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優秀作文賞析:告別母校

六年級優秀作文賞析:告別母校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六年的小學的學習生活就要過去了。下面小編整理的告別母校作文,歡迎參考!
 

六年級優秀作文賞析:告別母校

【告別母校_範文1】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六年的小學的學習生活就要過去了。我們即將離開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在即將離別母校的時刻,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每個人的心中充滿了留戀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學生活歷歷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是那樣熟悉,那樣親切。

忘不了,敬愛的老師;忘不了您那諄諄教誨;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忘不了……從枯燥的拼音字母到朗朗上口的作文,您為我們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您是勤勤懇懇的園丁、您是默默無聞的春蠶、您是英雄身後的英雄、您是巨人腳下的巨人!您既温和又嚴肅,既謙遜又清高,既平凡又偉大。您用滿腔熱情教我們懂得了淳樸、自然、充實、高尚。參天大樹忘不了根鬚,浩浩江河忘不了源頭,我們又怎能忘記自己的老師?

忘不了,親愛的同學!忘不了,我們朝夕相處的那些時光,忘不了我們結下的深情厚誼。六年中我們曾在知識的海洋中奮力拼搏,曾在美麗的校園裏盡情玩耍,曾一起度過這段美好的歲月。六年了,轉眼就要分開,心中怎麼能平靜呢?

忘不了,美麗的校園!您像一位温和的母親,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在這裏,我們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在這裏,我們養成了奮發努力、團結友愛、講究文明、遵守紀律的好學風。我們在您温暖的懷抱中獲得了知識的瓊漿、智慧的力量,做人的道理……

對母校的回憶是温馨而美好的,對母校的感激是真摯而無盡的。讓我再次感謝老師們的辛勤培育!再見了,哺育我們成長的老師!再見了,哺育我們成長的母校!

願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告別母校_範文2】

原來這一生最大的勝利就是遇到過你——母校。

——題記

三年的初中生活在筆尖細細流過,告別母校的我想鎖住最後一滴墨汁……

告別那片青草地。曾經的我們在陽光下追逐在香花中歌唱,玩累了就一起倒在那片青草地上手牽着手,嘴裏哼着流行歌曲,看那潔白的天空,這是最舒服的享受,那片青草地上有過我和同學們的寸寸笑語,那是開心。

告別那塊黑板。無論春夏秋冬,老師們總是用那潔白的粉筆書寫出最動人的知識,那線條是如此完美無缺,那技巧,是如此扣人心絃,那語法,是如此接近生活,那圖例,是如此生動形象……老師的手有了繭,老師的頭髮有了星星白光,可是他們仍就樂意地寫着、畫着,彷彿那是他最大的樂趣,老師啊,您的手是粗糙的,可是您的手也是温柔的。告別那塊黑板,那是知識的汗水,是淵博。

告別那張課桌。小小的面積卻驚人地集中了最大的思想,我們會躲在書堆後説閒話,我們會躲在書堆後小睡一會,我們會在課桌上貼上一句名言警句,我們會在課桌上做完一道又一道題……那課桌是小,那課桌是乏味,可是它卻是我三年初中生涯中最要好的傢俱,它見證着我的成長,見證着我的成熟,見證着我的歡笑和淚水……那是幸福。

告別那種聲音。每當我邁進校門,傳入耳朵的就是朗朗的讀書聲,這樣的氛圍讓我心動,那是求知,是對知識的執着和“瘋狂”,我為這種聲音而自豪,因為它是天籟,是空谷傳響的清脆。

……

背起書包,邁出校門,我告別了母校,望着那些教學樓,那些草,那些老師,我心裏一陣酸楚,淚水在陽光下蒸發,成為我對母校的祝福。

未來還很長,我不會覺得害怕,因為曾經遇到過您,擁有過您——我的母校!您的存在將成為我一生的光榮和驕傲!

【告別母校_範文3】

家,多麼温馨的詞;家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能和家媲美那只有第一個給予我知識、讓我知道如何做人、做事的母校了。母校,就像一位慈祥而嚴格的母親,無時無刻不在撫育我成長。

時間似流水,六年的小學生活就要過去,我即將進入中學。可是,我們常説,在水中放進一塊小小的明礬,就能沉澱出所有的渣滓,那麼,如果在我們心中放進去一首歌,是不是也可以沉澱出所有的咋日?我想是吧!每當我回顧小學時,總覺得那麼親切,那麼難捨難分。

站在教室的門口,我腦海裏浮現的是老師站在講台上講課的情景,老師是一盞永不滅的航燈,永遠引導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

望着母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我思緒萬千,想到過幾天就要離開,心裏酸甜苦辣不知是什麼滋味。母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藏”着同學們之間的祕密,都流露着我們的夢想,那純真的夢和無盡的期望。母校的每一部分我都會記憶猶新,我會永遠珍存這份美好的温馨。

從古到今,有過多少讚美友情的詩,卻怎麼也寫不出我們那些小夥伴之間的至善至美的友情,時時都會讓我感覺到生命的奇妙。而這一切又都是母校給予的,怎麼能不讓我感謝她呢?

我知道,在以後的歲月裏,雖不能再與母校共同渡過了,但我會努力學習,因為我是從母校出來的學生,不會為自己曾經讀過書的學校而丟臉。

別了,母校,您一定不會忘記那個叫文靜的小女孩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liunianji/xnwk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