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六年級上冊作文 >

身邊的藝術作文彙總9篇

身邊的藝術作文彙總9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身邊的藝術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1

有些人認為,藝術離我們很遙遠,但我覺得,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它無處不在······音樂對我們來説,也是一種美的享受。我們家就有一架電子琴,很早就買來了。以前,媽媽一有空,就照着書彈,我就學着媽媽的樣子瞎彈,那時的我,多麼想成為一名音樂家呀:坐在電子琴前面,成為萬人矚目的焦點。但爸爸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一致決定讓我學習這門藝術,我欣然同意了。

真是“萬事開頭難”呀。耳邊一陣陣“練琴練琴”的督促聲,使我的腦袋都快要炸掉了。“我最討厭練琴了”這句話不知道説了多少次?也不清楚流過多少淚?只記得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現在想起來,都令我記憶猶新:那天,我正哭喪着臉練琴,這時,媽媽走進屋來,對我説:“彈一遍,讓我聽聽。”我便極不情願地彈了起來,可還沒等我彈完,媽媽就立刻打斷了我的音樂,説:“你這兒應該給連起來彈。”“沒有啊,我就是連着的。”我不解的爭辯着。“要不然,你再彈一遍”。這時,我能夠清楚地看出,媽媽生氣了。我只好又彈了一遍,我又皺起眉頭地説沒有,媽媽真的生氣了,邊説邊打我:“你怎麼老和我頂嘴,你要是彈對了我還説你幹嗎!”那次,我悲痛欲絕,併發誓以後再也不彈琴了······

現在,我已經學到五級了。媽媽也不用督促我,而且,漸漸的,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愛練琴了,每次一説到練琴,我就高興得不得了。這本書裏的每一首曲子、每一個音符,我都彈得相當熟練。雖然説,我有老師,但每一次,老師都直接給我留下一首,不給我輔導,只讓我自己回家識譜,可以説,我是“自學成才”呀!從那時起,電子琴便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就像我的影子,與我形影不離。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2

音樂,是一種藝術。我認為它是所有藝術中最絢麗的,因為她可以觸動我們的靈魂。當高漲的情緒得不到宣泄的時候,聽聽音樂,一切煩惱就都煙消雲散了,而生活又變得美妙起來。

現在的人們,常常揹負着各種問題和壓力。他們整天灰頭土臉的生活,迷茫在城市的海市蜃樓下,不在乎每天的感受,慢慢地,都變成了千篇一律的機器,籠罩着陰鬱。而音樂,正是讓他們恢復往日鮮活的一劑良藥。不知道是音樂如心情,還是心情如音樂!也或許音樂與心情融為了一體!人與自然也融為了一體!音樂本身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音樂。音樂可以淨化人的心靈,沉浸於音樂世界的人心胸往往比較開闊,感情比較細膩,情緒比較平穩,更能體會別人的心情,因此比較容易與人相處。同時,他們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樂趣,熱愛生活。

音樂是一位好老師。它會將你的心靈從喧囂和宂雜之中帶出,帶到一片靜土,使你那煩躁的心平靜下來。音樂是你開心時的朋友,音樂也是你失意時的夥伴。音樂可以充當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類陶冶情操的良方,是文明傳播的階梯。讓音樂走進每個人的心靈,去領悟那最美的真諦,感受人間真情的律動!——讓音樂走進心靈!

音樂既然是聲音的藝術,那麼,它只能訴諸於人們的聽覺,所以,音樂又是一種聽覺藝術。心理學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訴我們,一定距離內的各種外在刺激中,聲音最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它能夠迫使人們的聽覺器官去接受聲音,這決定了聽覺藝術較之視覺藝術更能直接地作用於人們的情感,震撼人們的心靈。“音樂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藝術,它的振顫、律動,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也必然有快樂。”是著名鋼琴家帕德萊夫斯基對音樂的認識,他的這一精湛見解,揭示了音樂和人生的關係。

作為一種情感藝術,音樂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道德素養,推動人們奮發向上。一般認為,音樂的目的有三種:即道德教育、消遣閒暇和精神方面的享受。音樂中所含有的情感與理想,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在影響人們情感的同時,也在影響着人們的意志。音樂是一門藝術,是我們身邊的一門藝術。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3

藝術這東西有很多種類,在我們身邊,如果你注意,你也許就會發現很多能稱之為藝術的東西。

夏日,當烈日褪去,只留下天邊那一抹紅雲時,偶爾才能感受到絲絲的涼風,此時的我總會在閒暇之日在父母的陪伴下,走在河邊散步。

一路漸行漸遠,人也逐漸增加,似乎只有在此時,人們才有閒情雅緻,河道里葉熱鬧起來。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跳起廣場舞,隨着音樂而舞動,時而優雅,時而急促。媽媽如心血來潮,跟隨着人羣的末端依樣而舞動,我不由駐足觀望。大媽們一臉的歡笑,使勁的舞動着笨拙的身體,愈來愈整齊,愈來愈好看,如紛飛的蝴蝶翩翩起舞,美不勝收。

一曲終了,媽媽與我們再次前行,前方圍滿了人羣,看上去人頭顫動,時而從人羣中傳來悦耳的歌聲,推開人羣,發現是一組民間樂隊正在次來彈唱,迎合一位老年婦女唱着懷舊的歌曲,歌聲雖不是那麼動人,丹此情此景,讓人懷念。我偶爾也從嘴中小聲的哼上兩句,當歌聲謝幕,一片掌聲響起。

稍作停留之後,我們繼續踏上行程,路上行人也漸漸稀少起來,三三兩兩的年青人多了起來。在河道的盡頭,傳來了優美的二胡聲,我們走進後發現原來是一失明的流浪漢,正坐在地上,沉默的拉着手中那把已磨得油光發亮般的二胡。從胡弦傳出的聲音,如悲如泣,催人淚下,我感覺二胡活了起來,它似乎想通過胡弦發出的聲音來發泄流浪者的不幸。我默默的走進,丟下自己身上的一塊錢......。

返程,回想起一路所見,我不由感慨:藝術無處不在呀!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4

藝術並非如夜空中的星辰,遙不可及,只要去努力,藝術就在觸手可及之處,就在你我的身邊。

我的媽媽,十分喜歡刺繡,在我看來,她繡出的作品簡直是美輪美奐。我的爸爸,喜歡收藏一些中國畫,工筆或是寫意,他都喜歡。也許刺繡並不出彩,也許中國畫並不知名,但對那時的我來説,一切都彷佛天作。也許是受了爸爸媽媽的影響,我從小就喜歡這些古香古色的物件,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了那些掛在牆上、古色古香的中國畫。

等我長大一些,爸爸就送我去學習畫畫。最初只是用油畫棒、馬克筆,畫一些漫畫和卡通畫。直到二三年級的時候,我才遇到真正教我用毛筆畫中國畫的武老師。起初我只是用毛筆去畫一些插畫,到後來我大概四年級的時候,才真正地拿起筆去正式學習,畫我向往已久的中國畫。也許你會認為中國畫十分簡單,只不過臨摹、仿照去畫罷了,但實際上國畫當中有不少知識,當時抄寫知識點就抄了不少,消化掉那些知識就更加費功夫了。

提起勾線筆勾白描時,那時的`我沒想到,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白描竟成了我最頭疼的事情。剛開始勾白描時,即使武老師一再強調,多次示範,我勾出的的線條還是粗細不一,要不就是用墨的濃淡不均勻。那時我畫出的畫可以説是慘不忍睹。武老師耐心地給我一次又一次地示範,可勾出來的線條卻絲毫沒有長進。看着其他學畫畫的同學都已經出了作品,力不從心的我終於崩潰啦!我有好幾節課都沒去上,就在家裏宅着,爸爸媽媽很是着急,也一直跟武老師溝通並和我一直在交流。當時説的許多話如今都記不清啦,只記得那麼一句話:“學畫畫是你一直追尋和希望的,你就這麼輕易放棄,今後怎麼面對現實和挑戰啊”!就是這樣的話,讓我對國畫重燃激情。我開始努力學習、反覆嘗試,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世界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最終我追上了大家的步伐。

現在的我,勾白描已經不在話下,甚至可以脱稿、分染、罩染、統染、提染等一些技法,也算小有成就啦!我如今也開始給新的同學做示範啦!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多畫、多練、多熟悉,做到精益求精。我感謝一直支持我的爸爸媽媽,感謝一直引導我的武老師,感謝一直陪伴我的同學們。

我發自內心地感受到:藝術學無止境,永遠在觸手可及之處!只要我們努力付出,一切皆有可能!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5

藝術離我們並不遙遠,藝術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藝術。不論是音樂、繪畫、電影、文學、雕刻、戲曲,又或者是各門各類、各行各業,藝術都存在於其中。我們要善於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初步學習中融入自己的聯想和想象。而我最喜歡的是繪畫。

每當我打開美術書的時候,我就被那一幅幅美麗的作品給深深地學吸引住了。裏面有油畫、繪畫、中國畫……廣為流傳。

我拿起筆,在紙上增添了一些美麗的圖案,使這張紙變得更加完美,動人。

我對着書,仔細地看了一遍,學着書上的樣子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地學起來,我照着書的樣子,先畫一個圓,再畫一個圓,一個接着一個,雖然還有缺陷,可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終於畫地更加完美。

繪畫給我帶來了快樂,讓我不再寂寞,我喜歡繪畫!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6

我喜歡追求,追求科學,追求生活,追求自由,追求幸福......但我最喜歡的只是追求藝術。

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使用圖像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更典型。

藝術一直是我對他的渴望。它獨特的魅力,美麗的魅力和激烈的競爭深深吸引着我。

自古以來它一直是人們的最愛。包含音樂、舞蹈、雕塑、文學、音樂、電視劇、電影等。

我熱愛藝術,我想獻身於藝術。

追逐藝術和音樂,特別是着名音樂家貝多芬的歌曲,旋律和神祕。我經常在寫作之前聽音樂,我會立刻受到啟發。當你感到無聊時,你可以通過聽音樂再次開心。當你心煩意亂的時候,無論你多麼生氣或煩惱,你都會聽到音樂,你會覺得舒服......音樂的獨特魅力在於它可以帶來靈感,快樂和舒適......

追求藝術,追求舞蹈。我從小就喜歡跳舞,我對跳舞很感興趣。小學畢業後,我參加了舞蹈課,我更喜歡跳舞。通過跳天鵝舞,舞步很順暢,動作優美,線條獨特。

美麗和姿勢美麗,給人一種非常美麗的魅力。

追求藝術,追求藝術。美是好的,好的藝術是藝術。藝術,包括漫畫、素描、素描、油畫和素描。我非常擅長繪畫,那是因為我已經學會了,並且我知道繪製、訣竅和繪畫的基本技能。但我不喜歡畫更多,我最喜歡的是漫畫。很多人都知道漫畫是簡單而誇張的畫作。它包含諷刺和幽默。但不幸的是,我喜歡的並不是那麼有趣。也許你問,這不是漫畫嗎?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漫畫,你喜歡什麼樣的漫畫?我的回答是:我喜歡的漫畫是日本傳統漫畫。雖然它具有諷刺意味和幽默感,但其漫畫家的畫作代表了其吸引力的很大一部分。例如,現在銷售成功《啦一個夢想》!畫家藤子藤子以其獨特的繪畫技巧創造了一個像貓一樣的獨特夢想,極大地提高了漫畫的受歡迎程度。這個漫畫不是漫畫,現在你應該知道!很多好朋友都喜歡漫畫,我們經常比較我們畫的作品。如果他做得更好,他會繼續努力;如果他表現不佳,他將會加倍努力,並且在本次比賽中努力爭取更多。因此,由於我們的能力,我們在追求藝術和漫畫方面更加執着,更加堅定。

我熱愛藝術,藝術的魅力,藝術的魅力和競爭。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7

有夢的人才會去追夢,追夢的人才會最終圓夢

我不聰明

我在班上並不是成績十分優秀,一般般吧。記性不好,短短一個句子我都背不好。給我十分鐘去背才馬馬虎虎記得。腦子不好使,如分數除分數。老師給我講解不少於三次,我都還不會。我不聰明,沒關聯。正所謂笨鳥先飛!

我不漂亮

粗粗的大腿,小小的嘴巴,大大的鼻子這就是我,一個可笑的小丑。

沒有美麗的外貌,但我十分熱心。幫忙同學學習,常常替老師着想,為班級體付出。把宣傳欄搞得有聲有色!我不漂亮,沒關聯。正因我熱心!

但我有夢

我不聰明,笨鳥能夠先飛;我不漂亮,但我十分熱心:我有夢,就去追夢,圓夢。

小時候,羨慕姐姐會彈樂器。慢慢那顆夢種子發芽了!我長大了,自然有條件去追夢!媽媽給我報了古箏班,每一天下午放學都會去練琴。日子久了,練古箏時覺得又苦又累又無聊,開始想放下。但在猶豫時,想起了姐姐那坐在琴房裏苦練的背影。我後悔了,我怎能有放下的念頭。正所謂不經歷暴風雨就看不見彩虹!

我決定懷着熱心做那隻笨鳥,飛過暴風雨去看那到彩虹!讓學古箏夢這顆種子長大,結果。這是我的藝術夢!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8

歲歲月月,朝朝暮暮;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一年365天,一天24個小時。剎那間,在我身旁已流過4380天的時間了,已在我身旁流過262800個小時了。是啊!12個春秋過去了,美好的小學時光也即將結束,但是在我的身旁流動着6年的藝術——學吹口琴,如今還在我的嘴邊吹響。別以為我只會吹一首曲子,其實我會吹的曲子可多了,有:《小城故事》、《小白船》、《龍的傳人》、《媽媽格桑拉》、《茉莉花》……是啊,這就是有付出就會有回報。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從我們老師開始發口琴時到現在已六年過去了,太快了説不清,還是聽我慢慢道來。

我清清楚楚的記着那一天,我們的音樂老師——盧蘭蘭來到我們班的教室,手拿一個個方盒子,我們看了都很好奇,於是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此時此刻,盧蘭蘭老師如獅吼一般的批評了我們,此刻教室立刻變的鴉雀無聲。老師看我們都安靜下來後,把她手中的大紙盒打開了,我們看到老師拿出綠綠的外殼,就問老師:“老師,這是什麼呀?”老師打開了外殼,在打開外殼的那一瞬間,我們的心裏都激動無比,會是什麼呢?是吃的,還是玩的,難道是垃圾(小孩嗎,總會幻想的啦。)開了,開了!在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約10釐米長的物品,外圍兩側有銀色的物體,中間夾着一層綠綠的東西,老師按照學生的位置每人一個發了下來。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很新奇可過了2分鐘左右,我們便覺的沒什麼可玩的,便問老師:“老師,這個有什麼用!”老師對我們説:“這叫口琴是拿來吹的。”聽了後我就使勁吹了起來,可是根本吹不出聲,老師看看我們吹的臉蛋通紅,便走了過來,説:“梓聖,你拿反了”我聽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説的太多真是累啊,不過我不説完下一段,我是不會停嘴的。知道我要説什麼嗎,我才不告訴你呢,你自己慢慢聽。

我要説的是——口琴。它其實是一種很普通的樂器,相信你聽了上面的故事應該更有所感悟,我們學校每一個學生都有。口琴是一個小巧而普通的樂器,在很多人的眼中,它很不起眼,有些人還不熟悉甚至不認識它;在樂器的海洋裏,它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請你相信我,口琴的聲音,真的很美!

身邊的藝術作文 篇9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往往身邊有許多藝術品我們卻沒有觀察到的,不過,一天我們在作文課上,看到了一件藝術品。

那是一幅紅牡丹,畫中有兩隻小鳥,小鳥旁邊有許多牡丹,牡丹是粉紅色的,散發着清香,就像一位姑娘把香水灑在花上,兩隻小鳥嘰嘰喳喳,好像在讚揚牡丹花,“這朵花真漂亮!”

看着身邊的藝術畫,我真想變成一朵花,假如我是一朵花,我會讓風把我香味送到世界各地,讓許多動物聞到香味,我會讓雨把我澆的水靈靈的,讓我時刻散發香味。

標籤: 藝術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liushangce/8y7x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