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500字作文 >

實用的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彙總八篇

實用的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彙總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彙總八篇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篇一:中秋佳節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月亮又圓又大,正是人們一家團聚的好日子。今天晚上九時左右,我們一家在陽台賞月。賞月時一定要準備好凌角、栗子、月餅等等......各種各樣的食品。我往天上一看,情不自禁地説:“哇!今天的月亮真美呀”!再往樓下一看,一個個小朋友提着燈籠一嘣一跳在舞台上歡天喜地的跳舞。我真羨慕他們可以自由的玩耍!突然,媽媽説:“XX,快點來給月亮公公燒枝香吧。“我説:“好”!我對月亮公公説,我真想和這些小朋友一起開心的分享這愉快的中秋節,行嗎?月亮公公悄悄地託風姐姐對我説:“孩子,只有在家裏才能感覺到真正快樂的呀!”

天空中不時飄來一陳陳歡快的笑聲!中秋節真是快樂極了。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篇二:有意義的中秋節

早晨,我剛剛起牀,人就異常興奮。因為今天是八月十五號,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終於來了。今天一大清早,爸爸媽媽還有我就一起到超市買菜,月餅等食物。

下午爸爸媽媽都在廚房裏忙着殺雞,殺魚,切肉,切菜,忙的真是不亦樂乎。

吃晚飯的時候,我埋頭吃飯,簡直有點狼吞虎嚥似的。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悦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 吧!

篇三: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今天,我邀請了奶奶來我家過中秋節,媽媽燒了豐盛的晚餐,慶祝中秋節。雖然沒有月亮,沒有辦法賞到圓圓的月亮,但是,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桌上放滿了水果、月餅、飲料……大家一起開心地吃着。後來奶奶提議,每個人唱一首關於月亮的歌。我們拍着手,唱着歌,開心地過了一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篇四:中秋節,回淮北老家過節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從山東老家回淮北。從下午三點十五分出發,到晚上九點十五分才回到了家中。在高速公路上,我看見圓圓的月亮慢慢地爬上了天空,它是那樣圓,那樣明亮。回到家中,大家一起吃團圓飯,我看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開心的笑容,我覺得這個中秋節過得非常開心。

篇五:中秋

今天過中秋了,好開心啊

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一家人吃了一頓團圓飯。

我想吃蛋黃月餅,但是家裏有蓮蓉月餅,椰蓉月餅,芝麻月餅,水果月餅就是沒有蛋黃月餅,所以我不開心了。

但是後來我又開心了,因為爺爺奶奶的身體很健康,爸爸媽媽很恩愛,我的成績也還可以。

雖然這次中秋沒吃到蛋黃月餅,但是我會好好學習,明年吃蛋黃月餅。

今年的中秋的月亮也很圓很亮,上面的嫦娥和月兔不知道是不是在看着我呢。

我想有一天我要登上月球,給嫦娥做月餅吃,哈哈。

篇六:團圓的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是“人月團圓”的中秋節。人們都喜歡在今天一家人一起吃個晚飯一起賞月。

我們家每年中秋節都去伯伯家裏和爺爺奶奶叔叔嬸嬸他們一起吃飯糰聚。吃過豐富的晚飯後月亮已經爬上了天空中。它又大又圓好像一個大“明鏡”照向夜晚的大地特別明亮。大人在賞月吃月餅水果;品着茶;談着家事趣事笑聲連連。而我和哥哥姐姐們也玩得很高興。

我們家裏每年都有一個歡樂“團圓的中秋節”!

篇七:中秋節日記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晚上,媽媽準備了一大桌豐盛的菜餚,還有水果和飲料,都是我喜歡吃的'。一家人圍在一起,吃着團圓飯,聽着爺爺説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吃完飯,我們一家人到陽台上賞月,這時,月亮已經高高地掛在了天空,像皮球、像玉盤、又像一面鏡子,突然,我想到了詩人李白寫的一首《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媽媽還説了嫦娥姐姐的傳説,我彷彿看見了美麗的嫦娥姐姐就在月亮裏翩翩起舞。

我們一邊吃着香甜的水果和月餅,一邊欣賞這美麗的夜景。啊,今天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節日!

篇八:中秋節日記

中秋佳節,是人們團圓的節日!

每到中秋節,大家都非常開心!因為中秋節都會吃月餅和觀賞月亮。

月餅有甜的、有原味的,有蘋果、草莓、葡萄、西瓜、香蕉等各種口味。

我非常好奇每年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呢?媽媽對我説:“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嫦娥的仙女,自從她吃了不死丸後,才變成了仙女,離開了后羿,直奔月亮裏的月宮而去。嫦娥離開後,后羿非常傷心,為了紀念嫦娥,就把每年訂一箇中秋節,到了中秋節,就要吃月餅,觀賞月亮。後來后羿立了大功,王母娘娘批准后羿每年中秋節可以和嫦娥團圓一天。后羿升成大官以後,人間就有了中秋賞月的習俗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中秋有吃月餅和賞月的習俗了。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關於中秋節。現在很多人都只知道吃吃月餅,賞賞月,關於我們國家的中秋節的真真的來歷,始於什麼年代,節日的起源,節日的意義,中秋節發展。都沒怎麼關注。

現在,讓我來重新認識一下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它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xx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xx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也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但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起源:中秋節起源有較多説法,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説:“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粥飲食。”説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説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發展: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説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説:“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樑錄》説:“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在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中,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的《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在以前“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節日別稱: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中秋節的習俗是美好的,它象徵着祥和、安寧,讓我們與家人團團圓圓,歡歡樂樂。最後祝福大家,讓我們和家人過個愉快的中秋吧!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站在小城的屋頂,我看清了天上的月亮。普定的八月天氣晴朗,月亮如月餅一樣,早就擺出來了。但是,我只看到了街上的月餅,卻沒有見到天上的月亮。遊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我抬頭看天,除了小城的屋檐,就是桔紅的燈光。再過兩天,就是中秋節了。這個夜晚,我也不知道為何會爬到了屋頂之上。月亮不圓,像一個被咬過了一口的月餅一樣。

席地而坐,月亮正從一朵雲彩裏穿過。橋頭離城不遠,就八公里。橋頭的大院壩裏,孩子們這樣唱:

月亮婆婆

點點喲喲

張家吃酒

李家唱歌

我從來沒有指過你

你不要割我的耳朵

中秋節就要來了,有一個男孩,一邊唱着,一邊想着,八月十五偷老瓜(南瓜)。

橋頭的八月,沒有月餅,只有老瓜(南瓜),掛在房樑、溝埂、河沿,或是躲在苞谷叢林,黃的,青的,或青黃相間;大的,小的,長的,圓的`,各式各樣。小時候,上山看牛,就下地找瓜,在村子周圍走動,就東張西望地覓瓜,甚在小河裏洗澡,也認真地注視着河沿上。

村東的江家門前,乾爹家就住那裏。他是一個能手,集木匠、石匠、廚匠為一身。幼時,母親算命,説要給我找會木匠、石匠、廚匠等等手藝的匠人當乾爹,這樣才能保住我的性命。於是,他就成了我的乾爹。

橋頭小河從東流向西,竟在江家門前拐了一個彎,小河漲水,那裏的河岸就要遭殃,大塊大塊的泥土被水沖走後,乾爹像是感到了危險。枯水時節,他就到大屯坡去運來石頭,從河底砌上來,那年,江家門前的保坎砌好了,他就在保坎壟起的泥土上栽起了瓜果之類的菜蔬。

那年八月,乾爹壟起的地裏生出了一個水桶瓜(因瓜長且大,像擔水的水桶,村裏人稱之水桶瓜),高高地掛在河坎上。那瓜離路有幾米高,且那保坎不易攀附,只有從河裏,方能摘到。那時,對於那個水桶瓜,遠不止一人想偷了。可是,偷那瓜得有勇氣。小河從橋頭穿村而過,洗澡本就是村裏孩子們必學的遊戲,且人人武藝都高。然而,孩子們都曉得,鬼總是在晚上出沒,大白天都鬧過鬼,何況是晚上。老人們説,鬼是一陣風,來無蹤,去無影,橋頭小河,孩子們是看過自己的夥伴如何讓河鬼拉走了的。於是,晚上下水,誰都免不了怕那河鬼把自己拉走。

記得,那年月的中秋節,孩子們是很難吃上月餅之類的食物。中秋雖是收穫了,但是,父母親都忙得顧不上吃飯,更是來不及把那苞谷等糧食背到集市上,換些錢來買餅子。於是,父母親就把剛收到家裏的葵花、花生倒進鐵鍋裏,然後放到灶火上去炒熟,裝在蛇皮口袋裏。這天晚上,孩子們的衣袋裏都是滿滿的,你見到我,我見到你,都彼此交換各自的食品。也不知道八月十五偷老瓜是否與此有關聯,在橋頭長大,不要人教,不要人提醒,每到八月十五,孩子們就遍地偷老瓜來煮吃。

在記憶中,總是忘不了那天晚上。貓鬆膽子大,他從牛滾塘下河,游到了江家門前,把那水桶瓜摘了下來。我們來到華中家,我們先把瓜皮颳了,然後把瓜切開,掏出了瓜籽,把瓜切成一託一託的,再和着糯米,放進了鍋裏煮成了老瓜稀飯。記得,我吃了三碗,華中吃了兩碗,貓鬆吃了三碗……一個個像狗一樣,吃得舔口舔舌的。

八月十五好偷瓜,八月十五這天,無論是誰家的瓜被偷了,只能啞巴吃黃連,斷不能生氣或是罵人的。乾爹自是知道這樣的村俗,八月十五臨近了,他依然不摘河坎上那又長又大的水桶瓜,讓我們偷了去。多年以來,每當中秋臨近之時,我禁不住想,乾爹為什麼不摘瓜呢?前年清明,他去上墳,摔了一跤,就沒有起來了。然而,如今的橋頭,每到八月十五的時候,許多人家的老瓜雖已熟了,但還是不摘回家。

月光下的橋頭,會是啥樣?月亮看見了,我只看到月亮,只有那安織路上的車輛,你來我往,不是嗚嗚咆哮而過,就是把秋風掀倒在了門窗或是廣告牌上,砸得秋風呼呼作響。李白説:“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而蘇東坡説:“人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小時於月亮,除了那些童謠,就是八月十五偷老瓜了。長大了,離開了橋頭,除了童謠和八月十五偷老瓜,還多出那些古人説給月亮聽的話。

白天剛回了一趟橋頭,給父母親送了些月餅。父親親在袋子裏挑三撿四,拿起這個捏捏,又拿起那個試試,他説,自己沒了牙齒,我買的硬了些。母親説,她怕吃月餅,前年對門寨子的王舅媽,就是吃月餅出了事,屙血死了。我低着頭,沒有説話,我不知道,自己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八月十五,我是回不了橋頭了,即是母親炒好的葵花和花生,或是遍地長滿了老瓜,那僅是一種守望。

月亮不圓,像是被一個調皮的孩子咬了一口。兩天之後,中秋就如約而至,那天,月亮就圓了,當然,它很快就走了,走了一年之後,它又會回來。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中秋節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是象徵團圓的好日子,遠方的親人都會陸陸續續地趕回來,跟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月餅、賞明月,享受親人團聚的天倫之樂。

下午,我和爸爸媽媽去外婆家過節,一進門,就看到客廳里人聲鼎沸,笑語不絕。舅舅、舅媽、姐姐和媽媽,還有久違的姨婆都來了。就連門前的.大樹上的鳥兒們也嘰嘰喳喳地唱個不停,更為節日增添了歡樂的氣氛。

晚餐很豐富:有宮保雞丁、魚香茄子、松毛烤鴨、南瓜餅、攤雞蛋……還有我最愛吃的蒙古族傳統美食----太極黃鱔。那香味直撲鼻子,撩得人口水直流。人都到齊了,我和大家一起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開吃”了,外婆看着我們的吃相,一雙大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條縫,臉上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的皺紋,在和煦的燈光下顯得十分漂亮。

飯後,我和姐姐妹妹們一同去陽台上賞月,只見黑色的天幕上,繁星點點,皎潔的月亮像個巨大無比的玉盤,掛着夜空中。“啊,好美呀。”我們異口同聲的發出了讚歎。此時此景,用兩句古詩來形容是最合適不過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沒有扎花燈,於是我們邊賞月,邊放煙花。隨着噼噼啪啪的爆炸聲,一朵朵煙花直奔夜空,在星星和月亮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絢麗多彩……這時,我的思緒隨着煙花飛向遠方,我在想念遠在北方的大姑,不知她過得好嗎?我衷心祝願大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如果此時她能和我們一起過節,該多好啊!但正如蘇軾所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放完煙花後,我們回到客廳,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外公照例拉起了馬頭琴、悠揚=婉轉,如歌如訴的琴聲在客廳裏迴盪,我和妹妹和着琴聲,跳起了蒙古舞,家人邊吃月餅,邊欣賞我們的表演,真是其樂融融。

中秋節,一個快樂、温馨,充滿幸福又令人難忘的節日。

中秋節作文高中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十五的夜晚人們仰望朗朗明月,想念親人,所以中秋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團圓節”,人們除了賞月,還要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今年的中秋節,我來到了美麗的鹽都程實村,這裏的黃昏非常美麗,彩霞像一個個紅燒雞翅膀,真讓人垂涎欲滴;還有一些白雲像一隻只綿羊,真讓人想上前去摸一摸啊;就是這裏的河水太髒了,沒有保護好。今天是中秋佳節,同時也是表弟舅舅的結婚日。

天色暗了下來,客人們陸陸續續都來了,結婚宴會開始了,舅舅和舅媽來給客人們敬酒了,來到我們這桌時,大家都一起站了起來,我也跟着站起來,並把杯子放在二位新人的杯子下面輕輕的撞了一下説“祝舅舅和舅媽早點生寶寶,給羅程當弟弟!”接着,更驚彩的宴會節目來了,只見表弟外公的臉被別人畫得一塊黑,一塊綠,一塊紅,一塊白,又穿上火紅火紅的長袍,真像一位搞笑的.濟公;後面還有幾個小外公也被人換了裝,有紅色的、綠色的,其中一位司儀先生在説新人賀詞,祝賀聲,笑聲,喝酒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婚宴結束了,我和媽媽帶着月餅登上了屋頂賞月,啊!多美的月亮皎潔如玉,漂亮的星星像鑲嵌在雲海中的幾顆鑽石,閃閃發光。我輕輕地咬了一口月餅,它是那麼的酥,那麼的甜,一股濃郁的清香沁入我的心田。此時,我想起遠在武漢的奶奶、大伯、三叔和哥哥們是否也在吃着月餅賞月呢?我真想念你們啊!

中秋節作文800字

“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天是中秋佳節,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這首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傍晚,我踩着板凳扒在陽台上,望着天空,等着月亮的出現。天空還是灰暗的,一兩分鐘過去了,我抬起頭:“啊!月亮出現了。”月亮的頭先露了出來,天空比剛才亮了一些,然後只見月亮的身子也慢慢地從雲朵裏鑽出來,隨後,月亮的腳也從天空中出現了。“啊!”天空好亮啊!月亮四周圍着幾顆小星星,小星星不時地對着月亮眨眼,好像無數盞明亮的燈,月亮也對小星星微笑,真美啊!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大地上的小草更綠了,花兒更美了,一羣頑皮的孩子們在月亮下面玩耍,月光灑向他們,他們玩得更歡快了!

“媽媽!媽媽!”我喊着媽媽。媽媽走了過來問:“幹嗎?”我説:“給講個關於月亮的故事吧!”媽媽説:“從前有一個月亮,她很想有一件衣服,於是就找來一個人幫她做衣服。這個人量了量月亮的身體,就回家做了。第二天,這個人把衣服拿來。月亮試了試,太小了。這個人只好又回去改衣服。第三天,這個人把衣服給了月亮,月亮又試了試,還是太小,就這樣十五天後,做的衣服全小了,月亮只好躲在雲彩裏了。”媽媽問:“你知道為什麼月亮的衣服每天都小嗎?”我想了想説:“因為月亮每天都長一斤肉啊!”話間剛落,我和媽媽都哈哈大笑起來。

中秋節的月亮是最美最圓最亮的,我愛中秋節的月亮。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説。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户。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閲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等。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那時每到中秋,不管生活如何拮据,父親都會去集市買三五斤手工製作的月餅。青紅絲,五仁,棗泥,形狀各異,手工製作雖然粗糙,卻散發着誘人的香氣。童年時,我是喜歡吃月餅的,每次都是姐妹裏分到最多的那個。每年的中秋,我都會依偎在二姐的懷裏,揚起小小的頭,伸出瘦弱的小手指着天上的月亮,纏着二姐給我講中秋的故事。其實,二姐也是懵懂的,家中條件有限,讀書很少,她只告訴我,中秋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是久別的親人相聚的日子。每到十五的晚上,嫦娥都會出現在月亮裏,細心地梳粧,眺望,期盼和心上人團圓。這個時候,我都會不停地追問二姐,既然是團圓的日子,那母親去了哪裏?她今晚可以回家嗎?我也想和其他小夥伴一樣,躺在母親温暖的懷抱裏,吃着月餅,撒嬌,該有多幸福?每每提及,二姐總是神情晦暗,藉口岔開我的話題,眼裏卻閃爍着淚花。她還會帶着我躲在豆角架下,藏在草垛後面,或者坐在院子外的場院裏,靜靜地望着夜空,輕輕地哼着歌,哄着讓我在月色下沉沉睡去。

還記得嫂子嫁過來的時候,那年我才八歲。和嫂子在一起過的第一個中秋,雖時隔多少個年頭,可記憶猶新。中秋的夜晚,嫂子會按照她們滿族的風俗,或者是她母親遺留的傳統,烙上一盤黃澄澄的油餅,小心翼翼地端上飯桌,她説那是預示了人間的團圓,讓嫦娥少了哀怨。

記得,父親去世後,姐姐們出嫁的出嫁,打工的遠走他鄉,還不會照顧自己的我,一直對嫂子心存感激。頭髮亂了,嫂子幫我梳馬尾巴,編好看的.麻花辮兒,給我洗衣服,對於姑嫂之間的情意,我就像她的孩子,她更像是我的又一個母親。

每到中秋,月亮圓的夜晚,喜歡看書的哥哥依靠在窗前,打開他的《三俠五義》看得津津有味。不識字的嫂子還會酸溜溜地嘲笑哥哥,裝老學究,窮書生,哥哥總會憨厚地笑笑,似乎很享受嫂子的諷刺。如今,當心智逐步沉澱,細細回想,緣份真的很奇妙,人與人之間的緣份真的是天註定,不然怎麼會有嫦娥和後弈悽美的愛情故事,喜歡讀書的哥哥和目不識丁的嫂子這樣的姻緣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故鄉的風景逐漸變化。出去打工的人多了,房子好了,生活富裕了,村口的水井,換成了自來水,孩子們搬進了新學校,可村子空了,人越來越少了,好多人走出去,不曾再回來,守在家裏,等待團圓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故鄉中秋少了歡聲笑語,更多的是守望和淒涼。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共同的心聲。猶記得,十七歲的我,背起空空的行囊,踏上了漂泊之旅,早已和故鄉的中秋無緣,那些嘴裏説着有空回家,聚會團圓的話語,早已在一次次失約的結局裏成了空頭支票。我的鄉愁,註定是無法用語言來彌補,無法用眼淚來述説的。離別故園,四十載春秋寒暑,故鄉的一草一木,中秋明月的皎潔高懸,那個坐在草垛上手裏拿着月餅數星星的孩子,跟月亮要母親的稚嫩的我,早已在時光的流逝中,滿面滄桑,客在異鄉。

其實,我能感覺到,每一個遊子都有自己的鄉愁,都會用特有的方式懷念故鄉。那淳樸的鄉音,鄉情,還有故鄉的昔日和今朝,在心裏悄無聲息地生根發芽,並深深懷念。客居異鄉的遊子,不論漂泊多遠,走的再久都不會遺忘故園的模樣,而那種渴望團圓的念想總會在一個又一個流逝的日子裏無限瘋漲……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靈魂的原鄉,都有數不盡的鄉愁吧。故土難離,漂泊在外的日子,每到佳節便會心生離愁,數不清的思念,遙寄明月捎去相思。就像今夜的南國中秋夜,月色清澈,一縷月光悄悄爬上了窗台,小區裏紅燈高高掛起,猶如跳動着思念的火焰,在夜裏燃燒着我無盡的鄉愁。深深知曉,這個中秋團圓依舊是個完美的奢望,那些老去的日子裏,回憶還在腦海裏回放。月光下,對面的客家人早已擺好了桌子,各式的供品,一家人團團圍坐,賞月,不時傳來一陣陣笑聲,在高高的樓宇間迴盪。

獨自站在陽台,透過這薄涼的夜色,遙望深邃的夜空,彷彿看到故鄉的田埂上,父親汗水浸透了衣服,揮舞的鐮刀收穫着希望;二姐的懷抱依舊温暖如昨,卻遙不可及;嫂子的額頭多了皺紋,手裏拿着梳子面帶笑容;窗台邊,手捧書本的哥哥鬢角早已添了斑駁的白髮,老了的光陰裏,我卻被隔在了天涯,眼裏閃動着亮晶晶的淚花。

中秋來了,物是人非,我已經老去,那故園的秋天裏,銀色的月光下,明月一定圓了又缺,闕了又圓,而相聚的日子還有多遠,卻只能交給時間……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這詩句中説的“中秋”,指的就是婦孺皆知的中秋節。

在我國,一年之中與歲時有關的節日非常多,而中秋節是人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中秋節還有八月半、團圓節、月夕待一些別名。因為中秋節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稱“八月半”。因為中秋節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夜飲玩月的習俗,又有媳婦歸省至此日必還家的俗規,且以圓月為象徵,稱中秋為團圓節。又因為傳説唐明皇在這一天夜遊月宮,便稱中秋為月夕。至於什麼時候才開始有中秋節,文獻上找不出答案。古時專門記述歲時節令的專著《荊楚歲時記》中唯獨沒有關於中秋的記事。就連唐代成書的《初學記》中也不見關於“中秋節”的文字。

關於中秋節的來由,前人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中秋與秋社有關。周雲錦、何湘妃合撰的《閒情試説時節事》一文中説:“或許是因為我國是個農業國家,家事和季節有很大的關係,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祀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祀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祗的護佑。前者叫做'春祈',後者叫做'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節,就是'秋報'的遺俗,經過後人踵事增華而漸漸盛大起來。”另一種説法認為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今人徐傑舜、陳順宣合著的《中國的風俗》一書中説:“中秋節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對月的原始信仰有聯繫。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禮記·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定,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從唐詩寫中秋的詩中,已看到當時已經把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與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了。到宋朝,節日活動已很盛大,南宋時杭州因為中秋賞月,'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遊人, 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吃月餅

閒秦再思《洛中記聞》説,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説,"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説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粘貼在餅面上,後業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着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説,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裏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着紙,紙上寫着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温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説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説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峯。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説時節事》一文説:"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8

9月26號,中秋的前一天。我買了去往奎屯的火車票,但目的地不是奎屯,而是烏蘇的一個小鎮。火車換出租,出租換大巴,終於在天黑之前到達了甘河子鎮。中秋時節,這裏已經很冷了,或許別的地方還是短袖襯衫,而這裏已經是棉衣棉褲了。來接我的人都穿着厚厚的大棉襖但是還冷得彎着腰。他們三個人,一個畢業於某師範院校,一個畢業於某技術學校,一個輟學於初中。

他們在烏蘇市的小鎮甘河子靠給別人撿棉花掙錢,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我因為中秋國慶放假無事可做,才想到去找他們體驗一把生活,嘗一下打工的滋味。

在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實際上等待我的苦遠遠超出了我的準備範圍。

他們住的房子是新疆特有的土平房,下雨時不用出去就可以知道外面雨的大小。我一直是在外面租房子上學,房子不咋的,但據説牀是房東三十年前結婚時用的雙人牀。在他們的房子裏,把木板放在地上鋪上一牀薄薄的褥子就算是牀了。

26號下了點雨,地裏不能進人,我們才有機會在一起過這個異鄉的令我很難忘的中秋節。以前過中秋節總是在家裏,雅趣襲來之時還不乏有望月作詩之舉,或者給親愛的`同學們打電話發短信,給志同道合的未曾見過面的網友空間留言。然而此時,我們沒有月亮觀看,沒有網絡留言。沒有機會團圓。我們的中秋節過得還是很好的,把塑料泡沫當作椅子,把大碗雞當作大盤雞,把小聚當作團圓,把異鄉當作家鄉。雞肉是在市場上買回來的早就殺好的,伴着辣椒,伴着土豆,熱騰騰的香氣瞬間瀰漫在整個小小的屋內,我們吃了一頓香噴噴的晚飯。在開吃之前我拍了照,我很少是在吃飯前拍照片的,這次我不假思索的拍了好幾張。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讓別人看到我的照片,因為我怕有人擔心我。

飯吃完,便無事可做。坐在牀上聊着瑣碎的事情,風從門中不講情面的吹進來,穿最多的衣服仍會有一絲的冷意。他們把錢裝在一種特製的錢包裏,那是一種有着很長鬆緊布的錢包,可以套在腰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血汗錢被偷走。每晚上他們都會數幾次當天掙的錢,然後安心地套在腰上。上廁所的人要早點去,因為廁所在大街上十分鐘路程處。我去過幾次,那要比學校廁所髒幾百倍,據説全鎮所有外來打工的人都用這最原始的廁所。

差不多下十點鐘的時候,我們開始睡覺。睡木板牀痕接地氣,甚至有點接濕氣。夜裏寒風入户,單薄的被子抵擋不寒風的問候,會被凍醒好幾回,然而他們翻着身子,鼾聲呼呼的響,睡得很香的樣子。凌晨五點,他們就開始叮叮咣咣地做早飯。我有萬個不願,然而只被他們給了十分鐘的起牀時間。

27號,也就是中秋節的早上,我半睡半醒的吃完了早飯。把自己裹的像個粽子一樣嚴實,可仍覺冷。甘河子的早晨真的很冷。

一會的功夫,小鎮上就聚滿了拾棉工。都在等着棉花老闆來,和老闆談好價錢就可以坐着四輪車去棉花地裏了,要是無人問津就得一直等着。我穿着喬丹運動鞋,但我還是需要靠到處走動來增加腳的温度。而他/她們都穿着自己做的布鞋。他們厚厚的的有點破舊的棉衣在凜冽的寒風中有些孤單無助,身後不知背了多少年還不捨得扔的包裏裝的是自己準備的水和一些吃的東西。天還是七分黑,我們聚在一起都等待着老闆,要是開來一輛四輪車,一大羣人會衝上前去掙着和老闆講價錢,不幸的是當講好價錢準備上車時,河南人已經坐在了車廂裏。因為棉花的價格不是太好,所以選擇權在棉花老闆的手裏,再加上拾棉工特別多,就必須低三下四地主動問老闆,需要多少人,我們速度特別快。有時候為了一毛錢,都會講價還價好久,但最終還是會向老闆妥協,你不去還有很多人搶着要去。

費了很大的力氣找到今天要的工作,被塞進四輪車的後車廂裏,搖搖晃晃的車廂有種要從車上掉下去的錯覺,但它還是堅持到了棉花地裏。刺骨的寒風無情地划着車廂內的一張張粗糙的臉,抓着車的手被凍的和車廂一樣冰,可還是不敢鬆開手。車內人很多,但是都不説話,他們一定是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家裏還好嗎,孩子有沒多穿衣服,幹完今年把債還上明年再也不來這個鬼地方受罪。然而,年年有這樣的人不遠千里萬里來新疆。

我雖不認識他們,但我知道他們有共同的名字,父親,母親,兒子,女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wubai/joyw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