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公德作文 >孝道作文 >

孝道雅行

孝道雅行

第一篇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品德。

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孝親敬長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毛澤東同志在革命勝利後,返回故鄉里,特意在父母的墳墓前獻上一束松枝,深深地鞠躬,輕聲説道:“前人辛苦,後人幸福!”朱德總司令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深情地寫道:“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革命領導人在為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操勞時,也沒有忘記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

孝親敬長就是要關心、體貼和照顧父母、長輩。可是小明一家就不這樣。一天,在晚飯時,媽媽燒了一條魚,分魚時分了五塊,他們把魚頭給了爺爺,魚尾給了奶奶,魚頭下面一塊給爸爸,魚尾上面一塊給媽媽,中間的魚肚子給小明,爸爸媽媽和小明都很開心的吃起魚來,可爺爺奶奶卻皺着眉頭生氣了,你們大家瞧瞧這一家的大人和孩子連孝親敬長的起碼品德都沒有,這樣太自私了。他們不想想自己是誰養大的?這使我想起了佚名説的一句名言:“樹木的繁茂歸功於土地的養育,兒女的成長歸功於父母的辛勞。”

長輩們無微不至地關懷我們成長,同時,又辛勤地工作,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是多麼可親可敬!我們怎能不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當前,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學常識的普及,醫療條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老人在人口中的比率明顯增長。因此,如何對待父母、長輩也將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優良品德,長大後承擔起贍養父母、長輩的義務,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代代相傳!

第二篇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説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孃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着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説:“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着,羞愧得無話可説。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説:“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夫孝,始於事親也

標籤: 雅行 孝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ongdezuowen/xiaodaozuowen/lrvv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