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超簡短的成語故事

超簡短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文的內容是超簡短的成語故事。請慢慢欣賞吧。

超簡短的成語故事

超簡短的成語故事

1、滄海桑田

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從前仙人王遠和麻姑,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王遠一行很快就到蔡經家,但沒見到麻姑的到來,就派使者去請.麻姑到來説她奉命去巡視蓬萊,已經三次見到東海變成桑田,現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遠説那裏又要揚起塵土來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規格,方式.不侷限於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3、瞭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對事物瞭解得非常清楚,象把東西放在手掌裏給人家看一樣.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廟,在廟裏按始祖的等級依次排列設置靈位,每逢有大的行動、節日,帝王們就進廟祭祖,稱為“囉”禮.很多人對囉禮不理解,向孔子請教.孔子認為魯國的宗廟違背了周禮,他避而不談,指着手掌説:“知道囉禮的人治國就瞭如指掌

4、長風破浪

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南朝宋國著名將領宗愨從小就有雄心壯志,喜歡舞槍弄劍,他的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回答説:“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後來他帶兵攻打林邑國,運用計謀取勝,被封為左衞將軍

5、拔苗助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裏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裏,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説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裏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葉障目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個書呆子從古書上讀到“蟬翳葉”的故事,信以為真,就四處尋找,把蟬躲藏處的樹葉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臉作試驗,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妻子氣憤説看不見.他就拿這片樹葉去街上行竊,被抓後説:“我一葉障目,你們能看見嗎?”

7、千呼萬喚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詩歌為民請命,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因此被貶到江州做司馬.他來到潯陽江邊與即將離別的朋友送行,風吹着蘆葦傳來陣陣淒涼.他們上船喝起了酒來,江面上載來一陣琵琶聲.他們驅船靠近,千呼萬喚才見到那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車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車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從前有一個樵夫在山上打柴,聽到救火聲就跑去救火.後來他的柴車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邊有一個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邊去裝水來救火,但火勢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無濟於事,一整車柴全部被燒燬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莊子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顧茅廬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劉備和關羽、張飛親自到卧龍岡拜見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第三次終於見到諸葛亮,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11、以一當十

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

公元506年,孫武率三萬精兵攻打楚國,消滅20多萬楚軍,創造一個以一當十的戰例

12、道聽途説

路上聽來的、路上載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古時學者艾子的鄰居毛空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經常把外邊聽到的事情加以誇大説給艾子聽.一次他説:“一隻鴨子一次下了100個蛋.”艾子不信,他又説天上掉下一塊二十丈長十丈寬的大肉,而且還信誓旦旦地説他親耳聽來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潔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詩人王昌齡官場屢屢失意,觸犯了權貴豪門,一再被貶,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純潔,決心不與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樓送辛漸》詩中流露出這樣的情感:“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4、按圖索驥

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春秋時期相馬專家孫陽(伯樂)根據自己的相馬經驗寫了《相馬經》,他的兒子很想把相馬的絕技學到手,熟讀《相馬經》,根據經書上的標準選出的“千里馬”——一隻癩蛤蟆回家向其父報喜,伯樂看後哭笑不得

15、氣壯山河

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

北宋時期,趙鼎21歲中進士受到宰相吳敏的賞識,調到都城開封任職.金兵南下,宋欽宗驚慌失措,趙鼎主張抗金到底,可是宋欽宗不予理睬.北宋滅亡後,趙鼎仍然堅持抗金,秦檜迫害他,他只好寫下:身騎箕,尾歸天上,氣壯山河壯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

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動戰爭,結果被打敗.原因是不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

17、雞犬不寧

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做司馬,他目睹了民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慘局面,寫了一篇《捕蛇者説》.該散文描述一個捕蛇者寧願冒着生命危險捕蛇,也不願種地,因為貪官污吏們搞得當地雞犬不寧

18、力不從心

心裏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東漢時期,班超為平定匈奴作亂,70多歲還在西域作戰,他身體日漸衰弱,上書漢和帝要求回中原養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書奏請説班超老了,再有戰事就力不從心了,漢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摺,不斷地點頭,於是下詔讓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齊威王當上國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喜歡聽別人彈琴.鄒忌攜琴前去拜見齊威王,就是光説不彈,並把不彈琴的道理與治國聯繫起來,使齊威王明白治國的道理,齊威王任命鄒忌為相國.鄒忌以自身形象影響齊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誨人不倦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新鄭之病,他們不得不在當地住了幾月,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幹農活.孔子心裏不高興,一反誨人不倦的習慣,承認不如老農.樊遲只好向當地農民請教,終於種出了葫蘆、扁豆等

21.不名一錢

名:佔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漢文帝劉恆的寵臣鄧通,很會溜鬚拍馬,深得文帝的信任.文帝賞賜一座銅山給鄧通,允許他隨意鑄錢.漢景帝劉啟即位後,十分討厭鄧通的為人,沒收了他的一切,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乞丐

22、開卷有益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讀書總有好處.

趙匡義喜歡閲讀文學及歷史書籍,他命令李昉等編撰一千多卷的《太平御覽》,並規定自己每天必須閲讀三卷.有時因為政務繁忙而沒讀,第二天必須補讀.手下勸他注意身體,他説:“開卷有益,我還不覺得勞累.”

23、門庭若市

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場一樣.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戰國時齊國官員鄒忌見齊威王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他以自己的外貌打比方,妻子偏愛,妾懼怕,客人求他,都説他比徐公貌美.齊威王認為鄒忌的話很有道理,就下令在全國範圍內納諫,對有益的建議進行獎勵,威王的宮院門庭若市

24、鴻鵠之志

鴻鵠:天鵝,比喻志向遠大的人;志:志向.比喻遠大志向.

秦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陽城僱農陳勝在勞作休息時説:“各位兄弟,將來富貴了不能相互忘記.”其他僱農笑他無知.陳勝歎氣道:“燕子與麻雀是不可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的.”

25、不一而足

足:充足.指同類的事物不只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

元朝時期,樂善好施的施濟資助桂富五300兩銀子,讓他贖回妻子與孩子,同時給他十畝田地.桂富五在地裏挖出1500兩銀子偷偷到紹興過好日子.施濟去世後家道衰落.好友支德要施還母子去找那個不一而足的桂富五.可他對過去的恩人後代置之不理

26、標新立異

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東晉時期佛學家支道林對《莊子》很有研究,向秀與郭象曾經為《莊子》作注.《莊子》第一篇文章《逍遙遊》是最難了,支道林談到《逍遙遊》説出一種標新立異的觀點,遠遠超出郭象他們的認識為大家所接受並流傳下來

27、畫地為牢

相傳上古時,於地上畫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懲罰.後用以指限制在一定範圍內.

西漢時期,李陵戰敗投降了匈奴,漢武帝十分生氣.司馬遷則認為李陵曾經殺得匈奴人連救死扶傷都來不及,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漢武帝對司馬遷施行“腐刑”.司馬遷雖然畫地為牢,身陷囹圄,但他艱苦頑強地完成《史記》

28、人傑地靈

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王勃因為他的《檄英王雞》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親路經洪州,恰逢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大宴賓客,吟詩作樂,王勃即興作《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29、亡羊補牢

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莊辛趕出楚國.五個月趁機征伐,很快佔領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説:“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30、一字之師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唐朝江陵龍興寺齊己和尚作《早梅》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他請袁州鄭谷修改.鄭谷建議為體現早春將“數枝”改為“一枝”,齊己覺得十分在理,就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之師”

標籤: 簡短 成語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kyld2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