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啟示作文 >

兩個旅行者的啟示作文

兩個旅行者的啟示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兩個旅行者的啟示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兩個旅行者的啟示作文

兩個旅行者的啟示作文1

烈日下,沙漠中,兩個疲憊的旅行者,已經連續兩天滴水未進。這天,他們顫顫巍巍地取出唯一的小水壺,輕輕地搖了搖,裏面發出了輕微的、水晃動的聲音。兩個旅行者頓時發出了自己的感歎,第一個旅行者水:“哎喲,太糟糕了,我們只剩下半壺水了,可是沙漠還有那麼大!”而另一個旅行者卻高興地説:“太棒吧,上天太仁慈了!我們還有半壺水,可以支撐着我們走出沙漠了!”

上面這個小故事,我相信大家一定聽過上百遍了,人們對它的常規理解是:第一個旅行者太悲觀了,我們要學習第二個旅行者樂觀的精神。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第一個旅行者也有我們值得學習人地方;第二個旅行者也有不好的地方呢?

今天,我們來説一説第一個旅行者的優點。他懂得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所以用悲觀的精神來刺激自己,使自己想出辦法,擺脱困境。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和我們班的同學一起踢足球,眼見就要輸了,隊長激勵大家:“現在,我們要用悲觀的事實刺激自己,想出辦法對戰他們。”隊長的話很有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説最壞的結果不就是第二名嗎?有的説咱們該換換戰略方式,隊員們想出了許多辦法,最終齊心協力,戰勝對手。事實證明,只要擁有積極的行動力,內心的悲觀並不可怕。

説到底,悲觀是一種遠見,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觀。積極的悲觀主義,看透了事物的本質,猜中了最壞的結果,但依然保持清醒,勇往直前。在實際情況中,面對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樂觀和悲觀,但沒有絕對的樂觀者和悲觀者。很多事情不容我們像第二個旅行者那樣樂觀,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做一個積極的悲觀者,做最壞的打算,然後積極地做好真實的自己,想出辦法,戰勝困難。

兩個旅行者的啟示作文2

在我們生存的這個大自然中,有着許許多多有趣的奧祕,等着我們去發現、去探究。在這個美麗的大自然世界中,我們應該細心觀察,去發現值得我們利用的寶貴价值。

科學家們通過觀察,發現青蛙的眼睛對動的`東西非常敏感,但對靜止的東西卻“視而不見”,就這一狀態,科學家們從青蛙的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了電子蛙眼,因此,仿生學這門學科便由此誕生了。

前幾天,我們又學習了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從文中我知道了,蝙蝠在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因此,科學家們發明了雷達,便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這樣,飛機在夜裏飛行也十分安全。

記得有一次,我發現草叢中有一隻一動不動的毛毛蟲,這時,有幾隻小螞蟻剛好路過這裏,發現了毛毛蟲,我看到他們三三兩兩,用觸角相互觸碰,似乎在交流什麼信息,不一會兒,這幾隻小螞蟻紛紛跑了回去,沒過多久,一大羣螞蟻跑過來了,此時,我頓時醒悟,那幾只螞蟻是去叫他們的夥伴們。一會兒的功夫,一大羣螞蟻把這隻毛毛蟲搬回了它們的洞穴裏。此時我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團結起來可以戰勝一切困難,這樣的大自然生存規律教會了我們人與人團結起來才會成功。

因此,我們要融入到大自然中,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我們也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細心發現,動腦思考,這樣,會讓我們有所成就,會讓我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愉悦生活。

兩個旅行者的啟示作文3

“西方詩人從中看世界,從一朵花中看大氣,中國詩人從長江流水中看到歲月的流逝,從月圓月缺中看到了事物的變化。”

大自然對於我們有許多啟示。科學家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構造和功能,從中得到啟示並進行模仿,研製出新的儀器。比如,科學家仿照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電子蛙眼的功能非常多,如:機場的指揮員在電子蛙眼的幫助下,能更加準確地指揮飛機降落;電子蛙眼還能跟蹤人造衞星,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監視人造衞星是否正常運行。

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裏,能大大提高雷達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使這種雷達系統準確地識別出特定的飛機或導彈……

科學家還仿照蝙蝠能發出超聲波的原理,為飛機裝上了雷達。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巴,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嘴巴,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出的超聲波。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啟示下,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着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每小時……

大自然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呀!人們從大自然身上學會了很多東西,為人們造福,我們應該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qishizuowen/4p4w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