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500字作文 >

關於春節的作文1500字3篇

關於春節的作文1500字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500字3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春節的作文1500字3篇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尤其是在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是熱鬧非凡。而在這一天裏家家户户也都呈着年味十足的景現:

圓圓的燈籠樹上掛,紅紅的對聯門上貼。

熱熱的餃子暖心窩,長長的鞭炮啪啪響。

黑黑的夜裏煙花飛,哈哈的笑聲留滿院。

充滿年味十足的夜裏,在星空的襯托下,煙花就像是天女散花一樣的美麗。都説煙花雖美卻也只是剎那間的閃爍,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而我卻不這麼認為,煙花雖然只是一瞬間的東西,但是卻留給人們更多的幸福,讓人們疲勞一年的身體可以隨着煙花的消失而消失,讓人們充滿愉樂的心態來過年。

而春節也可讓遠離家鄉,遠離父母,遠離妻子以及孩子的人們高高興興的回家與家人團圓一起過春節,也只有春節才能讓遠離親人的人們放下疲勞的身軀與家人一起高高興興的吃團圓飯。

去年春節,由於沒得早期得到公司放假的通知,所以我就來了一個先斬後奏,等買好了票之後才向公司有關領導人請了假回家。而坐火車是我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兒,也是最頭疼的一件事,期待着與家人團圓過年卻因火車票難買而沮喪。經過幾經週轉才買到一張票。而回家那天火車上的人並不像往年一樣多。而是比較的鬆散,火車過道里蹲坐的人也起來起少,可能是因為制度的問題吧!

在與我相鄰的幾個人坐的都是跟我同一站下車的人,他們聊着天,吃着東西,有説有笑,再看看我眼睛能看到的旁邊過道里的人們有的看書,有的拿着隨手小椅子不規範的坐着,只看到他們面無表情,眼睛一直盯着火車窗外的流動的風景,我深深地能體會出來他們心理那種迫切立碼回到家裏與家人團聚的心情,相信他們的家人也都十分焦急的等待着他的歸來一樣。而我坐在窗户旁邊,看着一本在火車站買的雜誌來消磨這難熬的二十個小時的路程。

在路途中我時而放下手中的書本看向窗外的風景:大多都是乾枯的楊柳樹枝以及大片大片的麥田,時而路過小村莊,能清楚的看到庭院裏堆放着請多的過年物品以及垃圾,各別的家中門前還會停放小轎車,而在外表看起來應該是爆發户之類的小康家庭。

臨近夜晚,火車又穿梭在某個城市的市中央,城市的繁華,大大小小的車輛行駛在馬路中央,突然讓我想起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七則裏最經典的語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到夜裏,我完全放了手中書,周圍的人們早已經一個一個進入了睡眠當中,有的人打着呼嚕憨憨入睡,有的人抱着包,頭向後仰張着嘴睡,是情侶的女的躲在男的大腿上睡。難熬的夜裏人們的睡像可謂是千姿百態。為了讓時間過的快,為了給等待他們的家人一個新鮮的面孔,一副精神的面孔在這個時候或許誰也不會在乎形象了,只期待着與家人相見的那一刻。

回家雖高興,但是回家之前難買的車票也是眾多人的苦惱,有些人因為買不上車票卻在寒冷的冬天裏一直徹夜的守候在車站裏買票,即便輪到了可能也是買個站票。為了回家他們付出了一切。

真心的應了在外打工的人們常説的一句話:回家難,買回家的車票更難。

在春節回家的火車裏真正讓人看着心疼的是那些沒買到票低着頭閉着眼睛在過道里打盹的人們,因為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很能理解他們的心情,所以我也會把我的位置時而的讓給他們坐一會兒。在人們入睡後的車廂內顯得格外的安靜,只有列車員在夜裏11點時提醒了我們下一站到哪裏的話語,隨後便再也沒有過來過。

到半夜兩三點的時候總有零零散散的人起來去衞生間,我也很難掙開眼睛再看他們,再到五六點的時候有些睡不着的人已經起來拿着泡麪跨過熟睡人的腿,擠過窄窄的過道去接水吃泡麪。等到天再亮一點的時候,車廂內已經又是七嘴八舌的亂了起來,一個一人的看似表現精神很飽滿的樣子。而旁邊鄰坐的人説:離回家的路越來越近了,準備下車了是啊......一個漫長的夜裏,一個難熬的夜裏,一個心情激動的夜裏都只是為了回家!

在這一天一夜裏,人們就像是在火車裏艱難的旅行,路途中經過路過的每個城市的街角,看過不同的美麗風景。

然而,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火車進站停站下車,然而我們誰也不認識誰,或許今生都不會再見面,卻在火車裏都給彼此留下美麗的回憶。

下車之後快速的走向出道口與家人匯合。而我卻因家裏忙而沒上任何人接我,我直徑奔向朝往家裏開的公交車,回到家中我見到了我許久未見的爸媽,此時此刻我心激動而模糊了我的眼睛。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過幾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了,關於春節,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一片記憶,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內心深處閃耀,尤其是每逢春節的時候,過着眼前的節日,腦海中閃過往昔的節日,交織成了美麗的、無窮的節日的韻味。

——春節的燈

春節的燈,最能烘托出節日的氣氛。很小的時候,家裏面還沒有電燈,平日裏點一盞小油燈。春節了,也是點油燈,但與往日的油燈不同,是那種很大的、帶有玻璃燈罩和白玻璃燈傘的能掛起來的油燈,燈上有一個旋鈕可以調節燈的亮度。記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親都早早的把那盞等拿出來,灌滿油,燈罩和燈傘擦的鋥明瓦亮,掛在屋天棚的中間。天一黑,就把燈點亮,調的燈火大大的,照的滿屋通明。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這盞燈都亮起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盞燈是最重要的春節的標誌。

童年的春節,還有一種燈讓人難以忘懷,就是那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當時卻帶來無窮樂趣的燈籠。父親的手很巧,每年的春節前,都要找來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幾支秸杆做成了燈籠的骨架,再用五顏六色的糖紙把四面糊好(這些糖紙都是一年中慢慢攢下來的),就成了一個別致的燈籠。節日裏,天一黑,就和弟妹們每人提着一隻燈籠,出門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玩兒,那時別人家孩子的燈籠多數是彩紙糊成的,而我們的燈籠用糖紙,即透亮又鮮豔,引得別人好生羨慕。

現在的燈籠多是專業化製作出來的,比起過去的更精緻更漂亮,但感覺卻少了些什麼。

——春節的年畫

春節貼年畫,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童年的春節,幾乎每年都是新糊的牆紙,很多年畫貼在嶄新的牆上,看上去滿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兒女孩兒抱着大魚咧嘴笑,有身着各種各樣衣服的人們在舞蹈,還有帶故事情節的象連環畫那樣的年畫,許多小幅的畫組成了一大幅畫,很喜歡這樣的年畫,不光可以看畫兒,還總是纏着母親給讀那些小幅畫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畫中的人在做什麼。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畫,畫中的小女孩兒梳着兩條黑亮的辮子,穿着花衣裳藍褲子,坐在那裏神情專注的剪着窗花,旁邊一隻小花貓在耍弄着一個毛線團兒。小女孩兒細眉笑眼,臉蛋兒粉裏透紅,翹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畫兒出神,想變成畫中的人,或者是畫中的女孩兒從畫裏面走出來,和自己成為小夥伴。

再大一點兒了,過春節也貼年畫,但都是些樣板戲的劇照,怎麼看也喜歡不起來。

現在在自己的家裏過春節,不再貼年畫,但卻非常想念那個畫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兒。

——春節供奉的家譜

小時候在家過春節,每年供奉家譜是一項重要的儀式。除夕那天,父親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譜請出來,掛在一面牆上,下面擺上供桌。供桌上兩邊各放一個大的蠟燭台,很漂亮的紅蠟燭點燃後,把一面牆都照亮了;中間放上一個香爐,香爐裏面插上香點燃,香煙裊裊升騰起來。蠟燭台和香爐之間擺上裝滿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親做的,有雪白的饅頭,上面用麻果點出紅的花點兒;有切成大片的肉,擺成圖案;有油炸成金黃色的面魚,有染成彩色的寬粉,嫩黃的雞蛋餅……每當母親擺供品的時候,我在旁邊看着出神,想不出這麼多好吃的放在這裏,那些先祖們是如何吃,而且吃過了還看不出變樣。

供奉的家譜是三幅畫兒。中間一大幅,上邊是坐着的兩個人像,一男一女,年長而且很慈祥,下邊是許多站立的人像,各種姿態,空白的地方寫着家族先祖們的名諱;兩邊是條幅,畫有美麗的花卉和裝飾圖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餃子前,伯父就帶領着堂哥們來家裏和父親、弟弟們會合,那時爺爺還在世,由爺爺帶頭一起在家譜前磕頭跪拜。給先祖跪拜磕頭是家裏男

人和母親那樣的媳婦們的必修課,而女孩子們是不做的。有時候好奇問大人們,回答説是女孩兒膝下有黃金,不能下跪的,現在想來滿不是那麼回事。

家人們每年的春節節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對先祖們的名諱,默默的拜望。對於家裏等女孩子們來説,結婚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按祖上的規矩,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和家譜照面的,所以即使春節回父母家也是過了初三,那時供奉的家譜已經收起。在先祖的眼裏,嫁出的女兒也許真像是潑出的水,不值得眷顧吧。現在的人們不再講究過去的老規矩了,在春節的時候,出嫁的女兒們都可以回家。但許多人還是遵循過去都做法,也許認為先輩們流傳下來的規矩還是很神聖的,不想去破壞吧。

春節的記憶有許多許多,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記憶都包含着濃濃的親情,散發着濃郁的節日氣息;一串串記憶,把一個個閃光的片斷穿起,匯成美麗的生活畫卷。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每逢春節都會有很多獨特的習俗,比如吃年夜飯、看春晚、穿新衣、放鞭炮、壓歲錢。必不可少的當然還是貼春聯。説起春聯,

詩中的'桃符就是指春聯。過年時,每家都要換下舊春聯,貼上新春聯。

自從我小學一年級開始學書法起,每年春節,寫春聯、送春聯成了我的必修課。親朋好友都向我索要春聯。

牛年春節書寫春聯我覺得更牛氣。前年我是習楷書,去年我又開始練習隸書,用楷隸兩種字體各書寫了一幅唐詩作品,參加了全國書法七級的資格考試。因此今年的春聯我全部採用隸書書寫。經過幾年的書法練習,我覺得自己讀帖、臨帖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分析、處理字體結構佈局的能力也大有長進,分析和運用基本筆畫的技巧更熟練,因而今年春聯寫得較得體,隸書的特點也表現的較逼真。

在書寫春聯中,我也加深了對春聯寓意的理解。注意對不同的人送不同的春聯。例如我給快90歲高齡的太太送了這樣一幅春聯:上聯是“春風惠我財源廣”,下聯是“旭日臨門福壽康”,橫批是“吉星高照”。意思是:陽光普照全家,祝老人幸福、健康、長壽,全家快樂。太太高興極了,笑得合不攏嘴。

今年我特別注意讀春聯,在寫春聯中去解讀春聯,值得一提的是領悟欣賞了三幅獨特的趣聯。其一是“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橫批為南北”。巧用數字和諧音,補缺的手法,表明了一種意思。字面看上聯缺“一”,下聯少“十”,橫批沒“東西”。我理解應為“缺衣、少食、沒東西,這家人很窮。其二”上聯是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下聯是拾拾拾拾拾拾拾拾拾“,缺橫批。字面上看,上聯很多“壹”可以理解很多為豐富,即豐衣(壹)壹,下聯足夠多的“拾”可以理解為足食(拾),“豐衣足食”正好配為橫批。我理解這幅對聯要表達的是:有衣、有食、豐衣足食,生活很富裕。其三是“上聯長長長長長長長,下聯是長長長長長長長,”缺橫批。這是妙用多音詞不同讀音構成的一幅趣聯。真正意思的讀法是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下聯zhangchangzhangchangzhangzhangchang”。據説這是一位從事豆芽生產的人寫的對聯,他希望自己生產的豆芽天天長(zhang),天天長(zhang)長(chang)。我給配一個橫批應該是:越長(zhang)越長(chang)。

通過學習春聯、書寫春聯。使我懂得了中國的漢字十分豐富。春聯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精品。傳承着中華文化的悠久的歷史,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節日裏春聯襯托了節日的喜慶,溝通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作為炎黃子孫,我愛中華民族文化,我喜歡學習、書寫春聯。

“歡度春節”這些標語在電視機廣告上經常可以見到,也正是這些標語為春節添上了歡喜的氣氛。

每個人都在春節前上街購物,買件新衣服,新鞋等等。而我也不例外。聽説這意味着新的一年能換然一新,來一個好運。我覺得春節也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當然對於我們來説是好的,有假放,有利是收。而對於清潔工來説,新年可是很辛苦的一段時期,他們在春節期間要打掃的垃圾增了很多。其實我們在開心的同時也不要破壞東西和亂扔東西,我們“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所以我們不要在公共場所玩的時候,不要亂扔東西,只有這樣才能使清潔工人也能做到“歡度春節”。政府也為人們能做到“歡度春節”,特意舉辦了一個煙花晚會。這個晚會是在十九那晚舉行的,那晚有許多人到來,人們甚至要擠到出公路去了。煙花開始放了,首先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束束多彩多姿的煙花射上天空,再在空中爆,好象一朵朵美麗的鮮花。接着又有在空中爆開時的姿態多樣的煙花。人們在觀賞的期間還不時傳出一陣陣的“哇”聲。

但是在煙花晚會完了,人們散去之後,牌坊(地方名)卻變成了“垃圾場”了,垃圾是隨地都是。這是清潔工人可忙個很,他們個個都彎低腰撿垃圾。我當時看到這樣的情景想:那些清潔工撿完後一定是很累的了,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也要做得那麼累,真是很痛苦!所以我們不要亂扔東西了,使清潔工人也能做到“歡度春節”。到大年初一那天,我很高興得的和家人到廣州玩玩。當我們來到廣州後,廣州給我的感覺是一個繁榮國際大城市,街上往來的人很多,但他們也比較是守規的。我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他們能自覺得把不要的東西扔到垃圾桶裏,雖然也要一小部分人是不大守規矩的。但和我的家——肇慶相比可有一定的差距了,雖然肇慶比以前有所進步,也能在電視上宣傳一下環保和提出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我覺得還是不夠。這些規章制度還不是對廣泛的人民起作用,而我們本身的環保意識還不夠強,必須加強教育,而只有加強教育才是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的主要途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wubai/vrzl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