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000字作文 >

精選有關愛國的的作文1000字3篇

精選有關愛國的的作文1000字3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愛國的的作文1000字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有關愛國的的作文1000字3篇

有關愛國的的作文1000字 篇1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的這首著名的詩,相信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它是古人對鄉愁的理解,是古人對久離家鄉的無奈與歎息。

其實不止這一首,古人對家鄉懷念的名詩名句是很多的:“陽光萬里道,不見一人歸。惟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客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等等。事實上,你一翻名詩集就會發現大多數名詩都是描寫故鄉與鄉愁的。鄉愁不用説,自然是飽含了思鄉情懷,顯示出詩人對家鄉之渴望,也有不能回鄉之無奈,詩人只能借歸雁、春花、寒梅寄寓自己對家鄉的深切愁思,使千年之後的我們讀來仍能深感作者的思鄉之苦。而詩人對家鄉風光的描寫卻往往帶着無限的喜悦與讚美,寫出了家鄉在詩人眼中的美好,更體現了詩人對家鄉之熱愛。

而現代人對家鄉、鄉愁的描寫似乎少了許多,現代散文詩歌寫鄉思的基本上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了。農民們進入城裏打工基本上不願再回去。我六歲從湖南來到北京,可現在連老家話都不會説了!年年回家被不認識的老鄉當外鄉人看待,被懷疑地問道:“你不是這兒人吧?”會不會是比唐朝詩人賀知章回鄉更大的悲哀呢?

也許不會,因為有些人把自己的家鄉已視之為糞土了!有一次,我坐公交車,聽到後排兩個人用流利的普通話聊天,有一個人竟説他也是湖南人!我頓覺十分親切。可另一個人問他:“湖南怎麼樣呀?”他竟答:“三個字:髒、亂、差!”接着把湖南的負面消息説了一個遍,並以一句:“幸好我到了北京。”作為結尾。我的心都涼了,同時我也很好奇:古人的鄉愁去哪兒了?對家鄉的熱愛去哪兒了?!

在強大的物質生活的感染下,我們的鄉情已經淡漠了,家鄉已不再是重要的精神支託,“哪裏有錢,哪裏就是我的家!”這樣的想法已經在許多人心裏生長了。所以,人們瘋狂地向大城市、國外發展,並在那裏紮根,不再想回故鄉,鄉愁也自然沒有了:“買張機票我兩小時就能回家,哪來的鄉愁?”對家鄉甚至國家的情感也自然消失了。

這時一件可怕的事情,它並不只在於我們會與先人的文化情感失去共鳴;更關鍵的是,它能消弱民族的凝聚力!屈原、燭之武、荊軻、李廣、霍去病、岳飛……他們都是民族的義士,為了國家的安危去與敵人勇敢地鬥爭,為國家而死。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愛國之士,中國才能夠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屹立至今的傳奇。而站在他們身後支持他們,給他們以勇氣和動力的正是對家鄉的熱愛、對民族的熱愛、對國家的熱愛——都緣自於那小小的鄉愁。

而今天,在偉大的中華民族歷經風雨險阻終於站起來的時候,人們對故鄉、國家的情感竟慢慢淡漠了?!

孟子説:“因憂患艱苦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最後滅亡。”而我要説:“因思鄉愛國得以生存,因崇尚物慾最後消亡!”讓我們愛自己的故鄉,愛自己的祖國,愛我們身邊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山每一河,每一石每一土,找回那還未完全遠去的鄉思吧!

有關愛國的的作文1000字 篇2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的這首著名的詩,相信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它是古人對鄉愁的理解,是古人對久離家鄉的無奈與歎息。

其實不止這一首,古人對家鄉懷念的名詩名句是很多的:“陽光萬里道,不見一人歸。惟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客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等等。事實上,你一翻名詩集就會發現大多數名詩都是描寫故鄉與鄉愁的。鄉愁不用説,自然是飽含了思鄉情懷,顯示出詩人對家鄉之渴望,也有不能回鄉之無奈,詩人只能借歸雁、春花、寒梅寄寓自己對家鄉的深切愁思,使千年之後的我們讀來仍能深感作者的思鄉之苦。而詩人對家鄉風光的描寫卻往往帶着無限的喜悦與讚美,寫出了家鄉在詩人眼中的美好,更體現了詩人對家鄉之熱愛。

而現代人對家鄉、鄉愁的描寫似乎少了許多,現代散文詩歌寫鄉思的基本上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了。農民們進入城裏打工基本上不願再回去。我六歲從湖南來到北京,可現在連老家話都不會説了!年年回家被不認識的老鄉當外鄉人看待,被懷疑地問道:“你不是這兒人吧?”會不會是比唐朝詩人賀知章回鄉更大的悲哀呢?

也許不會,因為有些人把自己的家鄉已視之為糞土了!有一次,我坐公交車,聽到後排兩個人用流利的普通話聊天,有一個人竟説他也是湖南人!我頓覺十分親切。可另一個人問他:“湖南怎麼樣呀?”他竟答:“三個字:髒、亂、差!”接着把湖南的負面消息説了一個遍,並以一句:“幸好我到了北京。”作為結尾。我的心都涼了,同時我也很好奇:古人的鄉愁去哪兒了?對家鄉的熱愛去哪兒了?!

在強大的物質生活的感染下,我們的鄉情已經淡漠了,家鄉已不再是重要的精神支託,“哪裏有錢,哪裏就是我的家!”這樣的想法已經在許多人心裏生長了。所以,人們瘋狂地向大城市、國外發展,並在那裏紮根,不再想回故鄉,鄉愁也自然沒有了:“買張機票我兩小時就能回家,哪來的鄉愁?”對家鄉甚至國家的情感也自然消失了。

這時一件可怕的事情,它並不只在於我們會與先人的文化情感失去共鳴;更關鍵的是,它能消弱民族的凝聚力!屈原、燭之武、荊軻、李廣、霍去病、岳飛……他們都是民族的義士,為了國家的安危去與敵人勇敢地鬥爭,為國家而死。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愛國之士,中國才能夠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屹立至今的傳奇。而站在他們身後支持他們,給他們以勇氣和動力的正是對家鄉的熱愛、對民族的熱愛、對國家的熱愛——都緣自於那小小的鄉愁。

而今天,在偉大的中華民族歷經風雨險阻終於站起來的時候,人們對故鄉、國家的情感竟慢慢淡漠了?!

孟子説:“因憂患艱苦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最後滅亡。”而我要説:“因思鄉愛國得以生存,因崇尚物慾最後消亡!”讓我們愛自己的故鄉,愛自己的祖國,愛我們身邊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山每一河,每一石每一土,找回那還未完全遠去的鄉思吧!

有關愛國的的作文1000字 篇3

國慶節,我們一家人去清溪森林公園,大約20分鐘就來到山腳下。

“哇!好美!眼前的一切,讓我感覺回到了家鄉,路邊是葱綠的小草,天上飛的小鳥,遠處是牛羊成羣,車來車往,人來人去,我女兒在路上不停的奔跑,夫人和母親在後面不停追,這一切,構成一副唯美的畫,我靜靜的看着這一切。

抬頭望去,一條公路象一條巨龍,盤旋向上延伸,我們開始攀爬,慢慢發現後邊的路似乎更陡了。道的兩旁沒有經過精雕細琢,只是遍地的野花和零星的幾棵樹。我老婆在路邊發現了,含羞草,我媽也也用手碰含羞草,看它含羞的閉合,女兒在此時也大便了,即便是這樣,也絲毫不影響它的美麗。樹木間還不時傳來幾聲清脆的鳥叫。真是悠哉悠哉的

不知不覺中,我們覺中,我們走到公園小買部,開始吃方便麪,吃飽後女兒,開始在山上馬路上奔跑,我們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看見女兒,快樂的樣子,擔心是怕她摔倒,我們在追逐中,也感覺到累了,於是我們便走下山的小道,我們互相攙扶着,鼓勵着,多麼幸福!女兒無拘無束地在前面走着,時不時地要求我們揹他,我抱抱,老婆抱抱,媽媽背背!

越走越陡,階梯兩旁的是一排高高的低低的樹,枝繁葉茂,蓊蓊鬱鬱一棵棵樹修長挺拔,“枝如鐵,杆如鋼”枝枝葉葉團結的好緊。陽光透過枝葉縫隙照在身上,暖暖的。偶爾,微風吹過,我們也不禁得歡快起來。在陽光下跳躍着閃動着。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層次,深淺陰,

我們和老婆都抱累,可女兒依舊不肯走路,看着前面盤旋,而且陡峭的階梯,我們都不願意抱她,可母親二話沒説,就將她背上,大約過了30分鐘,來到一段比較陡峭的路上,我轉眼望去,只見母親雙手抱住女兒的背,背彎的成與地面成90度,先慢慢地邁開左腳,然後艱難地提上右腳,手不停地擦擦臉上的汗,左手換右手,右手換左手,一步一步地往上走,看着女兒在母親背上暇意地睡着,忽然間我淚水湧上心頭,模糊在前方!

看看老婆,老婆遠遠在後方,我馬上追上去,

“媽!我來背吧,坡太陡了”。

母親卻説:“現在換人,孫女兒會醒”。

“不會醒,我來吧”我説。

“不用你了,我的孫女,我瞭解她睡覺的習慣”。

“媽,後面的路還長着呢,坡會越來越陡”。

“我揹她不在乎這條路有多長,坡有多陡,我只想讓她安穩的睡在我背上”。

“媽,你老了沒力氣了,還是我來背吧”我商量地説着。

“小時候,你們幾姊妹不也是我,背過來得嗎?”母親不服輸地説着。

“媽,你累了,路還長着呢!我求你了”我有點發火了。

“你小聲點,別把她吵醒了”母親邊説邊走。

“我只知道,路再長,長不過我的腿,坡再陡,陡不過我背”。

看着媽的腿,再看看媽的背,我無語言,母親堅毅的走在那小道上。

又過了一小時,我們終於坐上回家路的車上,從車上看見,大半個清溪城瞭然在目:公路橫貫東西,立交橋縱連南北,江水蜿蜒流淌,樓房鱗次櫛比,“精緻”的大廈高聳雲霄與蔚藍的天空相應致”,人景匆忙,樹葉翩翩,疏林如畫。

可能有人會問我:“山真的有那麼美嗎?”美!真的!也許我真正在乎的並不是風景,而是那份心情和身邊的母親背上的愛!

現在想起來,小時候,母親希望我們長大,可長大了,我們卻又不經常在她身邊,天有多長,她不知道,地有多久,她不明瞭,她只知道,天長,長不過她的胸懷,地久,久不過她的母愛。

標籤: 精選 愛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zi/rd3zg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