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 >

劉文婷老師點燃智障兒童希望的故事

劉文婷老師點燃智障兒童希望的故事

智障兒童是一個不幸的羣體,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上有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障礙。劉文婷堅持把愛心、耐心、細心、信心、恆心“五心”相結合,從説話、走路開始,教孩子洗衣、疊被,為孩子換洗衣褲、牀單,幫孩子修指甲、理髮,給困難學生捐衣送被。她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這些“折翼的天使”。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劉文婷老師點燃智障兒童希望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劉文婷老師點燃智障兒童希望的故事

劉文婷老師點燃智障兒童希望的故事

不放棄

據劉文婷回憶,她剛到培智學校時,迎接她的是一羣目光呆滯的孩子。有的已十八九歲,比劉文婷還大一兩歲,但智力頂多相當於八九歲小學生的水平。年齡大點兒的學生不好意思叫她“老師”,就喊她“姐姐”。

上班第一年,劉文婷就拿了洛陽市特教音樂優質課一等獎。一些普通學校認為她能力突出,想調她過去。劉文婷沒有答應。她從未放棄對智障教學的探索與追求,她覺得孩子們需要她。

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名成才,桃李滿天下,可是作為一名特教工作者,也許一輩子與這種成就感無緣。“婷婷,長年累月和這些智障的孩子在一起,你急不急?”朋友時常問起這個問題。劉文婷每次都回一句:“不急,跟孩子們在一起,我感到時間過得很快,日子很充實。”

“智障,即使在殘疾人中也是最弱勢的羣體。”劉文婷説,“對孩子們來説,我是老師,也是朋友、親人,要幫助他們重樹生活的信心,幫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她用心地教孩子發音、説話,教孩子握筆、寫字,教孩子上下樓梯,教孩子唱歌、跳舞,教孩子洗衣、疊被、繫鞋帶,為孩子換洗尿濕的衣褲、牀單,為孩子修指甲、理髮、擦鼻涕。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

在許多孩子心目中,劉文婷是老師,也是媽媽。正常孩子幾分鐘能弄懂的問題,這些孩子要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很多孩子話都説不清,路也走不穩,更別説上音樂、舞蹈課了。上音樂課、排節目時,每個音符、每個動作劉文婷都要千百遍地教,難度可想而知。

付出總有回報。1997年5月,劉文婷帶領6名智障學生赴香港參加了“心連心妙舞星輝迎九七”——弱智人士舞蹈大賽。當他們不負眾望捧回季軍的獎盃時,孩子高興得只會簡單表達:“老師,我還想跳舞!”劉文婷激動地流下了眼淚。為了那次比賽,劉文婷和孩子們整整集中訓練了3個月。劉文婷甚至推遲了婚期、犧牲了婚假,從未耽誤過學生一節音樂課,從未停止過一天排練。

對別人的孩子投入全部身心,而自己的.孩子劉文婷卻顧不上。她的孩子今年5歲多。常常有人對劉文婷説:“你真了不起,能教好這樣一羣孩子。”劉文婷搖頭微笑:“我是無法拒絕這些無辜的生命啊!”

智障兒童是一個不幸的羣體,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上有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障礙。劉文婷堅持把愛心、耐心、細心、信心、恆心“五心”相結合,從説話、走路開始,教孩子洗衣、疊被,為孩子換洗衣褲、牀單,幫孩子修指甲、理髮,給困難學生捐衣送被。她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這些“折翼的天使”。

1990年從河南省特殊教育師範學校畢業後,劉文婷在洛陽市老城區培智學校任職。從事特殊教育26年來,從音樂教師、特長技能及生活輔導教師到校長,劉文婷堅持學習反思、勤奮敬業、拼搏創新,以拳拳愛心和不懈的追求,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殘疾人教育事業。

刻苦鑽研,為智障兒童點燃夢想

工作以來,劉文婷一直擔任智障兒童音樂教學工作。在二十多年的教學中,她從沒有放棄過對智障音樂教學的探索與追求,她深切地感受到智障兒童雖然思維遲鈍、身心殘障,但智障兒童依然保持着對音樂、對美的要求與渴望。在音樂教學中,劉文婷潛心鑽研教材,靈活運用教法,不斷改革創新,善於巧妙設計運用啟發式、愉快式教學方法,寓教於樂。她採用最多的是遊戲法,遊戲活動能使智障兒童在聽聽、唱唱、動動、玩玩中增強節奏感,培養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技能,促進動作的協調性,獲得愉快情緒。她發表的教學論文《蒙台梭利活動教育法在智障兒童音樂教學中的初步嘗試》便是對遊戲法的探索。她多次在河南省、洛陽市特殊教育優質課比賽、教學論文大賽、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三次被評為洛陽市教育系統業務標兵;兩次被評為洛陽市中小學特級名師、河南省音樂骨幹教師。

多年來,劉文婷在搞好音樂教學的同時,對智障孩子的社會生活實踐能力和音樂特長的培養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她在擔任校少先隊輔導員和副校長的15年來,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我是小廚師”“生活技能大比拼”“學雷鋒,我也行”等德育生活實踐活動,教育他們樹立自強不息、頑強生活的信心,掌握自我生存、獨立生活的技能。主動與家長溝通,做好家校合作,指導家長參與智障兒童的康復訓練、社會實踐活動及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來,劉文婷一直注重智障兒童音樂、藝術潛能的開發和培養,堅持不懈地組織音樂、電子琴、舞蹈、架子鼓、繪畫興趣小組的訓練,輔導他們參加“牡丹文化藝術節”“市慶六一電視晚會”“特殊兒童書畫展”“中韓殘疾人藝術交流”各種文娛活動與演出比賽。她曾於1997年帶領學校舞蹈隊代表中國內地赴香港參加“智障人士舞蹈大賽”,並榮獲季軍;她編排輔導的舞蹈、電子琴獨奏、架子鼓演奏多次在河南省殘疾人文藝匯演中獲得一、二等獎,在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中獲啟智獎、創作獎和輔導獎。

 特色教學,豐富智障兒童生活

2008年,劉文婷擔任了老城區培智學校校長職務,為優化教學環境、改善辦學條件,她帶領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員工發揚艱苦創業、團結創新的工作作風,並多方奔走,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援助,幾年來,爭取到電腦、電視、空調、洗衣機、架子鼓等教學、生活設備設施各項捐贈價值20萬元,大大改善了學校環境和學生、教師教學生活條件。在管理崗位上盡職盡責的同時,她還擔任着音樂教學工作和特色興趣訓練教學。2009年,學校根據學生的智障程度和自身特點,開設音樂、體育、美術、電腦、生活技能等特長訓練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軍鼓、架子鼓、繪畫、手工製作、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技能訓練,並組織智障學生參加各類文藝匯演、特奧運動、公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其中特奧運動在學校開展得有聲有色,先後培養了30多名特奧運動員,獲得國家級和世界級金、銀、銅牌70餘枚,多次受到各級領導、新聞媒體、家長和社會各界的讚揚和關注。尤其是近幾年,乒乓球項目在2011雅典世界特奧運動會和2013、2015、2016全國特奧會中奪得金牌20餘枚,3名運動員被評為全國優秀特奧運動員,學校獲得特奧體育道德風尚獎,被評為全國特奧工作先進單位。

因在特教行業中成績突出,有獨特的辦學經驗,並深受家長和社會的認可,2012年,洛陽市殘聯依託該校建立了洛陽市“陽光家園”啟智服務中心,對社區和留守家庭的成人智障學員進行職業技能和生活實踐的培訓。在劉文婷的傾心幫助和管理下,服務中心開設了國畫、美工製作和軟陶工藝特色培訓課程,聘請了專業指導教師。服務中心的成立為殘疾人家庭和社區分憂解難。經過孩子們幾年的刻苦學習,有多幅國畫作品已經代表學校作為禮物贈送給了張麗莉老師和友好單位,這些特殊的作品讓社會各界人士驚歎不已。

愛心教育,開啟智障兒童心靈

智障兒童是一個不幸的羣體,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上有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障礙。劉文婷同志堅持把愛心、耐心、細心、信心、恆心“五心”相結合,把責任和關愛融入到每天工作的點點滴滴。教孩子發音、説話,教孩子握筆、寫字,教孩子走路、上下樓梯,教孩子唱歌、跳舞;教會孩子們洗衣、疊被、繫鞋帶,為孩子換洗尿濕的衣褲、牀單;幫孩子修指甲、理髮、擦鼻涕,給困難的學生捐衣送被。她無怨無悔地把青春年華獻給了這些殘疾孩子。

劉文婷特還別注重智障兒童的品德與生活教育,並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懷和愛心教育開啟智障兒童的心靈,幫助他們迴歸社會。

25年來,她教過的幾百名學生中,有五十餘人已在酒店、餐館、工廠、社區等地就業,自食其力、堅強生活。劉文婷用自己特殊的教育經歷講述着與智障兒童一起成長的故事,她撰寫的《做一名幸福的特教教師》《帶着幸福,為智障孩子的明天領航》等師德論文多次獲省市一等獎。她積極參加師德演講比賽,並先後獲得市級、省級、全國一等獎,還多次被選為洛陽市、河南省師德報告團成員,在省、市各地進行師德教育巡迴報告五十餘場次,在省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

2013年,劉文婷被河南省推薦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參加全國宣傳評選活動,並作為“張麗莉”式優秀教師代表,參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學習‘張麗莉’,做人民滿意教師”師德系列專訪活動。她和這羣智障孩子的故事感動着所有人,讓社會各界對特教事業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讓更多的人瞭解了這個不幸的羣體和特教工作者的艱辛和奉獻。

由於成績突出,劉文婷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師德標兵”“河南省特殊教育先進個人”“洛陽市特級名師”等榮譽稱號;2015年,劉文婷榮獲首屆“河南最美教師”“河南好人”“最美洛陽人十佳人物”榮譽稱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mingrengushi/7wwx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