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想當然歷史典故

想當然歷史典故

公元203年,曹操同兒子曹丕率軍攻佔袁紹的老巢鄴城,18歲的曹丕見23歲的袁熙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強佔為夫人。孔融知道後就寫信給曹操,編造出當年周武王把商紂王的寵妃妲己賞給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説他根據現在推想過去的。

想當然歷史典故

成語的本來含義:"想當然"一詞按照《辭源》的解釋:"憑主觀以為如此",顯然帶有明顯的貶義。今天我們常講:"辦事情要根據實際情況,不可以想當然。""想當然"幾乎等同於不切實際甚至是妄想了。但"想當然"的本意其實並非如此。

據《後漢書·孔融傳》記載:公元203年,曹操同兒子曹丕率軍攻佔袁紹的老巢鄴城,結果俘獲了袁熙的妻子甄氏,甄氏貌美,曹丕就強佔甄氏。事情鬧得輿情譁然,孔融得知此事後寫信給曹操:"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以示諷喻。曹操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卻不知道這個典故的由來,於是特意問孔融,孔融則説:"以今度之,想當然耳。"這便是"想當然"的由來。曹操明白了孔融的真實用意,心裏自然不快,以後藉口殺孔融,或多或少與這想當然有些干係。

孔融想當然惹下了麻煩,後世則又有一位大學問家照葫蘆畫瓢來了個山寨版的想當然。據《石林燕語》卷八:"蘇子瞻自在場屋,筆力豪騁,不能屈折於作賦。省試時,歐陽文忠公鋭意欲革文弊,初未之識。梅聖俞作考官,得其《刑賞忠厚之至論》,以為似孟子。然中引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事不見所據,亟以示文忠,大喜。往取其賦,則已為他考官所落矣,即擢第二。及放榜,聖俞終以前所引為疑,遂以問之。子瞻徐曰:想當然耳,何必須要有出處?聖俞大駭,然人已無不服其雄俊。"這則故事在宋代有多部筆記記載,可見當時傳為美談。蘇東坡想當然的做法不但沒有惹禍,反而高中了科舉,運氣比孔融好得太多了。

看了上面兩個最著名的關於"想當然"的'來歷,我們可以看出,所謂"想當然"其實是一種假借古人編造故事用來為己所用的一種手法,這種手法有兩個要點:"想"即是假想、設想;"當然"也就是按照情理推測存在某種必然。也就是説,故事雖然是編造的,但必須符合人物的個性特徵和歷史背景,是很有講究的,與一般的胡編亂造大有區別,想編出這樣的故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此看來,"想當然"其實並非完全沒有依據,恰恰是很有依據。與今天我們所批評的"想當然"其實還是有較大的區別的。

這種"想當然"的敍述手法嚴格地説類似於寓言,假借古人尤其是名人編一個故事用來説明一定的道理是典型的寓言手法,按照這樣的標準,其實很多寓言都是"想當然"的,比如《列子》中的兩小兒辯日的故事顯然也是典型的"想當然"了。

標籤: 歷史 想當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lishidiangu/0kr3v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