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三字經 >

【熱門】讀三字經有感11篇

【熱門】讀三字經有感11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字經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讀三字經有感11篇

讀三字經有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很有名的書-----《三字經》。《三字經》大家並不陌生,都會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等名句。

為什麼我要給大家介紹這一本書呢?其實是有原因的。

這本書裏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有講解,而且還會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每個例子都是一個富有教育意義的生動的故事。我認為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能讓我們明白不少做人處事的道理。這本書淺顯易懂,裏面有很多插圖,就算你看不懂故事,你看了題目和插圖,也能知道里面講的是什麼。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它以古人的事例,教育下一代,而且還非常具有説服力,比如説:孟母為了讓兒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竟然三次搬家。可想而知,母親為了孟子付出了多少,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孟母的付出最終得到了回報——孟子成了一名著名的思想家。

再想想我們,生活條件優越,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一流,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有的人就是不珍惜,非要把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打水漂”,他才高興,就讓我們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吧,大好的光陰不能虛度啊!要以古人為例,時刻勉勵自己。

讀三字經有感2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他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學好問,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言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温席” ﹑“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言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當認真學習,勇攀高峯,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擇鄰的故事,從中説明了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三字經》中有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你如果還沒有讀過,建議你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3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這個寒假我又仔細讀了一遍,從中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孝順父母的”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在黃香9歲的時候就已經十分孝順自己的父母。其實孝順父母是很簡單的事情,比如為爸媽倒杯水,給爸媽捶捶背,理解他們,聽他們的話,不讓他們操心,關鍵是用心學習,用自己的勤奮和上進來報答他們,他們一定會歡樂開懷的。

《三字經》,讓我長見識,明禮儀,伴我快樂成長。

讀三字經有感4

成功多半在於勤奮。凡是勤奮好學的人,學問都會與日俱增:如若懶惰嬉戲,則一事無成。這是我讀完《三字經》中“勤有功,戲無益” 後明白的道理。

開始我還疑惑,何紹基為什麼會得到“大書法家”的稱號呢?原來何紹基立下誓言,堅持“百字練”。他每天都會堅持練一百個字。這需要大的毅力和志向啊!當我讀到“它描了又寫,寫了又摩。玉版紙屑了一刀有一刀,松香墨溶了一塊有一塊”時,我驚歎了,何紹基的成就是靠勤學苦練得來的呀!

何紹基的認真勤奮讓我慚愧。我一點也不勤奮,一遇到難題就置之不

理。從此,我決心向何紹基一樣,勤奮學習,去收穫自己的未來。

老師説“勤奮是智慧的朋友”,因為好多名人靠的勤奮得以成功。媽媽説“勤奮是致富的根源”,因為我家靠的勤勞得以致富。我也想説“勤奮是學習的助手”。

“勤有功,戲無益”。我現在要把這句話當做我的座右銘,它會激勵着我一致努力。

讀三字經有感5

有一本書,它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轉變成一名有知識、有思想的小學生。那本書就是——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別看這就短短的幾句話,卻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都很善良,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會使習性的差距變大,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不再善良了。媽媽就曾經給我講過與這個有關的故事。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孩子,長得很可愛,媽媽總喜歡把他抱到鄰居家去玩。而有一次,他無意中把鄰居家的一根繡花針帶回了自家,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媽媽看了,説: "孩子,你真聰明,還知道把這個拿回來"孩子聽了,很高興。於是,他就養成了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長大後他成了一個小偷,還犯了大案,就要被處死。而在執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見母親一面,母親淚流滿面地跑過來,小偷説要親一下母親,母親同意了。小偷湊上去,然後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她不孝,他卻説:"媽媽,當我第一次拿別人家裏繡花針的時候,你能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對的,今天,我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媽媽,我恨你!"

我們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家長和老師好的引導,就有可能走上歪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這就是三字經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同學們要謹記啊!

讀三字經有感6

在暑假裏,我做了一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多一些道理,不再做這些愚蠢的事情。一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麼用呀?”看了之後,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從那以後,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説:“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説:“一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後悔,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它雖然短小的篇幅,卻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讀三字經有感7

你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小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父親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親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親睡……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為父親減輕負擔,知道父親在外工作十分勞累,主動承擔家裏所有家務,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

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現在雖然讀六年級了,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少爺,在家不但什麼事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我和一個小小年紀的黃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三字經》有一段是這樣寫的:“頭懸樑,錐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戰國的.蘇秦,讀書時為防止瞌睡把頭髮吊在房樑上,睏倦時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

他沒有老師教誨,而是靠自己勤奮刻苦。晉朝人車胤夏天抓螢火蟲裝入紗袋,當作現在的電燈泡照明,用來晚上讀書;孫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來的光看書。他們家裏都非常非常的貧窮,但從來沒有放棄和停頓過學習。我覺得古人的做法雖説有些不合科學道理,但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的後人。

從歷代文學家、政治家和科學家的經歷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想一想自己,感覺十分慚愧: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讀書,學校是修文規模最大的學校,老師教學水平也很高,可以説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可以更廣泛和深入地學習知識。可是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學習不刻苦,有時還做了違反紀律的事,回想起來真是後悔。今後我要向這些優秀的古人學習,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讀三字經有感8

《三字經》相信大家都在小學階段讀過或背過,大家都有所瞭解,下面就談談我對它的理解和感悟吧!

《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古代名書,是小學階段必備的課本。《三字經》主要告訴我們要尊敬師長,講禮貌,還要有孝心和愛心。其中,對我感悟最深的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段話,講的是母親把我生下來,不僅僅是要讓我們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教育,如果父親沒有教育好我們,那就是父親的失責,同樣,我們一定要自覺學習,以後報答父母。相同,在學校裏,如果老師不把我們管嚴,那也就是老師沒有做好,但我們班的老師可好了,她上課嚴肅,下課就像朋友,感謝可敬的老師,您讓我們在快樂中收穫知識。還有, 玉不琢,不成器。我更喜歡這句話,是比喻一個人就像一塊玉,學習了,等於把這塊玉打磨,進行加工,就成為一個物器。相反,如果不學習,那塊玉等於碰也沒碰過,就是塊普通的石頭,沒有價值。最後: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是我印象最深的,是説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他這種兄弟情誼,不自私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其實,這種行為也可以用在生活當中,比如: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而吵架,你爭我搶,而是要懂得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是好的。

《三字經》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要認真並快樂地學習。同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父母和老師,這不是在喊口號,我要一步一步用實際行動做好,要做個“沒有我,地球就不轉了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9

上學時媽媽給我買了兒童讀物《三字經》,並告訴我《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古人認為,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讓我沒事時讀一讀。我很好奇就根據注音慢慢讀了起來。我發現它三字一句,很上口,裏面的小故事更是吸引着我,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懂得小的時候不學習,長大什麼都不會,有什麼用呢?“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讓我明白:我們從小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讓我知道: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行為,是每個人從小就要學會的。“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我知道意思是蠶能吐絲,蜜蜂能釀蜂蜜。人如果不學,什麼都不會,連一些動物、植物都不如。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通過誦讀《三字經》,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讀三字經有感10

我是從三歲多時開始認識《三字經》的,那時,媽媽常常給我聽《三字經》的錄音,慢慢的我記住了幾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上小學以後,老師又帶領我們一起誦讀《三字經》,在誦讀的過程中,我漸漸明白了許多的故事和道理。

從“昔孟母,擇鄰處”這句中,我更加了解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

從“香九齡,能温席”這句中,我知道了尊敬、關愛自己的父母,是孩子應該做的。

從“玉不琢,不成器”這句中,我知道了一塊好玉,不經過雕刻成不了玉器,人也一樣,如果不好好學習,就不會懂得各種知識和道理,所以,以後我會好好學習。

從“幼不學,老何為”這句中,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從小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為。

從“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句中,我明白了做晚輩的要尊敬長輩。

從“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話中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人如果不學習,還不如“動物”呢。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誦讀《三字經》,教會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習,如何對待自己的長輩,如何去做事,所以,以後我要繼續誦讀《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11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啟蒙教育讀本,大家對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邊彷彿迴盪着幾百年前,私塾裏的學童正咿咿呀呀的誦讀聲,我情不自禁地拿起書,有滋有味地看起來。

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可我有時候也不能堅持到底,有些計劃實行兩個星期就以失敗告終。有一次,我計劃每次寫完作業就要檢查,提高正確率。開始時我還認認真真從頭到結尾看一遍,檢查出些小問題。三四天後,

就沒有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兩下,就做別的事去了。湊巧“屋漏又逢連夜雨”,有幾天作業特別多,我一寫完連看也不想看了,熱情從沸點降到冰點,後來幾天又偷懶,隔兩天檢查一次,最後還是沒能持之以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地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詞句值得我們深思。每天讀一讀,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斷地鞭策自己,讓我們離成功更時一步!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户曉。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標籤: 有感 三字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sanzijing/xrx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