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四年級作文 >

【必備】四年級成長作文錦集8篇

【必備】四年級成長作文錦集8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成長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四年級成長作文錦集8篇

四年級成長作文 篇1

20xx年3月20日爸爸單位近期組織了一個植物種植活動,為了響應號召,爸爸也給我領了一盆多肉植物回來,給了我一個特別的任務:把這個小肉肉培養成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我非常高興,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了陽台上,心理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會完成這個任務。我仔細觀察了小肉肉,兩株並排的長在小花盆裏,它們的葉子像荷葉一樣鼓鼓的,又像動畫片裏小猴子的雨傘一樣。它們的顏色是紅綠相間的,可愛極了。

我湊近聞了聞,一點氣味也沒有,真奇怪!20xx年3月25日今天我早早地起牀了,第一件事就跑到陽台上看看我養了幾天的“小心肝”。突然發現它不見了,這可把我急壞了。我找了半天,原來小肉肉在窗台上曬太陽呢!我感覺它好像咧着嘴在對我笑!這時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下了。經過我幾天的精心栽培,我發現小肉肉長高了,莖變粗了,還新長出了許多嫩綠的花瓣。我心想我這幾天的辛苦勞動還是值得的。20xx年3月30日今天我特別高興,因為我的小肉肉又長高了一釐米,而且它們的葉子頭上還有一根根尖刺,尖刺是為了防止受到傷害。我心想它們真的長大了,居然還學會了自我保護,跟小肉肉一起成長真有趣

四年級成長作文 篇2

我知道我在成長,那就意味着我必須要向小大人一樣生活,規規矩矩,不能有半點馬虎。

一次我在整理書櫃時意外發現一張光盤才想起那是小時候媽媽為我錄的,可有紀念意義了。在好奇心的催使下,我坐在沙發上看了起來。不一會兒便飄出一陣稚嫩的歌聲左手拍拍,右手拍拍……”那時的我才六歲,留着清爽的短髮,眼睛溜黑溜黑的,鼻子上可沒架着小眼鏡,在媽媽的牀上蹦來蹦去,逍遙自在。

看着滿臉幸福的我,現在的我陷入了沉思。

那時的我是多麼的幸福啊!沒有煩惱,沒有束縛。當我跨入小學的門,一下課我們便像小鳥出籠似得轟出教室。陽光下的操場,男孩子們互相抱在一起打鬧,女生們找個角落跳起橡皮筋來,每個時刻都留有快樂,甜蜜。放學後爸爸媽媽總會來接我問道:“今天怎麼樣?開不開心?”回到家就陷入沙發打開電視看動畫片。

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慢慢成熟,老練的像個大人。跨進中學跟小學真是天差地別。整天就是考試-作業,作業-考試。陽光下綠茵茵的草坪,只可惜是空蕩蕩的。下課後誰也沒有那閒工夫出去玩會兒,大家都寧願做作業回家少打夜燈戰。老師上課咕嚕咕嚕地説,拼了命的想把知識點裝進去。好不容易熬了一天,渾渾噩噩的回到家,坐在沙發上,還沒做熱,就又要去寫作業。拉開鏈子頓時書包吐出一大堆作業。哎!沒辦法,只好打夜燈戰了。

如今我在成長,有了成長中的煩惱,有了經驗但卻失去了自由幸福。我發現成長就好像在把你變成機器娃娃,沒有時間去做其他事,啊!我真想變成一朵自由幸福的雲。

成長固然很好,但失去最寶貴的東西就很不好。我累了……我知道我在成長。

四年級成長作文 篇3

“哇!綠豆寶寶胖胖的,好可愛呀!”我望着水裏的豆寶寶,充滿了期待。才第一天,這些綠豆就像是一羣精神抖擻的戰士,勇敢地在水中與同伴PK,霎那間就胖了起來,好像在説:“看,我的肚子是最圓的!”我輕輕把一顆小綠豆放在手心裏,那綠豆好似一粒淡綠色的翡翠,又像是一隻綠蜻蜓的眼睛。我忽然發現了一個問題,水比較多的地方,那些豆寶好像大的快一些。而水比較少的地方,則比剛開始的才大一點。也許是吸了太多或太少水的緣故吧!我這樣想着。

過了沒幾天時間,我發現那些豆好像是喝了好幾個大洋的水一樣,一個個把衣服都撐破了。瞧!那顆小綠豆好像把衣服都弄丟了,正在水裏焦急地徘徊着;有的好像知道不該把衣服弄丟,把大衣緊緊裹住;有的只開了一道縫兒,像一個剛出生的小孩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的有趣。

不久,已經有不少的小豆寶寶裂開了一條不足5毫米的小口子,把裏面的“肚子”完全露在我們眼前,它們的其中一部分竟然長出了一根小小的尾巴,看,這些小綠豆是不是特別的像英文字母Q呢?我小心翼翼的把水換好,期待着明天它們的樣子。

僅僅一天的功夫,這些小傢伙長得出乎意料地快,長得高一點兒的有我一根中指長,而短的也就一根小指高,最初的綠衣裳也不見了蹤影,兩片小小的豆豆也開始變黃了。莖變化着各種姿態,好像在表演“貴妃醉酒”。看着豆寶寶變成了一株株挺拔的“小樹”,我心裏滿是激動和興奮。如果我可以能問一問小豆芽,我真想知道它們長出芽的時候疼嗎?

第七天,幾乎所有的小豆芽都長了出來,有些還吐出了淡黃的嫩葉,像極了一條吐着信子的小蛇。它們在不斷地向上鑽,白白的身體變得又粗又壯,好像是在舉行一場啞鈴比賽,個個都用足了勁兒,兩片葉子不斷向上頂……我一下子發現了一個已經長達10釐米的“選手”很特別,就像披上了一件軍綠色的大衣,就叫它“將軍”吧!

不久,大家都長出了葉子,有些穿着小黃衣,有些穿着小綠裙,在盆裏搖曳着曼妙的舞姿……

綠豆寶寶們告訴了我一個道理:只有不斷堅毅向上的意志,最後才能長成大樹。如果只是不斷退縮,一定會失敗。我望着那一叢如同小樹林的豆芽們,心裏充滿了成就感。

四年級成長作文 篇4

種下絲瓜後,我天天都要去看它,盼望它快點長大。

終於在幾天後的那個早晨,它發芽了!那一天,我剛睡醒,迷迷糊糊地走到了花盆旁,一瞄,一片綠色映入了我的眼簾。不會吧,難道是我看錯了?我使勁地揉揉眼睛,花盆裏還是一片淡淡的綠色,它發芽了!

我激動地蹲下來,仔細地端詳着它:莖從土裏探出來,細細的,卻十分挺拔,像一根微型柱子;兩個小葉片像兩把小傘,隨着風兒晃啊晃;從土的縫隙中依稀可以看見它的根,彷彿一條龍盤曲在山裏。我興奮地捧起花盆,邊看邊哼着歌兒。嘩嘩的澆水聲猶如在奏響生命之歌,為小苗的生長添一份力;陽光輕柔地照下來,使小苗更加健康;風兒如同一隻手,撫摸着它。它沐浴在水、陽光與風兒之下會長得更茁壯,更健康!

過了幾天,小苗已經是綠油油的一片了,真是太好了!我把它移到了稍大一點的盆,便於生長。絲瓜啊絲瓜,讓我早點見到你吧!

四年級成長作文 篇5

成長過程中有的人需要無限的鼓勵、關懷、理解和引導,而有的得人則只需要一張書桌、一個上學的機會。我認為成長只需要有父母的理解和關懷。

那是剛發生的一次競賽考試,我沒有考好,但我的期末考試考的挺好得,回到家一對媽媽説,這可不得了了,媽媽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我罵了一頓,我們還吵了起來,最後還落到去學校找老師。我是不怕,可是為什麼父母總是這樣把分數看作第一位,分數已經成了判斷一個孩子的根本。難到一次的考不好或一次的發揮失常就可以説明這個孩子不是好孩子嗎?父母因為不知道原因而冤枉了我們時,連解釋都不讓我們解釋,我們剛想解釋一句,父母就又拿起他們位高權重的架子,説只要我們再敢頂嘴就打我們。為什麼父母不能讓我們解釋完呢?為什麼父母不能放下他們的架子來與我們交朋友呢……

我們是孩子,我們需要父母的關懷和理解!

四年級成長作文 篇6

星期五下午,我剛放學,在學校呆了一個星期,剛放下書包,本想輕輕鬆鬆的坐在沙發上打開電視放鬆一下緊張疲憊的身體。還沒等我坐下,“機關槍”就瞄準你開始對着你“開槍”了:“還不趕快去寫作業,都四年級了,還不自覺去學習,還有閒功夫一個人在這悠閒的看電視!”這時的我,只好負着“重傷”回到自己房裏埋頭葬在書海里。為什麼家長不能體會一下現在孩子們的心情?只會動不動就罵,甚至……哎!沒辦法,和媽媽抗衡簡直就是自討苦吃,那又是何苦呢?還不如看下書……

還有一次更慘:那天家庭作業又多,一回來就回到自己房裏埋頭當起一個小抄寫工,剛坐下來。“快下來。”媽媽大聲喊到,“妞妞,看媽媽給你買了什麼好東西!我驚喜地跑到樓下,心想還以為是媽媽給我買了我最歡的娃娃呢呢!我過去一看,都是一些作文書和一些數學練習。誰知……哎!想法一落千丈。媽媽輕聲告訴我:“看你都上四年級了,多買幾本作文書給你看也好,可以多讓你學點,那些數學書都是質量很好的,裏面內容都寫得很詳細,要不你每天就多看些和……”我打斷媽媽的話語大聲説:“你知不知道,我現在作業都很多,而且還有老師佈置的的任務,從小到大我總是隨着你們大人的意願做事,大部分時間已經放在了學習上,又要完成很多的作業,玩的時間幾乎沒有,星期天,又讓我學這個,學那個,我的腦子都快炸了,難道我真的應該像個“機器人”一樣一天到晚有做不玩的事嗎?”媽媽和剛才似乎變了一個人大聲説:“我現在跟你買這些,都不是為你們以後的前途着想,都不是為了你好嗎?”我一邊哭一邊跑回了自己的`房間又開始做起作業來,當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的樣子,表面我什麼事都沒有,其實我的心裏卻非常難過,為什麼媽媽不能替我想想呢?

有人説,成長是一串快樂的音符,可是為什麼我卻找不到快樂的感覺,尋不到快樂的節奏,沒有自由也沒有幸福,我真的好煩惱……

四年級成長作文 篇7

我是出生在20xx年的小孩,我非常慶幸能生活在這麼美好的年代。我在父母的關愛下,在老師的培育下,在祖國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首先,我感恩的是我的媽媽,是她把我帶入了這個世界。媽媽每天都會給我準備我喜歡吃的飯菜,為我準備水果和牛奶,好讓我健康地成長。媽媽還幫我賣新衣服、新鞋子,又要幫我洗衣服,使我每天都顯得乾淨、整潔,精神飽滿。媽媽一有空就會給我講故事、講道理,告訴我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父母還幫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會幫我報一些興趣班,好讓我多學習點本領,培養我能夠全面發展。父母總是這麼盡心的為我鋪設着成長的道路。

其次,我要感恩我的老師,是老師教給了我知識,讓我腦袋裏的學識不再是一片空白。是老師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她還跟我們一起做遊戲,也成了我們最親切的朋友。老師早上總是第一個到校,放學最後一個回家。上課時為了讓我們聽清楚,老師總是儘可能的放大聲音,常常嗓子都喊啞了。老師累得生病了,可是老師病還沒完全好就早早的來到了學校,為我們繼續上課。老師這樣不辭辛苦地為我們講課都是為了我們的學業,為了要把我們培育成才,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再次,我要感恩我的祖國。因為是祖國的政策好,現在我們住的是高樓,走的是又寬又平坦的水泥路和柏油路,生活在綠色環保的良好環境中健康成長。如今,我們學習的課本都是國家免費提供的,書本的右下角還寫着“努力學習,回報祖國。”這給了我們啟迪,也給了我們動力。也是因為祖國的好政策,我們才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上課,教室裏有電視、電腦。我們有寬大的操場,有着各種體育運動器材。有為我們準備好營養飯菜的大食堂,食堂上面還有雨中操場呢!我們從心底裏感激祖國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環境。

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我的祖國,使我能健康、幸福地茁壯成長。我一定不辜負你們的希望,學好知識,成為有用的人才,來回報你們對我的恩情。

四年級成長作文 篇8

近期,我對學校即將出版的以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為主題的《成長》一書的書稿做了最後的審閲。審書稿的過程,也就是找毛病的過程。故全部書稿審完之後,幾個字湧上心頭:我們仍亟需成長。表現如次:

一、書稿整體上難以差強人意

我拿到的是經過篩選的書稿,共有46名教師的稿子。其中,僅有15名教師的稿子整體上不錯,只需要做些小的改動。而我校現有近百名教師。從這些數字中,我們能看出什麼呢?

二、抄襲問題

“時間如風,把羽扇綸巾的青春浪漫吹乾保鮮;記憶如壺,把萬紫千紅的醉人花香收集裝滿”——在書稿中第一次看到如此詩意的句子,我不由眼睛一亮。但當這個句子又一次次地出現時,我才明白,這不是我們老師自己寫的句子。

不過,按照目前約定俗成的對“抄襲”的界定,這倒算不上抄襲:連續引用超過70字,又不標明引用的,便是抄襲。但是,書稿中,超過70字的又不標示引用的句子、整段、連續幾段甚至整部分的內容一字不動地用別人的話的現象,也頻頻出現。最典型的是,有2名老師的稿子中,有3段一模一樣的話。

應該説,這幾年,在學校的正確引導下,我們的學生作文中的抄襲現象已經很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本教師書稿中出現一處處的如此現象,實在值得注意。

三、詞語運用問題

最突出的是我不止一次説的“的”、“地”、“得”之間的誤用。這在書稿中幾乎無處不在。並且,從書稿來看,造成“的”、“地”、“得”之間的誤用的主要原因,是多數人不會用,而非拼音打字的原因。因為,許多老師的稿子中,並非一“的”到底,而是時不時地用個“地”或“得”(卻又用錯了)。

其次是用詞不規範問題。現在,有許多異形詞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已做出了明確規範,如“執著”與“執着”,國家語委明確指出,推薦使用前者。但我們的不少老師,仍根據習慣用後者。又比如“象”和“像”,早已有了明確的區別,但我們不少老師甚至是語文老師仍是“好象”、“象……一樣”。建議大家買本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多動手查查,用詞不規範問題便可解決。

再次是用詞不當問題。印象最深的有“筆錄”、“蜕變”和“文思泉湧”、“思想”、“不恥下問”這五個詞。

前兩個詞,明顯是因為不明白詞意而用得不當。書稿中,經常出現“對於好的文句和文章會做一些筆錄”之類的句子,把“筆錄”一詞都用作了名詞。實際上,不管是做名詞還是動詞用,“筆錄”都不算冷僻,做名詞時,一般是指記錄的人口頭説的話的文字,特別指口供。對讀書中遇到的好的內容“做筆錄”,顯然不當。“蜕變”原來多用作貶義。現在,新版詞典中雖然沒再明確指出這一點,但在舉“蜕變”的用法時,仍把它做貶義詞用。而在書稿中,我們不少老師動輒便“蜕變”了。這顯然是受影響很大的“新教育實驗”中許多老師如此不當運用的影響。

後三個詞在書稿中的用法,明顯是對象不合適——許多老師動輒便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寫起稿子來“文思泉湧”,顯然用詞過大。還有老師,居然對名師、專家也“不恥下問”。

最後是詞語搭配不當問題,印象最深的是“加大興趣”這個搭配。

四、邏輯問題

從小處看,這類問題主要有2個:句子之間或句子中各部分之間順序不恰當,前言不搭後語。前一個問題比較普遍,如:“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不斷磨礪自己,我在點滴進步中逐漸成長”,“其中老師們的許多見解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使我眼界開闊了,分析問題,看問題的視覺更寬廣了,對教學行為、教學思想的認識更清晰了”(這兩個例句出於一篇稿子,除了順序不當,這兩個例句還存在着用詞重複、詞語搭配不當的問題)等。後一個問題在有些老師的稿子中相當嚴重。比如:“人們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來形容教師,其實每一位教師不停地進行自我學習,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又不停地努力鑽研做‘飛蛾化蝶’,活出自己的特性。這正是現代教師的真實寫照。”姑且不説句子不通順的問題——這也是書稿中很突出的一個問題,不再列出——書稿中這段引文中的第一個小句子,與後邊的句子有什麼邏輯聯繫呢?又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課標道出了閲讀不僅是學習語文的核心,更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渠道。”——從此處引用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能看出“課標道出了閲讀不僅是學習語文的核心”,尤其是“更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渠道”的意思嗎?

從大處看,文不對題。或是整篇稿子的內容與稿子的標題脱節,或是文中的小標題與該部分內容無聯繫或聯繫不強。比如,有位老師的稿子中有一個小標題為“幫助學生成長,獲得自身成長”,但內容卻完全是自己如何處理學生易混淆的兩個問題的。

另外,表意含糊,不準確,甚至讓人不知所云,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

以上問題,有些用認真的態度便可解決,但多數則是我們仍亟需成長的論據。

標籤: 成長 錦集 四年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sinianji/8ek8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