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哲理故事 >

哲理故事:智者之死

哲理故事:智者之死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哲理故事:智者之死,希望讀者喜歡。

哲理故事:智者之死

  
 哲理故事:智者之死

很久以前,在一個叫“東嶺”的偏僻小山村,有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他們養了一大羣雞,有公雞,也有母雞。

一天下午,陽光明媚。一隻金喙大公雞帶着他的妻子——一隻蘆花雞愜意地曬着太陽。這時男主人對女主人説:“今天晚飯不要替我煮了,我去二舅家。”説完,男主人披衣而去。

金喙大公雞聞言不由大哭,蘆花雞問他怎麼了,金喙大公雞説道:“只怕我們夫妻生離死別在即!”蘆花雞大驚道:“夫君何出此言?”

金喙大公雞説道:“男主人極少飲酒,但每次到二舅家,必會飲酒,且大醉而歸!”

蘆花雞疑惑道:“男主人到二舅家赴宴,即便殺雞為餚,也當是殺二舅家的,卻怎麼會禍及你我?”

金喙大公雞説:“主人夫妻倆極是恩愛,男主人每次醉酒,女主人心疼丈夫,都以母雞為料做醒酒湯!圈中母雞雖多,但今年以來你產蛋漸少,女主人已頗有微詞,這次豈不要拿你開刀?”

聽得此言,蘆花雞不由淚如雨下,愛憐地轉頭看着旁邊玩耍的兩隻小雞,哭泣道:“既是為雞,早知難逃今日之命,只是孩子尚小,小花生性好鬥,夫君以後要多約束管教;小黃體弱膽小,夫君更要多費心照看,特別是晚上,防止後村那隻黃鼠狼把她叼走!”

這時,一個蒼老的聲音歎息道:“三年來,蘆花雞日日產蛋從未間斷,平時也只是自行尋一些蟲草為食,從未要主人費心。近日產蛋漸少就要被宰殺,人就是這樣無情無義!”説話的`是雞圈東邊的一顆老槐樹。

另外一個尖細的嗓音説道:“這金喙大公雞號稱東嶺智者,此時還不是束手無策?哼,雞畢竟是雞,再聰明又能如何?”説話的是茅房西側的一棵歪脖桑樹。

老槐樹説:“人家夫妻遭此大難,你卻還如此尖酸刻薄!再説東嶺智者又不是他自封的,金喙老弟素來熱誠好義,且足智多謀,往往能於平常處洞察先機,藉以趨福避禍。東嶺大夥都受惠已久,均以東嶺智者尊之……”

一個怯怯的聲音説道:“槐樹爺爺不用擔心,金喙大哥既是智者,必有避禍之道!”説話的是槐樹下的一株含羞草。

這邊説得熱鬧,那邊也沒閒着,金喙大公雞對蘆花雞説:“不用擔心,一會兒我讓小白、大白作產蛋之聲,女主人必來開門取蛋,你可藉機逃脱!”

老槐樹聽了,寬慰地笑了:“凡禍福必有兆,常人懵懂不知,任其擺佈,而大智慧者,一葉便知秋,見微而知着,危難來臨之時往往能趨避自如,進退有據!”

不一會兒,大白、小白產蛋後“咕咕”鳴叫,女主人聽到後非常高興,過來取蛋,在將開門時,一個尖細的嗓音説道:“主人進去要當心,有些雞會從門縫跑!”説話的正是桑樹。女主人進去時果然很小心,只開了一條小縫,進去後迅速把門關好,蘆花雞根本無法逃脱!

老槐樹、含羞草的心都不由沉了下去,忽然,金喙大公雞撲騰而起,對着女主人的手猛啄幾口,啄得女主人的手鮮血淋漓,女主人吃痛,取蛋後便急急離去。

天黑後,男主人醉歸。女主人手受傷,無法持刀殺雞,只得就地取材,以青菜、雞蛋為料做了醒酒湯。

當夜,金喙大公雞徹夜未眠,在圈中踱來踱去。

桑樹心中納悶:這金喙想幹嗎?不會是想法子整我吧?

天色將明未明之際,金喙大公雞忽然大步向桑樹走來。桑樹雖知有籬笆阻隔,金喙大公雞奈何不了他,但還是忍不住嚇得全身簌簌發抖。

走到近前,金喙大公雞冷冷地對桑樹道:“害人者終害己。你今日害我,卻是引火燒身,你也難逃砍伐之命!”説完,他也不待其辯駁,闊步而去,飛身躍上院中最高的樹枝,昂首靜靜地看着東方。當黎明的第一抹曙光從東方出現時,金喙大公雞引吭而歌,發出第一聲雄壯的鳴唱。全村公雞跟着應和,大地甦醒了,村子甦醒了,女主人醒了,男主人也醒了!

男主人看到女主人手受傷極是心疼,問其原因不由大怒,持刀直奔雞圈,殺了金喙。

老槐樹老淚縱橫,歎息道:“金喙老弟枉是智謀過人,生殺大權卻落於一平常的村夫之手,世道不公,可歎可悲!”

桑樹冷笑道:“沒聽説過麼,形勢永遠比人強!他再聰明,不過是一隻雞而已,而且他機關算盡,最後卻送了自己的小命,哼哼,還聰明?笑死我了!”

天色漸明,公雞肉久煮不爛,沒柴火了,主人拿了砍刀,走到桑樹旁,把他砍了。

含羞草立時聯想起深夜時金喙與桑樹説的話,心頭猛然一震,説:“其實,金喙大哥這些都想到了,但是他為什麼還是這樣做呢?”

含羞草忽然想起金喙曾經説過的話:“智謀過人之輩,行事之前往往都會以得、失、利、害考量,不免過於理智而失於情義,但生命中重要的東西,即使犧牲一切,也要去守護!”

“原來你心中是這樣深愛着蘆花姐姐!”想到這裏,含羞草的淚水滾滾而下,掛在晨風的葉尖上顫動着,化為了清晨陽光下璀璨的露珠……

標籤: 智者 哲理 之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zheligushi/0ro8j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