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矢在弦上

成語故事:矢在弦上

導語:成語故事:矢在弦上你聽過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閲讀這個成語的`故事吧!歡迎大家閲讀!

成語故事:矢在弦上

成語故事:矢在弦上

【注音】shǐ zài xián shàng

成語。表義: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做或話已經到了不得不説的時候,也形容事態緊張,一觸即發。袁紹命陳琳作討曹檄文,陳琳領命援筆立就。文章暢快淋漓,結構文辭氣勢無不精彩;曹操於許都正患頭風,覽檄毛骨悚然,一身冷汗,頭風立愈。後冀州城破,陳琳被捉見操,操問:"汝前為本初作檄,但罪狀孤可也;何乃辱及祖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左右勸操殺之;操憐其才,乃赦之,命為從事。

這個成語出自《太平御覽》。

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很有才華,寫得一手好文章,原是東漢末年北方軍閥袁紹的書記官,曾為袁紹寫過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為袁紹檄(xí)豫州》。檄文歷數曹操罪狀,辱罵曹操祖宗三代。在曹敗袁而陳琳已歸順曹後,曹操問陳琳原來為何如此辱罵自己。

陳琳回答:“那時為形勢所迫,不得已,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愛才,看到陳琳把問題講清楚了,並承認了錯誤,就既往不咎並委以官職。“箭在弦上”比喻形勢十分緊迫,已經到了不能不做的地步。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袁紹為了攻打曹操,讓陳琳寫一篇《為袁紹檄豫州》的檄文,列舉曹操的罪狀,大罵曹操祖宗三代。袁紹官渡之戰敗給曹操,陳琳也趁機投靠曹操。曹操問陳琳為什麼寫那篇檄文,陳琳説那時箭在弦上被袁紹所逼而寫。

【典故】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注引《魏志》

【釋義】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採取某種行動。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情況危急

【相近詞】箭在弦上、矢在弦上,不得不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7ylr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