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200字作文 >

關於冬至的作文1200字(精選11篇)

關於冬至的作文1200字(精選11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冬至的作文1200字(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冬至的作文1

在我的家鄉,冬至是一個很重大的節日。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磨成米粉做圓子。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美滿。母親總説,圓子是最團圓吉祥的食物,能把牽掛和幸福都包裹進去。兒時的冬天總是異常的寒冷,常常清早起來被凍得哇哇哭。此時母親都會憐愛地把我攬在懷,安慰我説:“冬至那天多吃圓子,就不覺得冷了。”冬至節,母親早早起來搓圓子,她把米粉加入適量開水揉捏成圓形長條,再切成一隻只圓坯,然後用手掌把它搓成一個個如核桃大小的圓子。煮圓子要等水開了後才能下鍋,不然會化掉。湯圓浮上水面,裊裊的香氣也升騰瀰漫,讓人垂涎三尺。搛一個湯圓急急地送進嘴裏,輕輕咀嚼,軟軟的,甜甜的,滑滑的,温潤綿長,食後脣齒留香、繞頰三日,我們個個吃得肚兒圓,母親看我吃得特別香,欣慰地笑了。清香的湯圓寄寓的是對我們未來的希冀和願景。後來走出家鄉到外地求學,冬至這天總會想起母親煮圓子的情形。熱騰騰的氤氲霧氣,猶如水袖般悠悠飄逸的精靈,母親用濃濃愛意將寒冷的世界柔化得温暖馨香,使我懂得自己的根永遠隨着母親的身影眷戀着故土。

冬至這一天,太陽到達南迴歸線,對北半球來説,這是一年中白日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漫漫長夜,北風呼嘯,寒氣襲人,大人小孩都睡不着,一家人就圍爐夜話。我的父親文化程度雖不高,但古文基礎紮實,他娓娓道來的《西遊記》等古典文學是文化荒漠歲月裏的一股清泉,温潤着我們乾涸的心。但我記憶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温席》的故事,説的是黃香小時候,家境困窘,冬天鋪的還是草蓆,為讓勞作一天的父親不再挨凍,黃香讀完書便悄悄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叫父親睡下。那時,我總是很遺憾父親的牀上有棉被墊着,讓我連“温席”的機會都沒有。

霜雪凝野、一年將終,作客他鄉的遊子,在這個漫長的冬夜,誰人不起故園情呢?唐代詩人杜甫的《至後》説:“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在古代,冬至那一天,在外的人必須趕回家過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可詩人想回家又脱不開身,於是吐露出離鄉背井的酸楚。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又道:“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説着遠行人。”孤身羈旅,恰逢冬至,詩人揣想家人牽掛他的心情,這般思念就流注於親心與己心之間,顯得格外温婉、深淳。唐代詩人殷堯藩《冬至酬劉使君》亦云:“異鄉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夢遙。漸喜一陽從地復,卻憐羣沴逐冰消。”詩人出門在外,冬至夜思家而不能眠,故鄉是那樣的遙遠而又親近。

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節氣循環,“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臘梅含笑時,春天的腳步近了。

冬至的作文2

一大早,媽媽的手機就收到了很多冬至快樂的祝福短信,哦,今天是24個節氣中的冬至了,媽媽一個個念給我聽: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有一條還是馬老師發的:冬至嘍,我用健康皮,美滿餡,無憂水做一碗餃子給你,願你忙碌的整個冬天都快樂!聽完了我就急忙問媽媽:“什麼是一天長一線呀?”媽媽催促我趕快起牀吃早餐,再一起找答案。

接下來該準備包餃子了,不料,爸爸和媽媽為了吃蘿蔔餃子還是韭菜餃子爭吵起來:“別吃蘿蔔了,苦苦的,還是吃韭菜餡吧。”在做飯方面,媽媽説的話是很算話的。“不行,就吃蘿蔔餡的,剛學習過健康小知識,冬季吃蘿蔔賽過小人蔘,你這麼快就忘記了?”爸爸堅持,看來爸爸也是愛學習愛健康的。媽媽不依不饒:“就吃韭菜,改天再吃,我昨天就買過韭菜了,你看,多新鮮!”“要不就都放,韭菜放一半,蘿蔔放一半!”我剛想去“勸架”,爸爸就開始讓步了,我只好和弟弟接着玩了。

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又吵了起來,我忍不住了,拉着弟弟去廚房看看是怎麼回事。“看你切的多長,像包包子一樣,不行,再切小點!”媽媽有點生氣了。爸爸用力的剁了幾下,顯然有點不服氣。“幹嘛呢?照你這樣剁,韭菜的新鮮味兒一點也沒了!討厭!”媽媽嗓門大了。“哎,怎麼回事,咋幹你都不滿意,湊合吃吧!”爸爸也有點煩了。我急忙衝上去,指着爸爸説:“爸爸,明明你錯了嘛,切大了就不好包了,我知道了,你就是不願意放韭菜,才這樣做的,真小氣!”關鍵時候我還是支持媽媽的。“什麼呀,我不是那意思,切不小,我就這水平!”爸爸也不客氣了。“那就別切了,我一個人一樣能包,你出去吧!”媽媽開始攆爸爸了。

這下我可為難了,如果我再幫媽媽,爸爸一定會扔下不管的,這麼冷,媽媽要包多長時間呢。靈機一動,我想了一個好辦法:“爸爸,你是不是真不想幹,我可以幫媽媽,要是真的,那你就出去看電視吧!”爸爸愣了一下,我趕緊上去拉住爸爸:“好爸爸,我就知道,你不是真的和媽媽吵架,也不是真的不想幹,還是依着媽媽切小點,這樣大家吃着好消化,也都高興呀!”再回頭拉着媽媽小聲説:“媽媽,你可別傻,咱們一起包多快呀,爸爸要真不幹了,你不更生氣了?”媽媽偷偷的笑了,爸爸也不吭聲了,耶,成功,我會做調解工作了。我大聲的唱起來:讓愛天天住我家,讓愛天天住我家,爸爸媽媽弟弟和我的家……

不一會兒,餃子包好了,爸爸擀的皮又圓又薄,媽媽包的餃子既好看又整齊,我包出來的是奇形怪狀,弟弟包的是一塌糊塗。開火,下鍋,熱氣騰騰的餃子很快端上了桌,全家人坐在桌子邊,邊講冬至的“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典故邊吃着餃子,我覺得空氣裏有温暖的味道,有甜蜜的味道,還有快樂幸福的味道。

冬至了,祝福我的老師們,祝福雅朵兒阿姨和聰聰阿姨,祝福許許多多的大博友小博友,祝福我的外公和奶奶,祝福我的爸爸媽媽,也祝福我和弟弟,願大家快樂幸福,健康開心!

冬至的作文3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但其實,冬至吃餃子也有一段古老的歷史!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麪皮包餡水煮而成。

相傳河南人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牀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着餃子,心裏仍記掛着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着用嬌耳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雖然常常吃餃子,但莫過於冬至和除夕這兩頓餃子吃得最愜意和温馨,一方面是傳統節日別有意味,另一方面是家人團聚,格外親切熱鬧。

現如今,餃子的做法也很多,雖不為治病吃餃子,但仍然要健康吃餃子,專家講,從營養學角度來講,製作餃子皮時不妨在精粉中適量加入高粱面、燕麥面等雜麪,營養更豐富,口感也更好,尤其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今很多飯店在餃子皮中加入菠菜汁、胡蘿蔔汁或者西紅柿汁,色澤鮮豔、營養豐富。

冬至,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也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的作文4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小的時候,奶奶就告訴我,這是一年當中最冷的一天,還有,冬至時,必須要吃餃子,因為餃子包出來形狀像耳朵,所以,不吃的話,耳朵就會被凍掉。

現在,又到了冬至,家家户户都冒起了香煙,帶着一絲絲濃濃的餃子味,飄上天空。我們家也不例外,這不,天剛矇矇亮,爸爸媽媽就忙活了起來。

如果是以前的話,我一定會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吃零食,一點也不顧爸爸媽媽在那裏忙手忙腳。而今天卻不一樣,我主動地湊進廚房,企圖想幫爸爸媽媽做些事,因為我清楚地明白,我已經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了,最起碼也要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主動地幫爸爸媽媽把要用的東西搬出來,媽媽顯得很驚喜:“呦,青青長大了,會幫媽媽幹活了,可喜可賀呀!”“恩,那可不是。”我一邊把手裏的按板放在桌子上,一邊説。

在我的積極幫助下,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下面開始進行“包餃子”環節。

看着爸爸媽媽分工明確,一個擀麪片兒,一個包餃子,我急了:“唉,老媽,説好了讓我幫忙的,你看現在,都沒我的份兒了。”

“你媽呀,是怕你把食物弄壞了,浪費!”爸爸插嘴道。

“哎呀~求求你們了,就讓我試試吧!我保證,絕對不會把吃的弄壞的。”我急了。

“好吧好吧,就讓你試試。”媽媽見我死纏着她不放,只好答應了。

我坐下來,拿起擀麪杖,捏起一團面,往按板上一摁,便用擀麪杖擀了起來。咦,咋粘在按板上了,我摳了半天才摳下來,不過這個面片兒……

“哎!就説你會把吃的弄壞吧,你還不聽。”媽媽嚷嚷着,“你忘在麪糰上灑麪粉啦!”

我看看自己身上的麪粉,再看看被我弄砸的麪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媽媽把我“趕”跑後,我又擠到正在包餃子的爸爸身旁,輕輕地説:“老爸,讓我試試吧!”

“恩,好吧!”爸爸果然比媽媽好商量。

於是,我拿起一張擀好的麪皮,用筷子夾起一團菜餡兒,放到餃子皮上,用手使勁一捏,呀,不好,把餃子皮擠破了,餡兒露了出來。我趕緊“急救”,用另一張餃子皮補上,才算堵住了漏洞。不過,看着我包出來的餃子挺着“將軍肚”,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我氣得不亦樂乎,大聲嚷嚷:“什麼臭面,竟敢不聽本小姐的話,要你吃不了兜着走!”

大家笑得更厲害了,爸爸差點沒翻過去。

我消了消氣,又開始仔細觀察爸爸媽媽是怎麼做的。學着大人的樣子,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我終於包出了個像樣的餃子,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到了中午,餃子該下鍋了,這時的我早已餓得飢腸轆轆。看着一個個圓滾滾的餃子“跳”下鍋,我興奮不已。

過了一會兒,餃子熟了。我看準了一個有着獨特外型的餃子,猛地夾下去,因為我知道,只有我才能包出這麼奇形怪狀的餃子來。

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來放在嘴裏,啊!這是多麼獨特的味道,那麼香甜,那麼温暖。

“這是我有始以來吃到的最好吃的餃子!”我高興地叫着。

這真是一個特殊的冬至,在餃子的陪伴下變的不再寒冷……

冬至的作文5

冬至已至,在這個最冷的時節,兒子還會記得他六歲時那場雪嗎?——小引

我靜靜的看着被歲月斑駁已是不堪的木門,想着懷裏剛摔傷胳膊的兒子,還有沒有長出稻穗的秧苗,心中甚是擔憂。妻子撫摸着兒子疼得發抖的兒子對我説,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麼的泥濘,這裏始終是你的家。我點了點頭,用衣服更加裹緊兒子。我不想兒妻承受太多,但他們依然承受着。我沒有選擇生活的能力,只能這樣默默的被生活選擇着。

列車一路北上,肆意的在隧道里穿梭,帶着時光和黑暗的蕭瑟吹進人的腦海,家鄉的風景一次次被拉長的光影覆蓋。我抱着兒子靜靜的靠着窗口,時而還能看

見自己的影像出現在玻璃上,我看着玻璃中頹廢的自己,用着已長出很長的鬍鬚輕輕的蹭着兒子的臉。這個只有六歲的孩子承受的太多,我現在還記得扶起兒子時那根從他胳膊穿出的白骨,上面的血絲刺傷了我已經被淚抹殺的瞳孔。

醫生告訴我兒子的胳膊骨折兩個地方,斷裂的骨頭直接穿過了肌膚,情況緊急,必須要儘快做完手術。在兒子躺在手術枱的時候,已是夏末時節,醫院的白色牆壁讓我想起家裏快要變黃的稻穗,家裏的一切是否安好,妻子還那麼年輕,那些農活不是她一個人可以承擔的。

恍惚中我從窗口看到六歲的兒子安靜的睡在手術枱上,小手還沒有從麻醉劑中輕鬆下來,依然緊緊的攥着。我的心猛地被抽了一下,窗口已被一張藍色的簾子所覆蓋,我靜靜的蹲在牆角,看着外面漸次灰暗的天空,突然就覺得兒子要與世隔絕。我撕扯這自己的頭髮,是呀,我沒有做好一個當父親的職責,也沒有讓兒妻過上好日子的能力,命運賦予我的我會去承受,我希望上輩子或這輩子所犯下的錯誤我自己去償還,不要加在兒子身上。

我不知道那四個小時是怎樣渡過的,當兒子被醫生推出來時,我看到兒子那蒼白的臉和一個護士拿着一個裝滿我兒子的血和肉的盤子時,我失色痛苦,他才六歲呀,為什麼要承受這些?

手術完成後,在最後調養的半年中,我一直靜靜的坐在兒子旁邊,由於我沒有足夠的錢讓兒子在手術後有很好的營養補給,兒子的身體很虛弱,但也只能這樣帶兒子回家,回家至少有兒子想要吃的米飯吧。我小心的抱起兒子,在回家之前決定帶兒子出去走走。轉眼外面的景色好像步入垂暮之年,馬路旁邊的燈光照着兒子幼小的臉,發覺兒子瘦了好多,我把兒子背在背上,對兒子説,手還疼不?兒子沒有回答,他已爬在我的肩頭安靜的睡着了。夜幕中突然飄起了雪花,才發覺已經到了冬至。

我記得兒子六歲時的那場雪淹沒了我的腳印,兒子的胳膊的繃帶和雪一樣蒼白。街邊的霓虹燈透過飄落的雪依稀反射在已在我肩頭熟睡的兒子嫩稚的臉上,我突然想起了家裏的小桔燈,想着兒子在燈光下認真寫字的樣子,像斑斕的煙火劃破了年關寂寥的天空……

冬至的作文6

水餃,對現代人來説,是最普通不過的美食,想吃又懶得做,就去超市裏買現成的,各種餡的應有盡有;偶爾有功夫,有興致,自己動手和麪、調餡,忙活個把小時,味美的水餃也就到口了。即使天天吃餃子,也不是什麼稀罕事,然而,面對今天的餃子,我總感覺沒有小時候冬至母親包的水餃香美,我還是時常懷念小時候冬至母親包的水餃!

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期,物質生活相對匱乏,從八月十五到冬至,伙食的品種單調乏味,整天吃得是少油無鹽、近似水煮的蘿蔔、白菜,在不年不節、不來客人的時候,是很難吃上一頓水餃的,所以對於好幾個月沒有吃過餃子的我來説,冬至那碗熱騰騰的餃子便是一種莫大的誘惑。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樂府詩集有詩:“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今天的人們似乎並不太把這個節日當回事兒,尤其是年輕人。然而,在古代冬至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也就是説,從冬至起,白晝逐日加長,黑夜一天天縮短。晝陽夜陰,天陽地陰,故曰“冬至”。過了冬至,各地氣候都將進入最寒冷的時節。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因此,人們常把冬至作為寒冷時節到來的標誌。甚至有“冬至大似年”的説法。

我們老家有過冬至節的習俗。俗話説:“冬至餃子夏至面”。説得是過冬至,要吃水餃;過夏至,要吃涼麪。我的母親是勤勞的。從我記事起,記憶裏無不都是母親忙碌的身影。父親在外地工作,家裏裏裏外外一攤子事就落在了媽媽肩上。可即使母親再累再忙,家裏再拮据,冬至這天母親也要把全家人聚在一起,讓家人吃上一頓熱乎乎、香噴噴的水餃。

離冬至還有好幾天,我就天天盼着吃餃子。冬至這天放學回家的時候,還沒進門,聽到家裏傳出剁餡的聲音,心裏就充滿了快樂。沒有肉,母親就包白菜豆腐餡、韭菜雞蛋餡、蘿蔔粉條餡,不論什麼餡,經母親的巧手調製,香味便四溢開來,引得我直咽口水,一個勁地纏着母親問,什麼時候能吃?母親説,等你奶奶來了就吃。母親包的水餃也與眾不同,看起來像混沌,但比混沌大,皮薄肚大,母親説叫“貓耳朵”。每次在奶奶和父親到家前,母親已經把“貓耳朵”煮進大鍋裏,當他們洗淨手坐在桌前時,熱氣騰騰的水餃就上桌了。照例是奶奶碗裏的水餃最多,照例是父親母親碗裏的最少。有一次心急的小弟看見水餃眼饞,抓起一個就往嘴裏送,燙的來不及品嚐,就咕嚕一聲嚥了下去。哥哥打趣問他:“餃子什麼餡啊?”小弟憨憨地回答:“我還沒嚐到什麼餡就嚥下去了”。圍坐在一起的全家人鬨堂大笑,笑聲和着水餃裊裊的熱氣在屋裏飄散開來,母親笑的流出了眼淚。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母親已經過世了,我們兄妹六人也都人到中年,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兒女,可母親冬至那碗熱騰騰的水餃依舊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每逢過冬至節,我們也會和母親一樣,再忙也趕回家,一家人圍坐着,有説有笑地包一頓水餃,傳承這個古老的習俗,讓兒女感受到那股濃濃的親情。母親冬至那碗熱騰騰的餃子對兒女來説,是世上無與倫比的美味,因為它包進了母親濃濃的愛和殷殷的情。

冬至的作文7

今天,是冬至。你們還不知道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吧?“冬至吃水餃是因為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倫富貧,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冬至也是一年當中時間最短的一天。”所以人們都流傳了一個諺語“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種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好了不説這些了,在今天晚上我也吃上了餃子,而且是三色水餃:第一種是綠色水餃。把菠菜榨成汁,再把汁撒到白麪裏和,讓它們匯成一體,就成綠色的了,然後用綠色麪包住白色面再擀成皮,包出的餃子像白菜一樣綠色的葉子白色的菜幫,好看又好吃。第二種是紅色餃子,是用胡蘿蔔汁和麪就成了紅色的了,美味極了。第三種是白雲餃子,是不加任何的東西,用白麪和的,一個個餃子就像雲朵一樣。

面和好了,陷兒也拌好了,我們就開始包餃子了。奶奶擀麪皮,爺爺和我包,我按照爺爺教我的方法認真地包起餃子,可惜我的餃子裏面裝的陷兒太少了。爺爺教我包了各種各樣的餃子有的包成了“狗耳朵”、有的包成了“太陽花”、還有的包成了“相公帽”,真的有趣極了。

餃子終於包好了,下餃子嘍!我好期盼可以吃到我自己包的餃子啊!應該很好吃吧?餃子下鍋後我就守在旁邊看着,當鍋裏的水開了的時候,那一個個的小餃子就像舞蹈演員一樣在鍋裏跳個不停。又過了一會兒,餃子終於出鍋了,啊!真香!我饞的直流口水。忍不住吃了一個味道美極了。

今天我好開心呀,吃到了色香味俱全的餃子。大家也要記得吃餃子哦!不然可別把耳朵凍下來啊!哈哈。

上課鈴響了,楊老師大步流星地走進教室,笑眯眯地説:"今天我們要聊冬至包餃子嘍!"楊老師的話音未落,教室裏頓時炸開了鍋,同學們有的一蹦三尺高;有的高興得手舞足蹈;有的大聲喊道:"老師,快開始吧!"

包餃子前,老師給我們播放了冬至的視頻,還給我們講解了關於餃子的相關知識。如:冬至又稱小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北方吃餃子,南方吃麪團。餃子還是中華的傳統美食呢!

這時只聽楊老師説:"同學們,看完視頻,咱們就開始包餃子吧!"聽了老師的話我的心裏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昨天才剛學會包餃子,今天就上“戰場”了,這時我眼前彷彿出現了這一幕:我的餃子張開了小嘴,好像在嘲笑我:"你怎麼這麼笨啊,連個餃子都包不好,你還能做什麼事情?"只聽楊老師一聲令下,大家開始包餃子了。

首先,我拿起一個軟軟的餃子皮放在左手上面,再用勺子取出適量的菜餡貼在餃子皮的正中間,按一按,接着把餃子皮中間對摺捏一捏,免得餡都露出來,然後我把餃子皮所有的地方都捏了一遍,這樣,我的餃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想要把它擺在盤子上,可它怎麼也坐不起來,就像剛出生的小孩一樣賴在“牀上”。恰好這時,楊老師過來了,我連忙向楊老師求助,楊老師用她那靈巧的小手一捏我的餃子,沒想到餃子乖乖地就站起來了,頓時,我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

這節課我們不僅知道了關於冬至的知識,而且吃到了自己包的餃子,真是受益匪淺!

冬至的作文8

早上七點了,暗藍的蒼穹只隱隱露出一線魚肚白。新月如眉,遙掛在疏桐上。

天亮得格外晚,這也難怪,今天是個特別的節氣——冬至。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通過土圭(最古老的計時儀器)來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公曆12月21日或22日。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

冬至為“進九”之始,但還不是最冷的時候,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是翌年1月8日—1月18日交節。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

在古代人們認為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是吉日,值得慶賀。

從周代起就有相關的祭祀活動。《周禮·春官》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還相互投刺祝賀。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在民間廣泛流傳着‘冬至大如年’的説法。據清人筆記《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混沌”與“餛飩”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申為,開闢天地,打破混沌。相隔百年,老北京冬至的飲食習俗已不同清代,倒有這樣的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每逢冬至,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團團圓圓,其樂融融。

在冬至節令吃食方面,南北方也有所不同。江南是魚米之鄉,盛產稻米,而蘇州人則用糖、肉、菜、果、豇豆、蘿蔔絲等作餡,用糯米粉包成團,稱作“冬至團”,饋贈親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其團圓之意。蘇州還有在冬至吃餛飩以紀念西子的民俗。蘇北人在冬至是要吃湯圓的。

從中醫養生方面看,在冬至前後做冬至灸(又稱三九灸),可調理身體治未病,對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以及“陽虛型”疾病,如膝關性關節炎、老寒腿、虛寒型胃痛、慢性腹瀉、腰痛等都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冬至灸是灸療和“時間療法”相結合的一種中醫特色保健方法,冬至前後是最佳時間。

冬至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長,之後白天慢慢變長,此時“陰極—陽生”,從這天開始,陰消陽長,陽氣生髮。冬至灸可順應自然界陽升之氣,天人合一,激盪體內陽氣,驅寒邪外出。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這也是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思想的體現。冬至灸可適用於任何年齡段人羣,其中又特別適合“陽虛”體質者。

冬至的作文9

“百花開而春至,百川匯而夏至,百草黃而秋至,問候來而冬至。”朋友的一條短信提醒了我,冬至,將至。

老人説:過了冬至就是年。當然了,到了這把年紀自是不會再急急的期盼年的到來了。如果説不介意老,我還沒有那麼豁達。但是,是不是真的畏懼老呢?倒也不是。生老病死自然規律,誰能耐規律幾何?我還不至於愚腐到此。

現在的節日過的實在純粹的不多。作為傳統節日,冬至節是非常典型的一個歲末時節。與其它傳統節日不同的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竟然沒有滲入大量的、斑駁龐雜的人文典故。冬至節沒有太多妙趣橫生的傳説,幾乎還保留着這個節日原初狀態的單純節令的意義。

小的時候最怕冬天,因為缺吃少穿。冬天綿延不絕的冷,一寸寸地侵蝕着肌膚。從手上到腳上,到處有冬天的風雪在身體上雕刻的痕跡。每每從街上瘋跑回來,羨極了父親圍在一個粗大的火爐旁吃着母親給做的飯菜。聽着火爐上,茶壺發出咕咕的聲響,看着從壺嘴裏冒出的輕煙,家由於有了父母的存在變的温暖而實在。

我只是看到父親圍着火爐的温暖,卻不曾見父親五更趕上膠皮車,到二十多裏外的地方為拉煤的寒冷。聽母親説,父親要在凌晨四點左右就套上大馬車去拉煤。一直要到下午四點左右才能回到家中,父親是在一天中最冷的時光行走在路上,辛苦在路上,沒有人看到,也沒有人感受到。而我也只是目睹到父親的温暖時光。父親是個趕車的把式,趕的那種一主三副的車,就是一個駕轅的馬,帶三個邊套騾子。那時還是羨慕父親坐在車上的威武,是不是就是今天開大奔的感覺。父親頭帶一個狗皮帽子,身穿羊皮大衣,雙腿站在兩個轅條上,長鞭一甩,那個威風。

少不更事的我,那知父親所受的寒冷和罪過是別人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為了我們兄妹成長,父親從來沒有説過一聲的苦道過一聲的累,那時的.冬天是那麼漫長,以至到如今,我腦海裏對父親夏天的形象幾乎沒有留下多少痕跡。一想到父親便是冬天裏的父親。如今,父親已是八十開外的老人了,他很怕冷,也就在剛入秋的時候,父親就早早地穿上了棉衣。一次我問父親,年輕時起早貪黑的趕車,你沒有覺過冷嗎?這時父親總會笑笑説,顧不的冷。是啊,真的是顧不的。那有時間去感覺天的冷暖呀。

於是,一直在心裏拒絕去讚美冬天,包括與冬天相關的梅花和白雪。寫過關於雪的散文發表在陽泉日報上,是二十年前的事,通篇沒有一句是讚美雪的,大概反其道而行,博的了編輯的青睞,因為,寫雪必是溢美之詞,像我這樣的寫法少,編輯遵循百花齊放的方針就編髮了,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而今,我急急的盼望冬至的到來。與吃文化無關,也與孝文化無關。與之相關的是這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杜甫的詩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陽生,每當在冬至來臨時,我便早早的默唸這一句。儘管我知道,冬至也就是寒冷的開始,但是我依然從心底感受到陽氣從地層下滾滾而上的氣勢。彷彿聽到地下的萬物在湧動,河流潺潺,樹木發芽,春天的腳步也便發出了鏗鏘聲響。

冬至,將至。瑟瑟寒風裏,葉落蕭蕭,我只是單純的顧念住在我心裏的那些人的安暖,一如你們顧念我的安好!再次,默唸,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的作文10

先説大多數人自詡為“城裏人掃墓”的所謂正統的清明節,清明節從農曆來説,既無定月也無定日,但可以推算,冬至節過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就在陽曆4月5日。清明時期正值中國大多數地區的春季,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不一定天氣清澈空明,所以不能以此簡單定義清明詞意的來源,而且很多歷史上很多詩歌也有關於“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描述,所以這個節日的天氣是不固定的。同時,清明,是傳統的農耕季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基本上是沒有閒暇去放棄農耕播種的好時節,而去祭掃先人的墳墓,去做所謂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清明無聊詩句。不過在閩南僑鄉,對於清明節十分重視,是民間傳統的溯源追本節日,其主要活動力掃墓祭祖。一般認為,掃墓起源於秦(或曰先秦已有),但古時掃墓並不一定在清明時節,如隋唐時期,人多是在清明節前一、兩大的寒食節掃墓。後來,寒食掃墓逐漸改在清明,寒食這個節日也就被人們所遺忘了。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南安石井一帶,清明節改在農曆三月初三上己節,俗稱“三月節。”傳説是因鄭成功起兵反清復明,忌“清”字壓在“明”字上頭。但是,泉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説,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寓“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大宗望族者,還於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所以對於古代漢人清明掃墓的來源比較難於有可靠的論據,倒是不排除其他遊牧異族在統治北方後推行此習慣或者當政的官僚貴族等統治階級強行推行而有此。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徵,這個日子適於安身靜體。又有唐朝詩人白居易詠“冬至”詩--“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之句。難免讓人對冬至這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節氣增添了幾分惆悵的情絲和肅敬的氣息。為何?陽日最短,陰夜最長,方為冬至,這個夜晚最長的日記最適合於先去的故人,最適合來祭奠先人。中國所謂的正為陽,反為陰;日為陽,夜為陰;生為陽,死為陰;其實頗有道理。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這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加上這天是陽氣初萌而冬盡春回的日子,所以稱之為“冬至”。冬節是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這一天,也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的名稱,也叫“長至節”、“賀冬節”、“亞歲”等。稱其“長至”,是基於古人對天象變化的觀察:所謂“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此後的白晝,便一天天延長了。稱其“亞歲”,就是僅次於元旦(即今之春節)。而在我國民間,則更有“冬節大於年”的説法。

以冬至為節日的傳統由來已久。周代以十一月為正,冬至便作為歲首。秦朝沿其制,冬至亦稱過小年。到漢代後,冬至才改為冬節,皇帝於這一天舉行郊祭,官場舉行賀節之儀,謂之“賀冬”,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賀。當時冬至已和夏至、上元節、上已節、社祭等成為較隆重的節日。當時節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餛飩、吃湯圓、吃紅豆稀飯等習俗。

這真是難忘的一天,在這一天裏,我學會了做湯圓,懂得了更多知識,這真是快樂的一天!

冬至的作文11

第一次見到冬至的時候,我才四個月零二十天,冬至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根本不知。莫説冬至,就連冬天的模樣也全然不在眼裏,窗外是否有寒風掠過,天空是否有飛雪墜落,一概渾然不知。

天黑得很早,我早早地就睡了,睡一年中最長的覺。

睡了幾十個年頭,冬至的夜依然是最長的夜。

也許,這世界上的事物都陷在某種設計裏,按着既定的程序和規律存在着,運動着,就像二十四節氣的長廊,走過,便是一年。誰能夠打亂它們的順序,誰又可以阻止它們的循環往復?沒有,一直都沒有,以後也不會有的吧。

冬至日短,冬天空曠。光禿的枝椏冷意索索,風的抽打構成了宂長的時間之鳴,所有的色彩都藏到了季節的深處。大街上人影稀疏,一些人縮着脖子行色匆匆,另一些人則站在街邊哈着熱氣使勁地跺腳,似乎想要踩出一些回聲,又似乎不是。光總是有些暗,除非有雪色來相襯。空氣裏也總有一些浮塵在流動,或者落下,呼吸裏缺了水分,這世界變得越來越乾燥了,若有幾分雪的潤澤便好了。這樣想着的時候,雪就不知不覺地下起來了。看來雪也知道轉天就是冬季,才急趕着來赴這一年一次的約。

雪從很高的天空而來,飄飄渺渺,像是裹在冬天冷硬骨頭上的脂肪,暄軟,細柔,香氣暗隱,遠處依然有青山隱隱,鄉村依然有炊煙裊裊,城市依然有浮生清歡,這樣的捧場,不是每年都有。

隔着窗户看雪,雪是朦朧的,冬也是朦朧的。朦朧裏我看到許多個走過去的冬至,一樣的日曆,一樣的被撕下,輕飄飄落入凡塵。還有不一樣的天氣,不一樣的感覺,被記下,記在流年的深處。

從沒想過,何以至冬。過着過着就到了,過着過着就過去了。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去背二十四節氣歌,再也不會掐着指頭算日子。“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區區二十八個字,很輕易地就把一圈年輪讀完了,一圈一圈又一圈,總有冬至在,不遲,不早,恰巧卡在最短的白天、最長的夜裏。

事實上,冬至並沒有固定在那一天,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過了冬,就日見天長了。這麼説來,冬至倒更像是一個分水嶺,這邊,那邊,一點都不含糊。幸運的是,冬至還是一個節日,而且是個“活節”。國人的節日大多與舌尖有關,説它們是舌尖上的節日一點也不會過分。冬至當然要以吃來過,而且必須要吃,吃餃子。據説不吃餃子會被凍掉耳朵,有沒有人因此而被凍掉耳朵,不得而知,但大家對不吃的後果都深信不疑。所以,冬季這天,家家户户都會響起剁餡的聲音,靠着經驗,憑着想象,各種各樣的餃子餡紛紛出籠,給蕭瑟的冬天增加了一些説不出的暖意。

坐在冬至的懷裏,吃着香噴噴的餃子,看着漸漸蒸騰起來的熱氣,忽然想起了那些被浪費掉的時光,想起藏在歲月裏的一些細節。為了一隻蘋果爬樹,為了一塊頭巾賭氣,為了一本小説在課堂上走神,為了一場電影扔下飯碗,為了一次賴牀被擰耳朵,為了趕下時髦把褲角放寬或者收緊,為了一雙鞋墊晝夜不捨地繡啊繡,為了一件毛衣織了又拆,拆了又織,那些散漫的時光,那些散落的點滴,串起了我庸常的人生,沒有光華四射,卻也幸福安寧。

標籤: 冬至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lqed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