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700字作文 >

【熱門】清明節的作文700字集錦6篇

【熱門】清明節的作文700字集錦6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700字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清明節的作文700字集錦6篇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1

今年的清明節是我過得最開心最快樂的節日!4月4日的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很快就到達雷山。隨後,又去小唐弟家吃飯。咱們吃好飯後,準備好東西上路了。咱們要去固魯掛親。固魯這有我的一位姑奶安葬在這裏。

這次去跟姑奶掛親的有伯父伯母、爸爸媽媽、姑媽、大姨、米多姐、米多姐的哥哥、九里哥、樑浩鑫、小姑和我。小姑是我姑奶的小女兒,她有一個姐姐。姐姐早以出嫁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小姑的爸爸又一次組成了新的家庭,以後就一點都不管她的死活。她一個人獨力維持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苦,更談不上上學讀書了,從沒踏進學校的大門。其實她很渴望讀書。她家和咱們家距離很遠,自從姑奶去世以後,就失去了聯繫。今年我伯父偶爾一次機會聯繫上了小姑,終於在凱里見了面,於是約咱們大家一起去跟小姑的媽媽掛親。知道她的身世以後,我非常同情她。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知識文化去幫助她學習。彌補她沒進過學校讀書的願望。咱們從雷山乘着伯父的小轎車到固魯寨門,下車後就順着彎彎曲曲的山路往上走,一路上咱們活蹦亂跳、有説有笑。小姑也和咱們一樣的很開心!

走着走着,忽然下起了大雨。在大雨中咱們互相照顧,小姑拉着我的手,我拉着樑浩鑫的手……,咱們相互用自己的衣服去為對方摭風擋雨。一路上風風雨雨、行走非常艱難,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到達了姑奶的墓地。走到墓地之後,一片綠色的草地展現在咱們的眼前。位於草地中間的一個土包包就是姑奶的墳墓。雨還是下個不停,爸爸和伯父一邊吩咐咱們一夥小朋友去避雨。一邊忙着清理墓地上的雜草,他們顧不上自己身上的雨水,七手八腳地忙着料理墓地半個小時後,終於完成了。然後伯父叫咱們下來,咱們這一夥小朋友爭先恐後地下去和大人們一起分享祭奠姑奶的食物。每個人一手抓糯米飯,一手抓着大塊肉津津有味地吃着。咱們吃得可香了!雨漸漸變小了,咱們在細雨中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個空曠而美麗的地方。一路上我在想:這不就是活着的人對死去的親人的一種思念嗎?其實掛親就是一種孝敬長輩、關愛親人的一種活動

雖然這次去固魯掛親很辛苦,但我還是感到快樂,正因為這次去掛親,我認識了小姑,也讓我懂得了怎樣去關心他人、關愛長輩、關愛親人的道理。每想起掛親的這一天,我就自然而然地感到開心和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2

細雨濛濛,透過細膩的雨絲,彷彿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歎,又是一個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開桌前,看天未暗又下着幾滴小雨,伴隨着這種天氣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齊的綠,鋪滿老房子前面那塊地,聽爺爺説那是米麥,他還笑我沒見過這東西。下地後一股清晰的味道撲鼻,似乎是從天空飄下的餘地濺落在大地上,順便還吧藏在土裏香味帶了出來。是的,這的的確確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麥,整支米麥裏都沾着春雨,一有什麼動靜,水珠就滴溜溜地滾進葉子於杆的縫裏去。細看這支米麥,有六股,它們還沒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顆顆,都有以根常常的須沖天向上。爺爺告訴我它們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成熟後可比現在大多了。

其實剛進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並非這片麥綠,而是遠處寧go頭(方言,院子)裏兩棵高達的梨樹以及那漫樹白花。看完這片綠,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站在這片雪下,滿地都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灑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轉了轉,欣喜發現14年前那棵枇杷樹結果了。有好幾棵枇杷樹在支小小的土地裏孕育,生長。那是14年前媽媽懷我的時候所吃的枇杷,隨便一扔,誰知所扔之處必有發芽,它們與我同歲,與我一起成長。

時間還早,又與哥哥去後山,這個小小的村莊依山而建,後山不是一座兒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這是一條經常走的路,小時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卻找不到什麼寶藏,今日卻感覺整座山都是寶藏,它正堅守着小時候與夥伴們冒險留下的快樂與回憶。上山依舊做着那同樣的事,走同樣的路,吹一樣的風,卻又不一樣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風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憶中。依舊做着看似幼稚的事,採了一大把紅杜鵑,小時候也如此,彷彿上山就是為這片春風春雨滋潤過的紅色似的,時間怎麼過還是如此風塵不變。

這些植物以及這些山,完好地保留着我的回憶,觸摸着空氣,觸摸着風,看到它們彷彿打開了記憶,那扇陳舊的門。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3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我們拜祭、懷念祖先的日子。這一天,很多家庭都會帶着鮮花、水果、紙錢等祭品到山野踏青或拜祭先人,我們家也不例外。

清明節這天,我們剛吃過午飯,就和四公、五公兩家人相約在我家門口集中,人齊了,就開車向離爺爺家不遠的江邊山腳出發。一路上,我們一説一笑,轉眼間就到了。來到山腳下,我抬頭一看,山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綠草如茵,再加上身邊的田野裏還時不時傳來幾聲青蛙的歌聲。真舒服啊!準備上山了。爸爸和爺爺抬起燒豬當領頭羊,我和媽媽以及其他的親人都各自帶上其他的祭品,順着彎彎曲曲的山路往上爬。不一會兒,就來到山上的第一位祖先的墓前了。大家一放好手中的祭品,就分工忙開了:爺爺、爸爸和叔叔們負責割草、砍樹;媽媽、嬸嬸們點香、擺祭品,而媽媽就叫我給祖先的墳頭擺紙錢,我説不會,媽媽就耐心地教我,終於擺好了,到放祭品了,祭品有蘋果、桔子、燒豬等,真豐盛!接着媽媽叫我上香、拜祖先,我拜祖先時心裏默默的祈禱:希望祖先保佑我快高長大、身體健康、學業進步、平平安安。“到放炮竹了”爸爸的話還沒説完,我已經逃到千里之外了,因為我最怕放鞭炮。爸爸點燃導線,“啪啪啪啪……”鞭炮聲響徹雲霄。接着我們拜了其他的祖先……到拜最後一位祖先的時候,卻發生最驚險的一幕:當拜祭完,燒鞭炮的時候,我雖已經早有準備——逃得遠遠的,可是我剛站穩,不知道怎麼回事,鞭炮在媽媽、嬸嬸、爺爺之間炸開了,只聽到啪啪的炮竹聲伴着嬸嬸和媽媽的尖叫聲,一下子亂做一團……我連忙走過去看看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兩位叔叔放鞭炮時,一不小心把兩聯鞭炮一起丟向天空,兩聯鞭炮在空中“接吻”,其中一聯反彈落在媽媽和嬸嬸中間,結果媽媽中了彩,褲子給燒了兩個窟窿。哎呀!好險啊!

在回來的路上,我望着媽媽那驚魂未定的樣子。我不由得想起老師平時教育我們不能隨便玩煙花炮竹。在臨放假前,還叮囑我們要文明拜祭,如今看來真的沒錯,以後我們真的要做一個講文明講安全的好少年。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先人、懷緬祖先的日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但我希望每個人都做到文明拜祭,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4

每年的4月4日、5日、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即使氣節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川》中説︰“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説“萬物生長之時”皆清潔明淨之時。故謂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説“三月節,……物質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桑”等名句,正式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解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是幾乎所有春季節日的綜合與昇華,清明節也就是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心土,折幾隻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就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這一天,我和我的家人去給我的奶奶上墳,我們買了一些水果、紙錢和鞭炮,我們在去的路上看見有的人手裏拿着許多上墳的東西。三五成羣的來到自己家的墓地,給自己的親人上墳,我們到了那裏先燒香,再燒紙放鞭炮,我們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的哀思,之後我們還要給死去的親人去掃墓,把掃墓掃的乾乾淨淨的好讓親人看到把她的墓掃的很乾淨。她一定會高興的,我們上完墳回來的時候看見路上還是人山人海的。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5

“去年你沒跟我們去掃墓,今年你一定要去!”一大早,剛洗漱完畢,老媽就把我拉出了家門。我已經有兩年沒去過墓園了,那兒的樣子已經記得不真切了。

坐上汽車,我將車窗稍稍搖下一點,陣陣寒氣就鑽了進來。天氣陰沉沉的,時不時地下陣小雨,坐在我一旁的爺爺奶奶也低着頭,一副沉重的樣子。“你要記住,到了墓園後,要主動地和親戚們打招呼啊!”不説話的老媽忽然開口。我抬起頭,將臉貼在玻璃上,向窗外看去,買花人和賣花人混在一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邊嘰嘰喳喳,一邊挑選着五顏六色的花兒……

剛下了車,從墓園的門口就傳來了陣陣燒紙錢的煙味,望上去,團團火光上面飄着陣陣濃煙,濃煙越升越高,慢慢地消散在遠處……

墓園門口已經有幾個人在等我們了。“快向親戚問好!”老媽輕輕推了一下我的後背。望着眼前諸多似曾相識的面孔,我不知説些什麼好,氣氛有些尷尬。“這是你的大姑奶奶!”老媽輕聲提醒。

“大姑奶奶好!”……

然後老媽就遞過來一個大方便袋,讓我拿着,方便袋鼓鼓的,卻並不沉。“這裏面裝的是紙錢、‘元寶’。你怎麼連親戚是誰都忘了,叫你整天呆在家裏,不出去走親訪友。”

走進正門,路過一旁的花園,正式進入了墓園。眼前的是一排排矮矮方方的墳墓。我的心不禁沉重了許多。每一座墳墓裏,也許都藏着家人濃濃的思念吧!我們在人羣中穿行,在一塊普普通通的墓碑前停下,我們一行人站在了一旁。長輩們催促我從袋中取出紙錢放在地上,爺爺走過來和我一起將紙錢小心翼翼地一張一張分開,不久眼前變成了“金山”“銀山”,爺爺從口袋中摸索出打火機,“嗒”地一下點燃了“金山”“銀山”。“咳!”燒紙的味道讓我十分難受。

接下來是磕頭,從長輩到晚輩,一個個輪流走到墓前。他們有的表情嚴肅,有的好像快要哭了下來……我也磕完了頭。最後,該讓一個親戚家比我還小的的孩子磕頭了。“我不磕!”他把頭扭了過去。“你和他關係最好,勸勸他吧!”老媽抓住我肩膀説。

“你為什麼不去磕頭呢?”我質問他。他卻連頭也不回:“哼!我連這是誰都不知道,為什麼要磕?要麼你告訴我這裏是誰。”

我愣住了。這墓的主人,究竟是誰?是爺爺奶奶沒告訴我?還是告訴了我,我沒有放在心上?這時雨下得大起來,奇怪的是雨中一座座“金山”“銀山”仍在燃燒,火苗仍舊很旺……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6

今天是清明節,為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着《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就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拜祭祖先的日子,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説話間,不知不覺就到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裏。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着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着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卻不幸得重病去世……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説“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爸爸點上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爸爸的臉,爸爸凝視着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三個頭,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qibaizi/mdgp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