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500字作文 >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錦集5篇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錦集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錦集5篇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早晨起來,和平日一樣打開窗子,濃重的濕氣撲面而來。我趕忙關上窗户,説真的寧可不透氣,我也不想讓乾燥的屋子變得濕唧唧的。居住南方的那些日子,受夠了肆虐的潮濕,那種生活經驗,會使你感恩北方的疏朗和寒冷。南方的冬天是濕冷的,夏天是濕熱的。春和秋在你還沒回過神的時候就倏忽而逝。

我知道自己是個頑固堅守的人。但是,橘生北方則為枳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下樓走進細雨裏,院子近處綠樹和紅的白的花,全都濕重在枝頭上,稍遠的地方竟是煙雨迷濛,模糊一片。沒有鳥鳴,只有遠處不知道因為喜或悲燃放的爆竹在悶悶的響起。忽而想起還有兩天就是清明瞭。清明的雨不可能是從唐朝一直下到現在吧。

關於清明,似乎也有上墳的記憶,但那應該不是清明節的掃墓,因為記得很清楚,那是要扯哭聲的。清明節只是灑掃,不要求扯哭聲的。

那是與父親還有弟弟一起去的爺爺墳地。爺爺一直很孤單,活着的時候,一個人鑽在深溝裏給隊上放羊,一放放了好些年。死了,也是一個人被按要求埋在了遠離村莊的地方。

父親帶着我們跪在爺爺的墳前,紙點着了之後,父親就哭起來。在鄉下,哭亡者的時候,得一聲大或是一聲孃的叫着哭,女的還會絮叨點別的內容,比如:我可憐的大呀,我再也看不到你了,以後誰再管你的女呀什麼的。男的一大半就只是乾巴巴的喊大叫孃的,很少哭訴別的,標準句式是:大,我大,大喲大。也許是爺爺去世的時間已經足夠長,父親哭是哭着,眼裏卻分明沒有眼淚。爺爺的墳墓在一個稍有點傾斜的坡地上,我們跪的地方地勢低,風一吹,那火苗就向我們燎過來,燃着了周圍的枯草,父親嘴裏哭着,手撲打着,身體躲閃着,一時就聽見弟弟也跟着喊着大的哭起來。我抬起頭,父親也停止了撲打,我們看着弟弟像模像樣的大呀大呀的哭他的大。父親忍不住笑了,他對着弟弟説別嚎了,你老子我還沒有死。然後我們三個人都笑了,站起來,拍拍膝蓋上的土,墳也就上完了。弟弟告訴母親説他本來是叫着爺哭的,誰知父親的聲音太大,就把他給繞進去了。

我也應該是叫着爺哭的,不哭是不像話的。但無緣無故,毫無端倪的忽然這麼哭,似乎是哭不出來。就象父親去世之後,我的傷心是一定的,哭不哭都不怕旁人閒話。但我的公公去世之後,事情就有了變化。其實對於公公的離開,我的心裏也是非常難受的,我一直覺得那老人活得不容易,活得可憐。想起來也動不動地落淚。但是要我按時按點的哭,我還是一直不適應。我很佩服那些親戚中的女眷,她們隨時隨地就可以哭將起來。而我的不適應就不能象對父親那樣,不被人閒話,因為我終究只是個兒媳婦,會有不孝的嫌疑。然而在我給公公熬排骨湯,端洗腳水,穿衣服,洗腳剪指甲的時候,那些親眷們她們在哪裏?可我就是沒有辦法適應那種應儀式要求而進行的哭訴。在我看來,盡孝的喪事幾乎就成了一種悲傷的表演。

現在想來,父親也應該是一樣的。父親不可能對爺爺沒有感情,只是那會哭不出來而已。或許當他疲憊的時候,當他端起碗來的時候,當他睡不着覺的時候,還應該有許許多多能勾起他對爺爺回憶的時候,他都會黯然傷神的。一個人,非要等到足夠年齡的時候,才可能去了解到別人。鑑於此,面對玩性正足説話不知輕重的兒子,我常常安慰自己,沒有必要去煩悶傷感,會有他了解我的那麼一天的。那會不管我是活着還是已經死了,都不重要。

父親離開我已經十多個清明瞭,可我一直還是沒有去給他掃過一次墓,不在家鄉只是個藉口而已。骨子裏是一直以來,老是覺着懷念並不需要如此表達。但今年,我卻非常的想回家去給他老人家掃墓,這個想法很是強烈,然而面對臨近高三的兒子,我遲疑了。清明節還有許多次,而兒子的高三生涯只有一次,我給自己找了一個非常有力的藉口,實質是離開的人爭不過活着的人。這樣想過之後,我對別人説,等我兒子上了大學,我一定要在清明節回家給父親掃墓。説真的,我很清楚的知道這只是我現在的想法,不知道,兒子考完之後,我的想法會不會變,我沒有信心,因為心是最難把握的東西。可人這一輩子辜負了的,只有父母,這應該是世人累世的悲涼。

清明將臨的此刻,當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只希望我的父親,那躺在故土上的老父親,陪着那曾經讓他耗完心血,已經將要荒蕪的家園,不要感到孤單和淒涼,你的女兒,她,不論走到海角天涯,她的心將永遠是你久居的家,這是我一定可以保證的。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雨霧非常濃烈的籠罩着千山的早晨,我沒想到清明節快到了。當我站在蒼蒼茫茫的望魯台遙望着自己的故鄉柿溝村徐家溝那山山水水時,父親那矮矮的身影輕輕地、輕輕地向我走來。我恍惚間驚異的喊了一聲:“爸爸!”可是當我再睜大雙眼細看時什麼也沒有。我的眼前是青青的綠綠的大王殿的山麓,是陰陰沉沉的農曆三月天。

我的爸爸離開人世已經九個年頭了,可以説爸爸早就沒有了。在這雨霧濃烈的早晨想起爸爸我就想對他説:“爸爸,清明節裏兒想和你照個相呀!”可是,您早就離開了人世,我想和您照相的心願落了空,我想和您照相的心一直懸懸的,我把這份感覺和想法藏在了自己的心裏,藏在了自己的回憶裏。我無論在起風的清晨,還是暖暖的午後;我無論在絢麗的黃昏,還是在寂靜的夜晚,我總會在自己的心裏祈禱着世間的美好屬於已經在另一個世界裏的爸爸。雖説爸爸不知道兒子在人世間為他禱告,為他祝福;雖説爸爸的肉體早已化成了灰燼而又變成了一婁輕輕地青煙升上了天空,可爸爸永遠在自己兒女的心裏。也許沒人相信我和爸爸沒有合影,也許沒有人相信我沒和自己的爸爸照過相。我實話實説,我和爸爸照過幾次相,和爸爸合過幾次影,是爸爸臨離開人世前幾年和我及兩個女兒在寶雞的合影,唯一的把那一張他的照片都給一火燒了。是爸爸不願意留下他自己的影子,是他不願意讓兒女再惦記着。回想起爸爸在世的日子,我不知道珍惜爸爸的愛,我不知道珍惜爸爸的情;回想起爸爸在世的日子,我不知道珍惜爸爸對我的牽掛,我不知道珍惜爸爸對我的囑咐;回想起爸爸在世的日子,我不知道珍惜爸爸好好的'活着,我不知道珍惜爸爸誠待我們的深情!如今説什麼都悔之晚矣,如今説什麼都一錢不值!爸呀爸,你的不孝之子在今天終於明白了一個人世間的真理,可以沒有當官的老子,離不開要飯的爸爸啊!

清明節是世人祭奠緬懷失去親人的日子,是人人為自己失去的親人寄墳祭奠的節日!我自己雙手合掌遙望着遠在千里之外的爸爸説:“爸爸,清明節裏兒想和你照個相呀!”當然爸爸是不會出現的,當然爸爸永遠也聽不見兒子在千里之外的的呼喊,我只能在清明節的前夕默默的站在千里之外您的墓前向您的亡靈祈禱。我只能默默地在自己的心裏祭奠着我的爸爸;祭奠着天下所有離開了人世的父親。我記得爸爸的模樣,我記得爸爸的善良;我更記得爸爸的寬厚和慈祥。沒有爸爸的養育我們難以成人;沒有爸爸生養就沒有我們。爸爸為我們這羣兒女受盡了艱辛,受盡了苦難;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心血直至生命終結。我們小的時候不知道爸爸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多少情;我們長大成人了更不知道爸爸為我們付出了多少牽掛,多少期望。當我們懂得了爸爸,當我們理解了爸爸,當我們為人父,為人母時我們就能更深地理解了自己的爸爸愛自己兒女的情。當清明節來臨時,我想我只能回憶對爸爸的愛,我只能回憶爸爸對我的養育之情;我只能眼裏噙着淚在思念爸爸心裏傷心悲痛。當然爸爸再也不會出現在我的眼前,爸爸只能偶爾出現在我這個遠在異地遊子的夢境裏。

我在清明節臨近站在埋爸爸的山塬,想我的爸爸,想着想着天就黑盡了,想着想着我的內心裏充滿了失落和悲痛,想着想着我就忍不住想放聲痛哭。我回到縣城裏的家裏沒有開燈,屋裏黑黑暗暗。我坐在我的桌子前突然又想:“爸爸,清明節裏兒想和你照個相!”我想着想着淚流滿面,我想我的爸爸,我想我們的父親!當我雙眼掛滿淚珠從開着的窗子望去,對面山上燈火璀燦。我想那明亮而又璀燦的燈火就是爸爸那慈祥的雙眼,我想天際深遠處的星光也是爸爸那慈祥的雙眼;山尖上的月亮就是爸爸微笑的臉龐;那月亮裏的玉樹就是爸爸遮風擋雨的傘,讓爸爸站的高高的,讓爸爸放心的活在另一個世界吧,我們為自己早逝的爸爸祝福和真誠地禱告吧!

在清明節裏祭奠逝去的親人是傳統的習俗,在清明節裏用心祭奠和懷念逝去的親人是一種情感的牽掛,是一種憂傷而又令人終生牢記親人的期盼。我在清明節臨近的時刻想對爸爸説:“爸爸,清明節裏兒想和你照個相呀!”可是,爸爸早就離開了人世,我想和爸爸照相的心願落了空,我想和爸爸照相的心一直懸懸的,我把這份感覺和想法藏在了心裏,藏在了自己的回憶裏,藏在了清明節的祭奠裏和緬懷裏。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放假了,三天時間,俗名清明小長假。一個人走出室外,漫步於杜水河畔,想理一理自己紛亂的心緒,因為最近的自己太累了,一股身心間説不出的累。

母親回老家了,她是去 為大姐掃墓。二姐昨天來了趟家裏,恍恍惚惚坐了一會,説有些困,又回去了。從內心而言,對清明這個節日我是特別地排斥。我厭煩街道那些賣紙錢,賣殯葬用品的小商小販,害怕見人哭哭啼啼訴説離世親人生前如何的不幸,確切的説我害怕面對母親那憂戚哀怨的眼神,以及二姐那無奈和失落的慘痛表情。我希望這個節日就這麼悄聲無息地過去,不留下任何痕跡和記憶,然而每年它都來了,且以法定節假日的形式宣告着,提醒着我,來了,對此,我無力迴避。人死不能復生,過去的畢竟已經過去,過分的思念只會給生者增加心理的負擔,造成身心的傷害,人不能改變命運,但也不能永遠停留於傷痛和不幸中而不能自拔。十四年前大姐患病去世,三年前二姐的女兒不幸溺水身亡,在這清明時節雨紛紛之際,我的心情可想而知。

前幾日,同事高亞梅突患大病,搞得我連續幾日心情都極為不好,本來醖釀的幾篇文章持續拖了幾天,終不能完稿。作為寫作,越進一步深入,越感到它的不易與艱難,期初寫作只為心靈間的一種傾訴,有感而發,把當時自己的所感所想梳理成一段文字,然而寫得多了,才深懂這是拿在人面前供人欣賞的作品,來不得半點馬虎和鬆懈,更進一步説,這是藝術創作,需要精雕細刻才能完成。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在生活的日積月累中精心醖釀,待靈感迸發時及時撲捉,最後加以提煉和修飾,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也只能算作一段或數段較為通順的文字。寫作不易,實屬不易,但我還必須堅持。

昨天,妻下班回家,給我講述了兩個有關“微信”的小故事,其實這都只能算作“八卦”,是妻和同事上班聊天的產物。妻講,她有位同事,老公是名大車司機,通過微信平台“搜附近人”,加了一名女網友。兩人互加成功之後,便開始熱火朝天地聊天,聊着聊着最後競聊出了感情,待妻的同事發覺時,兩人已發展到有同去外地旅遊的打算。對此,妻的同事極為傷心和惱怒。妻還講,她的一名同學前段時間離婚了,而這已是她二次婚姻的破裂。原來妻的同學和縣城一名年齡相當的男士經常聊微信,一聊便聊到半夜一兩點,被老公發現後多次勸解都不思悔改,最終結付出了二度離婚的慘痛代價。據説這位男士還是我的一名遠房親戚,在此提及真讓我羞愧,當然也不便透漏他的真實姓名了。妻説,難道時下社會的婚姻結構就這麼脆弱嗎?有那麼多紅塵男女陷入網戀而不能自拔嗎?我説,這是中國偏遠小城鎮的真實國情。試想一下,隨着改革的逐步升入,農民進城落户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作為放棄土地耕種的新一代農民,在住進新洋房的那一天起,他們便下定決心要融入自己所居住的這座城市,去掉昔日的土旮旯氣。要實現這一目標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增加收入,有一部分人就地解決,做起了小買賣,開起了夫妻店,而絕大多數人還是依照傳統模式,遠走他鄉,去經濟發達地區務工。務工對剛結婚的年輕小夫妻來説,可以成雙成對,結伴前行,最好不過,可對中年夫妻來説卻又成了極為矛盾的難纏事,家裏有老人,孩子要上學,這兩撥人都需要照顧,無奈之下,丈夫只好背起行囊,揮淚離別,與妻子過起了兩地分居,牛郎織女般的生活。天長日久,不甘寂寞的男人也許偶爾會進入燈紅酒綠的“紅燈區”輕微放縱一下,孤守空房的妻子在落寞的漫漫長夜,在公公婆婆都熄燈之後,在兒子女兒的微鼾聲中,也許會輾轉反側,心湖間盪漾起幾絲思春的漣漪。正常人都是有感情的,沒有感情的那不是正常人,是白痴。於是,眾多留守婦女便將感情寄託於網絡,寄託於這個“搖一搖”能給她們產生希望和寄託的網絡,而作為男人呢?有些人是身處異鄉,不甘寂寞地困擾,有些人是酒飽思淫慾,總想用自己的甜言蜜語和幾張臭錢騙得不良婦人的芳心,好圖一時之歡。這就是當今的社會,這個略顯浮躁讓人不解的社會。

對於逝去親人,忘記和不去再想也許是解脱的唯一途徑;對於患病的同事在此只祈願她早日康復;對於寫作,我一定要堅持,只為一種習慣,一種追求;對於紅塵男女的感情糾葛之事,也只希望當局者早日從迷途中走出,因為人生短暫亦不易,且行且珍惜,萬不要圖一時之快傷害了別人,傷害了自己。

天霧濛濛的,地上潤濕一片,空中輕颸飛揚,眼前細雨斜落。又是一年清明季,又是一個讓人傷感且思緒縈繞的日子。一個人漫步於杜水河畔,仰望南山,巍峨的青蓮山春意正濃,粉白的桃花馨香撲鼻,遍山的杏花奼紫嫣紅,俯視杜水河,清澈的杜水一路東流,像訣別的遊子永不回頭。目睹此情此景,我不覺豁然開朗,心情也一下好了許多:原來生活是如此美好,只是我沒來得及好好領會罷了。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另外兩個鬼節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節”即是悼念亡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參加掃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數,往往傾家出動。這樣清明前後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羣往來不絕,規模極盛。

祭祀的對象。作為鬼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節屬於鬼節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之名,就在於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親近者的亡魂,重在表達孝思親情。另外兩個鬼節則連惡鬼、野鬼也一併祭祀,重在安撫鬼魂,不讓它們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方也有清明節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舊俗就有在清明節舉行的專祭厲鬼的祭台會儀式,祭祀那些餓鬼、幽鬼孤魂,防止它們成為惡鬼作亂。這種祭台叫祭厲台。舊上海還有清明節的前一天迎請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節這天,城隍神要坐大轎出巡祭厲台,以賑濟安撫孤魂野鬼,其場面十分盛大熱鬧。

祭祀的時間。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舊時,北京人祭掃墳墓不在清明當天,而在臨近清明的“單日”進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墓。浙江麗水一帶則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的範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後四”。在山東,舊時,多數地區在清明當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內掃墓;現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去掃墓。晉南人則將掃墓的時間分為兩次。一次在清明前幾天,是各家分頭去掃墓。第二次是在清明當天,一個村裏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掃墓時間,新墳舊墳有別。凡是新近過世的,過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沒做過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節這天請僧道誦經做法事或道場。如果是老墳並已做過法事或道場,掃墓不一定在清明當天,可以前後放寬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後八天的範圍,俗謂:“前七後八,陰司放假。”意思是過早或過遲都會失靈。

祭祀的場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對象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託。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方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的方向遙祭。

祭祀的方式或項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裏,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係,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清通禮》把修整墳墓解釋為“掃墓”名稱的來由:“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過去由於寒食禁火的影響,紙錢不焚燒,而是掛在墓地的小樹上、竹竿上,或用石塊、坷垃壓在墳墓邊。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這樣,凡是祭掃過的墳墓就有紙幡飄飄,構成清明前後的特有景觀。沒有紙錢者,一般就是缺少後嗣的孤墳了。後來,一般不再講究禁火,就把紙錢燒掉。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的“包袱皮”,即用白紙糊的一個大口袋。這口袋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有圖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蓮座牌位,寫上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張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包袱裏裝有各種冥錢。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清明節前夕,我回了趟鄉下老家。祭奠父親去世38週年。

鄉下的空氣實在是新鮮。踏進即將離別40年的故土總有一種依舊的感覺。雖然這裏衣帽換新顏,高樓林立,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兒時的村莊、兒時的故土還在,自然有一種迴歸故里的主人翁思想,下車走進綠油油的麥地,路邊的油菜花送來陣陣撲鼻的香氣,頓覺神清氣爽,這和城裏的鋼筋混凝土、渾濁的霧霾天空相比,簡直就是一片淨土,藍藍的天,白白的雲,花紅柳綠的大地,讓人陶醉、讓人羨慕,讓人嫉妒。置身在這綠色的原野裏,放飛的思緒在腦海裏盤旋,兒時的記憶在眼前展現,捧一把泥土,掐一朵鮮花,聞得正香,被來接我們的二弟打斷了思緒。“大哥,快走吧!母親還在家等你呢?”

這個清明節我們回去的特別早,清晨6點從阜陽出發,9點多趕到家,鄉下還正在吃早飯,拜見母親大人,和家人寒暄一時,便提着草紙鞭炮去給已故的家人上墳,母親不時的嘮叨着:“元寶、大錢、上百的多帶點,別讓你爸在那邊受苦,告訴他,現在政策好,鄉下可富了,我還想活幾年,享享清福才去見他。”説着母親哈哈地笑了。

清明的天氣真好,陽春三月桃紅柳綠,微風吹來,麥浪起伏,碧波盪漾,鳥語花香,真是世外桃源,我們邊走邊欣賞着這無與倫比的的春景,無意間,抬頭望,遍地是煙火,鞭炮聲不絕於耳,清明祭奠的人們拖拖不斷,道路旁停了好多私家車,城裏人、鄉下人都往墓地走,由於家鄉地處礦區,有些地方塌陷了,找不到自家的祖墳,有的就在相應的地方燒點紙錢,表達一下哀思,有的乾脆就在路邊的十字路口燒紙放炮。

我們在父親的墳前跪拜禱告,説些吉祥如意的話,臨走前,告訴父親起來收錢吧!看着一座座新墳,二弟告訴我,這是誰誰,那是誰個,都是我熟悉的面孔,兒時的玩伴,不覺心裏一陣心酸,我也是奔六的人了……。説話間回到老屋,本打算吃過中午飯回阜,母親説啥不讓走,大老遠的難得回來一趟,便留下來了。

一陣陣動人心絃的嗩吶聲驚動了我,“這是誰家娶媳婦。”我問二弟,“前莊的二大娘去世了,我剛燒過紙回來。”“是八毛的母親嗎?”二弟點點頭,那我更要去了,八毛是我小時候的最好的玩伴,八毛家是大户,弟兄八個,姊妹十個,八毛在男孩中最小,排行老八,一家人行善積德,從不欺負弱小,我們家在鄉下單門獨户,要不是八毛家的保護,常挨打受罵,二大娘對我有恩,一次放學回家路過他家門口,我肚子疼得直叫喊,要不是他喊人把我拉到公社衞生院,掛急診,闌尾炎肯定要切除。我拿了幾刀紙,一掛鞭炮,孝子賢孫迎了過來,靈堂內二大娘面帶笑容,是那樣的從容安靜。二大娘熬得值,子子孫孫上百號人,是個大家族。靈堂外打牌的打牌,玩的玩,説笑的説笑,好像沒事似的,哭喪的是個女的,二弟告訴我,是請的,一天200塊錢,女的可真能哭,一會是男腔,一會是女腔,一會是娃腔,旁邊的高音喇叭播放着哭喪的音樂,很有節奏感,聲聲訴,聲聲淚,哭的人心酸落淚,悽楚悲涼,此情此景,我也不自覺地灑下了淚水,可我真的不理解,為啥一大家子沒有悲傷,知客告訴我説是老傷變喜。二大娘活到102歲,無疾而終,沒有受罪,沒有痛苦,確實值得慶賀。

一聲聲嗩吶動人心絃,三拜九扣行禮之後,我要走,八毛説啥也不讓我走,説晚上要耍獅子舞,我的臉一下子拉了下來:“你們咋能這樣奢侈,這樣悲中取樂辦喪事呢?。”八毛説:“你放心,我們絕不會違背中央的八項規定,孬好我也是村幹部,母親生前最愛熱鬧,特別最喜歡龍燈獅子舞,正好這時家裏人到齊了,我們一家就夠手,玩起來不發錢不費勁。

華燈初上,嗩吶聲、鞭炮聲、鑼鼓聲混雜在一齊,引來四鄰八鄉看熱鬧的人。雄獅一聲吼,一抖舞毛,上場,那動作,那氣勢。真似一頭剛睡醒的獅王,傲慢地在自己的領地上巡視。一條條長板壘疊起來,雄獅或挑或躍、上下起舞,或撲咬、或站立、或搖頭擺尾、動作嫻熟驚險,表情神似誇張,迎來陣陣喝彩聲。此時,鑼鼓齊鳴,方桌上的獅子野性十足,,伴隨着狂如暴雨的鼓點,一雄一雌的兩頭獅子攪咬在一起,頭尾呼應,高高立起,歡呼雀躍,難捨難分,是親是愛,是比武,是玩耍,不分高低,不分上下。

獅子望月,不知是誰高呼一聲,隨着一片熱烈的掌聲,又一次高潮迭起,壯觀的場面,壯觀的結局,使人從悲哀中解脱出來。去掉獅帽,八毛露出嘴臉,衝我笑笑,50多歲的人了,真行,我豎起大拇指誇讚。

清風明月,又一次勾起我的回憶和思念。年年的清明歲月,年年的紙飛花開,悲哀、躊躇放不下感恩的情懷;留戀、哭啼、嚎叫擋不住前進的時空;躺下去的也許沉浸在夢裏,站着的更應堅強的面對生活;清明的黃昏總有孤單的飛燕,清明歲月放飛生命向上的風箏,來來去去,生生死死,這自然規律,誰能抵擋,想想這個清明節是悲是喜,我真的不知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wubai/gmkev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