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 >

李白那些有趣的故事

李白那些有趣的故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後中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中國古典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今天小編就來分李白那些有趣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李白那些有趣的故事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他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對於那些靠着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卑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脱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一生好人名山遊”,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盪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李白賦李花

據説李白週歲抓週時,抓了一本詩經。他父親很高興,認為兒子長大後可能成為有名的詩人,就想為李白取一個好名字.以免後人笑自己沒有學問。由於他對兒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來。直到兒子七歲,還沒想好合適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親對妻兒説:“我想寫一首春日絕句,只寫兩句,你母子一人給我添一句,湊合湊合。一句是‘春風送暖百花開’,一句是‘迎春綻金它先來’。”

母親想了好一陣子,説:“火燒杏林紅霞落。”

李白等母親説罷,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脱口説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一聽,拍手叫好,果然兒子有詩才。他越念心裏越喜歡,念著念著,忽然心想這句詩的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後一個白字用得真好,正説出一樹李花聖潔如雪。於是,他就給兒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謫仙人

李白初到長安,遇到祕書監賀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難》一篇呈上,賀知章邊讀邊點頭,一遍未完,已稱歎數次,最後,他翹起大姆指向李白説:“先生,您真是天上謫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帶的金龜,呼喚店家換來美酒,與李白傾杯盡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賀知章的讚語具體化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賀知章是文壇元老,《蜀道難》得到他如此推許,所以,不久之後,這首詩連同“謫仙”的名號就傳遍天下。

唐人李綽《尚書故實》記載貞元年間有一個叫陸暢的詩人,為了報答西川節度使韋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贈,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韋皋大喜,贈羅八百匹。但事實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較之太白“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遠!更遑論實際上蜀道著實不易行走。因為其平淡無奇,《蜀道易》全詩未能流傳下來,這一句還是靠李綽的記載才得以倖存。

夢筆生花

據天寶遺事記載,李白年少之時,曾夢見自己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來果然天才橫溢,名聞天下。又記載李白嗜酒,不拘小節,但沉酣中所撰寫之文章,未曾錯誤;與人議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論,所以時人稱之為醉聖。

除了高力士脱靴,楊國忠磨墨的有名傳説外,天寶遺事亦有記載李白曾於便殿為明皇撰詔誥,時十月大寒,筆凍莫能書寫,明皇命妃嬪數十人侍立在旁,各執筆呵之,李白再取筆書寫,可見他頗受皇帝寵信。

海上釣鰲客

據説李白曾在開元年間謁當時宰相,署名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鈎線?”李白回答:“以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鈎。”宰相再問:“以何物為餌?”李白回答:“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果然氣勢不凡。

李白與杜甫

李白與杜甫二人詩風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樣,但是卻結為知心好友。杜甫贈送給李白的詩總計有十四首之多,可見他們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氣高,作起詩來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杜甫卻屬於苦吟一派,總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傳説李白曾寫詩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詩辛苦。

天寶初年,正閒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書。原來,由於玉真公主、賀知章等的推薦,連當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詩名!李白喜出望外,覺得自己大展宏圖的時機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匆匆安頓好一雙兒女,便束裝進京了。

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他。李白“論當世務,草答蕃書,辯若懸河,筆不停輟”,玄宗大為歎賞,特命以七寶牀賜食,並且親手為他調羹,對他説:“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道義,何以得此!”其寵遇之厚,世所稀見。從此,李白就待詔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筆為朝廷潤色鴻業,點綴太平,偶爾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宮中侍宴時吟詩作賦,佐酒助興。

李白漸漸地對這種文學侍從的生活感到厭倦,於是經常沉飲酒肆,後來乾脆興賀知章、汝陽王李璡、李適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結為“八仙”之遊,縱酒狂飲,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內侍們四處尋找。

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覺冷水沃面,睜眼一看,宮中樂師李龜年正手持金花箋站在面前。原來,當時正值牡丹盛開,宮中興慶池東沉香亭前,玄宗親命移植的紅、紫、淺紅、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開放了。玄宗與楊妃前往賞花,李龜年照例率領著梨園弟子上前歌唱助興,誰知玄宗卻説:“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於是便命李龜年持金箋宣賜李白,要他立進《清平調》詞三章。

三詩皆既詠牡丹,又贊楊妃,卻沒想到也因這三首詩而得罪了楊貴妃。據説玄宗好幾次想給李白封官,還曾經答應給他做中書舍人,皆因楊貴妃的阻撓而作罷。

原來,李白用“可憐飛燕倚新粧”來襯托、讚美楊貴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為李白脱靴為恥的高力士卻故意在楊貴妃面前歪曲説:“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因為趙飛燕是個出身微賤,得勢後又驕縱放蕩,最後被廢自殺的女人,雖然貴為漢成帝的皇后,名聲實在太差,因此,當楊貴妃知道李白竟把自己比做這樣的女子後,十分生氣,也就多方阻撓李白的做官機會。不過,對於這段故事,後人多持懷疑的態度。

天寶三載(七四四),李白被賜金放歸,結束他的文學侍從生涯。但是那三章《清平調》以及圍繞著這三首詩的傳奇故事,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捶碎黃鶴樓

歷代文人歌詠黃鶴樓的詩篇,最著名的當數唐朝崔顥那首七律《黃鶴樓》。因為有了這首詩,詩仙李白也不得不感歎“眼前有景道不得”,所以,在《李太白全集》中,我們是找不到登臨黃鶴樓的詩篇的。李白倒寫過“捶碎黃鶴樓”的詩句,為此還引起了一場風波。

肅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長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時遇到當時任南陵縣令的故人韋冰,兩人對飲敍舊。詩人有滿腹心事,於是即席寫下了著名的長篇政治抒情詩《江夏贈韋南陵冰》。詩中的“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二句,簡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為狂人,有些人還寫詩文來譏笑他。為此,李白又寫了《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予捶碎黃鶴樓》一詩。

在這首詩中,李白用詼諧的筆調向丁十八“陪罪”:你怪我驚動你的“逸興”,作詩問罪,可是黃鶴樓已經被我捶碎,黃鶴仙人也無處棲止了。好在黃鶴可以上天向玉帝訴告,玉帝會放黃鶴歸來,黃鶴樓也會重建起來的。至於我,只有等酒醒了再來陪你同遊。

雖有人不信此詩是李白所作,但李白“捶碎黃鶴樓”的故事卻已不脛而走。宋代有個和尚曾用此事戲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顯題詩在上頭。”另一個和尚覺得此偈還不足以寫出太白風韻,又把後兩句改為:“有意氣時消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明代解縉作《吊太白》詩也有“也曾捶碎黃鶴樓,也曾倒卻鸚鵡洲”之句,足見此詩影響之大。不過,這些人都只是將這看作李白的風流故事,卻很少想到詩人胸中的憤鬱,真是李白的不幸!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逸聞趣事

一首令李白口服心不服的唐詩

李白不但被歷代的文論家公認為中國文學史上超一流的偉大詩人,就連“詩聖”杜甫對他都是推崇備至,曾稱讚他“詩無敵”,“敏捷詩千首”,而李白本人也很心高氣傲。不用説,同輩詩人的作品,是很難入得了李太白法眼的。但是,偏偏就有一位只比他大兩三歲的同輩詩人的一首七言律詩,不但入了李太白的法眼,據説甚至曾讓他束手無策,鬱悶不已。這個詩人就是崔顥,他讓李白束手無策的作品就是著名的《黃鶴樓》,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有多種詩話記載:李白登黃鶴樓,看到崔顥題寫在樓上的這一首詩,並沒有像通常那樣,也即興賦詩一首,題寫在樓上。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十一上説,李白當時説了這樣一句話:“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引《該聞錄》、五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卷第一“崔顥”條下,都有類似的記載。這些文獻同時還記載,李白雖然當時沒有寫詩就離開了黃鶴樓,但是他口服心不服,一直暗暗跟崔顥較着勁。有人説,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就是為了跟崔顥《黃鶴樓》一決高下而寫的。還有人説,李白的另一首《鸚鵡洲》詩也是跟崔顥《黃鶴樓》較勁的作品。如此説來,李白對於自己沒能在黃鶴樓上寫出超過崔顥的詩,是耿耿於懷的。計有功雖然記載了李白不服氣崔顥《黃鶴樓》的故事,但是他對此事持懷疑態度,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也不認為李白作《登金陵鳳凰台》有跟崔顥《黃鶴樓》叫板的`意思(《唐宋詩醇》卷七)。我個人認為,史實固然難以考證,但是,姑且相信真有其事,把它作為一樁文藝佳話來談論一下,也是可以的。至於《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餘捶碎黃鶴樓》一詩,我贊成明人楊慎的説法,它是一首偽作。

先摘錄李白的這兩首作品如下:

《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鸚鵡洲》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那麼,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鸚鵡洲》和崔顥的《黃鶴樓》相比,究竟是哪一首作品更勝一籌呢?一般來説,歷代文論家均不很看重李白的《鸚鵡洲》一詩,但有不少論者認為,《登金陵鳳凰台》可以與崔顥《黃鶴樓》相媲美。例如,元人方回曾説,“太白此詩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瀛奎律髓匯評》卷一)。清代王夫之在嚴詞批評宋人李白詩不如崔顥詩的説法之後,認為“太白詩是通首混收,顥詩是扣尾掉收;太白詩自《十九首》來,顥詩則純為唐音”。在王夫之看來,唐詩是不如漢詩的。王夫之更具體指出,崔顥詩第一聯就遠遠不如李白詩,崔詩“意多礙氣”(《唐詩評選》卷四)。愛新覺羅·弘曆也曾稱讚二詩,“其言皆從心而發,即景而成,意象偶同,勝境各擅”(《唐宋詩醇》卷七)。也有一些人認為李白的詩超過了崔顥的《黃鶴樓》。例如,明代瞿佑就認為,《登金陵鳳凰台》比起崔顥《黃鶴樓》,是“十倍曹丕”。瞿佑這樣説的主要根據是,李白的“愛國憂君之意”“遠過”崔顥的“鄉關之念”(《歸田詩話》捲上)。

當然,也有不少人雖然沒有直接把李白詩跟崔顥詩作比較,但實際上是認為李白詩不如崔顥詩的。宋人嚴羽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滄浪詩話》);清金聖歎認為後人都無法跳出崔顥《黃鶴樓》的樊籠(《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三);紀昀稱崔顥詩為“絕調”,贊其“意境寬然有餘”(《瀛奎律髓匯評》卷一);沈德潛稱崔顥詩“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集》卷十三),等等,莫不如此。

我個人認為,兩首詩的確難分高下,也不必強分高下。但是,跟明代瞿佑的觀點相反,我認為,作為詩歌內含,“愛國憂君之意”還不如“鄉關之思”。此外,既然大家都認為是崔顥詩創作在前,李白詩仿作於後。那麼,單從尊重原創這一點上説,我們的態度也無妨稍稍向崔顥傾斜一下。即使認為崔顥《黃鶴樓》稍勝李白《登金陵鳳凰台》一籌,也無損李白一絲一毫的聲譽。

自從宋代著名詩歌理論嚴羽家提出唐人七律詩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之後,後人也提出了不同意見。意見主要有兩種:明代何仲默、薛君採等認為當以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為第一(楊慎《升庵詩話》卷十),清潘德輿認為當以杜甫《登高》為壓卷(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一)。沈佺期、杜甫詩照錄如下:

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都是不錯的詩,至於哪一首更好呢?讀者朋友自己去判斷好了。説了半天,正題,即崔顥《黃鶴樓》究竟好在哪裏,幾乎被遺忘了,這裏補説幾句。關於崔顥《黃鶴樓》的好處,前人主要有這樣一些説法:滔滔莽莽有疏宕之氣(宋·劉辰翁);寬然有餘,無所不寫(明·譚元春);意境寬然有餘(清·紀昀);意在象先,神行語外(沈德潛)。總而言之,就是説,崔顥的詩寫得大氣。我個人最欣賞的有三點:一是對於道家追求飛昇不死神話的徹底否定,富有直面現實的勇氣;二是旖旎、高亮度的景物,竟然藴含着濃濃的鄉愁;三是“悠悠”“歷歷”“悽悽”等詞語以及首聯的歌行句式等,構成了鏗鏘迴旋的音韻之美。

標籤: 李白 有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mingrengushi/en9pj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