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中考素材 >

2015年中考作文素材:記憶中的年味

2015年中考作文素材:記憶中的年味

 1.歲月如茶--年味中的茶味記憶

2015年中考作文素材:記憶中的年味

時間故意好像在飛奔,這年過完似乎下一個過年又要來了。送“馬”接“羊”的速度之快,讓人覺得有些吃驚。如今,羊年的春節又要過完了,於是情不自禁問自己:“時間多去哪了?”

小時候總覺得過年時間來的特別長,心裏總盼着快點過年好穿新衣服,還有好吃的東西。如今的過年,心裏盼的卻是與親朋好友一起喝茶聊天。近十幾年過年,吃的東西太多,看得人眼花繚亂,可又常常惹人不屑一顧,因為這些東西平時都有,失去了小時候的新奇感。想來想去,只有一樣東西在我心頭的分量越來越重——茶!出門拜年,我習慣送茶,家裏來了親朋好友,我招待的還是茶。年年團聚年年茶,茶在過年定然少不了。我喝茶,嘴不刁,基本是隨遇而隨緣。不過在過年,我總會拿出像樣一些的茶過一把癮,同時招待親戚朋友。

每每飯後,開始圍爐茶話。初春時節,寒氣未退,選擇紅茶較為貼切。今年我專挑出幾款親戚朋友都沒有吃過的紅茶招待,逐一沖泡品鑑。如,用都勻毛尖製作的“勻山紅韻”、用太平猴魁製作的“黃山君紅”、用天目山白茶製作的“天目紅”、用安吉白茶製作的“安吉紅”、用西湖龍井製作的“龍井紅”、用莫干山黃芽製作的“莫乾紅”、用蒙頂甘露製作的“吉祥紅”……濃香、幽香、醇香、甘香、醬香等等,實際上都是“綠改紅”的產物,但有些紅茶製作工藝卻令人叫絕,香氣也極富個性。偶爾也會因主人興致,再品幾道江西“河紅”、“寧紅”或者是“正山小種”、“英德紅茶”等。如此眾多的紅茶,喝得親朋好友暢快淋漓,滿頭熱氣,大聲叫好。

當然,也有一些朋友依舊喜歡喝上一杯上好的綠茶,並且説:“江南一帶的人從小喝綠茶長大,一年四季與綠茶相思相守相伴,喜歡了綠茶的鮮爽和清香”。看着那副執著勁兒,絲毫沒有“客隨主便”的意思。過年了,喜歡喝什麼茶都可以,只要大家在一起喝高興就好。

每次拆開一泡品種,引得大家爭相來看,反覆看、反覆聞,深怕茶香從鼻端滑過。在笑聲中有人催促:“聞什麼聞,快點泡呀”。有時人多,一個公道杯斟茶顯得有些匆忙,急死桌邊人催問:“好了沒有,快點倒啊!”多熱鬧,年中的茶味不知不覺充滿着温情。端起品茗杯,以茶代酒,天南地北的那些事兒開始扯起來了。

再有,品到興頭處,話到趣味時,親朋好友開始輪流沖泡。由於這些親朋好友不經常泡茶,有的泡起來搖搖晃晃,有的泡起來茶具“顛簸”,有的乾脆是水濺地板……真是“醜態”百出,捧腹大笑,有的即便是泡得過火,我也得跟進一句“酥而不爛”的溢美之詞。

一般臨別最後一泡壓軸好茶是前年“幽篁茗袍”贈與的私房大紅袍,那股霸氣十足的巖骨花香足見製茶人的超高功底。大家嗅香而論,對羊年的開始多了幾分憧憬和清新。拋開事業的沉浮、生活的起降,只在春節的當下體會人生有好茶相伴的欣喜,回味童年的純情。茶味中懷念的卻是兒時那些開心的年事。

年味中的茶味很有味道,寫在親朋好友臉上笑意,笑出的了過年開心味道。

平時捨不得喝的茶總會留給過年與親朋好友共同分享,雖然他們新春相聚意不在茶,但通過新春茶聚卻能體會到那悠長的年味,在一杯茶藴含親情和友情的一瞬間就會噴薄而出,讓你如獲新生。在過年的日子裏,大家舉茶相敍,盤點歲月,才是過年最深的惦記。

哦,一杯茶的温暖,也是年味中的一片温柔。

2.記憶中的年味:給褪色的年畫還原色彩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是年三十兒了,按照老理兒和習俗,今兒晚上得熬夜守歲。在傳統民謠裏,“三十晚上熬一宿”,今兒是“熬一宿”的日子。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每天都有一個講究,這一系列,都是為了迎接春節,為過年做準備的。

有樣東西,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用得着,那就是年畫。民間年畫、門神,俗稱“喜畫”,舊時人們在屋裏貼年畫,門上貼門神,祝願新年吉慶,驅兇迎祥。一般一年換一次。

但現在講究貼門神、貼年畫的人少了,很多人家都是防盜門,家裏牆上也都很少貼這些。像“貼年畫”一樣的過年民俗,有不少都只存在我們“深深的腦海”裏,甚至,有些可能成了“傳説”,只能在資料書中看到。今天,年三十兒,中國之聲系列報道《記憶中的年味》,我們給“褪色的年畫”還原色彩。

北京大柵欄琉璃廠東街,年畫藝人張闊,正在他的小院兒裏為乙未羊年,刻着生肖年畫的版子,木屑鋪在地上。

張闊:這羊就是取吉祥,三陽開泰。現在等於這塊版開始刻,基本差不多了。刻完就可以印了。半圓刀,但是得有一個木槌往下砸,把大塊一點點砸下去。

記者:這個坑是本身就有的?

張闊:這是砸出來的。原來跟這一樣。

記者:以前那麼光滑。

張闊:一點點砸,砸時間長了估計就透了。這個(用了)有三四年吧,也挺結實的。

張闊手上用來給刻刀助力的一個方正的木塊已經砸得磨出了一個坑,羊是這個木槌刻過的第四個生肖。

張闊説,過年,年畫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要派上用場。祭灶王爺、財神要請紙馬。這也是北京地區常用的一類年畫。

張闊:汪家應該是東城那邊,王芝麻胡同,過去叫汪紙馬衚衕,以他們家來命名。做得比較久遠。他也是買賣比較大了,主要是經營,自己也會做。

二十三糖瓜兒粘,大家都説把灶王爺嘴堵上,其實把嘴堵上,好事也不説了。(笑聲)臘月二十三祭灶,請灶王爺,這是過年掛的。這個儀式有,最簡單的就是把它換上一張。把舊的燒了,就是送走的意思。來請一新的。

張闊的工作間裏,摞着很多塊版子,年畫主要是版畫的製作方式。一個顏色要刻一塊版,一般人光看某塊版怕是看不出是什麼圖案的。年畫藝人印畫時,也是憑着經驗、功力去找準每個顏色的位置,幾個版拼出一幅年畫。

可是,張闊説,如今過年連有習慣貼門神、貼年畫印刷品的人都不多了,講究貼版子印出來的真年畫的就更少了。跟着一起淡去的還有更多。

張闊:其實現在,我們離着那個時期比較久遠了。其實我趕上所説的尾巴,不是我親自去供灶王爺,我59年出生,只聽老人説,只是吃糖瓜兒,小時候沒見過這(供、迎灶王爺)今天可以説我們不講究了。各個地方都不講究了。就是追求那種精神的東西給自己心靈那種安慰,沒有。

張闊有個他叫“筢子”的印年畫的工具已經有些破了。他説,除了自己印畫、賣畫,他還出去做活動,讓大家試着印畫,有人印畫時沒注意,方向用的不對,工具磨損的就快。

北京798藝術區,年輕的年畫收藏者尹琪正給參觀者講着四川綿竹門神年畫的“填水腳”畫法。年前,他在一間廠房改造的畫廊裏辦了一個門神年畫展。曾經他希望,可以在一個真正的四合院裏展出年畫,讓年畫回到生活中。

尹琪:因為以前年畫都是這種成對兒的。因為考慮到雙開門。現在門一般都是單扇的。現在我們説只把年畫作為一個藝術品去對待,或者説是一個裝飾。以前印這種東西就很便宜很便宜。現在你想,人工多貴啊,消費不起。你想誰會去幾十塊錢買一對門神?年畫的使用越來越少。

為了蒐集年畫樣子,天津楊柳青、陝西鳳翔、四川綿竹、福建漳州……著名的非著名的,有做年畫歷史的地方,尹琪去探訪過很多。有次,一位年畫藝人的後人和他説,家裏版子都在,但現在已經不印了。

尹琪:這就是大家不知道去貼年畫的問題。傳承的情況不是特別好。其實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這個地方做的東西,還能服務於當地。這是最好的一種生態鏈。我這生產的年畫,符合當地人去用。

過去尹琪開過年畫店,賣收集來的年畫。現在他辦年畫展覽、做和年畫、過年有關的文創產品,他希望看到年畫的人能更多,真的過起“年”來的人也更多。

尹琪:很多小朋友其實看展覽的時候,先開始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小朋友看的時候會説,我喜歡這個。其實文化是沒有隔閡的,他會去欣賞這些東西。現在還在堅持做這個事。我們家孩子快三歲,在家就會説,爸爸我們看畫吧,拿着畫的時候他知道輕輕拿,不要弄壞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zhongkaosucai/pvkr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