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六年級上冊作文 >

身邊的藝術作文七篇

身邊的藝術作文七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身邊的藝術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身邊的藝術作文七篇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1

在古老的中國,流傳着形形色色的藝術文化,它們有着典雅而神祕的風韻,也證實了炎黃子孫的聰明和才智

古詩是中國的一大文化藝術作品,表現了古人的心情和感悟,有的還描寫了風景和植物等,就如我們現在的寫作一般。唐代的李白、杜甫,清代的李清照,宋代的楊萬里;他們都是著名的大詩人,也是古代的藝術家。所以,古詩是文學中的一門藝術。

絃樂器是古人用來奏樂的樂器,在古代的宮廷裏,那些奏樂的宮女們面前擺放着一架架古香古色的古箏或箜篌,彈奏出的聲音如同高山流水,時而柔和,時而空靈。古箏和箜篌這兩種樂器也算得上是古代的極品樂器,只有在宮廷和大户人家中才能看見。它們的樂聲被世人稱讚,今天也有不少人喜歡欣賞。所以,絃樂器是音樂中的一門藝術。

陶瓷,人們常説:景德鎮陶瓷甲天下。沒錯,陶瓷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手工作品,它的主要原料是泥土。先用泥土做成想要的形狀,然後再煎烤,成型後,再上色,一個美麗復古的陶瓷作品就這樣完成了!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一些不顯眼的泥土竟能做出如此美麗的陶瓷作品。所以,陶瓷是手工中的一門藝術。

水墨畫。中國古代的水墨畫也是很有名的,古代的畫家利用水墨畫把祖國的壯麗山河,名勝古蹟都描畫的淋漓盡致,不但是祖國的壯麗山河,就連徐悲鴻的駿馬,齊白石的龍蝦,這些再普通不過的動物也令人拍案叫絕,可想而知,中國的水墨畫是多麼出名。所以,水墨畫是美術中的一門藝術。

中國的藝術還有很多很多,它們説不完也道不盡,中國的藝術是不可低估的,它們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欣賞。我愛中國的藝術!

我喜歡剪紙是從四歲時開始的,多才多藝的奶奶經常用紙剪小動物,她幾剪子就能將各種小動物勾畫得活靈活現,我對奶奶的剪紙藝術真的羨慕極了。

從那時起,我就被奶奶的剪紙藝術所征服了,也許正是這種家庭氛圍,使我對剪紙有了最初的朦朧的認識。

在我初中時,正好我的美術老師又是剪紙高手,她送給我一本關於剪紙的書。我被書裏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通過這一本書,我才真正地對剪紙有了書本知識的再認識,因為我有美術基礎,學起剪紙來就如魚得水。不過剪紙是個細緻活兒,心急的人做不來,往往一件作品馬上就要完工了,卻因為一不小心剪斷了一根線條而功敗垂成,讓人惋惜不已。所以要説起來,這剪紙還能修身養性呢。只有用心去體會其中的奧妙,才能使作品順乎自然,質樸清新,拙中見巧,粗獷處大刀闊斧,細微處行雲流水。

對我來説,剪紙是一種享受。那剪刀鉸紙時發出的輕微的聲音像美妙的音樂,在這美妙的音樂裏,可愛的動物活了,要想學好剪紙,先要學好它的基本功:繪畫,繪畫過關後,就可以開始學習最簡單的用剪刀來剪。剪紙藝術中的基本符號有小圓孔、月牙形、鋸齒形、柳葉形、水滴形和三角形。等繪畫和用剪刀剪的基本功都練得很好之後,就可以嘗試着用刻刀刻了,但是用刻刀時一定要非常小心。

剪紙,體現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剪紙,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的展示;剪紙,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我也想像民間手工藝人那樣剪出一幅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瞭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為中外文化交流溝通的橋樑,成為中外小朋友友好的使者!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2

假如您是注重細節的人,會把手機套上精緻的手機套,掛上叮咚作響的手機掛鏈;把電腦外表加上一個可愛的小熊保護罩;把房間佈置的格外熱和;在書包上貼上一個卡哇伊的貼畫……

假如您是喜歡泡咖啡店或吃餐館的人,那麼您一定會對某家或某幾家的店面和室內裝飾情有獨鍾,成為那裏的老客户。跟着人們餬口水平的入步,我們已不僅僅知足於到飯館填飽肚子,而更注重於入餐時的精神享受:新奇獨特的室內設計,一首美的曲子或一幅別緻的丹青可能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時的您也身兼“兩職“——消費者和藝術賞識者。

假如您是位愛美的女士,天天出門前總要對着鏡子潤飾一番:臉部的化粧,髮型的變化,再到衣服款式和色彩的搭配,這些都是藝術。不是有句俗話説:“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嗎,這美,便是我們眼中的藝術。

身邊的藝術就是存在這些小事中,並不是只有歌唱家唱的歌,畫家畫的畫,設計師設計的作品才稱得上是藝術,正是因為我們身邊的藝術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這麼豐富多彩。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3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羣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藴着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4

“六一”隨着時間遠逝,但我依然記得那羣活潑的“印度姑娘”。

在祠堂裏我大飽了眼福,五彩的氣球,可愛的同學們,但我還在等待我們班的表演。

在我的期待中,她們終於出現在舞台上了。她們頭上披着紗巾,紗巾從頭上垂下來彷彿是一條瀑布;那小巧的手上戴着叮噹的鈴鐺。雖然是千篇一律的黃色,但在我心裏她們是最亮的一顆明星。

在悠揚的音樂裏,在她們羞澀的臉上舞台熱鬧了。中間的主角手裏捧着一朵“花”,深情地看着右上方,猶如一位俊俏的公主在靜靜地沉思,周圍眾星拱月圍着另一羣風度翩翩的少女。她們隨着音樂的節奏甩了起來,身體隨心所欲地搖擺着,有時像一羣在水裏嬉戲的姑娘;有時像一羣挽着裙襬在路邊散步的自由天使;有時又像在飛翔的天鵝……

我們都陶醉在裏面,結束的表演依然在繼續一樣。

雖然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舞台,但她們付出的汗水卻讓舞台變得寬敞,讓她們盡情地秀出自己,讓我們擁有一片想象的藍天。

藝術是一塊磁,它的魅力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我們是一塊鐵被它牢牢吸引了。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5

很多人都會感覺藝術跟我們那些尋常人掛不上鈎,藝術是那些大藝術家們的專用詞,藝術是優雅者的愛好,但不是這樣的,身邊的藝術無處不在,僅是我們都缺少一對善於發覺的雙眼。

在我們身邊,有一些喜歡美麗的人,不論男女,每次外出前,都會照穿衣鏡裝扮一下自己的頭髮,女的描眉塗脣,看自己身上穿的的衣裳有沒有得體別緻,顏色有沒有漂亮與合適。

不是有句老話説:“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嗎,這樣的隨處可在的美就是我們身邊的藝術。愛去西餐廳用餐的人,一定是對某家西餐廳中的點綴風格非常喜愛,那些富有他國風味的藝雕、優雅優美的壁畫和堂麗富皇的燈迷得人們沉醉當中。

跟隨着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們如今去酒店餐廳消費不是很看重飲食的味道價位,而更看重於進餐時的那樣的安心舒服的好心情。一種新穎特別的室內設計,一曲舒服悠長的樂曲或一幅精緻新奇的圖,都會使你有淋漓暢快體味的感覺。

此刻的你不光是吃客,另外還是一位藝術欣賞家。藝術不一定是繪畫畫出來的圖,藝術不一定是設計專家設計的成果,藝術不一定是歌手演唱的歌曲……藝術許多就是在我們身邊,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身邊,藝術隨處可在。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6

我身邊的藝術多得是,讓我記憶最深的還是學習吹笛子。

到二年級的時候,我們都有了自己的特色班,當時我特別激動。最後我是笛子特色班。

老師先介紹都有什麼,我就認真的聽,聽到這麼多,我真不知道從哪個先下手,我先選的是武術特色班,因為人滿了,所以最後就到了笛子特色班。

一開始,特色班老師讓我們把笛子吹響,吹響以後就可以正式錄取了,到了那裏,我對那裏很是陌生,不知所措。

時間過去的很快,我漸漸熟悉了這裏的一切壞境,我就開始認真的學了。但不好的發生了,每次老師交代的任務,總會完成不好,我因為脾氣很大,所以就特別的生氣,當時真不想學了,這是,特色班的一個同學走過來説:“在幹什麼呀?難道不會嗎,沒事兒,你看咱們小班的同學不都是這樣嗎,學不會不要放棄,你看他們都在認真的學。如果你不會我來教你。”就這樣,我就跟他一起學,時間長了,我們就成了特色班中的好朋友。

時間慢慢的過去了,每當老師交代的任務,總能完成,老師當時還有個規定,如果吹得通過,下課就可以到老師那裏另一個巧克力,就這樣,我們倆人都能領着。漸漸的,我知道學藝術的不容易,我也從中悟出了到了,不過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不能放棄,要有自信。

這就是我學會藝術的過程——吹笛子,大家以後一定要熱愛藝術。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7

如果你是喜歡泡咖啡店或吃餐館的人,那麼你一定會對某家或某幾家的店面和室內裝飾情有獨鍾,成為那裏的老客户。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已不僅僅滿足於到飯館填飽肚子,而更注重於進餐時的精神享受:新穎獨特的室內設計,一首美的曲子或一幅別緻的圖畫可能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時的你也身兼“兩職“——消費者和藝術欣賞者。 如果你是位愛美的女士,每天出門前總要對着鏡子修飾一番:臉部的化粧,髮型的變化,再到衣服款式和色彩的搭配,這些都是藝術。不是有句俗話説:“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嗎,這美,便是我們眼中的藝術。

如果你是注重細節的人,會把手機套上精緻的手機套,掛上叮咚作響的手機掛鏈;把電腦外表加上一個可愛的小熊保護罩;把房間佈置的格外温暖;在書包上貼上一個卡哇伊的貼畫。

往往一些小細節不被我們重視,其實説白了,這些都是藝術。不過不是知名畫家手中的藝術,不是著名歌唱家唱出來的藝術,也不是設計師腦袋中的藝術。這種藝術是專屬於生活的,是普通人的藝術。正是這樣的藝術,才讓我們的生活繽紛多彩,充滿快樂和平實。

標籤: 藝術 七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liushangce/ey4kr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