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三寸不爛之舌的成語故事

三寸不爛之舌的成語故事

導語:三寸不爛之舌比喻嘴巴能説會道口才好,善於應付他人的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閲與借鑑,謝謝。

三寸不爛之舌的成語故事

 【漢字書寫】:三寸不爛之舌

 【漢語注音】: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成語語法】:偏正式;作賓語;中性成語;比喻嘴巴能説會道口才好,善於應付他人的嘴。可活用作“三寸之舌”。

【三寸不爛之舌的意思】:舌:指口才;形容一個人的口才非才好,能言善辯。

 【三寸不爛之舌的近義詞】:巧舌如簧、伶牙俐齒、口若懸河、三寸之舌;

【三寸不爛之舌的反義詞】:笨嘴拙舌、拙口鈍腮;

【三寸不爛之舌的故事】

戰國時期,秦軍了部隊把趙國都城邯鄲層層包圍了起來,當時的形勢對趙國來説顯得十分不利。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帶着他的二十位門客急匆匆地趕到了楚國,希望楚國能夠出兵援助趙國度過這個難關。起初楚國並不同意出兵,後來平原君有一位門客毛遂自薦去勸諫楚王。由於毛遂對局勢的分析非常透徹,又能説會道,他把出兵援趙對楚國的利與弊解説得頭頭是道,最後終於説動了楚王,雙方正式簽訂了結盟誓約。這樣的結果讓平原君異常高興,他對平日裏默默無聞的毛遂稱讚有加。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記載平原君所説的話:“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三寸不爛之舌例句】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老兒放心,憑着我三寸不爛之舌,見了伍員,不怕他不來。”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小生必須自去那裏,憑三寸不爛之舌,説他們入夥。”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亮借一帆風,直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説南北兩軍互相吞併。”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三:“他準備拿出渾身的本事,憑他三寸不爛之舌要挽回這個不妙的局勢。”

【三寸不爛之舌造句

她夫妻二人從單位停薪留職出來同甘共苦闖天下,能夠成功都是憑藉那三寸不爛之舌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一年一度學校舉行的辯論會上,同學們爭先恐後地用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從容不迫地應對着對方辯友提出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lj4m7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