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挫折作文 >

挫折這塊石頭的精選作文

挫折這塊石頭的精選作文

挫折就是一塊石頭,對於自卑的人,這塊石頭就是絆腳石,對於自信的人,這塊石頭就是墊腳石。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挫折這塊石頭的議論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挫折這塊石頭的精選作文

挫折這塊石頭的議論作文(一)

有一天晚上,一個奴隸為主人做餅。由於忙碌了一天,又累又困的他還沒等把做好的餅放進爐子裏就睡着了。夜裏,生面餅開始發酵膨大。這個奴隸一覺醒來後,發現生面餅已經比前一天晚上大了一倍。他連忙把餅塞進爐子裏。他想,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他還沒幹完活就睡着了。

次日清早,餅烤好了。這個奴隸發現,新出爐的餅雖然比平常的大,但味道似乎還不錯。由於沒有時間重新再烤一爐,這個奴隸只好忐忑不安地把這餅拿給主人。他沒想到,主人吃了之後竟然大加讚賞。後來,這個奴隸繼續試驗,終於成為世界上第一位職業麪包師。

還有一個故事,説的是裁縫店裏有一個學徒,在燙衣服的時候不小心將一條高檔裙子燒了一個洞,他非常害怕。老師傅瞭解情況後,沒有責備徒弟,而是憑藉高超的技藝,在裙子四周又剪了很多洞,並精心地飾以金邊。這件衣服不僅讓客户非常滿意,而且還一傳十、十傳百,更多的客户上門定製,一度讓這家裁縫店人滿為患。

人生路註定風雨相伴,要想從不利走向有利,人們要依靠自己永不放棄的精神,需要聰明過人的智慧和靈活變通的思維。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有一位名人這樣説過,挫折這塊石頭,對無能的人來説是一塊絆腳石,對那些敢於面對它的人來説,則是一塊能助其摘下成功之果的墊腳石。同是一塊石頭,對無能者是壞事,對勇敢者是好事。願看官都能從不利走向有利。

挫折這塊石頭的議論作文(二)

巴爾扎克説:“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説是絆腳石,讓你卻步不前,而對強者來説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奧地利音樂神童莫扎特,在他15歲那年,他為了抓緊時間創作一道曲子,連續三晚他都在寒冬中伏案創作,手凍僵了,呵一口熱氣暖暖。但後來,他的曲子被淘汰了,他的希望瞬間變成了泡影。但他並沒有在挫折面前低頭,還是一如既往地在音樂事業下苦功。最終,他終於在世人的敬仰與羨慕中成就了他一生的輝煌,在歷史的篇章熠熠生輝。

我們對電燈的使用評價甚高,可誰又能明白他――――電燈的發明者愛迪生,經歷了多少苦難,失敗與挫折。

他在發明電燈時,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在每一次試驗失敗後,他總結經驗,又投入到下一次的試驗中,反反覆覆,直到成功為止。

莫扎特、愛迪生,他們的青春年華可以説是在挫折和失敗中渡過的。但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失敗的教訓,他們才有了精彩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青春,人生中青春是最最美好的,精彩的階段.經歷了青春的酸,甜,苦,辣,你才會成長為一個真正有意義的人.青春,短暫,會從你手邊輕輕流走,把握好青春意味着充實的人生就在不遠的前方等待着你! 青春就象這束鮮花!開放的時候絢麗無比!可它枯萎的時候就慘不忍睹! 我們的青春也是如此,在青春的季節,我們是充滿激情,可青春一旦逝去,我們將失去活力,激情,奔放!我們要珍惜青春,不要讓它白白流走!

 挫折這塊石頭的議論作文(三)

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説過:挫折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是筆財富,對於弱者卻是萬丈深淵。

孟子説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其實他們兩位想告訴我們的是,挫折即是生活。我們每一個人,無論你有多麼富有,或者是多麼困苦,挫折總會不離你的左右的。有一句俗話:順風船的鳳蓬是永遠也拉不直的。總會遇到逆風的,翻船的事是永遠存在的。所以我們如果想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做好準備迎接困難是必須的。也是逃避不了的。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有哪一位名人或是偉人,沒有經過風吹雨打的?有哪一個人可以一輩子順風順水的?

南朝宋顏延之在《秋胡》詩裏寫道:“有懷誰能已,聊用申苦難。”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裏寫道:“把我撇在此間,教我受此苦難。”

清唐甄在《潛書·勸學》裏寫道:“道者,其中無苦難之事,有便安之利。”

佛曰:吾受天數之坎坷與苦難,道邇成正果也嗚呼。

連子虛烏有的菩薩尚且都會這樣講,何況是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草根人物呢?所以説,經受苦難多的人,他的悟性也會比一般人要高,這也是不容忽視的。我在昨天的寫人定勝天的那篇文章裏,實際上也是一種解脱煩擾的方式,至於引來的某些爭論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也無奈啊,偶爾發發牢騷也有人出來反對,想想也是真無奈啊!但是回過頭再想想,這實際也是擺在我眼前的一種苦難吧。只是他的形式要新穎些罷了。

我來説句掏心窩子的話,其實今天我能堅持做這個博客,也是站在苦難堆積成的墊腳石上,一步一步地在往上爬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cuozhezuowen/k2rk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