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200字作文 >

【必備】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八篇

【必備】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八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八篇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蔔、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隻月亮裏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着兩隻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閒。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裏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採風志》裏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並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蔔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並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户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户送。當然,這裏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裏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於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製作工藝上説,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後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裏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于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緻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説明什麼?

與其説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着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捨的精神的精靈。於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於是人才徹底地脱落成為人。

中秋節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並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麼。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回家與家人團聚,吃月餅、賞月。再過幾天就是今年的中秋節了,為了迎接這個傳統節日,我們學校各個班級將在教室裏舉辦“海上生明月,中華家園情”活動。

下午一來到教室,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有的掛彩帶,有的畫板報,還有的擺桌椅。……羅老師則打開電子白板,白板上投影出幾塊月餅的圖片,以及“海上生明月,中華家園情”這句話。

經過一番準備,3點鐘,活動正式開始。首先,我們的班主任羅老師上台致辭。她説:

“同學們,馬上就要到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那麼今天呢,我們就在我們教室裏舉辦一個“海上生明月,中華家園情”活動吧,大家説好不好?”

“好!”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到。

“好的,下面就有請我們兩位小主持人上台!”

兩位女主持人走上了講台。

“同學們,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有誰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呢?”

同學們紛紛舉手。主持人選了一名女同學。她拿着昨晚查找到的中秋節來源上台與大家分享。

“關於中秋節的來源,有這麼一個叫做《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是帝嚳的女兒,也稱姮娥。美貌非凡。后羿的妻子,相傳后羿是堯帝手下的神射手。,后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嫦娥在強盜的逼迫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仙了,身不由主飄飄然地飛往月宮之中。她飄走後,后羿很想念她,於是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嫦娥奔月的日子祭拜她。久而久之,這種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哦!原來中秋節是這樣來的。接着,主持人又問有誰知道中秋節的習俗。於是便有一位同學上來介紹。經過他的介紹,我知道了中秋節的習俗主要有吃月餅、玩花燈、賞月等等。説到月餅,我口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這除了月餅的美味非常吸引我,更重要的是我是中秋節出生的!媽媽説我是為了吃月餅才跑出來,呵呵。

終於到了大家最期待的環節——“擺月餅”了!所謂“擺月餅”,就是每組同學用自己帶來的月餅擺一個有創意的圖案,擺在桌子上,最後再由大家評出哪個組擺得最好。

羅老師一聲下令,各組的同學們便忙碌了起來。我們組的材料實在太少了?怎麼辦呢?我們想了好久,終於設計出來一個方案——“嫦娥登月”。

我們的“嫦娥登月”是這樣的:把一塊塊月餅按樓梯的樣子搭起來,下面拿一些東西支撐住,再在頂端放些東西。這個方案很快得到了所有組員的認可。於是我們便行動起來。我們把“樓梯”支撐好後,在頂端後面放了一個堅強後盾——水瓶。最後,我們在最上層的月餅盒放了一碗蘋果塊。我戲稱這個作品叫做“為美食而前進”!

開始評比了,是由每一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上去介紹本組的作品。當看見其它組的作品後,我們有點失望了——其它組的作品個個都是有很多精美的材料,如果汁、水果,甚至還有西瓜!我突然覺得我們組的作品好寒酸!

同學們開始講解了,其它組的作品有“祭月樓”、“虎虎生威”。……我們小組的講解員介紹我們的作品叫“嫦娥登月”,寓意除了表示嫦娥登月外,一層一層的樓梯還代表我們要在學業上一層層、一步步的走踏實,走好。頂端的水果則代表堅持就會有累累碩果。

經過大家的評比,“更上一層樓”獲得了最佳拼圖獎,“祭月樓”得了最佳解説獎。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天的中秋節活動就這麼結束了,雖然我們足沒有獲得獎項,但是我從這次活動中懂得了很多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受益匪淺。再説了,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正當大家看電視看得入迷時,弟弟一伸手就要打開包巧克力糖的袋子時,我拍了一下他的手,説:“哈哈!想吃巧克力吧?沒門!”頓時,弟弟的臉紅了起來,像猴屁股一樣紅。他立刻衝去廚房,幫外公拿齊碗筷,就開飯了……

中秋節是廈門最隆重的節日之一,也是大家團圓的好日子!人們説:“看廈門到何時過中秋,不用查黃曆,只需用耳朵,家家户户都響起叮鈴咚隆的骰子聲,就知道中秋到了!”搏餅成為人們聚會最好的理由。

這個星期天,媽媽帶我來到外婆家。正好今天所有人都在,媽媽也買了一盒月餅,來搏骰子。一上樓,我就喊道:“今晚要搏骰子了!”弟弟一聽到這個消息,高興的一蹦三尺高。他放下手中的畫筆,一步就衝到了客廳。急忙打開了月餅盒看看今年的月餅是什麼樣的:一秀(巧克力糖)、二舉(可愛小餅乾)、三紅(一塊中等的月餅)、四進(一塊較小的月餅)、對堂(一塊大一點的月餅)、狀元(一塊“超大”的月餅)。這是每人拿出了五百塊,要幹嘛呢?原來,其中的兩百是要分給搏到對堂的人,而其餘的三百塊是要給搏到狀元的人。

正當大家看電視看得入迷時,弟弟一伸手就要打開包巧克力糖的袋子時,我拍了一下他的手,説:“哈哈!想吃巧克力吧?沒門!”頓時,弟弟的臉紅了起來,像猴屁股一樣紅。他立刻衝去廚房,幫外公拿齊碗筷,就開飯了。

吃着吃着,我發現外婆不見了,從外公的嘴裏得知:外婆去朋友家了。我想:好不容易全家人都在怎麼可以不回來呢?於是我説:“琪佳,快去打電話。訓罷,便去拿來電話簿,查到外婆的電話就開撥。可我們不管打了多少電話,外婆就是不回來。

吃飽飯後,我們就開始搏餅了。弟弟拿出兩粒骰子,王弟弟一連兩盤就拿走了兩個對堂,剩下一個狀元了就單單這個狀元我們就搏了二十幾輪。在第三十三輪時,弟弟狂搏了五個四和一個五,這下搏餅的氣氛又熱鬧了起來,舅媽激動得臉漲得通紅。可是在這一盤裏什麼東西都沒搏到,這五百塊也隨着弟弟的喜悦飄去了!

我、爸爸和媽媽垂頭喪氣地説:“下次不跟琪佳玩了!”就這樣,我和媽媽還有爸爸回家了!

萬里一搏,嘿!搏到了我。我興奮地用雙手捧起骰子,丁丁當當,骰子彈起了歡樂的樂曲:咦?怎麼歡快的骰子只搏出了個一秀。舅舅一看是個一秀,一伸手就把骰子搶了過去,一搏,哈哈!自己連個一秀都沒搏到,還想跟我搶狀元插金花。輪到弟弟了,這個貪吃鬼一下就搏到了一個三紅,氣死我了!輪到舅媽了,她也跟舅舅一樣什麼也沒搏到。哇噻!老爸也搏到了一秀,嗯!真是“父女情緣不易斷”。輪到外公了,“外公、外公!”呼!呼!真是的,泡茶泡得都不知道輪到自己了:嗯,一個二舉,不錯!不錯!媽媽搏的也跟外公搏的一樣!哈,又輪到我了!這回,我可得換個方式了我先用左手撈起骰子,然後再用右手搏,嗚……怎麼什麼也沒有!舅舅哈哈一笑,用骰子搏了個二舉,哇!好香呀!我好想吃那二舉的餅乾呀。不知過了多少回,我終於搏到了二舉,細細地品嚐着那香噴噴的餅乾。正當我還回味着那餅乾得香甜時,不知不覺又輪到了我。這下,我又換了個“新招”:我把骰子一個一個地放在手指上,往碗裏一撥,呀!搏了個四進,不錯。舅舅搏完輪到了弟弟,他把骰子用手端了起來,大力地往碗裏一丟,嘿!跳豆,活該!跳過了一盤後,又輪到了弟弟,可他還是用力地扔,哈,又跳豆!弟弟的“悲慘情形”讓我們捧腹大笑!

一輪一輪過去了,狀元和對堂始終沒有出來:不是差一粒;就是跳豆!突然,舅舅的手機響了,原來,是他的同事叫他去放車。這下,變成弟弟幫舅舅搏了。好像舅舅一走,財神就來了似的。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每當我聽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首詩,我就會想到中秋節。中秋節代表着閤家團圓 ,月圓人團圓嘛,所以我比較喜歡中秋節。

以前每當我過中秋節,我們全家總會聚在一起吃月餅,看電視。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中秋,我、媽媽和爸爸在游泳池裏一邊游泳一邊賞月。而那時已是秋天,所以總感受涼颼颼的。雖然一跳進水裏有些冷,但是那感覺特別值得回味。

可今年的中秋跟以前的(就)有些不同了。

中秋節到了,我和媽媽卻一直在逛家居廣場。太陽快下山了,我們才逛完。後來,我們準備去書城必勝客吃飯。在路上,我無意中透過車窗看見圓圓的月亮鑲嵌在空中。奇怪!怎麼今年的月亮不是那麼圓呢?哦,我知道了,可能是爸爸不在身邊陪同(陪伴)我們的緣故吧。那時,我又看了看媽媽,他(她)正在全神貫注的開車,一陣涼風吹過來,感到格外涼爽。

不知不覺就到了必勝客。剛進餐廳,手機突然響了。我一看手機,原來是爸爸!我趕緊接通電話,和他聊了很久很久。説實話,我很想爸爸。

我真希望下一次中秋節,除了爸爸,還有爺爺、奶奶都能聚在一起團圓。但我還是要感謝媽媽每年中秋都能陪着我。

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的寂靜,我和母親各自搬了一條睡椅來到了屋頂上,我環顧四周一片漆黑,小區裏的那幾盞路燈顯得搖搖欲熄。此時此刻,那一輪明月在這幽靜的環境裏顯得是那樣突出,那樣純潔,那樣光亮。然而我的心中似乎有無數話語要向這茫茫月色的傾訴。

我不由想到了蘇軾的那一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的父親自我四歲那年便外出打工,直至今天已有九年整了。只有每年過年才回來半個月,他不正是為了這個家嗎?但我是多麼希望父親能夠和我們母子倆一起過中秋呀!我是多麼希望我們一家能共同欣賞這美好的月色啊!雖相隔千里但我想父親此時也一定正深情的望着這一輪圓月吧!父親一人在外,此時他一定也更思念我們母子倆吧!此時的明月如同一面相連的鏡子,我似乎從上面看到了父親賞月的情景,仔細地看着父親的眼角流出了淚水,正當我疑惑之餘卻發現自己的眼角其實早已流出了淚花。

我愛太陽,但我更愛月亮,那種白玉盤似的月亮。在我眼裏,太陽是個豪放,熱情的男孩,而月亮則是個温柔,恬靜的女孩。我愛這種恬靜也愛這種優雅。再望着那輪明月,我感覺她如同天空中鑲嵌着的一顆碩大的明珠,光澤豔麗,閃閃發光;她如同一塊無與倫比而又價值連城的玉盤,純潔高雅,討人喜愛。

突然一個念頭傳入我心,我對媽媽説:“不如我們一起比賽,看誰知道含‘月’詩句的`多。媽媽聽後滿口答應。我先打頭陣。”“立煜《相見歡》中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媽媽接“孟浩然《宿建德匯》中的‘野曠無低樹,江清月近人’。

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古郎月行》中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和媽媽那時不時的歡聲笑語又時不時的打破了這黑暗中的寧靜。

賽夠了,我的視線再一次轉移到了那輪明月上,這少女肌膚般的月光,牛乳汁一般,灑在我的面龐上,我感到十分愜意。忽然飄來了朵朵淡雲輕輕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見在雲層中穿行閃光。她擠啊,使勁想鑽出來。一陣陣涼爽的晚風吹來,雲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麗的臉蛋,像小女孩撩開了披在額上的烏髮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卻覺得那穿於雲層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詩意。我又發現月姑娘正用月光鋪成一條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請我到她的家裏去做客呢!

周圍依舊是那樣的寂靜,那幾盞路燈也熄了,我也漸困了,上眼皮怎麼也撐不起來了,悄悄進入了夢鄉,唯獨只有那輪明月依舊散發着那優雅,温柔的光,依舊是那樣純潔、恬靜。好美麗的月色,好令人難忘的中秋之夜。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1、潮式月餅

潮汕地區有自己獨有的傳統月餅,潮式月餅屬酥皮類餅食,主要品種有綠豆沙月餅、烏豆沙月餅等。潮式月餅身較扁,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

潮式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朥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在潮汕地區,傳統潮式月餅早已不僅僅只是一種食物,它更寄託了人們對親人的祝福以及美好願望。潮汕地區的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之俗,還有相互饋贈月餅之舉。

2、盪鞦韆

潮汕地區還有着一個獨特的習俗——盪鞦韆。中秋之夜的盪鞦韆,要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鞦韆和“十”字鞦韆,然後在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升上中天,穿着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鞦韆前,女的不能盪鞦韆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夥子們了,他們爭着盪鞦韆,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鞦韆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鞦韆騰空飛旋箍着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

3、吃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頭拜月,以個大肉疏鬆,皮有裂痕者為佳品,即潮俗稱芋“笑”。祭拜之後全家便剝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樂趣。

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4、拜月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就在女人“拜月娘”時,男人們便約上幾位好友,到陽台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沖茶,一邊品茗,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月餅。

5、吃糕仔

在潮汕地區,過去每逢中秋佳節前夕,家家户户都會製作一些糕點供奉月娘,當地人叫糕仔。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綠豆粉為原料,以糯米粉為原料的叫米糕,以綠豆粉為原料的叫綠豆糕。

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適量的水及豬油煮至粘稠放涼,將糯米粉或綠豆粉配上準備好的糖漿拌勻,再用製作糕點的模具將糕粉擠壓成形。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視個人喜好添加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餡料。

6、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潮汕地區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據傳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舉火為號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並且多表達“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穫的喜悦,祝福生活像聖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瓦塔形狀有“圓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圓形塔寓意為“中秋月圓人也圓”,一般有親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設圓形塔、方形塔狀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達;多角形塔寓意生財多道,生意興隆。

7、水果節

柚子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蜜柚或水晶柚。柚子外形渾圓,象徵團圓,剖開之後,滿屋瀰漫着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塊,和吃月餅一樣,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同時,“柚”與“佑”諧音,有希望月亮護佑的意思。

入秋之後,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琅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齋節”。

8、降神

降神活動也是中秋夜一個神祕有趣的活動。據説,一到中秋,諸神也都出遊賞月。因此,這一天,人們只要通過特殊的降神儀式或咒語,就可以使神袛顯靈。於是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搞降神活動,主要有關戲童、請籃姑等等活動。

此外,潮汕地區的中秋節,還有“遊月娘”、“落阿姑”等習俗。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從書中抬起頭來,透過朝東而開的窗户,只見窗外一片淡淡的白色,一輪皎潔的圓月已經升起在夜空中了。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忽然想起今夜正是中秋,離家又是一年了。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惆悵,緩緩從心底湧起,直上眉頭。一個人的生活,每天忙於工作,不但把日子給過忘了,就連這朗朗的月光,也已久違多時。因屋裏亮着燈,所以月光不能朗照進來,只能從窗户中看到她飄渺的丰姿。

於是推開門出去,去享受這無邊的中秋月華。

門外是一塊平地,再出去便是氣象局的觀測站,觀測站四周的地裏種了幾畦碧綠的蔬菜。

這是一個地處縣城西南的山巔。

走到山邊,陣陣山風從腳下的城裏吹來,直涼進心底,心中的苦悶與憂愁,都被吹散了許多。小小的晴隆山城,像是半個環兒,擁着氣象局所在的飛鳳山,站在山邊,便可鳥瞰全城了。月光像蛋清一樣柔嫩,像山泉一樣清幽,從空中輕輕地籠罩下來,給大地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輕紗,神祕而又和諧。

腳下的山城顯得更加秀氣了。

放眼望去,白天密密匝匝的房屋樓閣,這時全都處在朦朧這了,只見無數閃爍的燈光;而當它搖曳着到達你眼簾的時候,已帶上了一層淡淡的暈圈,顯得柔和而恬靜。在那盞盞的燈光下,此時一定是温馨而又甜蜜的,那歡聚在一起的家人,正共享着節日的喜慶。

遠處是一帶遠山,月光伸展上去,雲與天起,把你的視線引向高處,引向茫茫的天際。我的心化作了一隻輕快的小鳥,在月光下的夜空中月飛越遠……

兒時在家,這是正是全家最歡樂的時刻:吃過晚飯,一家人歡坐在院子裏,一邊看着圓圓的月亮從天邊升起,一邊吃着月餅、花生,、瓜子,一邊聽父母説一些關於豐收的話題;或是與村裏的小夥伴們在村子前後的田野間玩樂,在明亮的月光下跳皮筋,打夜仗,鑽草垛,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

可是這樣的歡樂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好男兒志在四方”,我隨着時間的列車浪跡天涯,一起玩樂的夥伴也為了生活四散而去,各有各的一片天地。這一份童年的温馨和喜悦,只有深藏心底,孤獨是時候翻翻,也足以慰情聊勝無了。

不時從遠方駛來一輛輛遠行的汽車,強烈的車燈劃破夜空,劃破了月光的寧靜也和諧,隨之又消失在月光的寧靜中。它那沙啞的嘶鳴,經過月光的洗滌,裊娜着到達你耳裏的時候,已不再是原來那單調機械的哀鳴,而成了喃喃的細語,混合着月光的温柔和夜的蜜語了。願想在這蒼茫的月下,自己就是這世間最孤獨的人了,這時才知道,還有很多的人和自己一樣,在這“月圓人更圓”的中秋之夜漂泊異鄉,獨自咀嚼着心中的苦悶和孤寂。我想那遠行汽車中的旅人,這時也和我一樣,在想念着家鄉的親人。

一陣山風吹來,好象吹動了月光的輕紗,腳下的山城也好似隨着月光輕蕩起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吟唱千古的名作,雖説寫的是九九重陽,但這時想來卻倍覺親切。在這中秋之夜的飛鳳山山巔,一個人看盡萬家燈火,山風為朋,孓影做伴,心中的孤寂向誰述説,有誰知曉,又有誰能理解呢?今夜的此時此刻,家中年邁的父母能否知道,在這萬里之遙的山城之巔,我正在想念着他們呢?

會的!我不是曾經寫到過“當你想家的時候,家中的親人也在想你”的詩句麼?……

中秋月啊,請你把我心中的思念與祝福,帶給家中的親人,好麼?這樣想着,抬頭間,月已當空,中秋的月色更加明亮了。一陣山風吹來,不覺有寫涼。

走進屋,夜已深深……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它與春節、端午節同稱我國農曆的三大傳統節,我看見那輪含羞的圓月 中秋節作文。它始見於《周禮》:“中秋夜,鼓士擊鼓,吹幽雅(樂),以迎寒。”為何謂之“中秋”?南寧末陳自牧撰的筆記《夢樑錄》:“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於中秋節的傳説,雖然其論法不少,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特別是以嫦娥奔月的説法為主。

中秋節賞月、拜月的習俗幾千年前就已存在。《禮記》中記載的“秋暮夕月”,即是拜月神。周代的八月十五夜都有舉行迎寒和拜月的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就頗為盛行了。早在南宋就有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這足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對中秋節的熱愛之情。

“中秋拜月”從何而來?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的品德入宮。雖未得寵,但在某一年的八月十五夜賞月時,天子在朦朧月光下見得她,覺得她美麗出眾,便立其為皇后,此後便有“中秋拜月”的習俗。

現代人依然喜於拜月。中秋節的晚上,當皓月初升時,各家各户的婦女便在庭院、埕口或陽台等可以直接望見圓月的地方上設香案,並以月餅、瓜果、芋頭、雲片糕等食品供拜。因為他們深信“月娘”(即月亮)是有靈魂的,她能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據鬼神的貴賤及祭祀者與鬼神的親疏關係和對他期盼的大小來決定祭祀食品的豐儉。可見現代人是在傳承古人的思想。雖然這頗具迷信色彩,但卻不曾斷承,作文素材《我看見那輪含羞的圓月 中秋節作文》。

提起中秋節,相信大家都會首先想到月餅。月餅已成為月亮的象徵,不僅因為它圓得像月亮,更因為它的陷是甜的,讓人想到月圓的美好。唐代已有帶陷餅食,蘇東坡有詠“小餅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糖)……”以餅喻月。清代詩人袁牧的《隨園食單》中記載有月餅製法,稱“食之不覺甚甜而香松油膩,回異尋常。”

現代人已將月餅發展成“個性”的模樣。先是陷之奇特,明明寫着“綠豆陷”,而入口卻毫無綠豆味。難道是我們的味覺都出現問題了?大部分月餅已都內含雞蛋黃,味道微鹹,甚是油膩,卻和甜味相和,入口為佳。此點創新是值得肯定的。但月餅的包裝卻讓人擔憂,譬如有種陷為水果醬的月餅,味道清爽甜美,價格卻相當昂貴,原因在於其豪華複雜的包裝。還有,月餅種類眾多,也確實讓人眼花繚亂的。站在人山人海的月餅市場中央,難道你不會迷失自己?如此富含商業色彩的月餅不免讓人產生懷疑:所謂的“中秋佳節”已變成了“商業佳節”?這問題值得人們深思。

中秋的圓月,給人以美好的象徵。月之圓兆人團圓,由此引發了遠在他鄉的人思鄉和懷念親人之情。早在唐宋時期,“詠月”詩詞已甚多,因此“中秋節”一直富含詩意,詩人把圓月謂之“詩月”。譬如范仲淹的《蘇幕遮》,堪稱是一首遊子思鄉懷舊的詞中絕唱: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詞的上闋以多變的鏡頭,從仰視、俯視、平視、遠視的角度,既寫眼前麗景,又寫故鄉遙隔,秋色惹人愁的情懷。下闋則層層深入,從夜夜難寢,月樓獨倚,借酒澆愁愁更愁,寫出了鄉愁縈繞纏綿,無法排遣的柔情。

如今,這種柔情依在。皓月當空時,一家團聚的把酒唱明月,敍故事,盡情展歡顏;遠離他鄉者輕歎息,把酒問明月,何時歸故里。他只能祝願遠方的親人平安健康、生活幸福,愁情滿腸。於是,和家人“千里共嬋娟”只能在夢裏出現。

事實上,中秋節是美好的,它富含文化色彩,給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和精彩,是我們永遠的財富。在商業化日趨明顯的今天,作為傳統節日中秋節不應因其而變質。它的源遠流長,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安定,是我們共同不可推卸的任務。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節有着獨特的文化內涵,它象徵着團圓、和諧、吉祥和平安,給人以恬美的心靈感受。

中秋節幾千年也演繹出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的美麗傳説,還有拜祭月神、飲用桂花酒等民俗活動。正是在這些傳統中,那些體現中華民族文雅、雍容的良善美德,一併傳承與流轉。 説起中秋節,亞洲各國都有着不同的習俗??

像柬埔寨人會在佛曆十二月舉行傳統的“拜月節”。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裏,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而伊朗人則稱中秋節為“麥赫爾幹節”。這一天是伊朗太陽曆的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嚐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六天才結束。

要説起亞洲各國的中秋節,還要數新加坡最有節味了。因為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據統計,新加坡約有70%是中國華人,因此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也是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説,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中秋節禮品,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不已。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國家,如果中秋想要帶着家人一起走起來,那麼新加坡真是再適合不過~如果你也對新加坡華人的中秋節有着濃厚的興趣,不妨帶着家人一起,來到這繽紛之地~感受新加坡華人的中秋節。

素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不僅是一個旅遊國家,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城市之一。近一二十年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只增不減,深受世界各地富豪名流的親睞。無論是為了投資、子女的教育還是養老,總會有很多人首選新加坡。

首先從移民投資角度來説,新加坡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很多企業家都傾向投資移民新加坡,新加坡擁有較好的經商政策,作為一個熱門的投資移民國家不僅環境優美、治安好,而且還是全球税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明良諮詢公司曾表示:“新加坡是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有着非常健全的資本市場和經濟體制。對於新加坡公民及綠卡持有者在新加坡以外的收入均免税,並且一人投資移民還有機會帶動全家移民。新加坡一直實行的是雙語教育,非常適合英文不好的華人投資移民。”

新加坡也是留學移民的一個好去處。首先新加坡社會以華人為主導,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留學生能夠儘快適應留學生活。新加坡推崇因材施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綜合條件申請。新加坡的學費低廉,僅相當於英美澳留學費用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對於想要移民養老一族來説,新加坡也是個不錯的去處。新加坡有着優厚的社會福利,養老金、失業救濟金、免費診療體系等都非常的齊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加拿大和美國。

新加坡養老移民還沒有年齡、學歷、英語的限制。

同時,新加坡護照是世界上免籤國家最多的,可免籤150多個國家,為國外出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新加坡和中國基本沒有時差,往來便利,加上沒有語言上的溝通障礙,很容易適應。

這三個方面已經足夠證明新加坡移民的魅力所在,無論是投資移民、留學移民還是養老移民,新加坡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説新加坡可能是最適合不過的了。新加坡明良移民諮詢公司,擁有專業的資深移民顧問及律師顧問,能夠提供權威的移民新加坡方案。

新加坡明良會計事務所擁有專業的ACCA註冊會計師及商業祕書團隊,能夠提供專業的新加坡公司註冊、維護、投資諮詢等服務。明良集團結合移民諮詢公司和會計事務所公司兩大優勢,實現“註冊新加坡公司+公司財税維護”一站式服務!

標籤: 八篇 中秋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9prxp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