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規章制度 >辦法 >

上海市工傷認定辦法

上海市工傷認定辦法

上海市工傷認定辦法是怎樣的?那麼,下面就隨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認定材料

申請表

填寫完整的工傷認定申請表;

勞動關係證明

傷亡人員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包括事實勞動關係)的證明材料的原件和複印件;

診斷證明書

包括初次的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的原件和複印件;

其他

根據不同傷害情形,另需分別提供:

(1)屬於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提交公安部門或者人民法院出具的證明材料;

(2)屬於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用人單位出具的因工外出證明材料;其中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還需提交相關部門出具的下落不明證明材料;

(3)屬於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的,提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交通運輸、鐵道等部門或司法機關出具的相關法律文書;

(4)屬於從事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提交相關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

(5)屬於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的復員轉業軍人舊傷復發的,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及本市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出具的舊傷復發診斷證明材料;

(6)委託他人申請的,應當同時提交被委託人的身份證明;

(7)其他特殊情況需提交的證明材料。

認定流程

1、用人單位應當在從業人員發生事故傷害或者被診斷、鑑定患職業病30日之內提出申請,如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時間內提出申請的,從業人員或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可攜帶申請工傷認定的相關材料,在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患職業病起的1年內提出認定申請。

2、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材料完整的,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作出受理與否的決定,併發出通知書。

3、對於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的申請材料不完整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一次性書面告知其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工傷認定申請人應當在30日內,按照要求補正材料,逾期不補正但未超過法定申請期限的,可以重新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認定地點

用人單位工商註冊地的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

認定時限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其中對受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作出認定決定後,在10個工作日內將工傷認定決定送達申請工傷認定的從業人員或者其近親屬和該從業人員所在單位,同時告知勞動能力鑑定的申請程序。

附:

  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2012年11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3號公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範圍)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户(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及其從業人員。

第三條(徵繳管理)

工傷保險費的徵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社會保險費徵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條(公示與救治)

用人單位應當將參加工傷保險的有關情況在本單位內公示。

從業人員發生工傷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使工傷人員得到及時救治。

第五條(管理部門)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是本市工傷保險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工傷保險工作的統一管理。

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工傷保險的具體管理工作。

市社會保險事業基金結算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社保經辦機構”)具體負責工傷保險經辦事務。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和區、縣醫療保險事務中心(以下統稱“醫保經辦機構”)在職責範圍內,配合做好工傷保險經辦事務。

第六條(監督)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制定工傷保險的政策、標準,應當徵求工會組織、用人單位代表的意見

工會組織依法維護工傷人員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工作實行監督。

第二章工傷保險基金

第七條(基金來源和儲備金)

工傷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構成。

工傷保險基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留有一定比例的儲備金,用於本市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市財政墊付。儲備金的提取比例和使用,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條(繳費原則)

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從業人員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工傷保險費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費率。

第九條(繳費基數)

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基數,按照本單位繳納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基數確定。

第十條(費率)

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實行基礎費率,基礎費率統一為繳費基數的0.5%。

對發生工傷事故的用人單位,在基礎費率的基礎上,按照規定實行浮動費率。

浮動費率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事故發生率等情況確定。浮動費率分為五檔,每檔幅度為繳費基數的0.5%,向上浮動後的最高費率(基礎費率加浮動費率)不超過繳費基數的3%,向下逐檔浮動後的最低費率不低於基礎費率。浮動費率每年核定一次。

工傷保險費率浮動的具體辦法,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市財政、衞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擬訂,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十一條(支付範圍)

工傷保險基金用於本辦法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鑑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的支付。

工傷預防費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基金管理和監督)

工傷保險基金實行全市統籌,存入本市市級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户,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動用。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依法對工傷保險費的徵繳和工傷保險基金的支付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市財政、審計部門依法對工傷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情況進行監督。

第十三條(經辦機構經費)

社保經辦機構、醫保經辦機構開展工傷保險所需經費,由財政部門按照規定核定,納入預算管理。

第三章工傷認定

第十四條(認定工傷範圍)

從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視同工傷範圍)

從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從業人員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從業人員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從業人員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工傷排除)

從業人員符合本辦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十七條(認定申請)

從業人員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照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從業人員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十八條(工傷認定申請材料)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包括事實勞動關係)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從業人員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在本辦法規定時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所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當自收到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工傷認定申請人應當在30日內,按照要求補正材料,逾期不補正但未超過法定申請期限的,可以重新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九條(受理)

工傷認定申請人依法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且提供的申請材料完整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當自收到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發出受理通知書。不符合受理條件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不予受理,並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

第二十條(調查核實和舉證責任)

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從業人員、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鑑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用人單位、從業人員或者其近親屬可以根據認定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不同情形,提交相關行政機關或者司法機關出具的有關證明材料或者法律文書。

從業人員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第二十一條(認定程序)

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並在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工傷認定決定送達申請工傷認定的從業人員或者其近親屬和該從業人員所在單位。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工傷認定時限中止的原因消除後,應當及時恢復。工傷認定時限中止、恢復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當告知有關當事人。

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係的,應當迴避。

第二十二條(工傷認定決定載明事項)

工傷認定決定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用人單位和工傷人員的基本情況;

(二)受傷部位、事故時間和診治時間或者職業病名稱、傷害經過和核實情況,以及醫療救治基本情況和診斷結論;

(三)認定為工傷、視同工傷或者認定為不屬於工傷、不視同工傷的依據;

(四)認定結論;

(五)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

(六)作出認定決定的時間。

工傷認定決定應當加蓋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專用印章。

第二十三條(告知義務)

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向申請工傷認定的從業人員或者其近親屬和該從業人員所在單位送達工傷認定決定時,應當書面告知勞動能力鑑定的申請程序。

第四章勞動能力鑑定

第二十四條(勞動能力鑑定)

從業人員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勞動能力鑑定。

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

勞動能力鑑定標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鑑定機構)

市和區、縣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以下簡稱“鑑定委員會”)由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衞生等部門以及工會組織、社保經辦機構代表、用人單位代表組成。市和區、縣鑑定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鑑定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市勞動能力鑑定中心受市鑑定委員會的委託,負責職業病人員的勞動能力鑑定及工傷人員的再次鑑定等具體事務。

區、縣鑑定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人員勞動能力鑑定。

鑑定委員會依法建立醫療衞生專家庫,進行勞動能力鑑定。

第二十六條(勞動能力鑑定申請材料)

工傷人員的勞動能力鑑定,可以由用人單位、工傷人員或者其近親屬向區、縣鑑定委員會提出申請。職業病人員的勞動能力鑑定,向市鑑定委員會提出申請。

提出勞動能力鑑定申請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填寫完整的勞動能力鑑定申請表;

(二)工傷認定決定;

(三)定點醫療機構診治工傷的有關資料。

第二十七條(鑑定程序)

鑑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鑑定申請後,應當從其建立的醫療衞生專家庫中隨機抽取3名或者5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並由專家組提出鑑定意見;必要時,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醫療機構協助進行有關的診斷。鑑定委員會根據專家組的鑑定意見,在收到勞動能力鑑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人員勞動能力鑑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的時限可以延長30日。鑑定委員會應當自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申請勞動能力鑑定的用人單位、工傷人員或者其近親屬送達勞動能力鑑定結論,並書面告知辦理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手續,提供工傷保險待遇申請表。

鑑定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參加鑑定的專家與當事人有利害關係的,應當迴避。

第二十八條(再次鑑定)

申請勞動能力鑑定的用人單位、工傷人員或者其近親屬對勞動能力鑑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鑑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市鑑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鑑定申請。

市鑑定委員會對職業病人員申請再次鑑定的`,應當另行組織專家組,進行再次鑑定。

市鑑定委員會作出的再次鑑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標籤: 上海市 工傷 認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izhangzhidu/banfa/248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