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高中第三冊作文 >

【熱門】散文的作文合集八篇

【熱門】散文的作文合集八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散文的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散文的作文合集八篇

散文的作文 篇1

【位置】

趵突泉位於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今日之趵突泉正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成為“遊濟南不遊趵突,不成遊也”之盛譽。該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誌,與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名稱來歷】

20xx年,有專家根據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考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長達3543年。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早在2600年前的編年史《春秋》上就有“魯桓公會齊侯於濼”的記載。宋代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在泉邊建“濼源堂”,並寫了一篇《齊州二堂記》,正式賦予濼水以“趵突泉”的名稱。該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晝夜噴湧,水盛時高達數尺。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湧不息的特點。“趵突”不僅字面古雅,而且音義兼顧。不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躍”之狀、噴騰不息之勢;同時又以“趵突”摹擬泉水噴湧時“卜嘟”、“卜嘟”之聲,可謂絕妙絕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湧若輪,觱湧三窟,突出雪濤數尺,聲如隱雷。”金代詩人元好問描繪為“且向波間看玉塔”,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在《趵突泉》詩中讚道:“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清代詩人何紹基喻之為“萬斛珠璣盡倒飛”,清朝劉鶚《老殘遊記》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歷城縣志》中對趵突泉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隱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則認為趵突泉是“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清代康熙南遊時,曾觀賞了趵突泉,興奮之餘題了“激湍”兩個大字,並封為“天下第一泉”。

【基本介紹】

趵突泉名列濟南眾泉之冠,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位於濟南市中心區趵突泉公園內,趵突泉公園始建於1956年,其名勝古蹟,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是具有南北方園林藝術特點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園林。

趵突泉是公園內的主景,泉池東西長30公尺,南北寬20公尺,泉分三股湧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塊砌石,環以扶欄,可憑欄俯視池內三泉噴湧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佈着金線泉、漱玉泉、洗缽泉、柳絮泉、皇華泉、杜康泉、白龍泉等三十多個名泉,構成了趵突泉泉羣。其中漱玉泉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關,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邊,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現在泉北的李清照紀念堂正是為紀念這位著名的詞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園的南大門,佈置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大門上的橫匾“趵突泉”藍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的御筆,有人譽為中國園林“第一門”,一點也不為過。

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築“濼源堂”(現為清代重建),堂廳兩旁楹柱上懸掛有“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對聯;西南有明代建築“觀瀾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書“趵突泉”三字,為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寫,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端聳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樓,橫額上有“洞天福地”、“蓬山舊跡”字樣。

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巖溶洞中湧出,其最大涌量達到24萬立方米/日,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水清澈見底,水質清醇甘洌,含菌量極低,經化驗,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是理想的天然飲用水,可以直接飲用。"趵突騰空"為明清時濟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 ,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當地人稱之為“雲蒸霧潤”。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嚐了趵突泉水後 ,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景緻極佳。泉池中放養金魚,大者長逾三尺。泉東側隔來鶴橋有望鶴亭茶社,專為遊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泉的形成】

濟南以“泉城”而聞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國之最了。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湧出來。比較著名的泉就有四個:珍珠泉、黑虎泉、金線泉、趵突泉等,僅趵突泉每天就湧出7萬立方米的泉水。

為什麼濟南的泉水這麼多呢?這主要與濟南的地形結構有關係。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區,是山東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濟南位於山區和平原的交界線上。

這裏的山區是由石灰巖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隱藏着巖漿巖。山區的石灰巖大約是在4億年前形成的,其質地比較純,它以大約30 ℃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石灰巖本身不很緊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儲存和輸送地下水。地下順着石灰巖層的傾斜,大量地流向濟南。成了濟南泉水的水源。在平原下的巖漿巖,它的組織很緊密。所以地下水流到這裏後碰到巖漿巖的阻擋就流不過去了。巖漿巖上又覆蓋着一層不透水的粘土層,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這些被攔阻的大量地下水憑着強大的壓力,從地下的裂隙中湧上地面,就形成了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周邊攬勝】

趵突泉周邊的名勝古蹟枚不勝數,尤以濼源堂、娥英祠、望鶴亭、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滄園、白雪樓、萬竹園、李苦禪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等景點最為人稱道。歷代文化名人諸如曾鞏、蘇軾、元好問、趙孟頫、張養浩、王守仁、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郭沫若等,均對趵突泉及其周邊的名勝古蹟有所題詠,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藴更加深厚,成為海內著名的旅 遊勝地。

【觀瀾亭】

在趵突泉西側。原為北宋熙寧年間史學家劉詔(官至寺丞)庭院內的建築物,名"檻泉亭"。明天順五年(1641年),欽差內監韋、吳二人來濟,乃於泉旁構亭(另説為巡撫胡纘宗建),名為"觀瀾",取《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之意。該亭原為四面長亭,半封閉式,形制考究,為歷代文人稱頌。宋代大文學家蘇轍於熙寧六年(1073年)任齊洲掌書記,對濟南名勝古蹟詠吟甚多,其中詠《檻泉亭》一詩猶為著稱。

散文的作文 篇2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温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説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鬥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説,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間裏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裏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捨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準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散文的作文 篇3

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讀過的書也不算少,卻全蕩然無存了,唯有一本初中作文選,至今還在我的書箱裏保存着,它是我們全家的悲哀,這本書是妹妹的'一顆心,每當看到它,就禁不住使我淚水滾滾而下,它催我奮進,催我學會怎樣做人。

我上七年級那年,自己寫的作文,老師常全班宣讀,並有好幾篇作文油印作為範文全校宣講,這無疑更增加了我愛好寫作文的信心。一日,下語文課後,我無意看到我後面同學的書桌上放着一本初中生作文選,正好這位同學出去了,我便拿過來讀了起來,書中的精美語句和內容使我深深陶醉了,課間十分鐘很快過去了,下節課是數學課,我不知數學老師啥時進來,啥時站在講台上,他點出了我的名字,並把作文選拿走放在講台上,我才恍然醒悟。老師,他偷我的書。我後面的同學説話了,這位同學是我們村主人的兒子,我們一般對他都是敬而遠之。數學老師説:你不知這節課是數學課嗎?作文寫得好咋了,就不講紀律了嗎?事後,班主任讓我寫了檢查,她並沒説是我偷書,只是説不應該上數學課讀作文,讓我在全班讀了這份檢查。

回家後,我便央求爸爸給我買本作文選,爸爸説以後吧。我不知道我央求過爸爸多少次,爸爸總是説以後吧,這句話對我也不知説了多少次。當年,妹妹十一歲半,她因有病,走路也總是扶着東西才能行走。父親務農,當時是工分制,父親一個勞動日掙十分,一年下來,我們還欠生產隊二百多元,每人每日八兩口糧,父親還把節省的玉米、高粱,用自行車馱着到二十里遠的縣城賣,換錢給妹妹看病或生活所用。我家還養了五隻母雞,下的蛋給妹妹作營養,也常拿蛋換錢。説實話,年小的我,也理解了家庭的困境,我不再求父親,我要悄悄自己買。一日,我便從家拿了兩顆雞蛋,放進口袋準備換錢,誰知讓父親發現了,奪過蛋,給我屁股上就是重重地兩巴掌。爸,別打了,哥是想買本作文書。爸爸又舉起的手在半空停住了,然後慢慢放下來,慢慢走出了房門。我們從窗玻璃上看到,父親在院子裏用袖子擦着眼淚。妹妹拉住我的手説:哥,我一定要給你買本作文書。從我記事那日起,我第一次流出了眼淚。

妹妹十二歲那年,她病得連扶東西的勁也沒了,醫生也説醫治無效了。妹妹也似乎懂了,拒絕我們給她買藥買針。也確實,我們生活都東籌西借,根本拿不出錢給她繼續治療。一日,妹妹對我説:哥,咱家的柴堆下有不少幹羊糞蛋,讓我拿上賣了。我們揭開柴一看,果然有羊糞蛋,拿到生產隊一稱,十六斤,每斤三分,賣了四角八分錢。妹妹從身上掏出皺巴巴的三張毛票,一個五分硬幣,一個二分硬幣,説是賣了三顆雞蛋的錢,總共八角五分,她求父親一定答應給我買本作文選,父親答應了,含着淚答應了。第二日,我便買回了這本初中生作文選,價錢是八角二分。妹妹對我説:哥,作文書我給你買下了吧。我沒説什麼,也實在説不出什麼,只抱住妹妹放聲大哭,妹妹也哭了。

後來,我們才知,妹妹以曬太陽為名,在街上一粒一粒拾生產隊羊羣走過拉下的幹羊糞蛋,然後裝進口袋,再悄悄掏出放入柴堆下,日積月累竟那麼多。可想而知,妹妹走路都要扶着東西,她一粒一粒拾,要忍受多麼大的痛苦,付出多麼大的代價,我好懂事的妹妹呀。

妹妹去世那日,他抱着這本初中生作文選,似乎要對我説什麼,但沒能説出,就永久地離開了我們。

我把這本作文選的故事告訴了我的孩子們,讓他們要代代傳承,學會怎樣生活,怎樣做人。

散文的作文 篇4

昨晚,再次翻閲古詩詞三百篇,我又被他們的愛國情懷打動,甚至徹夜不眠,便記下心中所感——文/墨白

時間的螻蟻默不作聲,沿着年輪的軌跡不停地攀爬,串起每一個悽楚而惆悵的日子,焦灼地渴盼着時光能夠倒流,讓我穿越時光的隧道與先賢們相見。此時頓然感悟:是誰説:“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是誰説:“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夜闌人靜,我知道只有緣着歷史的繩索,穿越時空,讓生命在歲月輪迴中流傳千年,就能尋到那些文化大家,就能識得他們心中亙古不變的選擇——愛國情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不知曾經的汩羅江畔是否霧靄瀰漫,就像他心頭籠罩的愁緒無法舒展。他佇立江岸哭泣為誰?狂歌為誰?披髮流放又為誰?他把熾熱的愛國心融入詩篇。他選擇了用忠心扶起將倒的王旗,他選擇了用千張白紙,寫滿為國為民的志願。他報國無門,於是他偕同對楚國的滿腔忠貞、《離騷》的絕唱、上下求索的腳印捲入到那滾滾而逝的汩羅江水中去。直到今天,他激情揮灑的文字依然擲地有聲,他拳拳的愛國之情依然叩擊人們的心靈。他就是屈原。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不知那易水的澎湃濤聲是否還依稀可辨?正如他臨行前的壯言。他英姿颯爽的背影佇立江畔已是定格在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永恆的畫面。他選擇了要用秦王的鮮血來完成天下蒼生的夙願,他選擇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但在虎狼的強秦面前,他壯志未酬。可他有圖窮匕現時的英勇,有倚柱而罵時的凜然。直到今天他的愛國情懷仍然永駐世人心間。他就是荊軻。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不知那鵝湖畔是否還有他醉中挑燈看劍,夢中馳騁殺敵的身影。他願披一身豪情衝向那被金人蹂躪的前線,前進中不料身後轟響的不是助威吶喊而是小人的誣陷。他忍受着屈辱與不滿,選擇了為國沉默的閒居,但他滿腹依然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諫言。他的選擇造就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是他的選擇將黑色的文字譜寫成了一首首愛國的壯麗詩篇。直到今天,他的愛國豪情還讓人為之讚歎。他就是辛棄疾。

篝火繁星,映射出他們光芒的人生。

歲月無痕,彈指一揮間。

在這穿越時空而永恆不變的選擇中,我已心有所悟。

夜闌人靜,蒼穹深處,亦有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讓人繼承。

這份選擇亙古不變。

散文的作文 篇5

童年,

是我所擁有的

一個無比快樂的時光。在那裏藴藏着,

數不盡的歡樂和美好……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是流逝的歲月,

帶走了童年的歡聲笑語。現在,讓我們開啟,記憶的心扉,

去尋找我們那美好的童年。還記得,

在母親懷裏的,

可愛的我是那樣的無憂無慮。不要忘了,

是母親那寬大的雙臂,成為我快樂的搖籃!還記得,

當我勇敢的邁出,

第一步的時候。

不要忘了,

是他們的鼓勵,

才讓我有了前進的動力!……

童年啊——童年,

你為何,

來的匆匆,去的匆匆。

讓年幼的我,只留下回憶的時光和自豪的訴説……

童年啊——我那永久走遠的童年!

散文的作文 篇6

春雨,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縷陽光,失敗時的一句安慰,總能在大地最需要它時以一個個微小的身軀,輕輕地滋潤着世間萬物。

“嘀嘀嗒”,只聽春雨正親切地與窗户講述它們一個冬天的經歷,我略一提神,循着聲音仔細聽着。“嘩啦啦”小雨滴們正排着一條長隊給春姑娘報喜呢!“呼”風伯伯正載着活蹦亂跳的小雨滴帶它們去田間最需要的莊稼們那兒呢。“啪啦”這是小草們歡快的笑,它們在讚揚着小水滴的無私。整個聲響構成了一部生機勃勃的交響曲,讓人們深感大自然發自內心的喜悦。

我聽得入了迷,不由得跑到樓下去靜靜地欣賞這簡單的美麗。只見幾滴水珠正躺在小草上,懶洋洋地仰望藍天,幾滴調皮的小水珠在樹上呆不住了,滑落下來,掉在地上,變成一朵朵水花,美麗極了,活靈活現,小水滴們成羣結隊陸續拜訪起了小溪,小溪看到了它可愛的孩子們,嘴巴咧得圓圓的。

看着這活靈活現的美景,我不由得向前走了一步,抬頭看着天,張開嘴,“啪啪”春雨落到嘴裏涼絲絲地,但我還是感到了春一光的温暖,甜蜜一直保留在我口中。再看看眼前被春雨滋潤的小草,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嬰兒貪婪地吸一吮一着乳汁。

這春天的雨,就如同上天給我們珍貴無比的禮物,讓大地得到一片生機,讓人們收穫一份美好。

散文的作文 篇7

20年後的地球會是怎樣的呢?想必大家都對這個問題充滿了期盼和疑惑,我又何嘗不是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20年後的地球吧!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20年後的地球,在我美麗的家鄉,我不禁地問:“這是地球嗎?”20年後的地球無比的美麗,她是那麼的生機勃勃。瞧啊,街道上有鬱鬱葱葱的大樹、斑斕多姿的花兒,有些花兒正在含苞欲放,有些花兒晶瑩剔透,每個街道都成為一個五顏六色的大花園。車也變成了海陸空三用,空中、陸地、海里都有為數不多的車。原來國家控制了車子的數量,自從執行了這一制度,再也沒出現過堵車的現象了。

散文的作文 篇8

在我上學的路上,總要經過一條小巷子,巷子兩旁的建築物大多是自建的兩層小樓,灰色的水泥牆壁顯得很單調,其中有一堵“綠色”的牆壁格外引人注目,每次從這路過,我都要看上好幾遍。夏天,這堵牆被青翠的綠葉遮得嚴嚴實實的;秋天,樹葉變成紅色,就像楓葉一樣美的醉人;秋末冬初的時候,它的葉子變成了深紅色,愈加可愛!我問媽媽這時什麼植物,可是媽媽只知道它的俗稱為“爬牆虎”,不知學名叫什麼。

於是,我就在網上查了有關爬牆虎的資料:

爬牆虎又叫常春藤,天蜈蚣、假葡萄藤、捆石龍、楓藤、小蟲兒卧草、紅絲草、紅葛、趴山虎、紅葡萄藤,屬葡萄科。多年生大型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其形態與野葡萄相似,夏季枝葉繁茂,常攀巖在牆壁或巖石上,適於配植宅院牆壁、圍牆、庭院入口處、橋頭石堍等處。可用於綠化房屋牆壁、公園山石,即可美化環境,又能降温,調節空氣,減少噪音。由於爬山虎的莖葉密集,覆蓋在房屋牆面上,不僅可以遮擋強烈的陽光,而且由於葉片與牆面之間的空氣流動,還可以降低室內温度。它作為屏障,既能吸收環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飛揚的塵土。爬山虎的卷鬚式吸盤還能吸去牆上的水分,有助於使潮濕的房屋變得乾燥;而乾燥的季節,又可以增加濕度。

爬山虎是垂直綠化的優選植物。垂直綠化又稱攀緣綠化,是利用攀緣植物向建築物或棚架攀附生長的一種綠化方式。爬山虎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緣植物,它依靠吸盤沿着牆壁往上爬。種植的時間長了,密集的綠葉覆蓋了建築物的外牆,就像穿上了綠裝。

通過這些資料,我對爬牆虎有了一定的瞭解。它可真了不起,能吸收噪音和塵土,還是一名“環境衞士”呢!可是,它是怎樣依靠吸盤爬上去的?我仔細觀察了它的莖和根,發現祕密全在根上,這不是生長在地下的根,而是長在頸上的“不定根”,用手去摸新長出的不定根,就會覺得有些黏手,這可能是根分泌的黏液,當根接觸到牆壁時,黏液就會將其粘到牆上,根和牆壁接觸的地方就長出了一個小圓盤,牢牢的吸在牆上,這些小圓盤就是被稱為“吸盤”的東西,這大概就是爬牆虎的“腳”吧。

看來,人們稱它為“爬牆虎”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它“逢物必爬”,頑強地不斷向上蔓延,它的根在牆上附的很緊,即使再大的風雨夜不會脱落。爬牆虎在實現自己的“攀登夢想”時,又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綠色和生機,我想,或許這就是它的生命價值。

爬牆虎的這種頑強、執著、永不放棄的精神難得不值得我們學習嗎?當我們身處逆境、面對挫折時,要向爬牆虎一樣,迎難而上。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紮好自己的“不定根”,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標籤: 散文 八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gaosance/p28p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