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200字作文 >

【必備】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7篇

【必備】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7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7篇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摘要:忘記吧,一切"家"帶給你的無限感傷;中秋的冷月餅,忘了吧,它只會勾起你的痛.看,窗外,燈已經亮了,那條光輝的路已經展現在你面前,你為何不踏上那條征程,讓它一直"光亮"下去呢?因為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暑假時我總喜歡在公路上騎自行車,我圍着市中心轉上幾圈後就可以看到夕陽緩緩落下.而它的餘輝正好灑在我所居住的房子上,頓時一片燦爛.夜幕降臨,馬路兩旁的燈亮了,和路兩旁的萬家燈火連成一片,這時我才一邊看着腳下的影子一邊回到家.

家,我離開了.從坐上公共汽車的那一刻起,我已經想得很明白.父母是愛我的,他們為了我以後有一個更好的前程,不惜把我送到外地去讀書.離開,那是我的無奈.母親在車站送我時,説了一句話:"女兒,我捨不得你."當時我沒有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意義,只是愣了一下,還是上了車.後來車啟動了,出了城,我才感覺到"家"的影子漸漸縮小了,漸漸離我遠去了,心裏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痛楚.忽而想起父親告訴我"任何情況下都不許哭",又忍住了淚水,轉頭看向窗外.因為我相信,這樣儘管哭了也不會有人看到.我靜靜地坐在窗户旁,看着那條灰色的高速公路,那條不知要通向何方,要帶我去往何處了路,想起了我的現在與未來. 忘了吧,不要有一絲牽掛,勇敢地接受新的環境吧.一個

聲音從我耳邊傳來.我漸漸不去看它---那條路的開端的一個黑點."對,忘記.總要離開的."

中秋節快要到了.食堂裏坐着來看望學生的家長,而我卻不是其中的一人;遠處温馨的燈火,我卻得不到其中微弱的一盞;整個夜瀰漫着月餅的香味,我卻嘗不到其中的一塊.月餅,不是沒有,而是即使含在了嘴裏,心中不免也有一絲苦澀.中秋節,本應該是一家團圓的時候,而我,卻坐在家的另一方.空蕩蕩的寢室,除了我奮筆疾書的聲音外,其他的,什麼也沒有.再望望天上的月亮,想想后羿思嫦娥的痛,也許我也應該和后羿一起思念遠方的"嫦娥"了.看看月亮---連它也不是圓的.

時空,扭轉.記憶,往復.

化作唐朝的一縷清風,在天空中無憂無慮地飄蕩,在白雲間嬉戲,俯瞰着千家萬户歡聚一團.歌不斷,舞不斷,樂不斷.夜幕降臨,一片繁華之色.

化作宋朝的一株楊柳,立於河畔,沐浴在陽光裏,伴着微風陣陣而搖起纖纖舞姿.河水潺潺,歸舟悠悠,過着安靜而閒適的生活.平平凡凡了卻一生.

化作清朝的一名學子,揹負着家人的希望,乘上小船,踏上求學的征途.小船向前慢慢劃去,看這送別的親人,越來越小,越來越遠,唯聞一陣歎息......

時代,變了.一切,都變了.

清風不會留念那片樂土,它回離開,去追求那個屬於它的夢;楊柳不會安於閒適的環境,它也會離開,去尋找一片適合自己發展的新天地;學子不會再去看

那個親人的背影,他會回頭,會有自己的報復,踏上新的征程.而我,也一樣.

家,我離開了.我明白,那只是我一時的避風港,而我這隻即將遠航的小船總有一天回離開那個避風港,駛向我夢寐以求的大海.對,或許,我早該自立了,漸漸學會把一切不悦忘掉,也就是"家"的依靠.

忘記吧,一切"家"帶給你的無限感傷;中秋的冷月餅,忘了吧,它只會勾起你的痛.看,窗外,燈已經亮了,那條光輝的路已經展現在你面前,你為何不踏上那條征程,讓它一直"光亮"下去呢?因為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晚風習習,遙望一輪明月,懸掛在蒼穹,露出圓圓的臉蛋,像個羞怯的少女,輕移着蓮步,也牽引着我的視線。我彷彿看見了淒冷的廣寒宮裏那慢抒廣袖的嫦娥,看見了這位月宮仙子幽怨的眼神,看見了她腮頰上思鄉的淚痕,想把她寂寞、惆悵,痛苦、彷徨,全都融在自己輕妙的舞姿裏。任憑夜風拂動衣衫,在這月圓之夜,遙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暖暖的關懷,一份濃濃的情意給遠方的親友。

常聽媽媽説:年怕中秋月怕半,過完中秋忙過年,中秋節一過,過年就近啦!回想小時候過中秋節的情景,在這時漸漸清晰起來,那時家裏唯一的電器就是手電筒,更不要説電扇、電視機了。中秋節前幾天,我們就盼望着這天天氣晴朗,不要下雨,否則就沒得玩了。那年代百十來户的村莊民風純樸,從農曆六月到九月,各家各户,一到傍晚都在生產隊曬穀場上搭起牀鋪,再用四根竹竿支起蚊帳供夜晚乘涼、睡覺,幾百平方米的曬穀場上全是牀鋪、蚊帳,牀鋪寬在一米到數米之間,由蚊帳的寬度而定,牀鋪之間僅半米或數米之隔,可以從這家牀鋪躍到另一家牀鋪,甚至可以在所有牀鋪上走上一個大輪迴。

隨着天際最後一抹晚霞的退去,天色漸漸昏暗下來,在母親的催促聲中,我胡亂扒上幾口飯,一路蹦跳着,奔向了曬穀場,這時可是上小學的孩子們歡聚的天下,不論貧富與否,家家都得有月餅,無論是親友送的,還是自家買的,只是檔次高低不同而已。這時候,我們都會拿出父母一年中送的唯一禮物——-月餅,互相炫耀、攀比,你掰一塊給我,我掰一塊給他,互相品味,看誰的月餅最大,誰的月餅最好吃,誰就是今年的“月餅大王”,簡稱“餅王”,“餅王”則有着高高在上的勝利感。記得有一同伴,他大姐就在這一年嫁給了縣城裏的一户人家,其姐夫從縣城送來的月餅,盤子大小,約二指厚,應該有二斤多重,兩面都灑上了薄薄一層白芝麻,中間用黑芝麻鑲嵌着二個字“月餅”,那時候能在月餅上寫字,不光是我們小孩子,就連大人看了也嘖嘖稱奇,頓時所有人的眼球都被“餅王”吸引,此時同伴手捧着“餅王”被圍在中間,如同眾星捧月,外圍的人看不到只得瞎起鬨,人聲鼎沸如菜市場般,我們手裏拿着很平常、兩面都是黑芝麻的薄餅沒有一點新奇感,恨不得扔得越遠越好,這時,捧着“餅王”的同伴的父母眉飛色舞地誇耀着月餅的金貴,隨後將“餅王”平分,我們每人都會分到一小塊。品味着手中的“餅王”,感覺甜甜的、香香的、油油的……同時心裏也在暗暗發誓,明年我一定讓老爸買最大的月餅,爭得“餅王”。殊不知,那年頭能吃飽飯就已經很知足了……哪知道鄉下還沒跟上,城裏已變樣,第二年,當眾人拿着大大的月餅再爭“餅王”時,這位同伴又一掃往年的習氣,拿着的不是大月餅,而是用牛皮紙卷着的一個個的餡餅,拆開牛皮紙,頓感香味撲鼻,見那餅不過手掌大小,約一指厚,是純麪粉製成,表面沒有芝麻,只有一層香油,在月光照射下,散發着一層油光,用手指按壓一下,感覺餅餡軟軟的、鬆鬆的,鬆開手指,外表又慢慢恢復了原狀,按慣例我們自然而然會分到一小塊餡餅,黑黑的餅餡香甜無比,鬆軟可口,自然衞冕了“餅王”的桂冠。城裏比鄉下總是前衞很多,又一年中秋節,這位同伴的直徑約寸許如小餅乾大小的月餅再次衞冕“餅王”。現在回想起來,大概是這位同伴的姐夫瞭解我們鄉下的習氣,為助其小舅子爭一分虛榮,刻意而為之吧。再後來,電器進入了農家,首先是電扇讓家家户户不用再到外面乘涼、睡覺,可以在家裏看看電視節目,“餅王”的遊戲也隨之結束。這位同伴可能是離不開“王”之故,沒過幾年,得不到“餅王”便投奔閻王去了。

彈指一揮間,屈指算來,已經有七年不在家裏過中秋節了,身處異鄉之時,中秋節總是勾起無限的思緒,每到中秋月圓之夜,除了打個電話向家人、朋友問候一聲、報平安外,剩下的就只有思念和回憶,家鄉的月餅現在如何變化?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歲月如梭,又到了充滿思鄉情懷的中秋佳節。每逢此時,我總想起鄉下的母親,心中充滿了愧疚。

我的老家在蘇北偏僻的鄉下,母親是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小時候,家裏很窮,但一家人苦中作樂,日子卻過得有滋有味,充滿了親情和温馨。平時,母親很少買吃魚肉給我們吃,不是母親不心疼我們,而是我和哥兩人上學,開銷大,而家裏收入卻很少。但在每年的中秋這一天,母親會毫不吝嗇,早早地準備好魚和肉,讓我們開一次葷,好好地飽餐一頓。到了晚上,月上樹梢,母親就會從家中搬出一張桌椅,把買好的月餅、水果放在桌上,再準備幾杯白酒和幾副筷子,按我們老家的風俗,這是祭月,母親不准我們吃桌上的貢品,可我們一點不買她的“賬”,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不是偷吃月餅上薄而脆的外層吃,就是拿一些水果遛到麥場上去和小夥伴們一起吃,因而每次祭月的貢品,都在我們調皮中不能完整無缺。這難忘的童年中秋節,就象親情一樣,讓我們過了一年,又想過下一年。

母親的生活是很艱辛的。父親見家裏開銷大,收入少,很早就外出打工了,逢年過節才回家和我們相聚。母親為了我們,衣食住行、田間地頭,無不灑下她那辛勤的汗水。當我們兄弟倆還在清早朦朧的睡夢中時,母親就早早地起牀,擔水、洗衣、做飯忙個不停,有時還到田間地頭忙一會農活。待我們起牀後,母親招呼我們吃飯上學。當太陽露出晨曦的笑臉時,母親便帶着農具,下田幹活了。白天,母親忙個不停,夜晚,她還拖着疲憊的身體,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為我們納製鞋底、縫補衣服。在母親辛勤的養育下,我們漸漸地長大了。

那年的夏天,我和哥相繼考取了嚮往已久的大學。中秋前夕,我們離開了母親,各自到外地上學去了,留下了母親一人在鄉下。因為家裏窮,為了我們的學雜費和生活費,父親在外奔波更是很少回家,而母親比以前更加辛苦了。

上學的幾年裏,中秋節都不在放假時間裏,我們不能回去和母親團圓。每次這個時候,我都會寫信回去。母親也很想念我們,她不識字,常託人寫信叫我們好好讀書,要經常寫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親的來信,都能感覺到母親思兒的心切。就象我們放寒暑假回家一樣,平常不善言笑的母親,再苦再累仍有一臉的愜意。

畢業後那年中秋,我和哥在城裏有了工作,都寫信叫母親到我們工作的城市來住住,可母親擔心我們剛到單位,怕影響我們的工作,又説家裏沒人照料,一直沒有同意,仍在鄉下餵雞養豬、耕田種菜,獨守那一份寂寞。

第二年的中秋,我因為工作,沒能回去。那年的冬季,我參軍入伍,成了一名海防戰士,遠在異地他鄉。而每年的中秋,都因為部隊搞戰備訓練,我都不能請假回家。也許分別太久,母親對我的思念與日聚增。父親偶爾在家時,母親就催促他寫信給我,父親外出打工時,母親又定期託人寫信來。她的來信,沒有華麗的詞語,還常常伴隨着不少的錯別字,內容不外乎問我訓練苦不苦,部隊首長親不親,海防前哨的生活習不習慣……嘮嘮叨叨一大堆,總之要我在部隊好好工作,安心服役,不要掛念家中。那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流露,漾滿了母親那無私的牽掛。儘管那時我已是被部隊評為優秀士兵的軍營男子漢,但在母親的眼裏,我仍是一個不諳世面、不太懂事、還沒長大的孩子。

在我當兵後第二年,哥哥結婚在城裏買了房子,家裏經濟一時拮据起來。母親覺得在農村種田,收入少,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在那年的中秋,她在一位家鄉人的帶領下,去了上海給人家當保姆,我曾寫信勸阻母親不要去,可她不聽的勸阻。母親從小生活在鄉下,既聽不懂上海方言,就連城市的東南西北有時也辯不清,可母親一直堅強着,操勞着,酸甜苦辣從來不對我説。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威海人過中秋最講究兩個字團聚,無論平時怎樣的忙小輩們都會到長輩家裏團聚。一家人湊在一起你説説公司的發展,我説説將來的構想,這就是中秋節就是團聚。通常在晚餐結束之後一家人都會品嚐月餅。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説,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兔爺兒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每當我聽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首詩,我就會想到中秋節。中秋節代表着閤家團圓 ,月圓人團圓嘛,所以我比較喜歡中秋節。

以前每當我過中秋節,我們全家總會聚在一起吃月餅,看電視。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中秋,我、媽媽和爸爸在游泳池裏一邊游泳一邊賞月。而那時已是秋天,所以總感受涼颼颼的。雖然一跳進水裏有些冷,但是那感覺特別值得回味。

可今年的中秋跟以前的(就)有些不同了。

中秋節到了,我和媽媽卻一直在逛家居廣場。太陽快下山了,我們才逛完。後來,我們準備去書城必勝客吃飯。在路上,我無意中透過車窗看見圓圓的月亮鑲嵌在空中。奇怪!怎麼今年的月亮不是那麼圓呢?哦,我知道了,可能是爸爸不在身邊陪同(陪伴)我們的緣故吧。那時,我又看了看媽媽,他(她)正在全神貫注的開車,一陣涼風吹過來,感到格外涼爽。

不知不覺就到了必勝客。剛進餐廳,手機突然響了。我一看手機,原來是爸爸!我趕緊接通電話,和他聊了很久很久。説實話,我很想爸爸。

我真希望下一次中秋節,除了爸爸,還有爺爺、奶奶都能聚在一起團圓。但我還是要感謝媽媽每年中秋都能陪着我。

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的寂靜,我和母親各自搬了一條睡椅來到了屋頂上,我環顧四周一片漆黑,小區裏的那幾盞路燈顯得搖搖欲熄。此時此刻,那一輪明月在這幽靜的環境裏顯得是那樣突出,那樣純潔,那樣光亮。然而我的心中似乎有無數話語要向這茫茫月色的傾訴。

我不由想到了蘇軾的那一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的父親自我四歲那年便外出打工,直至今天已有九年整了。只有每年過年才回來半個月,他不正是為了這個家嗎?但我是多麼希望父親能夠和我們母子倆一起過中秋呀!我是多麼希望我們一家能共同欣賞這美好的月色啊!雖相隔千里但我想父親此時也一定正深情的望着這一輪圓月吧!父親一人在外,此時他一定也更思念我們母子倆吧!此時的明月如同一面相連的鏡子,我似乎從上面看到了父親賞月的情景,仔細地看着父親的眼角流出了淚水,正當我疑惑之餘卻發現自己的眼角其實早已流出了淚花。

我愛太陽,但我更愛月亮,那種白玉盤似的月亮。在我眼裏,太陽是個豪放,熱情的男孩,而月亮則是個温柔,恬靜的女孩。我愛這種恬靜也愛這種優雅。再望着那輪明月,我感覺她如同天空中鑲嵌着的一顆碩大的明珠,光澤豔麗,閃閃發光;她如同一塊無與倫比而又價值連城的玉盤,純潔高雅,討人喜愛。

突然一個念頭傳入我心,我對媽媽説:“不如我們一起比賽,看誰知道含‘月’詩句的多。媽媽聽後滿口答應。我先打頭陣。”“立煜《相見歡》中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媽媽接“孟浩然《宿建德匯》中的‘野曠無低樹,江清月近人’。”“王昌齡《出塞》中的‘秦

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古郎月行》中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和媽媽那時不時的歡聲笑語又時不時的打破了這黑暗中的寧靜。

賽夠了,我的視線再一次轉移到了那輪明月上,這少女肌膚般的月光,牛乳汁一般,灑在我的面龐上,我感到十分愜意。忽然飄來了朵朵淡雲輕輕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見在雲層中穿行閃光。她擠啊,使勁想鑽出來。一陣陣涼爽的晚風吹來,雲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麗的臉蛋,像小女孩撩開了披在額上的烏髮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卻覺得那穿於雲層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詩意。我又發現月姑娘正用月光鋪成一條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請我到她的家裏去做客呢!

周圍依舊是那樣的寂靜,那幾盞路燈也熄了,我也漸困了,上眼皮怎麼也撐不起來了,悄悄進入了夢鄉,唯獨只有那輪明月依舊散發着那優雅,温柔的光,依舊是那樣純潔、恬靜。好美麗的月色,好令人難忘的中秋之夜。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中秋節作文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古時候人們就在每年的今日組織活動:唐代賞月,玩月頗有盛行;北宋拜月説心願,祈求月神保平安;南宋互換月餅,取月圓之意;明清以來,中秋的風俗更加盛行,燈謎、吃月餅、祭月等等。

同時在我國古代神話中,月亮中有廣寒宮、嫦娥、玉兔和吳剛,但是隨着科學的發展,伽利略的望遠鏡,“阿波羅”登月計劃將詩人和作家的美好想象打破了,美麗的明月是一片空寂,連一樣生物都不存在。但我卻希望月球上的廣寒宮、嫦娥、玉兔和吳剛都存在。美麗的月亮上一片生機,桂花樹鬱鬱葱葱;粉裝玉砌的廣寒宮中,嫦娥正在奏樂;玉兔拿着搗藥杵為她伴奏;外面的吳剛,時而擺動闊斧,砍向桂樹,讓天空落下一陣桂花雨,時而提着酒壺,暢飲桂花酒……這境界是多麼美好!

而眼前所看到的夜空也同樣美麗。空中佈滿了繁星,一連串的閃爍、眨眼。眼望星星渺小,可它的真實表面是如此龐大。在這浩瀚、一望無際的天空中有無數顆在閃閃爍爍的繁星,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明月時而亮,時而暗,月色朦朧,在它表面上已蒙上了一層飄動着的雲霧。月亮不是圓月,它現在呈了彎腰皎潔的月亮。雖然黑夜,雲霧散開後,世界變的如同白晝,萬物都能清晰看見。沉迷的明月身旁飄蕩的是雲霧,就像是它的白衣裳。衣裳是輕薄透明的,月亮是潔白的。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夜色越來越濃,陣陣秋風送來了點點寒意,皎潔的月光中瀰漫着節日的氣氛。

中秋節作文

農曆的八月十五,這一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幾個星期之前,在商場、超市、商店己開設“月餅專賣區”,意境迭出,各類、各廠、各式的月餅,使你眼花繚亂,一派喜迎中秋節的氣氛。近星期,將“月餅專賣點”擺到門外、路口,目不暇接,處處洋溢着歡度中秋節的景象。那春潮般的湧動,簡直可與錢江潮媲美。

中秋節傍晚,夜幕將臨,華燈初上,夜空萬里。我們閤家坐在院子裏,台上擺放着圓圓的月餅,似與月亮欲比圓。爺爺手揣茶具,悠悠地,彷彿有“舉杯邀明月”的意境。我們一邊聽着爺爺奶奶關於月宮嫦娥、玉兔、吳剛的神話故事,一邊品嚐着可口的月餅。頃刻,月亮漸漸地撩開面紗,露出她的尊容美?,皎潔無暇,若如銀盆。我全神地幻象着嫦娥翩翩舒廣袖、吳剛捧出桂花酒和玉兔雯誠靈性的身影。此時,我有着前所未有的感觸。不由我聯想到我國自己製造發射的“嫦娥”號,登月以後,在每年的中秋之夜,我們定能看到祖國的五星紅旗在月宮飄揚的實景,也能看到真正的、清晰的“嫦娥”。

黃昏時分,皓月當空,大概是“人逢佳節精神爽”,爺爺奶奶要我一起去休閒廣場。那裏,比平常熱鬧得多,別有一番新氣息,人們感受着節日的歡快。唱歌跳舞,健身健美,太極養性,漫步賞景等等,不一而足。夜幕下,歌聲在空中盪漾,舞姿於月下凌亂;煙火似繁星齊飛,燈光與月色相伴,男女老少,怏然自足。此時,我聽着爺爺似乎在説:“所以欣懷,其致一也。”

啊,難以忘懷的中秋佳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我們期盼已久的中秋節就快到了,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下面就讓我和你們一起了解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吧!讓我們度過一個美好而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吃着手中的月餅,不知道關於月餅的知識怎麼行?

月餅,又稱宮餅、豐收餅、圓餅、團圓餅等,唐朝時,月餅初見記載。《中國風俗辭典》講過一個傳説:唐高祖李淵在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吩咐廚師製作彩色圓餅,讓大家食之,以慶祝手下大將軍李靖北征取得的勝利,而李靖則先捧圓餅祭拜明月,並説“應將胡餅邀蟾蜍”。此後,八月十五日吃圓餅,就變成了一個習俗,而後的唐明皇寵妃楊貴妃則把“胡餅”更名為“月餅”。到了宋代,已有金花、芙蓉、荷葉等各種花色的月餅。到了明代,月餅才真正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並在民間逐漸流傳。清代以後,月餅的製作更加講究,無論質料、花色、品種都有新的發展和創新。隨着時代的發展,月餅後來漸成為中秋節的節令食品和互相饋贈親朋的禮品。月餅,原本是祭月時的一種供品,拜月結束後,全家人圍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賞明月。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大團圓”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對沒有回來的家裏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嚐,故月餅又稱“團圓餅”。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閤家團圓,品餅賞月,其樂融融。

美味可口的月餅作為吉祥物,除了象徵閤家團圓、歡聚之外,還有很多豐富的吉祥文化內涵。中秋節以月餅祭月、拜月還有祈子和求婚姻美滿之意。舊時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説法。女子拜月的主要目的是:已婚者祈求月娘娘送子,未婚者祈求月娘娘使其婚姻美滿幸福。此外,月餅還有象徵豐年之意。中秋節正值五穀豐登的季節,吃月餅也融入了“秋祀”的因素,月餅又成了豐年的象徵,借月餅來慶祝豐年,祈望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獲得更大的收成。

中秋節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讓我們聽聽中秋節的傳説吧!

很久以前,大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為媒,結為夫妻。

嫦娥墓到了帝堯的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同時、鑿齒、九嬰、大風、封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開始危害百姓。於是帝堯命令大羿將鑿齒處死在疇華之野,將九嬰誅殺於兇水之上,將大風戰敗於青邱之澤,射掉天上多餘的太陽,殺死??,將修蛇斬於洞庭,在桑林逮住封?希。萬民歡喜,擁戴堯為天子。

後來,大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説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大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裏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大羿聽説娥奔月之後,痛不欲生。月母為二人的真誠所感動,於是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大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説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大羿與嫦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其實,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還有許多,讓我們一起慢慢了解吧!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中秋最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wr04r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