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文學常識 >

辛棄疾《清平樂》寫作背景及作者簡介

辛棄疾《清平樂》寫作背景及作者簡介

《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辛棄疾《清平樂》寫作背景及作者簡介,歡迎閲讀

辛棄疾《清平樂》寫作背景及作者簡介

《清平樂·村居》原文

茅檐低小⑵,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⑶,白髮誰家翁媪⑷?

大兒鋤豆溪東⑸,中兒正織雞籠⑹。最喜小兒亡賴⑺,溪頭卧剝蓮蓬⑻。

註釋

⑴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用作詞牌名。《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併入“越調”。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⑷翁媪(ǎo):老翁、老婦。

⑸鋤豆:鋤掉豆田裏的草。

⑹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⑺亡(wú)賴:《漢書·高帝紀》:“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注云:“江淮之間,謂小兒多詐狡獪為亡賴。”這裏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⑻卧:趴。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温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着剛摘下的蓮蓬。

《清平樂·村居》寫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閒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閒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閒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樂·村居》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清平樂》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且能夠默寫。

2、藉助朗讀、想象、繪畫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並把它能畫出來。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重點

1、詞意的理解。

2、學習方法的掌握。

教學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錄音

二、學習新課。

1、出示課件:試題

(1)字音、字形。

(2)簡介作者。

出示課件:作者有關情況

2、朗讀訓練。

(1)聽錄音帶。

(2)模仿錄音比賽。

出示課件:錄音

3、書寫能力比賽。

兩組各派一人上黑板抄寫課文。

4、理解課文。

(1)分組討論。

(2)畫出課文大概內容。

(3)教師點撥。

(4)學生糾錯。

(5)歸納語言特點。

(6)教師出示有關插圖,學生看圖再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的'意境。

課件演示

三、知識鞏固。

(1)字、詞、句。

(2)背誦、默寫。

出示課件:試題

四、延伸練習

把清平樂·村居改成一篇記敍文。

五、作業

六、宣佈比賽結果。

[播放古典音樂]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七、教學反思

1、以試題形式出現課件,完成有關作者、預習任務的教學,完成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測試及知識的鞏固,以補充加深學生對作者的進一步瞭解。

2、用標準錄音來正音,通過模仿錄音比賽,使學生加深記憶,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

3、通過演示課件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並把它能畫出來。突破教學重、難點。

4、使學生通過聲音再一次感受古典詩詞的魅力,放鬆因比賽緊繃的神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wenxuechangshi/k38nz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