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600字作文 >

【精華】清明節的作文600字(精選10篇)

【精華】清明節的作文600字(精選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華】清明節的作文6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清明節的作文600字(精選10篇)

清明節的作文1

又是一年清明,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

所有節日中,唯獨清明,令人傷感。三、四月,正是萬物復甦,植物萌生新芽,動物結束漫長冬眠的時候。陽光和煦,寒風凜冽。這種天氣最糟糕,早上還暖和,下午一下就變了天。晚上更是沒得説,風大,又冷,在外面通常呆不住。

我又在想,在南山,姥爺奶奶又是如何承受四季的變化?他們不冷,不餓,不孤獨嗎?那時候媽媽總是拍拍我的頭,説:“孩子,別想太多了。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一定會過得很好的。”

掰指算算,他們離開我將近八年了。我早已從稚氣的孩童變成懂事的少女。我漸漸開始忘記,走出悲傷。

中國的清明節,在我眼裏,極為非凡。沒有親人間的團聚與把酒言歡;沒有歡聲笑語和張燈結綵;更沒有喜慶的氣氛……甚至哭泣與沉默更多。每每去上墳,我都告誡自己不要哭。可是,又有幾次忍住了?忍不住的,是對親人的思念。

姥爺很是喜歡菊花,甚至可以説愛,大約從記事起,姥爺的生活中就有菊了。不論是練字還是畫國畫,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對菊花的無限熱衷。“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我認為,姥爺就像菊花一樣,潔淨,不卑不亢……他永遠是那樣平易近人。奶奶則像百合,散發着沁人的幽香。如同她的性格,總是開朗的。生活中笑聲不斷。

清明,花也同樣是寄託了生者對故人的思念。見花如見人。年年掃墓,家人只拿這兩種花去看姥爺奶奶,我總是認認真真地擦墓碑,直至一塵不染。再小心翼翼地將花擺到墓前,彷彿懷中是不可侵犯的聖物。對啊,那本來就是代表姥爺奶奶的花,神聖而高貴,怎麼可能答應別人隨便玩弄。

清明,誰説是流淚、安寂的日子?我們在世界另一邊的親人,正在面帶微笑看着我們,看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同時也為我們默默祈禱:在那邊,一定要平安、幸福、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是中國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第五個節氣。清明節在每年春天的四月四號到六號之間。這一天也是咱們祭奠和緬懷逝去的親人的日子。

這時正是漫長的寒冬過去了,絢麗多彩、生機盎然的春天蹦蹦跳跳地來到咱們身邊。一會兒春風和煦地吹拂着咱們的臉;一會兒春雨淅淅瀝瀝地飄灑下來,使大自然格外的清明。

奶奶説:“清明節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咱們翻閲了《少兒讀古詩》這本書,找到了唐代詩人韋莊的“滿街楊柳綠似煙,化做清明三月天。好似隔簾紅杏裏,女郎繚亂送鞦韆。”的詩還有宋代詩人吳惟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詩,還有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些詩都描繪了清明這個節日帶給人們是一般的精神享受,特別是杜牧把清明與“雨”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是這種詩意達到了極致。

我喜歡過清明節是另有原因的:我終於有機會到郊外擁抱春天。第一個機會是學校組織咱們去春遊,那時,師生將乘坐大巴車一路上欣賞這春天的美景來到風景如花的山上、草地上或湖邊柳樹下,盡情享受着春天的快樂。第二個機會是和咱們吳家的所有成員結伴掃墓,那時,咱們會帶着鮮花、水果和糕點,祭奠吳家的祖先,咱們排着隊在墓碑前鞠躬行禮,奶奶鞠躬的時候,喃喃地説:“爸爸媽媽,咱們來看望你了”然後,我和表哥表妹們在山上追趕瘋跑,釋放咱們的青春活力,咱們各自帶着自己喜愛的玩具,如跳繩、空竹、風箏等在山下的空地上各展現自己的“絕活”。直到聽見“咱們走了!”一聲喊,咱們就依依不捨的走向各自的車子,互相揮揮手,奔向同一個目的地——安樂園餐廳。

在回程的車上我沉浸在不捨離去的心情中,奶奶卻和我耳語:“次活動可以叫掃墓,也可以叫踏青。咱們把掃墓和踏青結合在一起了。

歸途中,我在想着明年的掃墓和踏青。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我小學生活中不可忘懷的節日。

清明節的作文3

不知不覺,愚人節悄悄地溜走了,而清明節也悄然來到。我們一家趁着放假的機會,一同回到了奶奶家,也去祭拜一下死去的親戚,一路上的情景都是那麼熟悉,小橋流水,青草池塘,一個小小的村莊格外幽靜。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伴隨着淅淅瀝瀝的小雨點,我們一行人穿着套鞋,帶着掃墓、祭祀用的東西,順便趁着上山的機會,要挖來幾頭竹筍,採些蕨。

上山的路上,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開滿了陡峭的山頭,一叢又一叢新綠點綴着單調的黃土,雖然沒有見到那明媚的陽光,但這一切的一切,都充滿着生機,洋溢着春天的氣息。不久,雨停了,我們也到了祖奶奶的墓,在上面一點,就是我祖爺爺的墓。

哥哥和爸爸走上前去,砍下幾截樹枝,插在附近的土上,掛上祭祀用的小球、紙花,然後點燃了一條長長的鞭炮。他們站在墓前,燒了些紙錢,插上幾根香,在碑前擺上了一些雞、鴨,灑下了一小杯谷酒,等都準備好了後,我走上前去,對着祖奶奶拜了拜,心裏暗暗地説:“祖奶奶,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我一定會聽話、好好學習的。”隨後,我們又上去祭拜了祖爺爺。

終於,都祭拜完了,我們藉此機會,來到了一座小山。這裏長滿了蕨:大樹後,草叢中,石子旁,到處都是。媽媽毫不猶豫的衝了上去,好不容易回到鄉下,總要弄些東西回去吧,我也毫不示弱,拿起袋子來到一邊。在這附近,還有一片翠綠的竹林,在直竄雲霄的竹子邊,還有一頭頭剛剛冒出土地的小竹筍,一個個虎頭虎腦地望着這個新奇的世界。我和媽媽在這邊採蕨,爸爸爺爺那邊也開始行動了,一頭頭小竹筍在鋤頭的挖動下,紛紛倒地,都被裝進了大袋子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的清明果然説的不錯,我們的工程才進行一半,就又下起了小雨,誰知小雨越下越大,傾盆大雨迎面撲來,山頭的冷風更不知是什麼時候跑了過來湊熱鬧,沒辦法,和諧的氣氛就這樣被打破了,雖然有傘,但我們一個個都成了落湯雞,好不容易才回到院子裏。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假期已經過了一半,我的`作業卻分毫未減,沒辦法,這次清明遊就到此結束,有機會,我一定還會回來感受這淳樸的氣息!

清明節的作文4

4月2日,我們河陽小學五年級的同學一起去洛陽踏青。我們去了革命烈士紀念館、隋唐遺址公園、龍門海洋館和洛八辦。

我們在革命烈士的墓前鞠躬,送上了我們自己做的小白花,表達了我們對烈士們的懷念和崇敬。我們去了革命烈士博物館,看了前輩們在戰場上的壯烈場景,看了前輩們打仗用的武器,還看了他們用的鞋帽衣衫······我明白了烈士們是怎樣壯烈犧牲的,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一個新的世界。

之後,我們又去了隋唐遺址公園。一進大門,路兩旁的花兒就笑着迎接我們。往前直走,各式各樣的花兒紛紛跳入我的眼簾。有花團錦簇的牡丹,壓彎枝頭的櫻花,撒滿小溪的迎春花······看着看着,”咕嚕嚕“肚子餓了,得趕緊找個地開始我們的午餐PARTY吧。一片開的非常繁盛的小花海引起了我的注意,桃花色的花朵,水邊的微風送來一陣清涼。哈,就是它了。可以一邊聞着花香一邊吃飯,多美!我們開始紮營,張宇涵鋪好了餐桌布。同學們把各自的揹包打開,各種美味紛紛出現在我的面前。我把媽媽做的壽司拿出來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她們説味道還不錯呦。飯後,我們在公園又玩了一會,因為時間的關係,沒盡興的我們帶着遺憾被老師帶走了。

懷着對海洋館期待的心情來到了龍門海洋館,好看好玩的東西實在是多,看得我們眼花繚亂。可愛的”蝙蝠魚“,長達兩米的大鯊魚,活了上百歲的巨無霸海龜,聰明的海豹,精彩的”美人魚“表演······當然還有可愛的松鼠,巴西紅耳龜等可愛的動物呢!

洛八辦(洛陽八路軍辦事處)裏的東西很多,都是過去八路軍打仗時留下來的。有槍有炮,真是大開眼界。

今年的活動很有意義,我會銘記在心的。

清明節的作文5

每到清明節的時候,學校都會組織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烈士陵園座落在望奎城的東北角,佔地十多公頃,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去處。

走進烈士陵園,那蒼松翠柏,古樹參天,土山上的小涼亭隱約可見,一潭清澈見底的湖水,波光粼粼,不時有小魚游出水面嬉戲……

烈士墓掩映在樹從深處,我們在老師帶領下打掃了烈士墓,朗讀了碑文,敬獻了花籃……平常嘻嘻哈哈的同學們,此刻也都很莊重。去年清明節看到的那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又靜靜地佇立在烈士墓前,出於好奇,我們圍攏上去,嘰嘰喳喳地和老爺爺攀談起來。原來老爺爺是馮耕夫等烈士的戰友,是當年河口事件的親歷者。他經常到陵園看看戰友,和他們聊聊天,告訴他們國家的大事,日新月異的家鄉變化。老爺爺回憶起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伴隨他的思緒,我們也彷彿來到了六十年前的衞星河口,馮耕夫、王炳衡、胡再白等正在殊死與土匪們激戰,他們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讓子孫後代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倒在了戰場上,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老爺爺的眼睛濕潤了,我們也浸滿了淚水。烈士墓更加莊嚴肅穆,烈士紀念碑在同學們心中更加高大了。

陵園中還有很多遊人,有老人、小孩、學生,他們或看書,或散步,或聊天,和諧安逸寫在每個人的臉上。我想,現在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鮮血換來的嗎?這不也是烈士的憧憬和希望嗎?

走出陵園,我耳邊迴盪起老爺爺在烈士墓前朗訟的那首詩,“呼蘭水中英雄血,妙香山頭壯士魂。投身革命他鄉死,不求馬革裹屍還。”

我們作為一名中小學生,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將來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更好地緬懷烈士,告慰先輩。

清明節的作文6

3月4日,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清明節,是一個充滿悲哀氣氛的節日,它是悲傷、聖潔的,應為它不僅哀悼了我們死去的親人,還讓我們記得那些為我們守護這片藍天土地的烈士!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例如:盪鞦韆、蹴鞠、踏青、植樹、放風箏、掃墓等等。“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這是掃墓的習慣。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所以清明節又有植樹節的美稱。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

清明節,就是悼念自己的先祖,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在戰火紛紛的年代,在腥風血雨的艱苦歲月。他們為了全中國的老百姓能過上幸福生活而浴血搏殺,拋頭顱、灑熱血。清明節就是讓我們記住這些偉人,想這些偉人們學習。我們以先烈為榜樣,把自己的血汗與才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這就是清明節更深一層的意思。

清明節的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隨着這首詩的吶喊,清明節來了,學校要放三天假,我們家也去掃墓了!

去的那天是3月27日。早晨,隨着爺爺奶奶的號召聲,我從睡夢中醒來,“幹什麼呀?”我叫道,“我還要睡覺呢!”別睡了,今天我們要去掃墓呢,你看都已經八點了,奶奶厲聲罵到。哎沒辦法,只能起牀了。

八點半了,奶奶準備好了東西,只等爸爸來了。

八點四十分,爸爸來了,奶奶和爺爺把東西搬上了車,車開了。

沒到二十分鐘,我們就到了生態公墓。下了車,我們急忙搬東西,爺爺和奶奶搬着東西上去了,我和弟弟也像兔子一般人竄了上去。

來到了曾祖母的墳前,奶奶開始忙碌,她一邊拿出供奉的東西,什麼豬肉、鴨肉、雞蛋、綠豆糕,還有我最喜歡吃的清明果;一邊嘟囔着:“媽媽,我們來看您了!”説着,奶奶點燃了焟燭,一家人圍在墳邊,拜着墳墓。

我正拜着,爺爺手裏拿了一疊冥紙和一箇舊鐵桶來了,對奶奶説:“喏,快點燒疊冥紙。”説着把冥紙放進舊鐵桶中。“呼”火苗竄上來了,弟弟最怕火了,嚇得差點哭出來。

快要回去了,奶奶又叫住我們説:“還有一個地方。”大家抱起東西跟着奶奶往上走,過了一會兒,我們來到一個高大的墓邊,整個墓上雕滿石龍,還有一圈圍牆上也刻滿了石龍,墓前有一隻雕塑大象,象前有一個涼亭,涼亭上有一副對聯,具體寫的是什麼我也不記得了。就在這個墓的圍牆邊有一棵綠樹,樹下就是我大太太的墓,據説,這棵大樹是爺爺親手種下的。

掃完墓,我們回去的路上,奶奶給我們講了太太一些生前的故事,這些事可以體現出奶奶很思念太太的!

清明節的作文8

今天是清明時節,這是一個祭拜我們去世親人的日子,也是踏青的好時節。

同學們都知道清明時節要掃墓,可你知道該帶些什麼嗎?哈哈,猜不出來了吧,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現代清明時節掃墓時要帶鮮花,酒和水果,或者死者生前喜歡吃的食物。古時候在祭拜完之後,要把帶去的食物分着吃掉,這叫“吃福根”,“吃福根”可以給人們帶來好福氣。清明時節也叫寒食節,古代,在這一天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飯,所以人們要多運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因此清明時節也是一個大力提倡體育鍛煉的節日,比如説盪鞦韆,還可以放風箏,風箏有各式各樣的,有大雁的,有蜻蜓的,有鯊魚的……,真是漂亮極了!古人説:“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裏的紙鳶,説的就是風箏。

清明時節除了掃墓還可以去踏青,可以去河邊看花,有雪白的梨花,像一朵朵迎風綻放的雪花;有白裏透紅的杏花,杏花還沒有開放的時候,是粉紅的,開放了以後,好像有一朵白雲鑽了進去,就變成了粉白色的了;金黃的迎春花和油菜花則倒映在河裏,一羣羣的小魚在水裏自由自在地遊着,它們游到東,游到西,游過來游過去,就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隔着水光好奇地看着你,而你也恰好在出神地看着它們,好像是多年沒見的老朋友似的,有趣極了。

清明時節也是種瓜,種豆和植樹的好時間,有一句諺語説的好:“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當你種下一棵小樹,讓它伴隨着你一起茁壯成長,該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種下一片綠蔭,收穫得可是無窮的樂趣啊。同學們,你不想試一試嗎?

啊!清明時節的習俗真是豐富多采呀!

清明節的作文9

綿綿的雨浸潤着我的心扉,淡淡的霧搖曳着我的思念,淚眼矇矓,依稀望見黛山上燈火闌珊,心靈有些顫動。

——題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個“斷”字,就引發人的無限遐想。

一曲黯然、悽婉的古箏,奏出了人們對親人魂牽夢繞的懷念。幽幽的琴聲,傳送着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清明時節,你舉一把傘,望着濛濛的雨絲,似乎又回到了那曾經充滿歡樂的山坡。滿山的小草是那麼的嫩綠,還有五顏六色的野花也依然繽紛……物是人非,親人已不在,可那連接想念的線又怎會斷?

你在坡前的亭子裏靜靜地坐下,雨中的風帶着寒意,可身體的冰冷怎抵得過心中的寒意?親人已離去,唯有用淚水連接起美好的記憶。清淚點點,你的淚隨雨水滑下。淚可以斷,而心中的愛卻永恆。

清明掃墓,是幾千年來中華兒女紀念先祖的習俗。一座座墳前,一束束鮮花,寄託着對親人的無限哀思。但我想,這哀思不僅僅在於用自己真誠的心去觸摸先祖們的墓碑,也不只在於去懷想前輩們的豐功偉績,而在於連接住那一根似乎逐漸斷裂的緬懷的線。

“嘩嘩譁……”,雨似乎越下越大,你疾步向前走。朦朧中眼前出現了一塊路牌,你定睛一看,路牌上赫然屹立着三個殘缺的大字:“杏花村”。仔細一想,好像在哪見過,是緬懷先祖的必經之路,還是那想念之線的斷裂處?頓時,你心中又是一陣迷茫。

雨停了,雨水順着傘沿滑落,那麼晶瑩。

突然,四周似乎聚集了形態各異的魂魄,一些在自誇,一些在歎息,一些在沉默。

但我確切地知道他們都在想着同一件事:希望不要斷開那濃濃的相思線。

清明節的作文10

又到了4月份,清明節又悄悄地走來了,又是一個踏青的日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一般是在公曆的4月5日。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説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然而今年清明節的天氣卻非常的好。

星期天,我們家去了旗峯公園,説説笑笑地爬上了旗峯山,在古廟裏為我的外公,外婆和爺爺燒紙錢,求平安。也許爸爸媽媽每次過清明節都會很傷心吧!因為爸爸媽媽還沒有我現在這麼大的時候,他麼就已經走了。我很想見見他們,但是……而且現在我連外公,外婆的墳都沒有見過,我只掃過爺爺的墓。

清明,你真是一個讓人悲傷的節日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liubaizi/7pzwoz.html
專題