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四年級上冊作文 >

種大蒜觀察日記(彙編15篇)

種大蒜觀察日記(彙編15篇)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種大蒜觀察日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種大蒜觀察日記(彙編15篇)

種大蒜觀察日記1

10月8日 星期一 天氣:晴

今天徐老師佈置了一個種大蒜的作業。回到家後,我就問媽媽:“媽媽,有沒有大蒜啊?今天徐老師給我們的作業是種大蒜!”於是媽媽找出大蒜遞給了我,然後我到樓下找了一點土,把土放入花盆端回了家。然後,我把大蒜剝成蒜瓣,挑了三個插入花盆裏,弄了點土蓋上,澆上水,大蒜就種好了。

10月10日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可憐的蒜寶寶毫無變化,只是蒜寶寶的頭上長了兩三毫米。我想:是不是發芽了,還是長根了呢?於是我按了幾下,可根本按不下去呀!我猜肯定是長根了,不然的話咋麼會按不下去呢?我就十分想把蒜瓣拔出來看一看,於是,我就更盼望蒜寶寶快快發芽,快快長大!

10月14日 星期天 天氣:多雲

我的蒜寶寶啊,都這麼久了你咋麼一點變化都沒有呢?是不是沒有陽光,還是水澆太多了呢?蒜寶寶啊,你現在才這麼矮,三釐米都不到,要什麼時候才會長得又大又壯呢?

10月16日 星期二 天氣:晴

今天我心愛的蒜寶寶終於發芽了,真是比天上掉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餡餅都高興啊!剛長出來的嫩芽兒綠綠的,短短的,足足有三四釐米,很可愛!哎!我種的三個蒜寶寶只有一個發芽了。親愛的蒜寶寶你們一定要快快長大啊!

種大蒜觀察日記2

今天晚上,我按照老師的要求種大蒜,我先把大蒜一瓣一瓣地分開,再剝掉皮,然後,又挑了一些白胖胖的蒜瓣用線串了起來,放進了盤子裏,倒了一些水。最後,我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我很高興,希望我的大 蒜快快生根發芽。

今天是我種大蒜的第三天,早上我起牀後,驚喜地看到大蒜已經長出了嫩綠的小芽,遠遠看去,像一多白色的小花,隱隱約約還透着幾點綠,真美呀!

過了一天又一天,早上,我發現蒜苗已經長到10釐米多高了。我又仔細一看,蒜的底部長出了白色的小鬚根。

又過了幾天,最高的蒜苗長達15釐米了,而最矮的才5釐米。我看到最矮的蒜苗有點傷心。但是我好像聽見最高的蒜苗説:“小主人,你不要傷心,我們大家會照顧它。

”對,“其它的蒜苗齊聲説道。你看蒜苗們多團結呀!

過了一段日子,我看到綠油油的蒜苗欣喜萬分,現在幾乎蒜苗都長的一樣高了。我希望蒜苗會長得更快、更高、更壯。蒜苗分葉了,看起來更美了。根部的鬚根更長了,它們聚攏在盤子底部,就像蒸熟的麪條 一樣。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蒜都長出了長長的綠葉子,大蒜們手拉着手笑着,它們再也不分開了。

今天是蒜苗成長的第八天,我越看蒜苗越高興,它們已經長到25釐米了,根部的蒜瓣像海洋裏的石子,而葉子則像美麗的海帶,那些又高又壯的蒜苗真美呀!

今天陽光明媚,陽光照射在蒜苗上,蒜苗越長越旺,一簇簇,很是惹人喜愛。它給我們家裏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增添了一絲春天的氣息。我用尺子量了量,蒜苗已經長達31釐米了。

當我給蒜苗澆水時,蒜苗好像舒展着筋骨,笑着對我説: ”我們一起比賽成長吧,小主人。“

這就是我精心培育的傑作哦!

種大蒜觀察日記3

9月27日星期六陰

今天,媽媽拿着一頭大蒜讓我來種。我一看,大蒜看起來圓圓的,像一個小皮球,這可怎麼種啊?媽媽笑着對我説:“你自

己掰開看看就知道了。”我掰開一看,噢,原來裏面有十幾個“兄弟”擠在一起呢!

媽媽説:“要精心照顧它,它才能成活。”我點了點頭。吃過早飯,我立刻端着一盆水向大蒜走去。媽媽連忙阻止我説:“不要澆太多的水,不然大蒜就會淹死的。”我急忙倒掉多半水,把另外一小部分水倒入盆中。我盼望它能快快長大。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晚上的時候,我看見大蒜長出了一個小芽。我仔細觀察,它很小,是嫩綠色的。

晚飯過後,爸爸説:“大蒜有很多功能,可以治感冒,還可以敗火。”説着拿起一瓣大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還問我要不要吃一個。我連忙搖搖頭,説:“不行,大蒜有股怪味,同學們會笑話的。”爸爸説:“沒事,吃完大蒜漱口或刷刷牙就好了。”我聽了爸爸的話,就吃了一瓣,並按照爸爸説的去做,果然一點不臭。

希望我的大蒜快點長高、長大。

種大蒜觀察日記4

新學期前夕,我們搬新家了,我可開心啦!因為我終於有了我的專屬卧室。當然,我也知道爸爸媽媽是真的不容易,供養我和弟弟讀書,管生活管學習。為了我們上學更近些,現在還買了房……我暗暗下了決心:要好好學習,再努力努力!雖然我進步的比較慢,可我會加油的!自從搬過來,媽媽就很喜歡種一些小植物,比如綠蘿、發財樹、多肉等等,很多很多。並且都養的胖乎乎的,可好看了!媽媽説家裏多種一些綠色植物,多看看對眼睛有好處,心情也會很好。我靈機一動,對媽媽説:“如果家裏再種一些大蒜、韭菜、白菜等等很多很多的菜,咱們家就不用買菜了,很能省很多錢。誰知我隨口一説,媽媽便上心了……

10月20日,媽媽帶着我在家了種了五顆大蒜,媽媽説:“在小花盆裏先放一多半土,再把大蒜輕輕一按,”根“朝下,能固定不動就好了,蒜尖兒漏出來,然後再勻上一點土,再少澆一點水,這樣大蒜就種好了。

過了三天,我觀察了下種下的大蒜,發現都發出綠芽了。這讓我驚訝不已。我想這麼短時間內,它的變化可真大呀,綠芽都長這麼高了!我問媽媽,她説:“這就叫有苗不愁長,就像你和弟弟,只要悉心照料,就一天一個樣。”聽了媽媽的話,後面每次放學我都要去看看,覺得它渴了,我澆一點兒水,就希望它長得越來越好。這樣,我就能早點品嚐到我的勞動成果了。

又過了幾天,我去陽台仔細觀察了一下,蒜頭的綠芽長得更高了,看得我開心極了。我相信它一定會長得越來越好!

一顆大蒜都能這麼頑強!讓我明白了人只要朝着自己的志向去,堅持不懈的努力,無論幹什麼事都一定等夠成功。

再過幾個周再和大家分享蒜苗吧,相信一定很美味!

種大蒜觀察日記5

今天,我又興致勃勃地去看我種的大蒜了。

我過去一看,不由地大吃一驚:原本窩在土裏的“胖娃娃”不一樣了。有的耐不出寂寞,鑽出了被子,有的還在半睡半醒中,有的還在被子裏睡覺。

未發芽的大蒜像一個個小娃娃鑽在被子裏遲遲不肯露面。將要發芽的大蒜的頭上有一點綠色,這是發芽的標誌,已發芽的大蒜抽出約3釐米長的葉子,葉子包裹在一起,直徑約0.5釐米,像一個闊少爺似的昂首挺胸、趾高氣昂地站着,好一個神氣十足的架子。

我拔出一顆已發芽的大蒜。哇!它的根鬚好多啊,最長的約有5釐米,總數量有25根,白花花的,好似老爺爺的白鬍子。我又拔了一根未發芽的大蒜,啊?一根根鬚也沒有。我奇怪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有的長根了,有的沒長根?”媽媽説:“因為有的大蒜吸收水分和營養比較多,就長得快,有的大蒜吸收水分和營養少,就長得慢”。

我很喜歡這些胖娃娃,因為他們給我帶來驚喜。

種大蒜觀察日記6

星期六的晚上,我拿出一頭胖乎乎的大蒜,準備無土栽培。這頭蒜的十一個蒜瓣緊緊地簇擁在一起,就像十多個好朋友盤腿而坐,在一起玩遊戲。

種蒜之前,我先幫大蒜脱掉白襯衫,又剝掉裏面一層薄薄的“保護膜”,放到盤子裏後,我給它澆足了水,放到窗台上,期待着它快快發芽。第二天一醒來,我就跑窗台上去看大蒜。呀!每瓣蒜頭上都抽出了嫩嫩的綠芽,我忙叫來媽媽看我的大蒜,媽媽説:“大蒜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只要給它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它就會長得更快。”聽了媽媽的話,立馬給大蒜澆了水,又把它挪到陽光充足的地方。第二天蒜苗果然又與昨天有些不同,不僅長高了一點兒,而且嫩芽分成了兩片嫩葉,緊緊地靠攏在一起。我還驚奇的發現大蒜的底部長出了白色的鬚根,水就是通過這些根傳送給蒜苗的。到了第五天,每個蒜苗長度不一,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它們吸收了不同的養分吧。最長的蒜苗已經有10釐米長了,兩片長長的嫩葉微微張開,就像英文字母“Y”,在兩片綠葉中又鑽出了一片嫩葉,過不了幾天,它們也會變成綠葉。

等蒜苗長得更長時,我們就可以炒菜吃了,吃着自己種的蒜苗,肯定非常香!

種大蒜觀察日記7

10月8日

今天徐老師佈置了一個種大蒜的作業。回到家後,我就問媽媽:“媽媽,有沒有大蒜啊?今天徐老師給我們的作業是種大蒜!”於是媽媽找出大蒜遞給了我,然後我到樓下找了一點土,把土放入花盆端回了家。然後,我把大蒜剝成蒜瓣,挑了三個插入花盆裏,弄了點土蓋上,澆上水,大蒜就種好了。

10月10日

今天可憐的蒜寶寶毫無變化,只是蒜寶寶的頭上長了兩三毫米。我想:是不是發芽了,還是長根了呢?於是我按了幾下,可根本按不下去呀!我猜肯定是長根了,不然的話咋麼會按不下去呢?我就十分想把蒜瓣拔出來看一看,於是,我就更盼望蒜寶寶快快發芽,快快長大!

10月14日

我的蒜寶寶啊,都這麼久了你咋麼一點變化都沒有呢?是不是沒有陽光,還是水澆太多了呢?蒜寶寶啊,你現在才這麼矮,三釐米都不到,要什麼時候才會長得又大又壯呢?

10月16日

今天我心愛的蒜寶寶終於發芽了,真是比天上掉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餡餅都高興啊!剛長出來的嫩芽兒綠綠的,短短的,足足有三四釐米,很可愛!哎!我種的三個蒜寶寶只有一個發芽了。親愛的蒜寶寶你們一定要快快長大啊!

種大蒜觀察日記8

春節前不久,姥姥買了一些大蒜房子啊了盤子裏,它們白白胖胖的,弟兄七八個圍坐在柱子旁。嘿,真有趣。這使我打起了 種大蒜的念頭。

我們家的陽台上正好有一個大盤子閒着,我匆匆忙忙培上土,再把大蒜的白衣服撕破,輕輕地掰開一小瓣埋進了鬆軟的泥土裏。風兒給它蓋上了一層温暖的棉被,徒弟給它撐起了一個舒適的牀,我的心 兒也在盼望着,盼望着蒜快快發芽。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從牀上爬起來,快步跑到陽台上看我的大蒜。我怕大蒜照不到陽光,又把花盆小心翼翼地搬到了窗台上,給它澆了點水。蒜在土地牀上伸了伸懶腰,偷偷地長了一小點兒 ,好像在説:”想用這麼一點水就想打發我發芽,沒門兒!“我只好陪個不是又找來點小石頭裝飾了一下土地牀的周邊,我心想:這些”蒜少爺“還真不好伺候。

又過了三五天後,大蒜終於頑皮地從土地裏探出了個小腦袋戴着嫩嫩的小黃帽子,睜着綠油油的大眼睛驚奇地望着外面的世界。我喜出望外,高興地手舞足蹈。雖然我的蒜髮芽了,但我也不能偷懶。於 是,我每隔一天就給它澆點水,鬆鬆土。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又過了幾天後,蒜苗長得”蒜高馬大“,它身上披着一件碧綠的長袍,在微風的吹動下興奮地揮着手,這讓我更加勤奮了。

直到春節前一天,姥姥説:”可以拔出來了,我依依不捨地把蒜苗割下來,看着這些綠油油的像麥苗韭菜似的綠色植物,我激動的一蹦三尺高,看着我的勞動果實,心裏是説不出的甜。

春節那天,姥姥給我們一家子做了一桌子的菜,紅燒肉和土豆絲我都沒吃幾口,唯有那盤蒜苗炒肉我吃得最香——這畢竟是我親手種的勞動果實呀!

種大蒜觀察日記9

廚房的角落裏有三隻大蒜,是媽媽年前買的,有點不新鮮了,白白的蒜皮,用手輕輕一剝,就會脱落,原本飽滿的蒜瓣兒,不知為什麼變得有點乾癟,哦,答案在這裏,蒜頭上隱隱冒出一些淡綠色的小 芽芽,一定是這些小芽芽汲取了蒜瓣兒的營養!有了,我靈機一動,跑去跟媽媽説,我想種大蒜,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

我先找來一個淺淺的容器,在裏面注入少量的自來水,然後把三隻大蒜擺在容器裏,大蒜種好了!我將容器安放在客廳的窗台上,就自顧自的做其他事情了。

過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起的第一時間,我迫不及待的跑去看我種的大蒜。真神奇呀,三隻大蒜的底部都長出了齊刷刷白色根鬚,而原來蒜頭上隱隱冒出的淡綠色小芽芽竟然“破繭而出”,變成一支支 翠綠蒜葉,直挺挺的向上豎立着!我開心極了,跑去告訴媽媽,我種的大蒜變成小蒜苗了,媽媽也替我開心,告訴我,因為家裏適宜的温度和容器裏充足的`水分,給大蒜提供了生根發芽的力量!

我把這幾株長勢喜人的蒜苗從客廳移放到陽光最充足的書房的窗台上,每天按時給容器裏補充水分,我發現,大蒜的根鬚和蒜苗同時生長。一天,兩天,三天……翠綠的蒜苗越長越高,越長越壯,不禁 令我想入非非——蒜苗炒肉一定新鮮又美味!真是個小饞貓呀!自己忍不住哈哈笑開了花。這一抹不起眼的綠色扮靚了書房,更給我的生活增添了喜悦!

通過種植大蒜這件小事,讓我懂得了,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的小事都藴含着快樂和道理——熱愛生活、豐富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掘美好,你就一定會知曉並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種大蒜觀察日記10

前幾天,我和爸爸種上了一株大蒜,我問爸爸:“大約多長時間能長出蒜苗來呢?”爸爸説:“大約需要2—4天才能長出來。”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牀,看看蒜苗有沒有長出來,我一看,在這一夜之間,蒜苗竟然沒有變化!我立刻把爸爸叫起來,問爸爸到底怎麼回事?爸爸懶洋洋地回答説:“才種了一天,能有什麼變化?”我心想:“蒜到底要種多久才能張出蒜苗來啊!”

到了第三天,我發現蒜終於有變化了,每顆蒜的頭上都長出了一釐米高的小苗。我激動的跑過去把爸爸從書房拉了出來,讓爸爸看到蒜苗長出來了。爸爸説:“再過幾天蒜苗長高的時候,咱們就可以用蒜苗做一道菜了”。

通過幾天的觀察,蒜苗長高了,我和爸爸把蒜苗剪下來做了一道菜:蒜苗炒豆腐。我吃着自己種的蒜苗心裏美滋滋的,真香啊!

種大蒜觀察日記11

這個周,老師讓我們回家種大蒜。

我一回到家就跑到廚房找了一個又白又胖的大蒜,它剛拿出來的時候頭上光禿禿的,像一個老和尚頭。它的蒜掰白白胖胖的,它的根部沒有長一根鬚根,就像一個小盤子。

五天後,我又去觀察,我驚訝的發現,我的蒜寶寶們開始發芽了,有的直直的像一棵樹,有的彎的像一把刀,還有的在向外探出頭來,好像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它的身體逐漸變化,結果開始分裂,它們好像有什麼小矛盾,它的底下長出了幾根鬚,但是很雜亂,就像老爺爺的鬍子。

幾個周過去了,我依然在觀察。我發現,它的芽更高了,中間長出了兩三根芽,我想,再養幾個月,它一定會長出更多可愛的白白胖胖的蒜寶寶。它的葉瓣慢慢分裂,好像是想單獨的曬曬太陽。它的根部又長出了許許多多的鬚根,密密麻麻的像頭髮一樣。我的蒜苗的鬚根還像一支毛筆,但是下面很雜亂,和原來比它長了許多。

我希望我的大蒜越長越高,等到收穫的季節可以收到許許多多的成熟的大蒜。這樣以後,我就可以吃到自己種的大蒜了,肯定會特別美味。

種大蒜觀察日記12

8月5日 星期三 晴天

今天,我用一次性杯子做種大蒜的 “花盆”,準備種大蒜。

首先,我先在 “花盆” 底部用釘子釘了三個小洞,防止多餘的水份把大蒜泡死。然後在“花盆”裏面放入一半沙子,把大蒜放進沙子上面,再把沙子鋪滿“花盆”,最後澆一些水。

我看着種好的大蒜説:“你快快發芽吧!”

8月8日 星期六 晴天

我等呀等,經過三天漫長的等待,終於在第四天發現大蒜露出了四個小白點。我那激動的心情真是難以表達!

8月10日 星期一 晴天

又過了一天,大蒜長出了一片直直的葉子,葉子靠近沙子的底部是白色的,最頂部是灰綠色,像一個穿着白色裙子的少女戴着灰綠色的帽子。大蒜的小白點,變長了,又白又細,像老爺爺的白鬍須。

原來大蒜的生長過程是這樣的呀!我還要繼續觀察下去,看看“蒜寶寶”是怎樣長成那又細又長的大蒜的。

種大蒜觀察日記13

昨天我拿着一個空紙杯、一把塑料刀、一把塑料勺“噔噔噔”跑下樓挖土去了。土好硬,我用九牛二虎之力刨着,邊刨的時候還在心理嘀咕着“千萬不要出現蟲子” “千萬不要出現蟲子”。最後拿着刨到的一點點土回了家,準備有時間把大蒜種進土杯裏。可到了晚上,媽媽出於好心給我的土杯裏放了水,但水多了,土變成稀泥,沒什麼用,我好傷心、好委屈……

媽媽今天下樓挖了很多土回來,我心裏很感謝。我先把大紙杯底下戳了個洞,以利於澆水時杯裏過多的水流出;接着從媽媽手裏接過土杯子把土倒進紙杯裏,用一把塑料勺把土弄鬆並挖了個小坑坑,把被剝得光溜溜的大蒜子塞進小坑坑裏,迅速用土蓋上;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澆水,我吸取了媽媽昨天的教訓,只放出國了一點點水。好了,種植工作完成,接下來就是耐心地等待着我的大蒜寶寶明天或者後天發芽、破土而出了。

昨天我拿着一個空紙杯、一把塑料刀、一把塑料勺“噔噔噔”跑下樓挖土去了。土好硬,我用九牛二虎之力刨着,邊刨的時候還在心理嘀咕着“千萬不要出現蟲子” “千萬不要出現蟲子”。最後拿着刨到的一點點土回了家,準備有時間把大蒜種進土杯裏。可到了晚上,媽媽出於好心給我的土杯裏放了水,但水多了,土變成稀泥,沒什麼用,我好傷心、好委屈……

媽媽今天下樓挖了很多土回來,我心裏很感謝。我先把大紙杯底下戳了個洞,以利於澆水時杯裏過多的水流出;接着從媽媽手裏接過土杯子把土倒進紙杯裏,用一把塑料勺把土弄鬆並挖了個小坑坑,把被剝得光溜溜的大蒜子塞進小坑坑裏,迅速用土蓋上;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澆水,我吸取了媽媽昨天的教訓,只放了一點點水。好了,種植工作完成,接下來就是耐心地等待着我的大蒜寶寶明天或者後天發芽、破土而出了。

種大蒜觀察日記14

今天,我在家要幹一件大事——種大蒜。首先找了一個花盆,裏面的土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之後,我往花盆裏澆了些水,再用棍子攪攪鬆鬆土,這樣,泥土就不會那麼硬了。最後,我把大蒜掰開,一個一個插進去。大蒜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希望蒜寶寶能快點發芽。

過了幾天,我準備給它澆水的時候,驚奇地發現,蒜寶寶露出了一點點小腦袋。長得很可愛,淺綠色的,頭頂的尖兒是白色的,看起來像把寶劍。我忍不住輕輕摸了摸它,真舒服!它的皮很光滑。靠近了仔細看,這淺綠色的皮裏面還有一層小嫩芽。我估計,外面的皮是為了保護它吧。

大蒜種上的第五天,蒜苗外面的皮不再往上長了,但裏面的小嫩芽一直往上長。嫩芽由淺綠色變成深綠色,而且比外面的皮要軟得多。我摸着那光溜溜的芽,就好像摸到了羊毛一樣,軟乎乎的。我拿來水杯,接點兒水,給它澆水。看着蒜苗綠盈盈的樣子,我彷彿聽見它“咕咚咕咚”喝水的聲音。喝吧,喝吧,喝飽,喝足,快快長大。

又過了幾天,我放學回到家,突然聽到爸爸叫到:“兒子,快來看,你的蒜苗開始分叉了。”“哇!”我忍不住叫到,“我的蒜苗真的開始分叉了。”原來,蒜苗的嫩芽往上長的時候,會有一道縫。那縫裏會長出新的深綠色的嫩芽,剛分叉的時候只有兩個嫩芽。

我的蒜苗越長越高,量一量,最高的約有10釐米高了,最低的也有八釐米多高。當然,蒜苗長得越高,它上面的尖兒就越軟;長得越高,分的叉也就越多。最高的蒜已經有四個叉了。它們好像要比誰更高似的,爭先恐後地往上竄。

真想讓它們快點兒結出大蒜,這樣就不用再去超市買蒜了!

種大蒜觀察日記15

在昨天,為完成語文觀察日記,我準備種大蒜。爸爸問我:“大蒜的芽會從哪兒長出來呢?”我從來沒見過蒜出芽,沒有經驗,所以不知道,我就吞吞吐吐地説:“是從整頭蒜中央凸出來的部位長出芽的,所以蒜要一頭一頭的種。”“好,這是你的想法。我覺的蒜應該一瓣一瓣的種。”爸爸説。

我想:這回,我一定説錯了。於是,我好奇地問爸爸:“你種過蒜嗎?”“種過,”爸爸一邊説,一邊把一瓣蒜切開,“只有親自看看才能知道真正應該怎麼種。”

爸爸沿着蒜瓣比較長的方向把蒜切開給我看,蒜裏有一株小苗,綠色的小葉子,淡黃的根。這回我明白了,每瓣蒜裏都有一株小苗,所以蒜是一瓣一瓣種的,尖的地方是長芽的,平的地方是長根的。爸爸還説先把蒜泡在水裏泡根,等根泡出來了,再把它們移到土裏。

我們把蒜一一剝開,整整齊齊的擺放在比較淺的盒子裏,再澆上些水,水能沒到半瓣蒜就合適了。這樣,蒜就種好了。

今天早上,我發現大部分蒜頂端冒出了嫩綠的小芽,就像小鴨子頑強地破殼而出,我摸了摸,小芽又堅又硬。蒜末端長出了一條條跟,就像我們的睫毛,只不過是白色的。一瓣瓣小蒜多可愛呀!

標籤: 彙編 大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sishangce/8pe7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