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守株待兔的故事

守株待兔的故事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守株待兔的故事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守株待兔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故事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蹟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樹根,等着奇蹟的出現。

故事二

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裏勞動。

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裏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裏的一截樹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説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裏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他幹一會兒就朝草叢裏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同時農田裏的苗因無人照料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講的是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主要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穫,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小朋友們,明白了嗎?

標籤: 守株待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9nroz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