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 >

2017年精選追慕先賢徵文

2017年精選追慕先賢徵文

先賢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小編收集了追慕先賢徵文,歡迎閲讀。
 

2017年精選追慕先賢徵文

第一篇:追慕先賢

人生活的世界很大,但人所面對的世界又很小。我們的一生也許會接觸很多人,但能夠停留在我們心中的人並不多,真正值得懷念的人更不多。

人生各異,人世滄桑,大化無形,生命苦短。在某些時刻,我們總會懷念一些人,並期望自己成為被懷念的對象,懷念人是一種幸福,被懷念更是一種幸福的期待。

近兩千年前,一個哀怨的少婦懷念遠在異鄉的丈夫:“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一千多年前,韓愈悼念一位至親之人,含淚寫道:“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四百多年前,納蘭性德為一位友人填詞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七八十年前,朱自清懷念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是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魯迅也寫道:“我的記憶好像被刀刮過了的魚鱗,有些還留在身體上,有些是掉在水裏了,將水一攪,有幾片還會翻騰,閃爍,然而中間混着血絲”。

穿越幾千年、幾萬裏的時間與空間,懷念人的情感就是這樣如絲如縷、綿延不絕、揮之不去,猶如白日浮雲、天涯地角、西風霖鈴、父親的背影、水裏的魚鱗。懷念的滋味是複雜的、難以言説的,抄錄於此的幾段詩文,本書中我們挑選的散文,無一不是在述説這種滋味,其中有甜蜜、温馨,但也有傷感、惆悵和悲涼。

《百年美文·人物卷》(百花文藝出版社)在浩如煙海的寫人、記人、懷人散文中精心選擇了百多篇佳作,它們來自於剛剛過去的那一個世紀,它們追憶、懷念的是親人、戀人、友人與故人。從魯迅、周作人,到朱自清、梁實秋,從那些早已離我們而去的散文大家直到許許多多仍然在世、來自各個專業領域的作家學者,他們匯聚在這卷散文選裏,共同抒寫着他們對某個人、某些人的.懷念。這些懷念的情感穿越了年代、地域、身份等等因素,凝聚着人類情感的精華,牢牢地牽動着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心靈,讓我們與那些懷念和被懷念的人精神相通,讓我們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這懷念的行列。

這些文章,都是在寫人、記人、懷人這個主題之下,充滿了情、義、理和真、善、美的佳作,這裏既有聞名遐邇的名篇美文,也有為人忽略卻能直達內心深處的感人、動人之作。我們在挑選一些文章時,還適當地注意了它們的史料價值。選擇往往是艱難的,那麼多的好文章一起擺在眼前,實在令人難以取捨,特別是在面對懷念同一人的眾多美文時,無奈不能將它們全部收入。

作為編選者,我們希望這卷散文選能於無意之間撥動讀者心絃,在燈下、在窗前、在臨睡之前、在一個人獨處之時,靜靜地、細細地去懷念生命中一個或一些值得懷念的人,無論是甜蜜,還是惆悵、悲涼……讓我們的心和情感再真誠、再柔軟一些,讓我們去體味懷念的滋味與意義,讓我們在人情、人性的世界裏得到一種生命的昇華。

第二篇:追慕先賢

我的家鄉——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幾千年來名人倍出。鑑湖水似乎充滿了一種神奇的力量,滋潤了這片古老的土地,藴育了多少名人雅士。

我讀了《紹興名人故事》,這本書之後,對家鄉的名人有了進一步的瞭解。83個名人,88個故事。着83個名人猶如83顆明珠,他門發出的光芒指引着我們,照耀着我們。

世上有許多愛書如命的人,讀完此書我倒認識了不少愛書如命的人。祁承藏書成癖,把養家餬口的錢也用來買書,還不辭辛苦地為人家抄書,來換取買書的錢。我的書櫃裏有一大堆書,可是有幾本我還碰都沒碰過,或只看了一半,讀了這些我真感到慚愧、內疚。

馬寅初——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赴美國留學,獲經濟博士學位。1957年發表了《新人口論》。這是一位多麼偉大的名人。他小時侯父親硬要讓他經商。他為了讀書,願意用生命來換。“不讀書,寧願死!”一句簡短而有裏的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我們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幸運。

蔡元培小時侯也酷愛讀書。夏天蚊子多,他只能把腳泡在罈子裏,這樣蚊子就不會再去“打擾”他了,路人笑他傻,還有人説:“古人有個懸樑刺股,如今有個罈子避蚊。”

讀書、看書似乎是大多數名人最最喜歡做的事。讀了這本書我彷彿走進了他們的心靈世界,他們是多麼得渴望書。他們愛書,回讀書,對古人的文章有自己的見解。書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麼的高。名人故事裏的名人精神,這筆巨大的“財富”。小故事大道理,一個簡短的小故事,給了我們多大的啟發。

就讓家鄉先賢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健康成長!

第三篇:追慕先賢

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因遭家難,遷居魯國。孔子三歲時死了父親,十七歲又失去了母親,家境貧困,沒有機會受正規教育,全靠讀書自修。他自幼好學,拜許多人為師,所以精通禮儀、音樂、射箭、駕車、計算等本領。

孔子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年輕時,曾做過管倉庫、管牛羊的小官。五十多歲才當了魯國的司寇(代理宰相)。但不久,因為政治見解不合,一氣之下離開了魯國,帶着一些學生周遊列國,四處遊説。孔子的志向很大,要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輕人使他懷念我),但他的政治主張在魯國行不通,到齊國也碰了壁,到陳、蔡小國更不必説。在衞國住了一段時間後,六十多歲又回到了魯國,埋頭講學和整理古書。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謂“仁”就是要“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提倡“愛人”,一方面要統治者相親相愛,加強內部團結”,另一方面也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不能過分剝削壓迫民眾。孔子還主張嚴格遵守“禮”的規定。這“禮”就是周朝制定用來區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級的典章制度。他的思想,自漢以後,成為兩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他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舊傳統,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口號,一改過去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上學的局面。孔子的學生相傳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比如子路、冉有、子貢、顏淵、子游、子夏、曾參等。孔子的學生多數出身貧賤,年齡參差不齊,有的與孔子幾乎同年,有的與他相差三、四十歲,還有父子二人(如曾點與曾參)都是孔子的學生。做孔子的學生,學費低廉,只須十條肉乾。孔子向貧賤的下層傳播文化,並且教育學生“每事問”,勤思考,温故知新;他提倡教學相長,因材施教,誘導啟發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到今天還值得學生和參考。孔子的另一大貢獻是整理編訂古代文化典籍,孔子以前有不少文獻,他一面學習,一面加以整理,同時向弟子傳授,經他整理的典籍有《尚書》(上古歷史文獻彙編)、《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周易》(古代算卦用書)等。他還根據魯國的史料,編撰了一部編年史,這就是被後世稱為五經之一的《春秋》,開創了私人修撰歷史(最初史書由史官撰寫,即所謂官修)。據司馬遷《史紀·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生於亂世,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主張,但不被接受,所以發憤修撰《春秋》,寄託他的理想,表達他對邪惡的嫉恨和對正義的褒彰。《春秋》以及“春秋筆法”(文筆曲折,遣詞造句中帶有褒貶傾向)對後世都產生很大影響。 作文

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歷代禮樂制度方面的問題,這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僅見於《史記》等正史記載,也見於老子彩圖(相傳春秋末期)和漢畫像磚。在洛陽市東關大街北側有一座碑樓,據傳就是孔子入周問禮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san/d78p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