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 >

2017年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徵文精選

2017年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徵文精選

紅旗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該市地處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缺水。在參觀紅旗渠紀念館時,一幅幅圖片和蠟像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情形。小編收集了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徵文,歡迎閲讀。
 

2017年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徵文精選

第一篇: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有幸在黨工委的組織安排下,和全體黨員幹部、積極分子於7月20日奔赴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參觀了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

時光似箭,歲月如梭,回憶起新中國六十年的光輝歷史,紅旗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修建的,從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這項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紅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歲月,巍巍太行山記錄着林縣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豐功偉績。當年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不僅缺少機械設備和技術水平,還有三年的自然災害也給林縣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缺衣少糧十分艱苦。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林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不畏艱險、不畏困難、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用血淚和汗水澆灌出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歷史又一奇蹟。紅旗渠的建設不僅僅是建設了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樹立了中華民族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偉大精神豐碑。

如今走進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創造的世界矚目的人工天河紅旗渠,走在乾渠的堤壩上,看着綿綿流淌的紅渠水,感受着紅旗渠的宏偉壯麗,驚歎和敬仰紅旗渠的建設者們,經過不斷的艱苦奮鬥,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穿越太行山的懸崖絕壁,險灘峽谷,遇山鑿洞,遇勾架橋,開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氣魄,有無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膽識,歷時十餘年,於1969年修建完成。

參觀紅旗渠給我最深的感受是,紅旗渠的修建,迄今發揮效用造福於人類四十餘年,這一工程的偉大享用於世世代代子子孫孫。當年的生產力和技術水平都相當落後的情形下,能夠提出劈開太行引漳入林的偉大設想,體現了我們黨心繫羣眾百姓千家萬户。以楊貴為代表的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的宗旨,為徹底改變林縣人民祖祖輩輩乾旱缺水的生存狀況,帶領林縣人民以大無畏的精神和膽識,不屈不撓與天鬥與地鬥,歷盡艱辛在太行山的懸崖絕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是一座不朽的豐碑。紅旗渠十幾年的艱苦修建,體現了共產黨為人民所想,為人民辦實事,為人民辦好事的原則,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紅旗渠的修建,是林縣黨員幹部執政為民的一個光輝典範。紅旗渠的精神,藴含着黨的領導,羣眾基礎,幹部作風,革命事業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力量,體現了黨員幹部和羣眾吃苦耐勞,戰天鬥地,不怕犧牲,無私奉獻,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工作作風,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豪情壯志。紅旗渠精神是時代的呼喚,是事業的感召力,是我們這個時代大力弘揚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也是振興中華民族宏偉大業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身臨其境參觀了紅旗渠,深刻領悟了紅旗渠艱苦卓越的精神,紅旗渠的精神使我深深的被震撼,被感動,更加堅定了共產黨的信念,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拋棄不良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繼續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提高黨員幹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積極發揮創造力。提高黨員幹部的自身修養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通過這次參觀紅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發了對工作的熱情,更加熱愛本職工作,堅持發揚紅旗渠精神,堅持學習文化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作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時刻牢記黨員身份,嚴於律己,寬於待人,時刻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實際工作中,作為黨員積極牢記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傾情奉獻自己的力量,熱情的為黨和人民服務,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共產黨員,深刻領悟紅旗渠精神的內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力,為祖國發展和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篇: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巍巍太行,峯巒疊嶂,在太行山的南麓有一個聞名遐爾的地方——河南省林縣。就是在這片曾經為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土地上,在中國人民最困難的時期,湧現出一批以縣委書記楊貴和縣長李貴為代表的共產黨員,他們牢記毛主席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了使林縣人民擺脱世世代代缺水的窘境,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發揮革命大無畏精神,開鑿了被譽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

小時候我在翻閲地圖時就注意到這個地方,當時心裏很是不解,作為一個灌溉渠,它能有什麼特別之處值得紀念呢?後來從父輩的口中以及書中瞭解了一些關於紅旗渠的故事,才知道它的重要意義。今年的9月3日到4日,我們學院組織了40名教職工黨員驅車近700公里赴林縣參觀學習,這次紅旗渠之旅使我對這項偉大的工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為什麼要修建紅旗渠?

紅旗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該市地處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缺水。在參觀紅旗渠紀念館時,一幅幅圖片和蠟像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情形。

在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這是對舊社會林縣的真實寫照。此外還有一些故事也反映了因為缺水而引發的社會問題,民國初,任村鎮桑耳莊村村民桑林茂,大年除夕爬上離村七裏遠的黃崖泉擔水,等了一天才擔回一擔水,新過門的兒媳婦摸黑到村邊去接公公,不小心把一擔水傾灑了個精光,兒媳婦羞愧地回屋懸樑自盡了。林縣人民忍受缺水之苦已達上百年,在這期間不知發生多少次人無糧可吃而導致人吃人的慘劇。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心,從1957年起,先後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庫、弓上水庫等水利工程。但由於水源有限,仍不能解決大面積灌溉問題。

“引漳入林”是林縣人民多年的願望。經過豫晉兩省協商同意,後經國家計委委託水利電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級領導和山西省平順縣幹部羣眾的支持下,在各級水利部門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縣委、縣人委組織數萬民工,從1960年2月開始動工,經過十年奮戰,先後於1965年4月5日總乾渠通水;1966年4月三條幹渠同時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幹、支、斗渠配套建設。至此,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基本形成。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

二、為什麼要弘揚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開工建設時,正是我們國家處於最困難的時期,國外持續經濟封鎖,國內各種矛盾鬥爭不斷。全國上下資源緊缺,人民生活異常艱難。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林縣的一批黨員領導幹部懷着對人民負責的態度,為了實踐入黨誓言,牢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勇於開拓,帶領全縣人民奮戰太行山,提出了“安排太行”的宏偉口號。

在參觀紅旗渠紀念館時,記錄這一時期的圖片很多,而且每一張都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在建設期間,湧現出一大批普通而又偉大的英雄人物,如特等勞模、排險能手任羊成,他帶領民工常年吊在懸崖上排除險石,因此他的背上被保險繩磨出了厚厚的繭子,自己幾次從半崖上摔下來,掉到荊窩裏,渾身扎滿了棗刺,一次房東大娘從他背上挑出了70多根棗刺,石頭落下砸掉了三顆牙,也不下火線。當地人都説:“排險隊長任羊成,閻王殿裏報了名”。還有特等勞模、爆破能手常根虎等一大批先進人物。

在參觀這些圖片時,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兩張照片。第一張是一個女民工雙手各握一根鋼釺,兩名男民工掄錘向下打。導遊介紹説:“開始每人都是雙手握住一根鋼釺,後來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乾脆一隻手握住一個,為此他們還發明瞭一個好聽的名字‘鳳凰雙展翅’。”看着圖片,聽到講解,我不禁為林縣人民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而感動。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還能苦中作樂,使我聯想起了電影《地雷戰》中人民羣眾為自己發明的各種地雷起那些有趣的名字(如“頭髮絲兒雷”),都反映出一種雖處困境但對未來充滿必勝信心的樂觀態度。

第二幅照片描述的是一羣女青年揮舞着衣服排除洞中存煙的場面。導遊介紹,當時在開山放炮前,沒有預料到山洞裏產生的煙塵不好排放出去。沒有辦法,這羣女青年只好一手捂着鼻子,另一隻手揮舞着衣服,從山洞這頭跑到那頭進行排煙。

在嚴重自然災害時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糧,1.5公斤蔬菜,在艱難的施工條件下,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總乾渠長70.6公里,乾渠、分乾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們形容該工程是“劈開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它不僅是林縣人民的驕傲,更是全中國人民的驕傲。

難怪周恩來總理向國外友人這樣説:“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是南京長江大橋,二是紅旗渠。”但是正如當地導遊所説:“南京長江大橋是舉全國之力,而且使用了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設備;而紅旗渠則完全依靠林縣人民自己的力量,完全依靠人工開鑿出來的,沒有任何先進設備可以使用。”

不錯,紅旗渠的確是一個值得我們全中國人感到自豪的創舉。

三、我們應當從中學習什麼?

從紅旗渠開始施工至今已經四十五年了。滄海桑田,時光荏苒,這四十五年間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政策的全面實施使得國家富裕了,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雖然如今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但是我們仍然要弘揚紅旗渠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每個人自己的貢獻。

現在紅旗渠已成為人們參觀遊覽的地方,人們到這裏來,不僅是要看那條渠。紅旗渠所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那個年代的許多事情人們可能都忘記了,但是看到了紅旗渠就會使人們重新回憶起那個時代,感受到那個時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鼓舞人們的鬥志。

作為青年教師黨員,我們更應當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入黨誓詞,站好講台,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聯繫當前實際,我們應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甘於奉獻、勇於創新、善於思考、忠於職守,為提高教學質量,做好學校迎評促建工作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學校建設添磚加瓦。在遇到任何艱難險阻時,想一想林縣人民奮戰紅旗渠、改造大自然的豪邁氣概,我覺得沒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

紅旗渠如同中華兒女的脊樑,它的精神將永遠激勵着我們向着更加美好的'未來前進!如毛澤東同志所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和歷史的動力。”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第三篇: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san/2jgre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