以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認識中心句,學習能給一個場景抓出特點,寫出中心句,然後能圍繞這一特點進行具體地描寫,我怕學生一時找不到主題,我就為她們準備了四個場景,我想這樣可以激起學生的靈感,想出自己喜歡的場景來。

願望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由於本人能力有限,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中,我知道還存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所以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xiaoxuesheng/dere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