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

【精華】高一作文9篇

【精華】高一作文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高一作文9篇

高一作文 篇1

我們呱呱墜地之時,眼前白茫茫的一片,仿若世界注視的目光,眼中只有你這個新生兒。兒時半玩鬧半乖巧之時,父母溢滿愛意的眼神與老師耐心期待的目光,交織在一起,映射出童年的美。如今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之時,曾經的目光又被遺忘在哪兒?我們的目光又在哪兒徘徊?

生活總是被我們無情地扣上繁重的桂冠,目光似乎隨着視力的降低被漸漸加厚的眼鏡壓得越來越來短淺。揣着內心難纏的自我束縛,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朝家的方向邁去。曾幾何時,那彩色般燦爛的心情帶着俏皮的腳步,被我們殘忍地割捨在歲月的沉澱裏?

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低頭往裏走,留給家人的只有那忽隱忽現的暗淡的背影。我的不管不顧,似乎有一種要把自己深埋暗處的決心,也似乎丟失了那最基本待人的禮貌。媽媽一如既往地為我做好飯菜,把飯盛好放在桌上。待我坐下吃時,她在一旁用心地為我準備晚上的飯盒。熱氣騰騰的飯菜夾着一股家的味道,我不忍去欣賞媽媽安逸美好的身影,忙埋頭吃飯。

脾氣有時像顆炸彈,一旦被點燃,讓麻木的我們措手不及,覺得莫名其妙。有時,我會極端地認為媽媽慈愛的目光太刺眼,一開口便是氣話。作為母親,一生不知要無端地受孩子的多少氣。至少我的母親是這樣。但,她總用那深邃目光定定地看着我,彷彿我就是她的世界。不論此時眼中的我是多麼可惡、叛逆、不堪,卻也只是瞳孔中那個小小的我。

眼睛是心靈之窗,這句話真對!同樣,目光便是內心的世界。從未想過,我內心的世界從我不再勇敢聚集目光開始,便奔潰了。可是,凡事總有因果,沒有絕對。目光既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

目光在哪兒?可以停留在兒時的歡聲笑語、父母的疼愛、老師的袒護,卻絕不可遺留在那。人生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沿路的風景再美,可你捨得緊守已有的,而錯失將來的嗎?

目光無長短,卻要收放有度,曾經那些單純羞澀卻堅定不移的目光,他們需要我們簡單而温馨的回饋。現在,你的目光又在哪兒?

高一作文 篇2

在我們的世上中,難免會和同學老師發生摩擦,在與同學的觀點不一時,有時便會引發爭吵,這時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好好想想。清代一位名人説過:“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不要固執己見,善於聽取別人言論,這樣才會避免不必要的爭吵。友誼才會花開不敗。當老師錯責你時,也無須激動地和老師辯個是非黑白,要真誠地和老師交談,要明白老師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你好。師生關係才會綠樹長青。世上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想要過地輕鬆愉快就得學會寬容。想要學會寬容,首先要做到理解。寬容是理解的表現,只有理解別人,才能寬容別人。也聽過人這樣説:“寬容別人的人是懦夫,因為他沒有報復的勇氣!”——錯!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決不會寬容,這不是他的本性。”寬宏大量是一種美德。它是由修養和自信—同情和仁愛組成的。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才思敏捷,長於韜略。起初他幫助袁紹對抗曹操,讓曹操吃過不少虧;更讓曹操難忍的是,陳琳寫過一篇討曹繳文,把曹操的祖宗都罵的狗血臨頭。

曹操剿滅袁紹過後,非但沒有記罵祖之仇,反而赦免其罪,並委以參事之職。陳琳亦為曹操的寬容所動,誠心歸順。曹操不顧罵祖之仇,寬容陳琳的博大之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可是有的人表面上原諒了別人,但卻仍然心存芥蒂。當然,能寬容別人是一見好事,但如果能將別人的錯誤忘得一乾二淨那就更好。寬恕而不忘卻,就像把斧頭埋在土裏,而斧柄還露在外面。這不僅是十分危險而且會讓你誤入歧途。大丈夫當容人,勿為人所容!寬容是友誼的開端,快樂的源泉。學會寬容,用真誠待人,你必定會陶醉於友誼釀成的醇酒中。學會寬容,世界才會變得更為廣闊,忘卻計較,人生才能永遠快樂。寬容是世間一切真情與博愛編制而成的花環,把花環獻給別人送給自己,這樣你就會用微笑迎接嶄新的明天!

高一作文 篇3

過去,我生活在黑暗中;現在,我想去尋找光明,我渴望在花香中囈語。

先祖們在歷史中築造出美。這種美在與自然相觸之前,我們已經在黑暗中積累堅定與執着。而這種黑暗便是“時間”用失敗與痛苦編織成的——繭。

我渴望掙脱這潔白的囚牢,飛向美麗的花叢,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下,陶醉於鳥語花香裏。有誰不想展翅飛翔,去點綴藍天?又有誰不想越坎坷釋悲情,暢想未來?

我知道,脆弱的翅膀是經受不住風雨的擊打的。我必須要再黑暗中凝聚堅強與剛毅,去越過歷史的坎坷。

當你慢慢地靠近我時,我感覺到了那股偉大的愛,可我不想讓你的手滿懷着愛靜靜地搭到我的身上——剪開我的繭,過早的洗漓去我生命中的痛苦。這樣,我會慢慢地在陽光下萎縮,留歸大地的只有那揮盡靈魂的軀殼。

讓我自己去面對,也許會更好。

鳥的痛訴

我向往蔚藍的天空,那裏有我美好的回憶;我渴望飛向那一方碧土,盡情揮灑自由與活力。我要與白雲作伴,攜白雲去尋找那美麗的天堂。

終於,我鼓足了勇氣,向外面的世界邁進。可在我信心十足的那一刻,才知道夢想是那麼遙不可及,希望離我越來越遠——我被那個結晶了人類智慧的東西活生生的困住了。我無法動彈,只能視聽外面孩子們歡笑的面孔。儘管我如何去掙扎,但仍是無益於事。

我倚着那一根根冰冷的鐵柱,滿懷惆悵與寂寞,靜靜注視着天空,不禁微微泛起淚花。我的夢想,我的希望,我的痛苦,將怎樣得到安慰啊!

我生活在這裏,也許會更安全,更温暖。沒有獵者的槍聲,沒有暴風雨的侵蝕,我仍然感到不安,因為對生命而言,它才是一個活物的象徵——自由。

那種呵護——是一種善意的摧殘。

遐思

放眼望去,海面上起伏的波濤泛起潔白的浪花駛向未來。

如何使未來變得美好?如何讓蝶兒破繭展翅高飛?如何讓鳥兒脱籠展翼翱翔?如何……

在顛簸不平的道路上,自己得漫步前行,每一道坎兒都需要自己勇敢的邁過。只有去邁過,才能不斷的體會“坎兒”中的哲學文理。每一個生命都應去親身經歷應受的磨難,只有經歷,才能在缺陷中變得完美……

我要在自由中學會面對,在挫折中體會經歷。我要像斷線的風箏一樣飛走。

我想掙脱,那雙被困的雙翼。

高一作文 篇4

我的老家坐落在一座小鎮上。與我現在居住的城市相比,這座小鎮顯得古樸而袖珍。別看小鎮看上去不怎麼起眼,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鎮的中心,沿着十字形街道擠擠挨挨地開着各種琳琅滿目的鋪面——日雜門市、糧油商店、殺豬鋪子、油漆鋪子、木匠鋪子……各種店面應有盡有,而且常常都是顧客盈門。但在街角邊上有一間鋪子,似乎終年都是門前冷落,讓人好生奇怪。

這家店鋪實際上就是一間小木屋,甚至門前連個招牌都沒有。黑漆漆的門,裏面也是黑漆漆的。屋裏不時傳出鋸、刨、鑿木頭的聲音——但這卻不是木匠鋪子;靠近些還可以嗅到一股清香的油漆味——但它卻不是油漆鋪子。其實,這是一家做盒子的店鋪。只不過這盒子有些特別,它是裝人的,説白了,就是棺材——這是一家棺材鋪子。

棺材鋪的主人是一位老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他臉上那一道道醬灰色的鬆弛的皺紋記錄着他一生無盡的滄桑。他瘦得皮包骨,腰彎得很厲害。他的那身帶着木屑的穿着常常讓人誤以為他是一個老乞丐。

雖説人人都有躺進棺材的那一天,但對棺材都多少會有一些忌諱,因此沒有多少人願意去搭理老人。看到老人,人們似乎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會有躺進棺材裏的一天,故而避開他,似乎是在避開死亡……久而久之,除了上門的顧客,幾乎不再有人主動搭理老人了。

老人的歷史無人間津,只知道他做棺材的手藝是祖傳的。據説,年輕時他也曾想過出去闖一番事業,可“夜裏思量千條路,朝起仍舊磨豆腐”——不知什麼原因,老人一直沒有擺脱得了做棺材的行當。聽人説,年輕時曾有好心人給他介紹過對象,但因他是做棺材的,便一個個都吹了。時至今日,老人依舊是孤身一人。

雖説人最終都會用上棺材,但這事並不會天天發生,因此老人有很多空暇的時間。於是老人種上了花草,拾起了破爛。木屋的牆頭爬滿了各色的花草,玻璃塑料、破銅爛鐵、書本報紙堆滿了他的小院。有時老人也會坐在門口打盹兒或曬太陽。

有一年村裏發福利,老人分到了一棟新房子。可他將房子低價賣給了別人,自己依舊住在小木屋裏。沒人知道老人拿那些錢幹了什麼,他的生活依然和過去一樣清苦。只是老人開始時不時地收到一些信件,至於信的內容是什麼;是誰寫的,沒有人知道。當然,也沒有人想知道。

老人依舊與他的棺材、花草、破爛兒待在一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有一天,老人坐在院子門口,在熟睡中過世了。那是一個花開正濃、雲霞漫天的黃昏。

老人做了一輩子的棺材,最終躺進了自己做的棺材裏。人們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老人的財產所剩無幾。最多的,是疊放在牀頭的、貧困山區的孩子和家長寫給他的感謝信——感謝老人對他們的資助。

高一作文 篇5

思念如秋風中飄動的絲帶,舞動着如潮的牽掛;波瀾壯闊的思緒正如親人迷離的眼神。其實,這就是愛的剪影,長貼在我悸動的心扉。

——題記

離家住在學校已有十多天了,期間只回過一次家。昨日打球時把手弄壞了,半夜躺在牀上獨自吃着蘋果,心中不覺間升騰出一種感傷,琢磨了好久才醒悟,這是想家了,那時,已是傷心不已。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離家,也是我初嘗思念的滋味。那味道不是“為賦新詞強説愁”的做作,不是“卻道天涼好個秋”的無奈,亦不像“無言獨上西樓”的唯美意境,它只是單純的稠而厚的思念,是一種令人無法釋懷的感傷。

回憶走過的17載風風雨雨,起起伏伏總有父親的臂腕,歡歡喜喜總有母親的温存。親人的悉心照顧使童年變得無憂無慮,兒時的心中卻仍不明白,那時那刻是多麼的珍貴。

再大些,學業不順,父親送來深切的鼓舞;生活不順,母親送來殷殷的呵護。我就這樣近乎奢侈地享受着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我甚至開始厭煩,揮霍起那一去不復返的日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快些獨立生活。

如今,我為我的年少輕狂與不知珍惜付出了代價。手壞了,每晚得貼那難聞的膏藥;襪子無一例外地在陽台放着臭氣;吃飯前要拖着病體狂奔,其狀慘不忍睹;第一次數學小考減了33分,無助之感油然而生;20分鐘的洗漱令我心有餘而力不足;夜裏萬籟俱寂,本該就寢的我卻想起了家,與父母親通話時更得報喜不報憂,忍着難過笑,笑得爸媽都説恐怖。

但青春無悔,正如花開不敗,路是我自己選的,更要自己走下去。半自立的生活確實錘鍊了我的意志品質,提高了我的生活技能,培養了我與人合諧相處的能力,使我養成了不靠別人、自己照顧自己的習慣,同時也告訴了自己,和親人在一起的時光總是最美的。

聽説今年八月十五不放假,於是共邀賞月的請貼就發到了本班的另兩個寢室,也就想到了“好男兒志在四方”。在電話裏使勁勸老媽別太掛念,告訴她有酸有甜的日子兒子喜歡,能讓父母省去不少麻煩更是我值得驕傲的,最後還深情地告訴她,其實大家看的是一個月亮,心也都在一起,我將永不辜負親人對我的期許。

離家後想家,想家後思苦,而思苦後你總會品出甘甜和快樂生活的動力。人生不也是這樣嗎?起伏無致,苦盡甘來。

高一作文 篇6

期中考在昨天結束,也在昨天改了出來,發了下去,這其中也有實習老師的幫忙。我呢,改了四個班的作文。數學、英語的試卷也出來了,也發了下去。學生拿到試卷總是盯着自己的分數看,有不少人總有一種不敢相信的錯覺,就像我們兒時一樣,在考試前總是擔心,在考試時滿懷信心,在考試後又有憧憬,拿到試卷後全是失落。大概總有一些出乎意料的錯誤,打消了他們考完後那種自我成功的盲目樂觀。

考試成績不能代表什麼,但卻能説明什麼,至少説明在相同條件下,在相同的班級教學下,體現出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是一個階段、一些知識的綜合體現。不過,試卷的分數卻並不是反映真實能力的,像語文尤其如此,至少我是這樣看的。比如有些題目中的照樣子寫詞語,同樣是做對的學生,但他們的知識結構和基礎卻大相徑庭,差的學生寫出來的詞語始終是那麼單調、簡單,不是低段時學的,就是早就“陳舊”的詞彙,“大大小小”“高高興興”此類,而好的學生寫出來的卻是“鬱鬱葱葱”、“迷迷茫茫”之類的,同樣是正確的答案,或許分數還是前者學生高,但後者學生的能力卻遠在前者之上,那種求新、求進的精神恰是學習的動力,是進步的基礎。而且,後者在今後的學習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有更強勁的後力。所以,當我們在看學生成績的時候,能否用一種發展的眼光去看,不只是告訴學生記住一種簡單可行的、能應付考試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去發掘學生的能力,告訴學生更多更美的語言,而不只是將它當作正確與否的尺度。我想,不經腦子寫些簡單答案的正確,還不如經過認真思考寫出的有新意的錯誤答案。這無疑是考試的悲哀。

這次語文考試,我班和隔壁的小班,前幾名成績的學生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都是插班生,而插班生每班也只有五六個而已,讓我們不得不再重視一個現實問題:生源的優劣、家庭的教育與學習成績是密切相關的。柯北的生源我不認為有任何優勢,相反比其它校區差得多,小班的老師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而小班的生源也是沒有優勢的,不僅如此,小班學生的家庭教育還往往帶着很大的寵慣,很多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相關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對孩子的缺點錯誤也總抱着諒解的'心態,總是以為自家的孩子非常出色,總以為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好,總以為放在柯北小班就像進了保險箱,可以無憂了。殊不知,這樣的結果,只能導致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知識無法與其他校區的學生相比。在這個以素質教育為綱,以應試教育為內容的社會下,要想在學習上揮灑自如還是有相當困難的。

考完後,辦公室裏的老師就來問我班的平均分,我其實都不去關注它,但也沒辦法,只能進入這個潮流,讓他們比較去了。我想,對於學生來説,分數低完全用不着大驚小怪,有錯誤也不是什麼缺點,問題是他們進步了沒有,他們的知識內容和結構是否有了大的變化。對於家長,他們總希望孩子每次考試都是最優秀的,或是有很大進步的,但我覺得更重要的還不是這些分數(儘管分數會第一時間觸動家長的第一根神經,作為家長,我對自己孩子的成績的第一反應也會從這裏出發),而是分數背後反映出來的學習狀態。

高一作文 篇7

坐在馬路邊的台階上,我仰着臉望着明淨的星空。明亮的繁星點綴在深藍的天空中,有一顆星星最為耀眼,我知道,那不是北極星,而是天狼星這是哥哥告訴我的。高大挺拔的楊樹被微風撩撥得沙沙作響,在昏黃的燈光下看着,就像一道道綠波我喜歡這個靜謐而自由的地方,我依然清晰地記着:這是我們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想起我們初次見面,當時我還是那個小不點兒。那時正是暑夏,溜冰場裏的蚊子多極了。我坐在電燈旁,翹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小説,不時使勁兒地抓腿撓腮。那書就那麼好看嗎?一聲清脆的聲音響起,我猛地抬起頭,一張陌生的臉映進我的眼簾。我打量着他:輪廓分明的臉龐,一雙清澈明亮的雙眼含着笑意。個子要比我高半截兒,看起來卻十分單薄。看起來,像個大學生。我見他穿着溜冰鞋以為他是來這兒滑冰的,技術看起來還不錯。嗯。你是誰啊?以前好像沒見過你他笑了一下,斯文地説:我是來這兒實習的,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了。我叫孫林,很高興認識你,小妹妹。我叫喜喜,是老闆的外甥女。不過我可不是什麼小不點兒!呵呵

從那以後,我每天都會見着他。我經常和他聊天,每天晚上溜冰場關門的時候,我、奶奶還有他總是一起騎着自行車回店兒裏。漸漸地,我們都彼此熟悉。我叫他哥哥,每次他都笑着説我比你大十幾歲呢,都是你叔叔了,我卻不以為意。我把我心裏的小故事都告訴了他,他總是安靜的聆聽着,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個和善的大哥哥。哥哥經常幫奶奶幹活,非常懂事,奶奶也打心眼兒裏喜歡他。

但是,我們只相處了短短二十天哥哥要回學校了,他説他會回來看我的。我捨不得他,有哥哥的日子真的很快樂!我天天的在等待,每天都會上QQ關注他的動態。

高一作文 篇8

讀書,陶冶了我的性情;讀書,豐富了我的知識;讀書,開闊了我的視野;讀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啟迪。以書相伴,人生就會有大不同。生活可以清貧,但不可以無書。博覽全書的人,往往知識豐富,能集眾家之所長於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歡讀書,將使他終身受益。

從一棵大樹的年輪,可以看到大樹生命歷程;從書上可以瀏覽中華的5000年來博大精深的文化。當我讀完一個個歷史偉人的故事時總會感到心頭一震。而讓我沒齒難忘的就是北宋時期的范仲淹了。他是當時的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而他卻擁有一個煎熬的童年。他在兩歲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家境寒酸。雖然生活環境艱苦可他好學不輟,為了尋求一個好的讀書環境,他曾經一人離家去南都學舍讀書,昏昏欲睡時就用冷水洗臉,餓了用稀粥充飢。在應天書院求學時,生活更是艱苦,每天劃粥割齏,他全然不顧,仍然堅持雞鳴即起,夜半而眠,發憤苦讀,俗話説:“有志者事競成。”最後范仲淹終於成為一代名相。

讀到這我更是百感交集,范仲淹從小就面臨着艱苦的生活環境,可卻阻擋不了他那顆熱愛讀書的心!然後我又看看我自己,自愧不如!我們每天過着衣食無憂的日,卻不如范仲淹那樣刻苦的精神。有的同學卻抱怨學習太苦,質疑讀書對未來有用嗎?現在來説多數同學誰都會説,都會認可的話。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艱苦的生活,沒有嘗試過有了上餐缺下餐的學習日子,沒有在沒有屋頂,只有一堵破牆的學習環境學習過。以前冬天的時候,一股股寒風從大牆縫裏灌進來,坐在那學習根本聽不下課。今天,我們

生活富足,條件優越,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還有一次,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轟動,人們都爭先恐後去看皇帝,書院的師生也都去了,可是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埋頭苦讀。最後終於在殿試的時候見到了皇帝,展現了自己的風采。讀到這裏我陷入了沉思,聯想到了自己平時的做法,我每天幾乎都讀書,但讀書時老是不能專心致志,總是心不在焉,只要外面有一丁風吹草動,就會撇眼看那麼幾眼,這就是爸爸常説的“哪有事哪到”可是自從讀了此文後,我深深被范仲淹的專心致志的精神所感動,漸漸改掉了讀書不專心的毛病,每次讀書寫作業都心無旁騖,這樣讀書的效率也上來了,從書中掌握了不少知識。范仲淹之所以能廢寢忘食地地讀書,因為他的志向在支撐着他:要變得富足,幫助貧困人擺脱困境,不再受折磨。所以他説了一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少年強則國強, 我們要有志向的愛書,愛學習。因為只有那樣學習才會感覺到學習是最快樂的,因為只有那樣才能使中國更加繁榮昌盛。

高一作文 篇9

人生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人給我們提些意見,但我們往往聽得多,採納的少,可是,費盡心機,歷經磨難到達終點卻會發現自己做了太多無用功。我們總是堅信自己是對的,卻不知不覺走了許多的彎路,所以,要善於聽取意見。

聽勸是一件説難很難,説易也易的事情,自古以來能正確採納他人意見的人往往都是成功者。蘇聯衞國戰爭時期,德軍鋭不可當,眼看就要攻下莫斯科,無數蘇聯人想阻止這一事情的發生。斯大林也決定抵抗到底,保衞共和國首都。但此時有人進言道:“德軍士氣正盛,抵抗必會引發重大傷亡。不如撤走,待到時機再反攻。”斯大林冷靜分析了戰況,最終採納了這個意見,保留了反擊力量。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蘇軍在減少傷亡的情況下,很快就奪回了莫斯科。採納他人意見,需要勇氣,但只要你正確採納意見,你將是一個成功者。

在自己未知前方情況下,正確採納別人的意見顯得尤為重要。官渡之戰中的曹操,有着過人的膽識與勇氣,敢於在危急時刻採納一個曾是敵人的人的意見。許攸來見,曹操知道這是一個人才,也曾經顧慮此人是真降還是誘導自己進入袁紹的圈套。他最終相信了許攸,憑藉有限的兵力打敗了比自己強大的多得多的袁紹,並在隨後統一了北方。曹操採納許攸的建議,成功打敗了強敵,這便是正確採納建議的實例。

人不能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不聽勸諫只會讓自己做更多的無用功甚至導致失敗。唐太宗聽取魏徵的諫言開創了貞觀之治,唐玄宗採納姚崇的建議有了開元盛世,這都是正確聽取他人建議帶來的成功。聽勸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敢於在前途未知時採納正確建議的能力。相信別人不一定就會使自己受害,相反,許多人都是為了自己好。固執帶來的可能是血淋淋的失敗。只信自己,不信他人的人終究難成大器。因為你不懂得包容,不懂得成功來自無數人共同的努力。不是僅憑一己之力就可以的。

善於聽勸,我們才有可能是最終的勝利者。

標籤: 精華 高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yi/0rxdz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