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文學常識 >

李白《靜夜思》創作背景

李白《靜夜思》創作背景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於屋內抬頭望月的所感。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李白《靜夜思》創作背景,歡迎閲讀

李白《靜夜思》創作背景

《靜夜思》原文

明代版本

靜夜思⑴

牀前明月光⑵,疑是地上霜⑶。

舉頭望明月⑷,低頭思故鄉。[2-3]

宋代版本

靜夜思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註釋

⑴靜夜思:安靜的夜晚產生的思緒。

⑵牀:此詩中的“牀”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今傳五種説法。①指井台。②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牀。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牀,説明井和牀有關係,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③“窗”的通假字。從意義上講,“牀”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④取本義,即坐卧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説,講得即是卧具。⑤馬未都等認為,牀應解釋為胡牀。胡牀,亦稱“交牀”、“交椅”、“繩牀”。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牀”或“牀”所誤。至遲在唐時,“牀”仍然是“胡牀”(即馬紮,一種坐具)。

⑶疑:好像。

⑷舉頭:抬頭。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户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靜夜思》創作背景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靜夜思》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現代李白之靜夜思作文

月,早已趁人不注意時爬上那灰色的夜,孤星也披露在窗櫺。

這朦朧的夜,使人徘徊。我從夢中驚醒了,心裏思潮起伏,怎麼也睡不着了。樹葉靜靜的隨風掉落,夢裏閃爍這花火。我的生活被寂寞貫徹。突然,吹來一陣風,其中帶着幾絲寒意,牀上揮灑不去餘温。

這寂靜的.夜似乎被什麼打破了——牆角的貓在漆黑的角落述説這什麼。沒人會明白的,這夜,這寂,似乎一些人永遠也體會不到,也不屬於任何人。唉,心裏總是空空的,但當我去翻看心底的那些東西時,淚,莫名地落——我想念家鄉了。

霜也披上了大地,白得是那樣的詭異,大地的一切,披上霜後,是那麼的神聖、淒涼、甜蜜……

情不自禁,我想用雙手去摸這冰涼的霜。咦——如此冰涼厚重的霜怎麼變得那樣輕盈?哦!這原來是皎潔的月光,我恍然大悟。

又忍不住望月亮一眼,這明亮的月光我再熟悉不過了。這種意境不屬於任何人,也許這種和敬清寂是每個人嚮往的,但我也許想擺脱這樣的生活,卻力不從心。一個人的時候難免會想到家鄉,那些痛苦,那些甜蜜……這些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為當我離開家鄉時,才發現我的根是死死紮根在家鄉親人心裏的。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我的靈魂也越來越迷茫。啊!我的家人,我的心!靈感至此,我隨口吟道: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標籤: 創作 靜夜 李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wenxuechangshi/wzyn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