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孝義人必知的歷史典故

孝義人必知的歷史典故

雖歷經兩千餘年,我們從歷史的印記中仍能夠感悟到民族融合在孝義所上演的那波瀾壯闊的一幕,並由此而造就了孝義人果斷、直率、英勇、豪邁的'情懷和渴望和諧以及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孝義人必知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孝義人必知的歷史典故

割股奉親

鄭興,隋朝孝義人祖居汾州永安縣永安堡(今大孝堡鄉大孝村)。鄭興自小有志向,為人忠厚,孝敬父母。家境雖寒,但勤於稼穡,以此奉養父母。父亡後,鄭興數日水漿不服,為父守墓三年。母親又久病不愈,他常服侍於牀前,衣不解帶,足不失履,和衣而卧。母親氣血虛弱,五臟紊亂,需食新鮮鹿肉調理,以補瘦弱,益氣力,強五臟。但當地無鹿肉,鄭興突發奇想,以自己的肉代替鹿肉,便割自己的股肉為母親煮食,其母果然病體痊癒。時隰周州尉房玄齡聽到此事後説:“割股奉親乃世之奇事!”併為該村掛匾“孝悌賢鄉”。唐貞觀元年(627),因鄭興孝行聞於朝,唐太宗下旨,將“永安縣”賜名為“孝義縣”,之後,境內廣盛鄭興遺風。

義虎救樵夫

清乾隆截《孝義縣誌》記:“古之孝義,林茂草豐。西山有虎,其掌著木刺。一老憔夫聞其鳴,察其狀,冒險為其拔除。虎感其德,遂日捕食物以贈。樵夫去世,其虎為之守墓三年,眾人稱之為義虎”。

仁義巷

明朝兵部尚書霍冀和睦鄰里,輕財重義,為解決家庭與鄰里地基爭執,特寄書信於家中“千里捎書僅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還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霍家見信後主動讓出地基三尺,鄰居深受感動,也讓出地基三尺。這兩家所讓出的地基便形成一條街巷,後來取名“仁義巷”。

假虞滅虢——大虢城

春秋時期,晉獻公為拓展疆土,積極擴軍,決定南下攻打虢國,但虞國緊鄰虢國北境,是晉攻虢的必經之途。晉獻公害怕二國聯合抗晉,遂採用大夫荀息各個擊破之計,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機滅虢。

周惠王十九年,晉獻公派荀息攜帶美女、珍貴馬匹等貴重禮品,獻給虞公,請求借道攻虢。虞國大臣宮之奇用“輔車相依,脣亡齒寒”的道理,説明虢、虞地理相連,利害攸關,勸虞公絕不能答應借道。但虞公貪利,認為晉、虞是同宗,不會相欺,又被荀息花言巧語所迷惑,拒不聽勸,不但應允借道,還自願作攻虢先鋒。之後,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又乘虞不備,發動突然襲擊,俘獲虞公,滅了虞國。

晉滅虢後,晉獻公深怕虢國人復仇,伺機反攻,於是派大將裏克把虢國貴族遷往千里之外的孝義城北八里一帶。虢國遺民為紀念自己的國家,將其遷駐地取名為“大虢城”,直沿至今。

標籤: 孝義 人必知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lishidiangu/32dj3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