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歷史典故(精選5篇)

歷史典故(精選5篇)

歷史典故》以中國古典文學、神話中的典故為內容。既有三國故事“甘露寺”、“華容道”,也有神話傳説“八”、“天河仙牛”、既有成語故事“聞雞起舞”、“三元及第”,也有表現民族英雄薛仁貴、岳飛精神的“徵東圖”、“忠賢圖”,傳達了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之魅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典故(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歷史典故(精選5篇)

歷史典故 篇1

原句為“敢在下風”。《左傳·僖公十五年》中記載,春秋時期,晉獻公死後,秦穆公將晉公子夷吾送回國做了國君,即晉惠公。晉惠公以前曾答應過秦穆公,要把黃河環曲南面的五座城池送給秦國。

但晉惠公執政後卻沒有遵守諾言。晉國發生饑荒時,秦穆公曾送糧食給晉國,可後來秦國發生饑荒時,晉惠公卻關閉了兩國的糧食貿易市場。

秦穆公決定攻打晉國,面對強大的秦軍,剛愎自用的晉惠公反而主動下戰書。開戰之時,本就對這場自取滅亡之戰極度不滿的晉國大臣們不但袖手旁觀,而後又處處解救秦穆公於危難之時,直到秦軍俘虜了晉惠公。獲勝的秦穆公表示不殺晉侯。

晉國大臣們紛紛叩頭下拜説:“賢君腳踏后土,頭頂皇天,皇天后土都聽到你的話,我們也敢於在下風頭證實聽到你在上風頭的講話呀。”“敢在下風”日後便演變為“甘拜下風”。

歷史典故 篇2

語出《東漢·晁錯傳》。劉啟繼位稱作漢景帝后,經常聽從“智囊”晁錯的意見。晁錯主張中央集權,鞏固邊防,重農粟的政策,並在一篇奏章中具體提出鼓勵將士保衞邊疆,能打勝仗或堅守不退的就升級,攻破敵人城池或陣地的就獎賞,這樣才能使將士們“冒着敵人的'利箭和石炮,甘願奔向滾湯烈火,奮不顧身去拼命”。原句中的“赴湯火”日後漸擴充、演化為“赴湯蹈火”。

歷史典故 篇3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高祖李淵次子傳説李世民四歲時,一書生見到天他説:"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及冠,必能濟世安民。"書生去後,就採其語,名世民。

公元629年至649年在位,隋末,勸其父起兵反隋,年十八歲舉義兵。高祖得天下,皆其功。李淵稱帝時,封他為秦王。天子齊王多次與謀殺他,終不成。李世民曾鎮壓竇建德,劉黑闥等農民起義軍,消滅王世充等割據勢力。

武德九年(626年),發動玄武門政變,得為太子,續帝位。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度,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考核;又修《氏族志》,發展科舉制度。他常以"亡隋為戒",較能任賢,納諫。當時社會經濟有所恢復,被舊官吏譽為"貞觀之治"。

貞觀四年(630年),擊敗東突厥,被鐵勒等族尊為天可汗。還曾發展西域的交通,促進貿易和文化交流。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交給吐蕃王松贊干布,促進了藏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漢藏兩組的親密友誼。其後連年用兵,營建宮室,賦役荷重,加深了階級矛盾。太宗功德兼隆,從善如流,被譽為聖君。太宗繼位後,以魏徵為柬議大夫,前後陳諫兩百餘事。

魏徵勇於犯顏苦諫,不畏生死,不怕丟官,曾提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每次勸太宗以亡隋為鑑,認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必須"居安思危,無為而治,薄賦斂,輕租税"。太宗對魏徵也非常的信任,尊重。太宗曾愛一佳鷂,正在興趣很濃地逗玩,看見魏徵來,馬上藏於懷中。魏徵奏事時間長,要悶死在太宗懷中。

歷史典故 篇4

據説,左宗棠很喜歡下圍棋,而且,還是個中高手,其屬僚皆非其對手。

有一次,左宗棠微服出巡,看見有一茅舍,橫樑上掛着匾額「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不服,入內與茅舍主人連弈三盤。

主人三盤皆輸,左宗棠笑道:「你可以將此匾額卸下了!」。

隨後,左宗棠自信滿滿,興高采烈的走了。

過沒多久,左宗棠班師回朝,又路過此處,左宗棠又好奇的找到這間茅舍,赫然仍見「天下第一棋手」之匾額仍未拆下,左宗棠又入內,與主人再下了三盤。

這次,左宗棠三盤皆輸。

左宗棠大感訝異,問茅舍主人何故?

主人答:「上回,您有任務在身,要率兵打仗,我不能挫您的鋭氣,

現今,您已得勝歸來,我當然全力以赴,當仁不讓啦」......

世間真正的高手,是能勝,而不一定要勝,有謙讓別人的胸襟;能贏,而不一定要贏,有善解人意的意願。

歷史典故 篇5

《拾遺記》中記載,姜太公隱居時,家境窘困。妻子馬氏不願與他共同生活,任憑姜太公如何挽留卻兀自離去。

後來,姜太后在周文王的重用下,聯合各路諸侯攻滅商朝,建起了西周王朝,馬氏見其登臨高位執掌重權,請求重新恢復夫妻關係。

姜太公令人將壺中水全部倒在地下,而後讓馬氏收起,馬氏急忙趴地取水卻只能收到星點泥漿,姜太公此時冷冷説道:“你已離我而去就不能複合,好比這倒在地上的水再難收回。”《漢書·朱買臣傳》也記載了朱買臣與其妻的類似故事。

標籤: 精選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lishidiangu/pnymd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