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一些成語的小故事

一些成語的小故事

成語:買櫝還珠

一些成語的小故事

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釋: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裏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瞭價錢後,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裏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百發百中的成語故事

百發百中的故事:

成語:百發百中

拼音: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釋: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語故事:

這故事記載在“史記”這本書中。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對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養由基。

養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夠在一百步遠的距離,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寬度的柳葉,同時,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葉,他都能夠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沒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誇讚他的箭法,有的人説“百步穿楊”,也有的人説“百發百中”,都是用來形容他射箭的`絕技。它的意思是在稱讚別人做事要有絕對的把握,有時分析事情,對將來的發展也一如所料。

雖然現代的人們,已經很少人再對射箭會發生興趣,但是“百發百中”這句成語,可以用在不只是箭術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歡玩的人,他的射擊技術很高明,他拔出,並不需要花時間瞄準,就可以在射程的距離內準確的命中目標,這樣,我們就可以説這個人的射擊術“百發百中”。

又譬如説某人對事物的發展,因為觀察很仔細,並且瞭解它的規律,推斷很正確,我們這個時候,也可以説他是“百發百中”。

百川歸海的故事:

成語:百川歸海

拼音:bǎi chuān guī hǎi

解釋:川:江河。許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勢所趨或眾望所歸。也比喻許多分散的事物彙集到一個地方。

成語故事:

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襲父封為淮南王。他愛好讀書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賓客和懂得天文、醫學、歷算、占卜等數千人,集體編寫了一部數十萬字的書《鴻烈》,也稱《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論訓》,講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些情況,它的基本觀點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裏和水旁邊,衣着非常簡陋,生活十分艱苦。

後來出了聖人,他們帶領人們建造宮室,這樣人們才從山洞裏走出來,住進了可以躲避風雨寒暑的房子。聖人又教人們製造農具和兵器,用來耕作和捕殺猛獸,使人們的生活比過去有了保障。

後來,聖人又制禮作樂,訂出各種各樣的規矩,使人們有了禮節和約束。由此可見,社會是不斷髮展的,人們不是老是用一個方式生活。所以對古時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適合使用,就應該廢除;而對於現在的,如果適合使用,就應該發揚。

以上的一切都説明像千百條來自不同源頭的江河,但最後都會歸流入大海一樣,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會,過更美好的生活。

百尺竿頭的成語典故:

成語:百尺竿頭

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

解釋:桅杆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招賢大師》,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這位太師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

一天,招賢大師應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前來聽講的僧人很多,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內除了大師的聲音外,一片寂靜。

招賢大師講經完畢後,一名僧人站立起來,問他行了一個禮,然後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作答起來。

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於是兩人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

聽講的人發現,他倆談論的是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容。為了説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並不算高,尚需更進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峯。

百尺竿頭這則成語也稱百丈竿頭。

百步穿楊的成語典故

成語:百步穿楊

拼音:bǎi bù chuān yáng

解釋:在一百步遠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成語故事:

《戰國策·西周策》:楚國有個叫養由基的人,他的箭術非常高明,即使離開柳樹一百步射它的葉子,也百發百中,在旁的人看見了皆齊聲喝采。

白雲親舍的成語故事:

成語:白雲親舍

拼音:bái yún qīn shè

解釋:親: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話。

成語故事:

狄仁傑是唐朝幷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輕時曾做過幷州法曹參軍。

當時他的父母遠在河陽(今河南孟縣),一次,狄仁傑外出辦事登上太行山,由於思鄉情切,不由向河陽方向遠眺,只見一片白雲在天上孤零零地飄浮。

狄仁傑指着那片白雲對隨行的人員説:“吾親舍其下。”意思是,他的雙親就往在那片白雲下面。他悵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雲散雲才離開。

公元700年9月,鍬仁杰病逝,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聞訊,非常悲痛,流着眼淚説:“朝堂空矣!”傳説,狄仁傑死後葬於邯鄲磁縣狄仁村,墓冢尚在。“白雲親舍”,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

標籤: 成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pnvo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