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六年級下冊作文 >

關於民風作文600字8篇

關於民風作文600字8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作文600字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民風作文600字8篇

民風作文600字 篇1

自古到今,漢族上衣右衽(大襟)的特點始終保留。從河南安陽出土的玉雕、石雕和陶塑的商代人像上,就可以看到右衽高領衣的樣子。後雖有胡服傳入,出現短衣短褲,但不管是西漢的"深衣",還是唐宋的"交領袍",或是清朝"長袍",上衣總是以右衽為特點。

近代男裝長袍或現代女裝旗袍都繼承了上衣右衽的特色。

各個朝代,對服飾的顏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漢、唐、宋,定為赤色為宜。

服裝的式樣發展到清末民初,男人一般內裝為對襟衫和長褲,外穿大襟長衫,講究一點的外加一件馬褂,謂之“長袍馬褂”。褲子都鑲有八寸闊腰。後來中山裝流行,但農村仍穿長袍馬褂短衫長褲,至今偏僻的山區仍有老人穿長袍。婦女清末穿喇叭狀齊膝中長衫和長褲,民國後上穿“斧口衫”,有對襟、大襟、琵琶襟之別,下着裙子,有鳳尾裙、百褶裙等。30年代後旗袍流行,但農村婦女多穿大襟短衫和長褲。現代漢族的服裝,男的以中山裝為代表,女的以旗袍為代表。

千層底的布鞋,圓口低幫,輕便、透氣、舒適,也是漢族富有民族特色的穿着之一。

髮式,古代漢族男子不剃髮,結髮於頂加冠,清代改剃髮結辮,青年以辮長為美;民國後剪辮留短髮,多西洋式、平頂式或光頭。漢族女子髮式較多,古代多高髻,近代少女有流海、單辮,或雙丫髻,中年婦女多梳長髻,老年腦後梳纂兒。民國後不少女子改剪短髮,留髮齊耳。現代漢族男子髮式已無特色,女子仍以梳長辮為具有民族特色的髮式。

修飾,古代漢族男子到一定的年齡均留胡蓄鬚,女子15歲行笄禮,俗稱“開面”。古代婦女還有束胸、纏足等陋俗,男人有文身的習俗。

佩戴方面,古代漢族盛行佩玉,不論男女均戴肚兜,以防病從臍入,現在農村小孩尚興戴肚兜。舊俗小孩出生要帶“落地圈”,意為落地平安,一至五歲要戴“天官鎖”,又稱“長命鎖”。

民風作文600字 篇2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修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古瓜乾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蔔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後,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裏的一種時尚飲料。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着“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説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早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敍説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為什麼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嚐多款點心,從容“歎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為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一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一邊飲茶一邊聽戲曲演唱,還一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才收市。

民風作文600字 篇3

大家好,歡迎來到德昂族。我是這兒的導遊,大家先在這兒休息,聽我來介紹吧!

我們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民居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哦。瞧,你們感受到古代的韻味了嗎?我們還有自己的語言,如果有什麼需要,都可以來找我哦!

前幾天我們剛過了潑水節。雖然你們沒有機會與我們一起過潑水節,不過,聽了我講之後,你們一定也能感受到潑水節的氣氛哦!

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赤着腳邊跳舞邊向四周的人潑水。我們這兒的姑娘跳舞可棒了!“來,過來,給大家瞧瞧吧!”“來啦!”你們瞧,多美呀!潑水跳舞應該是眾人皆知的。我們的潑水節最具特色的是——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很特別吧!我們的潑水節有一個古老的傳説,有興趣的人待會兒來問我哦!

我們大家都信奉小乘佛教。如果你們四處逛逛,是很容易見到小和尚的。如果你們在1950年前來到德昂族,會發現我們的祖先有見殺不吃、聞聲不吃的習慣。故名思意,就是見到禽畜被殺的場面,聽到被殺時的慘叫,是不會吃的,非常仁慈!

每逢節日,我們就要相互宴請成俗,不管酒席宴上菜餚多少,必定要有一碗新鮮蔬菜白煮的素菜。我們不怕辣哦!吃的時候還要蘸辣椒水吃,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啊!不怕辣的遊客朋友們,也來品嚐一下吧!保準你會流連忘返。

至於我們的食俗,遊覽時再給你們一一講解吧!很不錯喲!

再給大家講講我們的祭龍習俗吧!祭龍十分富有情趣,仔細聽吧!祭龍一般選在春季,這時就要殺豬殺雞了,祭司畫好紙龍,我們大家一起叩拜,然後一起飲酒野餐,醉酒後相互打罵,發泄平時相互之間的不滿。此間不許有他人勸阻,直到比方鬥得精疲力盡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呵呵,怎樣?

不錯吧!接下來我帶大家一起走走吧,希望喜歡我們哦!

民風作文600字 篇4

我們和導遊一起坐上大巴車,一路上導遊跟我們説了一些關於苗族人的介紹,還告訴我們苗族人的祖先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而苗族人的祖先卻是赤遊,一個頭上長牛角的`怪物,那時赤遊和我們的炎帝發生了戰爭炎帝荒落而逃,戰敗之後炎帝和炎黃帝一起商量要打敗赤遊。最終赤遊也被打敗了,他逃過了張家界的兩條大河,在第三條和的前面停了下來。從此他們只能住在大山裏了,在那裏繁衍後代,他們的後代就變成了現在的苗族人。後來苗族人又和漢族人發生了衝突,最後漢族人贏了苗族人也逃過了大河。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吉祥物是龍,而苗族人的吉祥物卻是牛,因為苗族人過河的時候都是牛載着他們過去的,當然他們也殺牛吃牛。苗族人還喜歡佩戴銀子,因為他們認為銀子可以辟邪。有一些科學家想查清楚苗族人為什麼那麼長壽,查出來的結果令人震驚,苗族人喝的水裏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他們喝水前都用銀盃子過濾一下再喝,如果杯子變黑了,就説明不能喝,如果沒有變的話就是能喝的。他們吃果子也一樣,他們用的是銀叉子,把叉子插進果子裏,如果叉子變黑説明有毒不能吃,如果沒有變説明沒有毒可以吃。苗族的男人們都戴銀耳環,因為銀耳環是他們的身份證,上面刻着自己的姓名等一些重要消息,在他們出去打仗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耳環交給自己的親人,如果戴着去打仗的話,你戰死了,耳環被別人搶走了就麻煩了。苗族人結婚需要三銀,而我們是需要三金。苗族人的辟邪方式也很特別,如果一個孩子出身了但他卻一直哭他的家人就會認為他是惡魔付了身,那一個已經煮熟了的蛋,把蛋黃拿出來,把銀子放在裏面,在小孩的身上滾來滾去,就這樣小孩就不哭了。

一路的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賓館,我們各回各的房間睡覺了。

民風作文600字 篇5

浙江杭州是我的老家,説起杭州的春節習俗,那真是非常多,下面我就告訴大家我們浙江杭州的習俗吧。

首先“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還有就是:開門炮。在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到處是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就是所謂"接年"。放“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思是可解除一年的晦氣和倒黴,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大豐收。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説一些吉慶的話。一般鞭炮都是紅色的,燃放後滿地通紅。現在放鞭炮在城鎮已被禁止,但在農村和漁島上仍可燃放。

老杭州人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基本上是商家有的,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提高氣氛的功能。

在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裏一般都備有幾隻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落花生叫長生果……。

這些就是我們浙江杭州過年的習俗。

民風作文600字 篇6

泱泱華夏,浩浩中華,綻放着五十六朵耀眼的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讓我們走進民族大觀園,一起去了解一下各具不同的民風民俗吧!

首先讓我們走進哈薩克族,認真瞭解一下哈薩克族的民風民俗。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在牧區,春、夏、秋三季他們都住在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天住平頂土房。哈薩克族飲食很豐富,他們愛吃用牛、羊、山羊奶製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愛喝馬奶、駱駝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區,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鮮肉,冬季吃事先薰好的幹羊肉,並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後,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人還吃用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傑尼提”、饢、“包爾沙克”、抓飯等食物。

然後讓我們走進塔吉克族,詳細瞭解一下塔吉克族的民風民俗。塔吉克族分佈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裏,每年春天播種青稞、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羣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後回村收穫、過冬,過着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生活環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對襟長外套,繫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繡數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麪頰,可御風雪,已婚女子系後身圍裙,所戴圓頂繡花棉帽綴有後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耗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於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製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各具不同的民風民俗,就像鮮豔的花朵,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這赤縣神州,上下五千年之中,盛放着五十六朵鮮豔的民族之花。不一樣的菜餚,不一樣的習俗,不一樣的服飾,不一樣的風景,無不讓我們回味無窮。

民風作文600字 篇7

春節到了,舉國上下都在忙着辦年貨,準備過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過我知道每個地方的過年方式都不一樣,大家想知道我們家是怎麼過年的嗎?跟我來看看吧!

我的家鄉在安徽阜陽,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媽媽説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多了幾分悠閒的滋味。這裏保留着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認為最有趣的還數春節。

春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才過臘月二十,家家户户就忙碌開了。首先是打掃衞生。媽媽説:“這叫‘除塵’,和‘除陳’諧音,是除舊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裏的每個角落都打掃乾淨,好迎接新年的到來。”然後要蒸饅頭、包餃子;除夕那天要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年初一要給親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蒸饅頭。

大約到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麪,做成大大的麪糰。慢慢地面團就會膨脹,變得彈性十足。這時,姥姥就會把麪糰分成拳頭大小的面塊,讓我和媽媽揉這些面塊,直到把它們揉得柔軟光滑,再交給姥姥做出半圓形的饅頭。在揉麪的時候,我最喜歡聽姥姥和媽媽聊天,天南地北,真温馨啊!

等饅頭做好以後,姥姥就把大鍋拿出來,開始準備蒸饅頭。等大鍋裏的水響了以後,姥姥就把饅頭一個個整齊地放在大鍋裏。等過了大約二十分鐘,饅頭蒸好了,打開鍋蓋,一陣誘人的饃香撲鼻而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就要出鍋了。姥姥突然説:“別急,在它們出鍋前,咱們給它們打扮打扮吧!”説着,姥姥拿出了一瓶紅墨水,用筷子蘸了一點點,給每個饅頭都點了一個漂亮的紅點點,這樣饅頭才算大功告成。你看,點上紅點點的饅頭多喜慶啊!

我喜歡家鄉的節日,不僅因為有許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節日裏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家庭的幸福!

這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習俗了,真是有趣。

民風作文600字 篇8

今年,我和媽媽去了一趟陝西,那裏的民俗可不少呢!

剪紙、陝北民歌……無一不體現陝西的文化民俗之奇特,我最喜歡的,還是“陝西十大怪”。

第一怪:帕帕頭上戴,原意是男女將手帕戴在頭上。男人的帕帕用粗布做成長長的寬布條,可保暖,放些煙草,錢物,必要時還可用來捆東西、背孩子、當腰帶。女人習慣把手帕戴在頭上,即防塵,防雨,防曬,也可擦汗,擦手,包東西,用處可多呢。

第二怪:房子半邊蓋,陝西的房子多為單檐斜坡房,單面門窗,背靠高牆,冬可取暖,夏可遮陽。

第三怪:辣子一道菜,關中人可以不吃菜,可以不吃雞鴨魚肉,但絕對不能沒有辣子。陝西的辣椒,又細又長,顏色鮮紅,俗稱“秦椒”。

第四怪:麪條像腰帶,陝西的扯麪,又叫“油潑辣子面”,一根寬度可達七公分,長度在一米以上,極似牛皮腰帶。

第五怪:石頭枕起來,陝西人有些習慣讓人匪夷所思,他們睡覺不用軟枕頭,而是喜歡找塊磚頭枕上,才能酣然入睡。

第六怪:不坐蹲起來,陝西人的蹲功,在全國可謂數一數二,盛夏傍晚,二三十個人蹲在村口閒聊,少則一個多小時,多在三五個小時不起來。

第七怪:烙饃像鍋蓋,陝西的餅叫鍋盔,又大又厚,由於吃時要張大嘴,會不自覺地睜大眼睛,又稱“瞪眼鍋盔”。

第八怪:碗盆分不開,陝西人用的碗特別大,最大的直徑一尺有餘。

第九怪:姑娘不對外,關中平原,姑娘出嫁,都不願遠嫁他鄉,希望嫁得越近越好,又能照顧雙親。

第十怪:唱戲吼起來,秦腔是一種古老的戲曲,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其聲山搖地動,震耳欲聾。

陝西十大怪可真是怪,快去看看吧!

標籤: 民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liuxiace/9pjv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