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公德作文 >奉獻作文 >

無私奉獻的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無私奉獻的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奉獻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精神,奉獻是偉大的,令人敬佩的。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快來看看吧。

  無私奉獻的名人事例一

名人介紹:諾爾曼·白求恩,加拿大共產黨員,卓越的胸外科專家。他熱愛和平,多次冒着生命危險到火線上挽救為人類正義而戰的各國人民。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1938年初,他率領醫療隊來到中國,為解放區帶來大批的醫藥用品及精湛的醫療技術,並培養了大批醫務工作者。後因搶救傷員手指感染病毒,於1939年11月12日病逝。

名人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有一位不遠萬里來中國支援我們的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他叫白求恩,這位醫生不僅醫術精湛,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

一次,從前線思念過來一名傷員,傷員失學太多,需要輸血,但是衞生員卻一臉愁容地向白求恩彙報:“這位傷員需要的O型血已經用完了。”旁邊的一位傷員一聽,馬上對醫生説“醫生,我是0型血,讓我來輸血!”白求恩大夫看着這位傷員,親切地説:“你在戰場上已經負了傷,流了血,不能再抽你的血了。”説着,他捋起袖子,對衞生員説:“我是0型血,是萬能輸血者,就抽我得吧。“可是大家都不同意,因為白求恩大夫已經50多歲了,而且還有那麼多的傷員等着他治病,怎麼能在讓他輸血呢?白求恩大夫堅持説不要再拖了,我們及時救活一個戰士,就等於在戰場上消滅一個敵人。快開始吧!”

  無私奉獻的名人事例二

龔全珍既是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夫人,又是蓮花縣琴亭鎮金城社區的一名年逾90、有着60年黨齡的老黨員。這位平凡樸素而有着堅定信念,充滿活力的長者,發揚着甘將軍"聯繫羣眾,一心為公,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寶貴精神,至今還依然活躍在老百姓中間,關心社區的和諧發展,幫助身邊的困難羣體,關愛下一代的教育成長,倡導新風文明。人們敬重她,愛戴她,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一、退休不忘為公志

龔全珍是甘祖昌將軍的夫人,甘將軍一心為公、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寶貴精神在她身上熠熠生輝,成為她的人生信仰和永遠的活力。同時,龔全珍又是社區的一名老黨員,永葆本色,永不掉隊,服務和諧社會的奉獻情懷在她身上永放光芒。

為營造和諧温馨的社區發展環境,傳承甘將軍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優秀傳統,調動社區黨員和羣眾創先爭優,2011年,琴亭鎮金城社區籌建"龔全珍工作室",邀請她擔任輔導員,她愉快地答應,並勉勵社區工作人員:"社區要關心困難羣眾的生活狀況,並開展好新時期傳統精神的宣傳活動......"社區人員深深感受到將軍夫人的真摯情感。本篇文章來自。擔任社區輔導員期間,她一絲不苟,語重心長,真情流露地談自己的革命信念,講述甘將軍不謀私利,一生為黨、為人民作奉獻的感人事蹟,並勉勵社區同志要珍惜大好時光,搞好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服務。

在她的勉勵下,社區創新管理機制,建立了"1365"社會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温馨社區、和諧家園"的服務目標,定期為社區黨員、居民和困難家庭開展革命傳統,理想信念教育和扶貧濟困慈善活動,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二、排憂解難顯真情

甘祖昌將軍勤儉節約、熱於助人、無私奉獻的好傳統在龔全珍身上得到發揚光大。離休後,龔全珍自己日子過得很節儉,衣着樸素,粗茶淡飯,從不亂花錢。但對幫助他人,卻盡其所能,熱心幫助。

龔全珍經常幫助社區居民、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困難家庭的思想、生產和生活。社區居民賀丙才想創業走上致富路,可創業途中總是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為此堅定創業想法出現了動搖。在瞭解到情況後,龔全珍主動與其開展談心和思想輔導,增強了他的信心,最終,賀丙才克服了困難,並擔任社區支部副書記,在龔全珍的影響下,賀丙才牽線搭橋,幫助近十名社區居民創業致富。社區困難居民彭雲娥,體弱多病,家境困難,龔全珍主動與其結對幫扶,並多次上門與其談心,送去慰問品,並勉勵她戰勝困難,在她的鼓勵下,彭雲娥生活非常開心,並參加社區門球隊,帶領數十名社區居民開展門球比賽活動。困難居民彭秋仔,在龔全珍的幫助下,從事家庭炊具的修補生意,逐漸過上安穩幸福的日子。社區青少年朱洪峯,困難居民周春燕,龔全珍經常關心她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經常送去學習用品,幫助她們克服困難,樹立生活信心。

她不僅自己這樣做,還告誡女兒甘公榮,爸爸一生都在為老百姓做好事,要好好向他學習。女兒甘公榮繼承和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經常向社區困難居民伸出援助之手。龔全珍認為:祖昌留給她的最大財富是精神財富,心裏總是裝着大家,回鄉當農民以來,用自己工資建設農村,有生之年一定要將這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下去。

滿腔熱情揚精神

龔全珍時時刻刻關心社區黨員幹部、青少年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自擔任社區輔導員後,每年為琴亭鎮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講黨課。

在輔導工作中,龔全珍推行了"講、觀、作、學、談、行"服務內容,通過講一堂黨課、觀一個基地、作一次輔導、學一句名言、談一番感受、行一次慈善等活動,建立起龔全珍工作室的長效服務機制。在為琴亭鎮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講的黨課中,龔全珍總是熱心參與,耐心輔導,並帶領新老黨員到一枝槍紀念館、列寧學校參觀學習,提升思想境界。

在輔導黨員幹部和社區居民的同時,龔全珍還經常深入到中小學校,為青少年作革命傳統的教育報告,講述老紅軍的優良傳統,模範人物的事蹟等,關心青少年和思想、學習和生活,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並向琴亭鎮教育基金會捐款1000元,每個月從工資中拿出500元捐助科普書籍,供社區青少年閲讀。"龔全珍工作室"建立以來,龔全珍共組織開展講黨課、參觀活動、思想輔導、走訪慰問等30餘次,參與學習教育活動人次650餘人,讓社區黨員和居民接受了生動的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為構建和諧温馨社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樹立新風促和諧

歲月滄桑,龔老已是耄耋之年,但其一言一行,仍然在為社會和諧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龔全珍既是開國將軍夫人,同時,又是社區和諧發展的一份子,她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身邊的街坊鄰舍。

龔全珍與甘祖昌將軍育有4個女兒,現在與第3個女兒甘公榮生活在一起,如今在家還始終堅持讀書看報、看新聞、寫日記,努力營造社區講學習、重文化的良好風氣。她與左鄰右舍相互關照,融洽相處,營造了明禮誠信、團結友愛的公民道德。同時,龔全珍熱愛保健養生,懂得順應春夏秋冬四時變化,按照自然規律養護好身體,天氣晴好時,約鄰舍去一枝槍廣場散步,與鄰居一起練香功,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營造了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

在新時期,追尋紅色記憶,傳承優秀傳統,堅定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是全社會共同的心願。龔全珍老人作為開國將軍夫人,又是一位有着60年黨齡的老黨員,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堅定信仰的典範,這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淡泊名利、一心為公"的精神,是將軍夫人永恆的堅守。

四、發揮餘熱

龔全珍這位社區老黨員,其服務和諧社會的奉獻情懷令人感動。為營造和諧温馨的社區發展環境,調動社區黨員和羣眾創先爭優的積極性,琴亭鎮金城社區邀請龔全珍擔任社區輔導員,她愉快地答應了。本篇文章來自。在為社區黨員作輔導時,她語重心長地談自己的革命信念,講述甘將軍一生為黨、為人民奉獻的感人事蹟,並勉勵社區同志要珍惜大好時光,搞好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服務。在她的勉勵下,社區創新管理機制,建立"1365"社會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温馨社區、和諧家園"的服務目標,並不斷改善服務條件,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五、展現大愛

離休後,龔全珍生活上很節儉,從不亂花一分錢,卻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家境貧寒的社區黨員劉青松體弱多病,龔全珍主動與其結對幫扶,並多次上門看望,捐款捐物,讓他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温暖。社區裏的一個困難家庭中就讀中學的女孩面臨輟學,並不寬裕的龔全珍毅然資助其2000元,使得這名學生順利完成初中學業。老人還告誡女兒甘公榮要向她父親好好學習,為老百姓做好事。甘公榮向社區李利平同學伸出救援之手,隨後,又尋找了一名父親殘疾、母親弱智的'家庭為扶助對象。龔全珍認識的一位孤寡老人趙婆婆年事已高,生活困難,她定期為其送去大米、麪條、食用油、豬肉。趙婆婆身體不好時,龔全珍還拿出自己的錢讓趙婆婆去看醫生。龔全珍認為:甘祖昌將軍留給她的最大財富是--心裏總裝着百姓。

六、心繫教育

龔全珍關心下一代成長,熱心為青少年開展理想信念和傳統教育,應邀擔任社區輔導員,並悉心照料留守青少年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當龔全珍發現部分留守青少年存在挑食等壞習慣後,她接連三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面,把甘將軍在長征路上沒有食物,每天只能用八粒蠶豆充飢,最後勝利完成任務的經歷,編寫成一個"八粒蠶豆過草地"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教育他們要珍惜糧食。同時,龔全珍幫助成立了校外活動小組,講述將軍自願解甲歸田的故事。在國慶等重大節日期間,龔全珍發動老同學、老朋友,全家老少一起蒐集近百幅漫畫作品,製作了"鮮紅的紅領巾"等漫畫,教育啟迪青少年。龔全珍每年都定期抽出時間,進社區向青少年宣傳優秀文化,講述老紅軍、模範人物的事蹟等,並向琴亭鎮教育基金會捐款1000元,她還每月從工資中拿出500元購買科普書籍,供社區青少年閲讀。

七、社會評價

她是開國將軍甘祖昌的夫人,又是江西萍鄉蓮花縣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她已是91歲高齡,有着60多年黨齡;她放棄大城市優越的生活,選擇回鄉與鄉親建設共同的美好家園;她堅守着革命前輩優良傳統,更孜孜不倦地將其傳播到青少年中間。龔全珍,以崇高的人格立世,給身邊人帶去温暖的力量。

永葆本色,是甘祖昌將軍生前囑託,龔全珍堅守的是一份愛的信任;永葆本色,源自革命老區的血脈情誼,龔全珍堅守的是一份返璞歸真的赤子情懷;永葆本色,源自她飽經風霜的人生閲歷,龔全珍堅守的是巋然不動的品格準則;永葆本色,源自她自覺的黨性高度,龔全珍堅守的是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崇高使命與堅定信念。

  無私奉獻的名人事例三

李春燕:最後的赤腳醫生

李春燕,27歲,是貴州從江縣大塘村鄉村醫生。三年前李春燕衞校畢業後嫁給了大塘村一個苗族青年成為一名鄉村衞生員並且在自己家裏開設了一間衞生室。

大塘村是一個苗族村寨,只有她一個鄉村衞生員,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極其貧窮。人們向來缺醫少藥,過去,村裏沒有醫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請鬼師驅鬼辟邪,或是用‘土辦法’自己治療,死了,誰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現在,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兒打針吃藥,有了初步的醫療保障。李春燕,

嚴格地講不能稱作醫生,只能叫做‘衞生員’,因為她沒有編制,不享受國家的工資和其它待遇。由於工作環境差、入不敷出,我國的大部分鄉村衞生員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過相同的問題,鄉親們來看病,沒有錢付藥費,只能記賬賒欠。2004年初,一直賠本經營衞生室的李春燕決定關掉衞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廣東打工。當他們正準備出門的時候,聞訊而來的鄉親們正好趕到。村民們掏出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遞給李春燕:“李醫生你走了,我們可怎麼辦?這是我們還你的賬,不夠的我們明天把家裏的米賣了,給補上。”李春燕於是沒有離開。這是李春燕留在這艱苦的地方做鄉村醫生以來唯一想放棄的一次。

正如解説詞所説:

——她是一位醫生,雖然她從來沒有機會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醫生的前面還要加上赤腳這兩個字;她是一名醫生,但是不像很多醫生那樣,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個月也許能收入600多塊錢,但是買藥以及買相關的一些東西卻要花出900多塊錢,虧空300多,欠債也就越來越多;她是一名醫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醫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對她改我們明天把家裏的米賣了,給補上。”李春燕於是沒有離開。這是李春燕留在這艱苦的地方做鄉村醫生以來唯一想放棄的一次。

正如解説詞所説:

——她是一位醫生,雖然她從來沒有機會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醫生的前面還要加上赤腳這兩個字;她是一名醫生,但是不像很多醫生那樣,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個月也許能收入600多塊錢,但是買藥以及買相關的一些東西卻要花出900多塊錢,虧空300多,欠債也就越來越多;她是一名醫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醫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對她更加需要,這該是一名怎樣的醫生?

更多熱門文章:

1.無私奉獻的名人故事(彙總)

2.無私奉獻的名人故事(選登)

3.與奉獻有關的名人故事:兩彈元勛鄧稼先

4.【作文素材】無私奉獻名人名言

5.關於奉獻的事例【名人】

6.有關於無私奉獻的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7.精選關於關於奉獻的名人名言

8.奉獻的名人事例

9.與奉獻有關的優秀名人名言【素材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ongdezuowen/fengxianzuowen/89gx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