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三年級作文 >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精選10篇)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精選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精選10篇)

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1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的早飯是粽子。我一邊吃粽子,一邊問媽媽:“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呀?”媽媽就給我講了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

戰國時期的一天,秦國打敗了楚國。愛國的屈原覺得國家要滅亡了,理想實現不了,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然後,屈原就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大河。大家划着一條條船,把一個個飯糰扔入大河裏。人們希望魚兒不去吃屈原的屍體。

現在的端午節,人們賽龍船,包粽子,放風箏,掛艾草……我最喜歡吃粽子,因為我的外公會包,肉粽和蛋黃粽,還有豆沙粽。

其實,在屈原的故事發生之前就有端午節了。後來,屈原跳河的那一天正好是端午節。於是,人們就把端午節變得更隆重了。

今天,人人都過端午節,是為了記念偉大的屈原。

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説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有一年秦國攻打楚國,把楚國的國王楚懷王抓走了。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即位,他不想救他爸爸,因為他爸爸回來以後他就當不了國王了,所以他就找個藉口説:“秦國太強大了,咱們還是別惹他的好!”

屈原對楚頃襄王説:我們可以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

當時有一個奸臣,怕屈原得到國王的信任,就向國王説了屈原很多的壞話。楚君襄王聽了這位奸臣的讒言,把屈原的官罷了,還把屈原流放到沅水、湘江一帶。

公元前278年,秦國功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居然聽到這個消息,心裏很傷心。抱着石頭投江自殺了。

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更會用各種方式,開展各種活動,來紀念屈原。如包粽子、競龍舟、喝雄黃酒。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起源的嗎?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傳説,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楚國人很有學問,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在楚王身邊做官的.,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可是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都城被敵人佔領,百信遭難,悲憤極了。於是便在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作《懷沙》,然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了。人們得知這個消息後,都出來尋找屈原的屍體,可就是找不到,後來人們害怕魚兒把屈原的屍體吃了,便用米包成粽子扔進江裏餵魚,所以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從此以後人們便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聽了這個端午節的來歷後,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樣特別感動呢?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所以,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4

每年5月初5——端午節,我們都會去看賽龍舟,還有吃粽子。大家都會把房子裏打掃的乾乾淨淨,在門窗上插上艾葉,驅蚊避邪……

據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屈原在22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大夫,起初楚懷王非常相信他,不久楚國的奸臣看屈原非常不順眼,就常常在楚懷面前説屈原的壞話,楚懷王聽多了,便漸漸不再信任屈原。又過了些日子,秦國的人把楚懷王騙走,並將他關在那裏,沒過多久楚懷王就死了。他的兒子成了楚襄王,上任就將屈原革職驅逐朝廷。屈原痛苦不堪,滿懷憤怒,落拓江湖寫下了《天問》、《九章》、《離騷》,最後屈原看祖國被侵,他實在無平撫內心的痛苦,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不讓愛國詩人屈原的屍體被魚、蝦、蛟、蟹吃了,就在江上敲鑼打鼓,划龍舟,往江裏撒粽子。

從此,我國每年的農曆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5

端午節到了,人們就會唱起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你們想知道一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又被稱為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線”。各家要插“無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可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但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把大米投入江河中,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透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現在我們不再投大米而是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可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你們知道了嗎?

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6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那我來告訴你吧!有喝雄黃酒,掛艾草,賽龍舟,吃粽子。這些習俗都是用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認—屈原。

屈原因為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了信心十分傷心,所以他就投汨羅江而死。百姓們得知屈原死了,就把雄黃酒倒到河裏,把蛟龍灌醉了,再把粽子扔進河裏讓蛟龍去吃,這樣蛟龍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還有划龍舟這樣的活動,這樣是可以把小魚小蝦趕跑,這樣就不會吃了屈原的屍體。

掛艾葉是用來驅趕蚊子和蛇,以及一些對我們有危害的蟲子。

賽龍舟是表示屈原愛國,愛百姓的精神,這也是為了紀念他不給國家丟臉的精神。

他也説過很多有名的詩:《九歌》《離騷》等有名的詩歌。他的詩歌讓人看了會讓人情不自禁地稱讚起他寫的詩。屈原在死之前也是一個名聲不小的人呢!而且他還是楚國最有名的詩人,自從他走了之後,楚國沒有了如此有名的人了。屈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屈原真是一個愛國又偉大的詩人啊。

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7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楚國時,朝廷fu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裏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裏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裏,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

後來,人們就以吃粽子,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午日節、五一節、艾節、端午日、重午日、午日、夏日。雖然名字不一樣,但是不同地方的人的風俗是一樣的。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來的一個古老習俗。每天家家掛菖蒲,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遊百病,戴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不知道!那我告訴你!你還記得楚國的愛國將領屈原嗎?我來説説他!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的學者。他成為楚王身邊的一名官員,以他的形象使他的國家富強。昏君楚王聽了奸臣的話,貶屈原流放。在流放期間,屈原聽説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深受其害,極為憤怒。五月初五,他來到汨羅江,抱着一塊石頭跳進汨羅江。出國的人聽到屈原投資江城的消息都很難過。他們含淚划船去打撈屈原,把粽子扔到河裏餵魚,希望魚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餃子的由來。

端午節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像賽龍舟一樣,香囊上掛着硃砂、雄黃、香藥,上面蓋着絲布,香香的,再用五色絲線串成一串,做成各種形狀的線。還有掛艾葉和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有這麼多活動!

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9

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飯廳快快樂樂的吃着粽子,

我突然問爸爸:“端午節是怎樣來的呢?”爸爸説他也不明白,其他人也紛紛表示不明白。於是,我只好自我去翻書查找。

相傳在古代,楚國謀士—屈原深受楚懷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經常在楚懷王面前説屈原的壞話,楚懷王漸漸不用他了,屈原見自我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悲憤不已。有一回強大的秦國派人找楚懷王議和,屈原看出這是秦王的陰謀,便去勸阻楚懷王,沒想到楚懷王不但不聽他的,還將他驅逐出都城。結果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關機牢房裏,三年後因憂鬱成疾死在了秦國。楚懷王死後,楚襄王即位後,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國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勸説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遙遠的汨羅江邊。之後親王佔領了楚國的都城,屈原明白了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因不願做亡國奴而於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裏,

之後百姓們為了保全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裏面投放粽子和雞蛋,期望江裏的魚不要吃屈原,還把船裝扮成龍的樣貌在江面上劃來劃去以便驅趕水怪。從此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喔,原先端午節是這樣來的。

端午節的來歷三年級作文10

端午節。當你在吃粽子的時候。你會想: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紀念屈原説。此説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所以。現在端午節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吃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這些習俗。

端午節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粽子和佩香囊端午節的來歷就是這樣。你們是不是很敬佩出過大夫屈原呀!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sannianji/09g0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