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 >

鋼琴詩人肖邦的愛國故事

鋼琴詩人肖邦的愛國故事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他臨終囑附姐姐路德維卡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分享鋼琴詩人肖邦的愛國故事,希望各位喜歡!

鋼琴詩人肖邦的愛國故事

鋼琴詩人肖邦的愛國故事 篇1

肖邦在波蘭民間音樂的乳汁撫育下成長起來了。他不但熱愛波蘭民族的文化,更深深地熱愛着自己的波蘭祖國。那時,他的祖國正遭受沙皇的奴役和欺辱,波蘭的大地被俄、奧、普瓜分得支離破碎。波蘭人民的反侵略鬥爭如同地下的巖漿衝擊沸騰,那時的波蘭就像一座一觸即發的火山。年輕的肖邦為苦難深重的祖國擔憂,為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所鼓舞。

一天,肖邦看到了波蘭進步詩人維特維斯基的一首題叫《戰士》的詩。這是一首激動人心的詩篇,肖邦愛不釋手地讀了一遍又一遍,他情不自禁地輕聲朗誦出來:

時間已到,

戰馬嘶鳴,

馬蹄忙不停。

再見,母親、父親、姐妹,

我告別遠行。

乘風飛馳

撲向敵人

浴血去鬥爭。

我的戰馬快如旋風,

一定能得勝。

我的馬兒,

英勇戰鬥,

如果我犧牲。

你就獨自掉轉頭來,

向故鄉飛奔

……

唸到這裏,肖邦激動得再也讀不下去了。他清秀、白晰的面孔由於激動而漲得通紅,他那以深邃(suì)、沉靜的大眼睛由於戰鬥的召喚而炯炯閃爍。他推開窗户,遙望天空,烏雲密佈、陰霾(mái)沉沉。但是,他在沉寂中聽到了驚雷,維特維斯基的《戰士》這首詩正是劃破這沉寂的吶喊,它抒發了波蘭人民為擺脱奴役而渴望投身戰鬥的革命激情。

窗外起風了,烏雲在翻滾。肖邦彷彿看到紅旗在飄飛,戰馬在馳騁(chěn),一個個音符化作一把把利劍在向敵人的心臟刺去。他轉身俯到寫字枱前,拿起五線譜紙,為《戰士》這首詩譜上了曲。由肖邦作曲、維特維斯基作詞的這首《戰士》之歌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在波蘭愛國青年中傳唱起來,這支歌鼓舞着波蘭青年紛紛投身革命洪流。

正當波蘭革命爆發的前夜,肖邦的父親決定讓二十歲的肖邦出國舉行旅行演出。當時在歐洲盛行這樣一種風氣,音樂旅行似乎已成為音樂家成名的必由之路。

1830年11月初,肖邦的朋友們為他出國旅行舉行了一個告別宴會。會上,朋友們送給他一件最珍貴的禮物:一隻盛滿祖國泥土的銀盃。肖邦就帶着這隻銀盃離開華沙到維也納去了。

肖邦到達維也納剛一個星期就傳來華沙起義的消息。華沙起義者們把沙皇俄國統治者趕出了波蘭,成立起自己的政府。聽到這個消息,肖邦又驚又喜,離開祖國前他雖然已預感到革命風暴就要來臨,但是,他沒料到形勢發展得如此迅猛,他想立刻趕回祖國去參加戰鬥,可是朋友們寄來一封封信加以勸阻,勸他在國外用藝術為祖國服務。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他還是聽從了朋友們的意見,暫時先在維也納留下來。然而,愛國主義的情感使肖幫焦灼(zhuó)不安,他給老師愛爾斯涅的信中寫道:

“我從得到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消息(即指華沙起義)那天起,一直到現在,除了擔憂和掛念以外,沒有任何別的感覺……作為一個藝術家——我還在搖籃裏,而作為一個波蘭人——我已度過了二十多個年頭了……”

肖邦帶的錢已經快花光了,為了生存他還得舉行演奏會。當他穿上燕尾服、穿着打蝴蝶結的襯衣坐在鋼琴前演奏時,他眼前浮現出的卻是戰鬥中的祖國,挺胸行進的朋友們。肖邦痛苦極了,他回到寓室後奮力敲擊鋼琴,使它發出雷鳴般的聲響,來發泄他的痛苦以及對革命前途的深刻擔憂。

在這種感情驅使下。肖邦通過這首鋼琴曲傾訴了他對祖國温柔的懷念之情,傾訴了他渴求戰鬥的激情。這首樂曲在肖邦的作品中佔有獨特的位置。

一九三一年七月,肖邦決定離開維也納返回波蘭。但是,當他途經斯圖加特的時候,突然得到起義失敗,華沙淪陷的慘痛消息。這不幸的消息如千斤重錘敲碎了肖邦的心。他孤零零一個人走回旅館,悲痛、憤怒使他坐卧不安,他在屋裏踱來踱去。硝煙瀰漫的祖國,火光沖天的華沙,倒到血泊中的起義者……這些景象縈(yíng)繞着肖邦,使他不得安寧。他痛苦地閉上了雙眼,他的心緊縮起來。

天黑了,肖邦點燃一支蠟燭放在桌前,攤開日記本,揮筆寫道:

“……莫斯科鬼子將成為世界的統治者嗎?他們踐踏着成千上萬的死屍填滿的墳墓,他們放火焚(fén)燒城市!啊!為什麼我連一個莫斯科鬼子都不能殺啊?……”

他突然放下筆,霍(huò)地站立起來,用盡全力捶擊鋼琴,大聲呼吼道:“不!波蘭不會亡!絕不會亡!”

他把這熾烈燃燒着的感情凝結在音符裏,他把全部的悲憤之情傾瀉在鋼琴上,肖邦的鋼琴曲《C小調練習曲》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創作出來的。這首樂曲悲憤、激昂,曲調忽而上升,忽而急劇地下降,發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裏搏鬥、奔騰。這首樂曲充滿了剛毅、堅強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所以人們通常又把這首鋼琴曲稱作《革命練習曲》。在這首樂曲裏,肖邦把自己的悲憤和祖國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表現出波蘭民族在華沙起義失敗後頑強不屈的意志。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影響較大。由於肖邦的音樂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體現出波蘭人民熱愛自由、渴望民族解放的`強烈願望,所以德國著名音樂評論家舒曼對肖邦的音樂評價極高,他説:“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叢裏的一尊大炮。”

鋼琴詩人肖邦的愛國故事 篇2

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強烈的瓜分,音樂家肖邦悲憤欲絕,他不希望祖國削滅,希望祖國能夠強大起來,因此,肖邦寫下了《革命練習曲》。

肖邦看到自己的祖國,不得不離開祖國,那時候肖邦才20歲,在離開祖國的路上,遇到他的老師埃斯內爾和他的同學,原來是他們來為肖邦送行,然後埃斯內爾給肖邦一個銀盃,裏面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送給肖邦。肖邦此時流下了淚水。鄭重的收下了這份禮物。他忘忘自己的祖國,然後坐上馬車就走了。

他路途中聽説反抗統治的起義失敗了,肖邦更加悲憤欲絕,他深情地説:“我愛我的祖國,面對祖國的危亡,我決定用音樂武器,和敵人拼殺,當我聽到起義失敗的消息,懷着悲憤的心情,我寫下了《革命練習曲》。後來,我一直不斷地創作,寫下了大量的歌詞、,曲譜。來表達我對祖國的思念和民族的期望。

肖邦在巴黎住了18年,但還是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肖邦的肺結核病又復發了。1849年10月,肖邦彌留之際,喃喃地説:“我死後,請姐姐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埋在祖國的土地上,我要睡在祖國的地下。

從中我體會到肖邦的強烈愛國之情,雖然他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的靈魂還在祖國之上,四處飛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mingrengushi/80kpv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