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反思作文 >

【精華】小學反思作文合集八篇

【精華】小學反思作文合集八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反思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小學反思作文合集八篇

小學反思作文 篇1

隱憂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尺度。課改的不斷深入,已使傳統的閲讀教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作文教學依然未見有像閲讀教學一樣的大舉突破,原因較多。作為一線教師,我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從教師功利的思想來説,作文的地位在應試中的逐漸頹弱已是現實。特別是統一閲卷流水作業時,大面積的作文只是被看了個大概就打了分,且作文分數參差較小,要想通過作文佔據優勢不如通過強化基礎知識和閲讀能力來得輕鬆直接。其二,從教師非功利的立場來説,作文的訓練涉及師生多種能力的整合,其繁瑣程度不亞於其它方面的教學,且作文指導見效慢,週期長,好多老師不願意花過多時間和精力用於學生的作文指導。這就造就了為了省事的“先進經驗”——一味地、頻繁地讓學生背作文、抄作文,既無老師有效指導,又無自己靈活借鑑,但抄得多了,總有幾個類型、幾個事件可以“信手拈來”,考試的作文還居然都是高分,(很多時候,閲卷老師明知批閲的是抄襲的作文,但因為種種原因,還不好下手扣分,總不能在閲卷場上被人索要證據吧)。殊不知,學生不願自己思考,同一題材的事可以從四年級寫到六年級甚至初中;學生抄的習慣成了自然,考試時,作文可以不假思索,篇篇字數達標,文句通暢,表達優美,看似有真情實感,夾敍夾議甚至頗有哲理,實則是無病呻吟,莫名空歎!寫人必定是“高、大、全、空”;寫事必定會“真、善、美、假”,看到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語文被弄得這樣無趣,讓人擔憂;想到我們是一個還沒有培養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國家,無盡悲哀!

思考與對策

如何才能讓老師們重視作文教學並重新審視當前作文教學的弊病,除了改革評價方式,(專家已多有論斷,這裏不再贅述。)我想還是要從老師的觀念入手,摒棄過多的功利思想,真正迴歸到素質教育的道路上來,從教學策略上下功夫,一切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從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指導學生學積累素材,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學會修改,樂於展示;堅持批判地借鑑,堅持原創,堅持我手寫我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髮掘作文訓練的效益等等。下面就小學高段作文指導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做法和淺薄見解,望批評指正。

策略一,生活是習作最廣的源泉,培養興趣是首要條件。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讓學生樂於書面表達。”去年接的班,別看已是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還經常為寫什麼愁眉苦臉,提起筆找不到素材或是切入點,急得抓耳撓腮,一説到寫500字就仰天長歎,對老師提到的例子、片斷、技巧、思路,好多學生感到只可欣賞,不可模仿……第一次作文課我就先敗下陣來。我認識到這些孩子沒有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沒有用作文這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思考與感動的愛好,沒有用文字展示自己風采的信心和樂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讓他們練就一雙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創造機會讓他們有話可説,有話可寫,不管以何種方式,首先要他們開口!於是我設立了悄悄話信箱,願意寫就寫,時間自由,形式無限,寫一些只想告訴老師的事,未經作者同意絕不分享。剛開始幾天裏僅收到了幾張紙條,後來逐漸多了起來,甚至還有孩子深夜難寐,寫家庭離散、親人逝去、悲恨相續,寫愛恨哀愁、鬱結於心、不吐不快……教學之餘,我讀着孩子們的“悄悄話”,快樂着他們的快樂,悲傷着他們的悲傷,鄭重對待他們寫的每一件事。在後來的幾次練筆中,曾經被我批改的“悄悄話”竟然成了學生作文的素材,以至於有個孩子邊寫邊歎,淚眼潸然。如果事先沒有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留意、積累,寫出來的文章必定是泛泛而談,沒有真情實感。

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我們就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興趣;確定好主題,適當增加練筆次數是好事,但學生必定不是高產作家,有些老師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完成一篇日記,我相當不贊成。理由很簡單:第一,老師沒有那麼多時間批改,如果只是批個“閲”或是“很好”,沒有具體的指導意見,學生還是不知好在哪裏,得不到有效指導;第二,學生沒有那麼多素材可寫,勉強寫一點不痛不癢的事,即使寫了也難以深入,每天的日記極易變成每天的痛苦與敷衍。我只讓學生寫寫週記,且上交作業時間可以“談判”。每週一就將週記要求解釋佈置到位,餘下幾天學生可以嘗試着思考,並與我交流,我常説:“有空有心情的時候你就寫寫吧!”結果敷衍的少,精彩的多。加之我在批改、評講時不吝惜對學生的讚揚鼓勵之辭,學生寫作的興趣就日漸高漲。

策略二,指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培養學生寫作技巧,學會修改,樂於展示

首先,藉助生活經驗,積累素材,讓孩子“言之有物”。

直接的經驗需要立足生活“親歷”。去年,我既上語文課,又上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要求寫熱愛祖國的演講稿,作文前,我就先讓孩子們在辦手抄報,在《品德與社會》書上找材料,開展辯論會等積澱材料和語言。我上品德課,每兩週要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例如:給父母洗腳讓父母寫下感言貼到班上張貼欄;用30元給家裏操辦一頓週末午餐,從採購到煮飯、飯後洗碗都是自己幹。在後來的作文中這些都成了素材,在孩子言行中能見到這些活動的影響深遠。

間接的經驗可以立足書本“經歷”。我校開展的書香校園工程,廣泛、深入開展的課外閲讀、親子共讀活動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提升了廣大師生的涵養。參加興趣小組活動、讀書、看電影成了我班學生的最愛。素材多了,就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

其次,藉助文本的研習,在閲讀課中滲透作文技巧的傳授,讓孩子“言之有序”。

對於作文技巧講授的有關問題,一直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人認為“文無定法”,學生作文的提高,不是講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對於這種看法,我不能完全苟同,我覺得,作文雖無定法,卻有規律可循,這規律就需要講授出來,否則,一味多練,免不了走彎路,浪費時間。那麼,作文如何講授?每週的作文指導課只有兩節,要想通過這兩節課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鑑於此,我認為,作文講授的觸角,不僅要伸向作文課,而且也要伸向閲讀課。在閲讀課中,重點詞語的分析、幾組詞的比較、仿寫句子等都是交給學生如何字斟句酌,如何遣詞用句;在閲讀課中,因文而異,設計一些課堂即興練習。如:擴寫——補足細節,補足對話;改寫——變換人稱、變更順序、將古詩改成記敍文;續寫——順着文路寫下去,編一個意料之中的結局,以此訓練學生求同思維,逆着文路寫下去,編一個意料之外的結局,以此訓練學生求異思維。今年在教了童話故事《去年的樹》以後,我讓孩子們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將鳥兒為了一句話的承諾追尋樹的故事改寫成“樹等鳥”的版本。通過這些聯想和想象的小練筆,教給了學生思維的方法。在訓練中我還注意強化了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訓練,每一篇作文經老師批改後,再進行小組內交流,評講後還要進行班內交流,學生每次讀別人的習作不少於三篇,現在作文交流傳閲已蔚然成風。

策略三,教師要拓展作文教學的視野,縱向繼承,橫向借鑑,堅持原創,堅持“我手寫我心”。

我們很多老師常常感歎不知該怎樣上作文課,所以我們先要繼承傳統作文教學中的寶貴經驗——習作訓練措施的多樣性,傳統作文教學中訓練的基本途徑:從説到寫;從述到作;從仿到創;從部分到整體;從課內到課外。然後看一看不同作文教學流派的獨門絕招,比如李吉林“情境教學法”;餘同生“童話引路作文起步訓練” ;丁有寬“讀寫結合法”;吳立崗中段作文“課內素描”;劉中和“片段訓練與快樂作文”等等。都特別強調讓學生的作文能夠保持新鮮,流露真情實感,透出那份與他們實際相符合的童真童趣。有道是:“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可如今孩子們在考試中為了追求作文高分,普遍存在着説假話、寫空話、講套話,而且寫作材料也如此雷同:深夜突然生病,媽媽揹我去醫院;繫着鮮豔的紅領巾扶盲人過馬路,得到了盲人的誇獎……怎麼辦?我們教師必須要做到收放自如,還給學生一個自己的空間,當學生的思路慢慢地被生活的大門打開以後,才適時向他們提出習作的具體要求,規範學生在習作時應當寫什麼,這是“收”;再放手讓學生去寫自己想到的、認識到的、要表達的事物,想怎樣表達就怎樣寫,可謂“放”,只有教師做到了“收”、“放”自如,才能點燃學生思維好火花,作文才能流露“真情實感”。

策略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髮掘作文訓練的效益。

用聊天的時間打自己的優秀作文併發到老師的郵箱,是大多孩子引以自豪的事;期末全班來合編一本精美的作文集並請我來寫序,是我們開心的事;推薦優秀作文評獎更是讓我們無比興奮的事……有了活動的進一步延伸和拉動,作文教學的效益就挖掘得更深了。

總之,作文教學無難事,只怕遇到有心人;認定目標,努力去做,終有回報!

小學反思作文 篇2

在這一大周裏,我們舉行了風箏放飛賽、數學月考這些項目,在這裏面我最要反思的是數學月考。

在數學月考中,我認真仔細的答題,做了一面後,我就有點鬆懈了,就開始有一點兒不認真了,有一題我錯了,那一題我讀了讀,哪裏有小短語批註,上面説用乘法分配律寫出等式,而我只讀了一下大概的意思,便開始做題,考完試後,一直等到分批出來為止,老師仍我們班的任宗琦念分數,我是我們班第一名,老師説:“第一名和第二名還相差三分呢!”,我心裏就非常高興,試卷發下來了,老師讓我們自己改題,老師並沒有給我説哪裏錯了,我回去自己讀了一遍題,變就把正確答案寫出來了,連我們班非常聰明的任宗琦都不會做,改完後,我就給老師看,老師就問我:“我沒給你説,你怎麼就寫錯了。”我就不出聲了,老師又問我別的,我就説:“我沒有認真看題。”回去的'時候,我想:如果我那時候認真點的話,我就能考滿分了。我心裏很後悔,下次我一定要認真答題。

這個教訓我一定要記住。

小學反思作文 篇3

在作文教學中碰到最大的難題是大部分學生無從下筆,不喜歡作文課。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作文失去了興趣,將是作文教學面臨的最大難題。每次作文課上課前,學生都流露出厭煩情緒,歎聲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寫不好,無事可寫。試想,每次作文,學生都能瀟灑行文,輕輕鬆鬆寫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學自是一件易事。

解決這一難題,須從根源上找原因。教學中發現學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內容空洞無物,缺乏創新;二、沒有真情實感,空喊口號;三、語言乏力,品之無味。四、字數達不到要求。找到了問題的結症所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培養興趣,蒐集材料

學生作文言之無物,緣於學生知識面窄,可寫之物太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較難的。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發生在身邊的事,網上的新聞告訴他們,讓他們説出來,交流後在寫,並及時表揚學生的閃光點。

2、善於發現,勤于思考

其實,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還是很多的,只是學生都熟視無睹,習以為常。老師的一個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囑,同學的一個燦爛的微笑以及校園裏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是學生寫作的題材。學生缺少發現的眼睛,不善於思考。教學中我會就某一件事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

3、欣賞美文,品味語言

常於教材和課外讀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從寫作手法,修辭,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導學生賞析,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怎樣遣詞造句才使語言富有表現力。鼓勵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在豐富知識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過努力,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提高,對作文有了很大的興趣。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思考,尋找解決的途徑,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小學反思作文 篇4

作文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難點。長期以來,在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結構上,形成了“教師命題、指導──學生獨立寫作──教師自己改評”的傳統訓練模式,這種訓練模式常常造成的後果是

1、生不會下筆,無話可説。這是因為學生的作文從來都是教師命題。

2、學生不會積累。這是因為學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師提示或準備的。

3、學生不會創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個性。這是因為教師有意或無意間設置的框框嚴重束縛了學生。

4、學生寫作不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為了“任務”和“分數”,生搬硬套或隨意編造。這是因為教師忽視了學生多渠道地進行語言、素材的積累。

可見,這種傳統的寫作訓練模式已不適應新課改作學教學的要求,當然也更會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我縣邀請的特級教師、平湖實驗小學王永初校長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遵循新課標關於作文教學要求的新理念,大膽突破傳統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訓練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筆者認為這個作文訓練教學思路主要體現在九個“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中也藴含着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並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寫出不同於課文的文章來。

二、注重創設情境,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傳統的作文訓練不注重情境的創設,因而寫作訓練過於呆板、無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學生也就不會樂意去寫。。這是因為小學生受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的制約,他們的寫作往往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創設情境;可以利用圖片創設情境;可以利用語言創設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賞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遊戲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生動的表演創設情境;還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設情境等等,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教師都有應以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最終目的。

例如利用遊戲創設情境。由於是玩遊戲,學生的興趣非常高,都積極主動地交談起來,議論活動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參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邊的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情緒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也比較生動。

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噹噹然有話可説,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遊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鬆的氛圍,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讓學生樂於寫作。

三、注重寫好“兩記”,讓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終南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説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儘量詳,識之儘量真,思之儘量明。”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彙、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淺,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採下一採的“勞動所得”,學生由衷地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

讀書札記的內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學生自己的心得。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語句,或是精彩片斷,要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為寫作積累詞彙、語言。

小學反思作文 篇5

從小到大,我做過很多錯事。今天我來反思反思,想一想我以前做過的事情對不對?該不該那樣做?反思後,也許我會有很多的收穫。

我做過很多錯事,但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次。一天,我寫完作業,在專心致志地畫畫。正在這時,弟弟衝了過來,他見我的彩筆很好看,所以拿上幾根就跑。我追上他,給他要彩筆,他卻不給。最後他生氣了,把我的彩筆一下子扔到了垃圾對裏。我一氣之下把弟弟給打了一頓,着下可完了。弟弟哇哇大哭,被媽媽聽見了,媽媽不問清楚情況就把我狠狠地的打了一頓。我可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呀!

回到家,我就不理媽媽,覺得自己非常委屈。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説:“婷婷呀,你都已經十歲了,和和他一個四歲的小孩子鬥呢?你回去再想一想,到底誰不對。”我回到自己的卧室想了一會兒,覺得自己也有不對。因為人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何必他一個不懂事的小孩,我已經長大了,要有一顆寬容他人的新。想通後,我就去給弟弟道歉,最後我倆又像以前和好如初。

反思後,我有很大的收穫,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怎樣去寬恕別人。

小學反思作文 篇6

在這大周我要反思的地方有很多,當然收穫的也不少。

在這大周的時候我們進行了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月考,在這月考當中我考砸了,這張卷子不難,饒宇鵬能考98·5分,雖然我考不了這麼多,那也不能差吧,結果一發下來卷子,卻發現有好多好多的分都是因為我粗心大意而造成的,這説明這什麼?實在考試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抱着一個沉着冷靜的心態去答題,還有卷子上有一兩道題是我不會的,我後要是老師在講這道題的時候,我要是不會就要舉手問個明白,不能不懂裝懂,在背笠翁對韻的時候,我都沒有背的很快,我要努力了,只要一有時間我就背。

我這大周的收穫就是,在風箏比賽的時候,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我以前在風箏比賽的時候,當的全部是助飛手,但是這次我當了一次放飛手,雖然在最後的時候風箏落下來了,但是我也是挺高興的,因為我這次比以前敢於去嘗試了。

我要把我反思的地方去改正改正,把收穫的繼續保持。

小學反思作文 篇7

語文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傳統的教學理念枯燥乏味,教師應該注意避免這種情況,結合隱性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展開教學。鼓勵學生多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多數學生家長忙於工作,沒有過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導致學生的業餘生活過於單調。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願意主動接觸教師,引導學生接觸新鮮事物,主要圍繞學習語文知識,展開潛移默化的教學。然後,教師要嘗試與學生多接觸,讓師生關係更加融洽,這樣能使教學過程更加愉快,學生也不會覺得學習有壓力。語文教學內容涉及方面廣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熱愛學習,善於發現問題並尋找方法解決問題。教學任務不僅僅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這麼簡單,需要師生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如果教師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那麼整個教育過程就不具備任何教學意義。相信每個學生都願意與教師接觸,但有些學生比較內向,不善於表達自己,或者因為老師平時與學生之間沒有過多的溝通,造成學生遇到老師“不敢説話”,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多與學生溝通。“溝通”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教師善於與學生溝通,能夠拉近師生關係,提高教學質量。

隨着社會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求知慾,只有教師的講課,沒有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具備科學與合理性。教師可以圍繞語文教學的重點,延伸課外知識的學習,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因為小學作文多數要求學生寫身邊發生的事情,讓學生真情流露。有時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寫去過的地方,如果學生的課外生活不豐富,或者發生過的事情已經有一段時間,印象已經不深刻,但教學內容又需要完成,所以,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去户外參加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生只有通過真實的感受,才會在作文中真情流露。

二、提高創作能力

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就要從學習語文基礎知識開始,只有掌握大量詞彙,再進行合理運用才能將作文更加充實。沒有良好的基礎,無法將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描述出來,教師應該多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可以引導學生多去圖書館,查閲書刊,多瞭解課外知識,豐富自己的詞彙量。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知識,可以將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這樣學生更容易吸收學習內容。通過作文可以讓教師瞭解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包括閲讀、詞彙、表達能力等,還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在學習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發現問題不要立刻幫學生解決,而是讓學生與同學交流,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再進行引導式教學。

寫作文需要結合日常生活,提高學生聽、説、讀的能力,激發其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多注重身邊發生的小事,引導學生感悟小事中包含的思想,並將身邊發生的事情講給同學聽,通過學生相互交流,讓學生對事情進行評價,這樣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學生逐漸願意接受語文知識,將知識活學活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教師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通過教師的培養與發現,可以將學生的長處最大化。

三、讓語文教學貼近生活

語文知識源於生活。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寫作題材處處在我們身邊,有心人就會發覺,從生活中的小問題,懂得大道理。貼近生活的故事,更適合小學生的寫作,這些事情真實發生在學生身邊,給學生的感觸也會更多,寫出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每次班會、運動會、聯歡會之後,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平時每週寫一篇日記,長期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可以逐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能夠讓學生加深印象,寫作的內容更加豐富。學生還可以將身邊發生的新聞進行描述,再加上自己的見解寫成作文,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量,不僅僅是通過考試,考試的分數只是一次驗收。

總之,培養學生做一個有心人,將身邊的點點滴滴記錄,最終每一名學生都會受益匪淺。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採用正確的引導方式,一篇包含學生真實感受的作文,是教師教學成果的最好驗收。

小學反思作文 篇8

行為規範

談到行為規範,我大多數做的還不錯,可是總有一些小細節做的不好。比如我有時會很小氣,同學問我借東西,我會找理由説:“我也要用,不能借你。”其實我並不用,只是小氣不願意借給他,怕他弄壞了我的東西。而有時,我問別人借東西時卻好像別人非要借給我一樣。我不應該這麼小氣,要樂於助人。還有一次,我在午會課上問了同桌一道題目,結果被小幹部記了學號。我不應該上課講話,如果要問問題,應該舉手,或者問老師。今後,我還要繼續努力,改掉這些小毛病。

學習

在學習中我最不拿手的就數數學了。小學時,我的數學基礎就很差,剛進中學的第一次考試我就沒考好。從此,我每天放學都留在老師那裏做作業。媽媽還幫我請了老師,再外面補習。再加上我自己的認真、努力,我的成績在不斷提高,從以前的五十幾變成了六十幾,又提高到了七十……這次期中考試我考了81分,可是我仍然不滿意,因為我還是錯了兩道計算題,太不應該了!下一次考試我一定要考出更好的分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fansizuowen/dj2j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