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兩百字成語故事大全

兩百字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對於我們深入瞭解成語是很有幫助的,下面就由小編為你介紹一些成語故事大全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兩百字成語故事大全

1、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髮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裏。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説:“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着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2、口若懸河

晉朝時期,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後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説,並且對他們的學説有深刻的理解。

過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中做了黃門待郎。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麼事情都能説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説:“聽郭象説話,就好象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而後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於説話,一旦説起話來就橡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

3、口蜜腹劍

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餡媚奉承的本領。他竭力遷就玄宗,並且採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嬪妃以及心腹太監,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裏盡説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説:“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採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李適之以為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採,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説:“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麼可以隨便開採呢?別人勸您開採,恐怕是不懷好意;我幾次想把這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  玄宗被他這番話所打動,認為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將他疏遠了。就這樣,李林甫憑藉這套特殊“本領”,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後來,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鑑》時評價李林甫,指出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這是很符合實際的 。

4、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有一隻青蛙長年住在一口枯井裏。它對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滿意極了,一有機會就要當眾吹噓一番。有一天,它吃飽了飯,蹲在井欄上正閒得無聊,忽然看見不遠處有一隻大海鼈在散步。青蛙趕緊扯開嗓門喊了起來:“喂,海鼈兄,請過來,快請過來!”海鼈爬到枯井旁邊。青蛙立刻打開了話匣子:“今天算你運氣了,我讓你開開眼界,參觀一下我的居室。那簡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從來也沒有見過這樣寬敞的住所吧?”海鼈探頭往井裏瞅瞅,只見淺淺的井底積了一汪長滿綠苔的泥水,還聞到一股撲鼻的臭味。海鼈皺了皺眉頭,趕緊縮回了腦袋。青蛙根本沒有注意海鼈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繼續吹噓:“住在這兒,我舒服極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欄上乘涼;深夜可以鑽到井壁的窟窿裏睡覺;泡在水裏,讓水浸着兩腋,托住面頰,可以游泳;跳到泥裏,讓泥蓋沒腳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滾。那些小蟲子、螃蟹、蝌蚪什麼的,哪一個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兒四濺,越説越得意:“瞧,這一坑水,這一口井,都屬我一個人所有,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樣的樂趣可以算到頂了吧。海鼈兄,你不想進去觀光觀光嗎?”海鼈感到盛情難卻,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還沒能全部伸進去,右腿的膝蓋就被井欄卡住了。海鼈慢慢地退了回來,問青蛙:“你聽説過大海沒有?”青蛙搖擺頭。海鼈説:“大海水天茫茫,無邊無際。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遼闊,用萬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傳説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國君的時候,十年九澇,海水沒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湯統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見減少。海是這樣大,以至時間的長短、旱澇的變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發生明顯的變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這一眼枯井、一坑淺水來,哪一個天地更開闊,哪一個樂趣更大呢?”青蛙聽傻了,鼓着眼睛,半天也合不攏嘴。

5、精衞填海

夏朝以前,國家還沒有形成,那時候的帝王,遠不如後來帝王那麼闊氣,享有許多特權;而是純粹的人民公僕,只有盡義務的份兒。帝王的子女也沒有什麼太子,公主之類的特殊稱呼,身份也尊貴不起來,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樣。

炎帝有個女兒,名叫精衞,性格開朗活潑,喜歡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

精衞走過去,指着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太不知羞恥,欺負小孩子算什麼本事,有力氣,去打虎打熊,人們會説你是英雄。”

大孩子見精衞是個小姑娘,生得單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他從小孩背上跳下來,走到精衞面前説:“我是海龍王的兒子,你是什麼人?竟敢來管我!”

精衞説:“龍王的兒子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後你少到陸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掛到樹上曬乾。”

龍王的兒子説:“我先讓你知道知道我的厲害,往後少管小爺的閒事。”説着動手就打。精衞從小跟着父親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小,見對方蠻橫無禮,並不示弱,閃身躲開對方的拳頭,飛起一腿,將龍王的兒子踢個嘴啃泥。  龍王的兒子站起來,不肯服輸,揮拳又打,被精衞當胸一拳,打個昂面朝天。

龍王的兒子見打不過精衞,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過些天,精衞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開心,剛巧讓龍王的兒子發現了。他游過來,對精衞説:哪天在陸地上讓你撿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門前,趕快認個錯,不然我興風作浪淹死你。”

精衞倔強地説:“我沒錯,認什麼錯。”

龍王的兒子見精衞倔強,根本沒有服輸的意思,立即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精衞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

精衞死後,變成一隻紅爪白嘴的小鳥,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它用嘴銜來石頭與樹枝投向大海,併發出“精衞,精衞”的叫聲,像是在激勵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6、弄巧成拙

北宋的時侯,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一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託,畫一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後一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去他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一會,覺得還算滿意,便對弟子們説:“這幅畫的線條我已全部畫好,只剩下着色,你們須小心些,不要着錯了顏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來時,希望你們畫好。”

孫知微走後,弟子們圍住畫,反覆觀看老師用筆的技巧和總體構圖的高妙,互相交流了心得。

有人説:“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態多麼逼真,長髯飄灑,不怒而威。”

還有的説:“菩薩腳下的祥雲綜繞,真正的神姿仙態,讓人肅然起敬。”

其中有一個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時專門賣弄小聰明,喜歡譁眾取寵,只有他一個人裝模作樣地一言不發。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説話,莫非這幅畫有什麼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説:“水暖星君身邊的童子神態很傳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點東西。”

眾弟子説:“沒發現少什麼呀。”

童仁益説:“老師每次畫瓶子,總要在瓶中畫一枝鮮花,可這次卻沒有。也許是急於出門,來不及畫好,我們還是畫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説着,用心在瓶口畫了一枝豔麗的紅蓮花。

孫知微從朋友家回來,發現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蓮花,又氣又笑地説:“這是誰幹的蠢事,若僅僅是畫蛇添足倒還罷了,這簡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來降服水怪的鎮妖瓶,你們給添上蓮花,把寶瓶變成了普通裝花的瓶,豈不成了天大笑話。”説着,把畫撕個粉碎。眾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頭不語。

7、南柯一夢

隋末唐初的時候,有個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廣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樹影婆婆,晚風習習,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

淳于尊過生日的那天,親友都來祝壽,他一時高興。多貪了幾杯。夜晚,親友散盡,他一個人帶着幾分酒意坐在槐樹下歇涼,醉眼膝俄,不覺沉沉睡去。

夢中,他到了大槐安國,正趕上京城會試,他報名入場,三場結束,詩文寫得十分順手,發榜時,他高中了第一名。緊接着殿試,皇帝着浮於弊生得一表人才,舉止惆院,親筆點為頭名狀元,並把公主許配給他為妻,狀元公成了駙馬郎,一時成了京城的美談。

婚後,夫妻感情十分美滿。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內經常巡行各縣,使屬下各縣的縣令不敢胡作非為,很受當地百姓的稱讚。皇帝幾次想把淳于尊調回京城升遷,當地百姓聽説淳于太守離任,紛紛攔住馬頭,進行挽留。淳于尊為百姓的愛戴所感動,只好留下來,並上表向皇帝説明情況。皇帝欣賞淳于尊的政績,賞給他不少金銀珠寶,以示獎勵。有一年,敵兵入侵,大槐安國的將軍率軍迎敵,幾次都被敵兵打得潰不成軍。敗報傳到京城,皇帝震動,急忙召集文武羣臣商議對策。大臣們聽説前線軍事屢屢失利,敵兵逼近京城,兇猛異常,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無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樣子,非常生氣地説:“你們平田養尊處優,享盡榮華,朝中一旦有事,你們都成了沒嘴的葫蘆,膽小怯陣,一句話都不説,要你們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薦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讓淳于尊統率全國精鋭與敵軍決戰。

淳于尊接到聖旨,不敢耽擱,立即統兵出征。可憐的`他對兵法一無所知,與敵兵剛一接觸,立刻一敗塗地,手下兵馬被殺得丟盔解甲,東逃西散,淳于尊差點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職務,遣送回家。淳于尊氣得大叫一聲,從夢中驚醒,但見月上枝頭,繁星閃爍。此時他才知道,所謂南河郡,不過是槐樹最南邊的一枝樹幹罷了。

8、江郎才盡

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哦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説,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説;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説:“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説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9、紀昌學射

甘蠅是石時一個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開弓,野獸就要伏在地上,飛鳥就要掉下來。甘蠅的弟子飛衞曾向甘蠅學射箭,學成之後,比師父的本領還高。後來紀昌要拜飛衞為師學射箭。飛衞對紀昌説:“你先要練習不眨眼的本領,有了這個本領再跟我來學。”紀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織布的織機下,兩眼不眨地盯着踏板。一天、兩天……二年過後,紀昌終於練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於是去拜見他師父飛衞。飛衞説:“這還不行,還要學看的本領,要能把小的東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後再來找我”。紀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個蝨子,掛在窗口,每天都盯着它看。又是一天、兩天、三天……三年過去了,他竟然能把一個蝨子看得象車輪一樣大。再看其它物體,也都能把它們看大。紀昌拿來一張弓,搭上箭,向蝨子射去,箭正好從蝨子正中間穿過去,而掛蝨子的牛毛沒有斷。紀昌連忙去找飛衞,飛衞高興地説“你真正學到了射箭的真本領。”

成語讀後:學習一定要下苦功夫,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無味。

學習要把基礎打好,不要整天把時間用在學習的形式上,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部分難題上。真正的學問不是靠難題和形式主義能得到的。

10、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敍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説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裏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説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着老虎的鼻子説:‘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説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着去做了。

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着。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羣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裏,那也就是説,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標籤: 成語故事 兩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0qqr4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