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三字經 >

關於三字經讀後感(精選5篇)

關於三字經讀後感(精選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三字經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三字經讀後感(精選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以前,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的“出名”,可其中也藴涵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真告訴了我不少知識。

三字經讀後感2

春假在家休息的日子,回味着三字經帶給我的無窮快樂,讓我受益無窮

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孔融四歲時就學會了尊敬長輩,把大的梨給自己的哥哥吃,把小的留給自己吃。孔融就是我們的榜樣,有些人會和長輩搶東西,而有些人則會尊敬長輩。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樑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而我們卻一定要父母監督才會讀書。孫敬和蘇秦為了讀書竟會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樑上、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孫敬和蘇秦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晉朝的車胤,沒有燈,就捉螢火蟲裝在紗袋裏,照明讀書;晉朝的孫康,沒有燈,就藉着大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雖然家境貧寒,但都沒有停止學習。而我們卻時常不想學習,不想讀書。車胤和孫康那裏沒有燈,還是那麼努力學習。

三字經,你只要去細細體會它,就能懂得許多道理。不僅是三字經,還有論語、孟子、後漢書、禮記都很值得你一看哦!讓我們一起在國學的道路上行走吧!

三字經讀後感3

我是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山娃子,從小沒有機會接觸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心中一直充滿了期待和幻想。上學後第一次聽老師讀《三字經》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告訴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方面的知識。古人常説:“熟讀三字經,便可以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對此我感觸比較深。

《三字經》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它的每一句話都包含着有趣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比如:“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從小要尊重兄長,會謙讓他人。學會謙讓説來容易,要做到卻有些困難。

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讓我對謙讓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學校是個缺水比較嚴重的地方,平時喝的水都是我們早上用瓶子從家裏背來的,因此水對每個孩子來説都很珍貴。記得一次上體育課後,同學們口喝了來教室喝水,同桌小科的水被他不小心全灑到地上。他當時急得大哭起來,轉身向旁邊的同學求助,大家雖然都表示同情,卻沒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天我因為上廁所來晚了,小科看到我像見到救星一樣,用懇求的語氣問我:“能讓我喝點水解解渴嗎?我只喝一點就好!”看着瓶子裏僅有的一點水,心想兩個人喝真的是太少了。我剛想拒絕,看到小科在不停地抿着乾乾的嘴脣,又有點不忍心。正當我猶豫不決時,腦海中聯想到三字經裏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啊!我為什麼不能向孔融一樣把自己需要的東西謙讓給別人?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他人,還可以從中體會到分享的快樂,何樂不為呢。隨後我和小科一起喝光了瓶裏的水,雖意猶未盡但心裏美滋滋的。

《三字經》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博學多才的`老師時刻指導着我,並將伴隨我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4

《古人讀書的方法》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讀書的方法有很多,因人而異。古人歐陽修的讀書方法,我們可以借鑑。歐陽修非常善於積少成多。他選了《論語》、《詩經》等十部書來讀、背。他只用了十年半的時間就把這十部書讀熟、背熟了。歐陽修積少成多,學到了大量的知識。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和閲讀,我體會到了古人歐陽修學習的好方法——積少成多、堅持不懈。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離不開積少成多的方法的。

記得我六歲剛上一年級的時候,體育課老師辛老師讓我們練習跳繩,我不會跳,所以只能跳完一個停頓一下,就這樣斷斷續續地跳了一堂課。回家後,總覺得這樣跳方法好像不對。因此我又開始默默地跟着媽媽練習。一開始,我怎麼練都跳不好,但經過媽媽的幾次師範以後,我似乎發現了技巧。首先跳繩的時候要有好的姿勢:自己給自己搖繩的時候不是手臂擺動,而是手腕擺動。再一個就是要有協調性,也就是手和腳的配合度。這就需要一個慢慢熟悉的過程了。就是這樣,我每天回家練習20分鐘,一天一天的積累,今天連跳兩個,明天連跳三個,積少成多,堅持了10天左右,終於掌握的技巧,也能夠連着跳了。記得有一天,爸爸媽媽都在我最前面幫我數着;“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一共十個!”媽媽爸爸高興地説道。

“耶——!我成功了!我能連着跳十個了!”我驚訝地説道。

體育課考完試後,辛老師公佈成績:孟園五十一個、李明昊四十九個、宋妍霏四十六個。王梓懿四十二個。下課了,大家都在草坪上休息,我坐在草坪上,想:積少成多、堅持不懈的方法讓我跳繩的成績從斷斷續續的一個變成一個接着一個的四十二個。

其實積少成多、堅持不懈的方法,可以用來學習大量的知識和本領。從小到大,我用積少成多、堅持不懈的方法學習和感悟到了很多,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一定會起到作用。

三字經讀後感5

記得幼兒園託班後的暑假,媽媽送我到樓下的齊老師家學畫畫,課餘時間,齊老師教我們誦讀《三字經》。可能是三個字,三個字的念着好玩,我就喜歡上了它。第二天就讓媽媽上街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後來,它教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現在我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了,學習上一偷懶,媽媽就説:“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我就無話可説了。有時候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爭搶玩具,耳邊就又會出現媽媽的嘮叨:“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我只好把玩具讓給了小朋友。不過,也有我“出風頭”的時候呢。上次,爸爸媽媽因為家務事爭吵,看到此時此景,一旁的我嬉笑着説:“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他們立馬相視而噓,和好如初了,呵呵。

這就是《三字經》帶給我們全家的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sanzijing/9pr8w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